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冲积扇砂砾岩储层是准噶尔盆地一类重要的油气储层类型,由于其具岩相类型多、连续性差等特点,对冲积扇内部岩相成因解释一直是冲积扇相带认知的基础和难点。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现代白杨河冲积扇为例,在大量的野外露头资料和粒度分析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冲积扇源区母岩类型、水文资料以及冲积扇文献资料,对现代白杨河冲积扇岩相的类型、成因及分布规律进行探讨。按沉积机制,白杨河冲积扇属于辫状河型冲积扇,具有规模大(扇体总面积约327.6 km^2),坡度平缓(约1‰~7‰),沉积粒度粗等特征。在白杨河冲积扇内共可识别出16种岩相类型,并根据岩相形成的流体动力差异划归为5类成因,即重力流成因、高流态牵引流成因、低流态牵引流成因、静水沉积成因以及风成沉积成因。重力流以洪流沉积为主;高流态牵引流主要包括片流沉积和湍流沉积;低流态牵引流以砂(砾)质河道沉积为主;静水沉积以蓄水细粒沉积为主;风成沉积以风携细粒沉积为主。根据各岩相沉积构造、粒度特征及展布规模,可将岩相划分为四类:Ⅰ类岩相沉积构造特征明显并具有较大展布规模;Ⅱ类岩相沉积构造特征明显但展布规模局限;Ⅲ类岩相为不具层理构造但具有较大展布规模的岩相;Ⅳ类岩相不具层理构造并且展布规模局限。其中Ⅰ类和Ⅱ类岩相多为牵引流成因,多发育于洪水期扇体扇中、扇缘区域以及间洪期扇体的扇中区域,并可在地下继承性发育为较好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早侏罗世富县期冲积扇沉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综合研究野外露头、钻井剖面及室内编图、地层对比的基础上,指出鄂尔多斯盆地冲积扇-河流沉积体系是侏罗纪富县期主要的古地理格局,富县期沉积受与古地貌密切相关的五条河谷控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富县期冲积扇沉积具进积型特征,其形成与古地形密切相关,分布于古甘陕,庆西河谷内。  相似文献   

3.
杨玉卿  周留记 《现代地质》1995,9(3):311-319,T001
摘要:本文首次对区内杂砾岩(又称红层)的沉积学特征进行研究。据成因之不同,把杂砾岩区分为6类:泥石流、颗粒流、泥流、冲刷砾石层、河道及片流沉积。讨论了各类沉积之特点,尤其是砾石的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成因的杂砾岩砾石的粒度分布曲线形态,尤其是量化粒度参数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浙江中西部永康盆地及金衢盆地白垩系冲积扇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众多中小型白垩纪盆地中,分布着河湖相红色沉积岩夹火山岩的白垩系上部地层。作者对位于浙江省金华地区永康市和义乌市境内的2条剖面进行了研究,即金衢盆地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世早期的铜山岩中戴组剖面和永康盆地早白垩世晚期的方岩景区方岩组剖面,认为其主要为冲积扇沉积,具有多套沉积旋回的陆相碎屑岩准层序组,沉积特征表现为:下部紫红色块状砾岩、砂砾岩,夹泥质粉砂岩,局部有紫红色凝灰岩及深灰色玄武岩;上部棕褐色钙质粉砂岩与泥质粉砂岩组成不等厚互层,产恐龙化石Chilantaisaurus zhejiangensis;具有大型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其中扇根亚相的砂砾岩为槽流沉积和辫流水道沉积,扇中亚相的片状或席状砂岩为漫流沉积,漫流成因的片状或席状砂岩可能成为良好的油气储集体。此研究成果对中国南方小盆地白垩系扇根—扇中碎屑岩的沉积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冲积扇砂砾岩油藏是准噶尔盆地勘探热点,尤其是玛湖凹陷特大型砂砾岩油藏的发现,更加表明砾质冲积扇储层研究的必要。选取白杨河冲积扇为研究对象,对砾质辫状河型冲积扇内部片流带以及支撑砾岩的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扇内片流带沉积介于扇根补给水道与扇中辫状水道沉积环境之间,与二者呈过渡接触,片流带规模可达千米级别,内部支撑砾岩的发育改善了片流带储层物性;2)识别出三类支撑砾岩,分别是片流支撑砾岩、沿层理面发育的支撑砾岩以及沟槽底部支撑砾岩,前两者均为超临界水流淘洗成因,后者则为径流改造成因;3)片流支撑砾岩发育于片流沉积,具有较好的成层性以及较高的线密度;沿层面发育的支撑砾岩发育于辫状沟槽沉积环境,形态受限于沟槽规模,可与交错层理砾岩匹配形成大规模优质岩相组合;沟槽底部发育的支撑砾岩发育于辫状水道底部,规模小但连通性好。综上,基于野外露头片流带以及支撑砾岩研究可以为井下砂砾岩油藏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分布于芦山-天全地区的大溪砾岩与晚白垩世灌口组、老第三纪名山组属同期异相沉积,大溪砾岩为一大型冲积扇体,该扇体向南东逐渐过渡到以灌口组、名山组为代表的湖相沉积,系陆相盆地中一个典型的冲积扇-湖泊沉积组合实例。  相似文献   

7.
丹霞盆地是白垩纪形成的内陆山间红色盆地,主要由冲积扇体、曲流河沉积体、滨湖沉积体、浅湖沉积体和火山喷发沉积体组成,其中,冲积扇体和曲流河沉积体的岩石特征是粒度粗、成分复杂,粒度与成分在空间上变化快,较难识别。本文以剖面和钻孔资料为基础,重点研究了砾岩中的砾石特征,包括成分、形态、三轴大小、扁平砾石的产状等,用以确定扇体的物质来源方向和水体的古流向等,更好地识别冲积扇体的空间分布和冲积扇体之间的叠置关系。总体上,丹霞盆地内冲积扇体的发育具有如下规律:在盆地发育初期,冲积扇体较发育,但规模小,且多分布于盆地边缘,常和断裂活动有关。砾石主要来自附近的剥蚀区,砾石的稳定系数普遍较小,且其大小与物源区的地质时代和岩性有关。早期的冲积扇体常常和火山喷发沉积体相伴生,而后期的冲积扇体则和滨-浅湖相沉积伴生。在盆地发育晚期,冲积扇体表现为规模较大,常常和河流相沉积伴生,砾石稳定系数普遍较大。  相似文献   

8.
民和盆地上侏罗统湿型冲积扇沉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岩相特征、粘土矿物分布、早期成岩矿物组合、微量元素等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民和盆地上侏罗统下部为一较典型的湿型冲积扇沉积。冲积扇扇中发育河道冲刷充填和漫流沉积,而泥石流不发育。沉积层序与现代湿型冲积扇可对比。扇体中粘土岩及早期成岩矿物组合中富含高岭石,应与扇体发育时的潮湿气候和弱酸性流体的较强的淋滤有关。由粘土岩中微量元素因子分析进一步表明,该地层中富硼、钒的特征与相邻非扇相地层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
辽河盆地曙一区馆陶组湿地冲积扇沉积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岩芯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对该区馆陶组粗碎屑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认为该套粗碎屑岩属湿地冲积扇沉积。进而分析了馆陶组湿地冲积扇的岩性特征、古气候特征、微相类型,并总结出了这种冲积扇的沉积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基准面旋回对沉积相纵横向展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尹犁盆地水西沟群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沉积岩石学、陆相沉积盆地分析和现代水成铀矿理论为指导,运用详实的地质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研究水西沟群沉积物的微观和宏观地质信息,恢复沉积时期的地貌特征和沉积过程,重新展示碎屑物的形成过程及其演化.将水西沟群的岩石及沉积构造特征与现有资料对比,初步认为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是冲积体系的产物,即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综合作用的产物.每一种沉积体系均已细分到亚相和微相,冲积扇体系有扇根、扇中、扇端3个亚相和河床充填、漫流沉积、辫状河道、沼泽沉积等微相,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有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3个亚相和辫状河道、河漫沼泽、河口坝、远砂坝等微相。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e Ordos Basi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oil and gas basins in China. Based on surface outcrop, key exploratory wells and seismic reflection data and by using the technology of “prototype basin recovery”, seismic profile “layer flattening” and “restoration of balanced section”,and other methods, the sedimentary boundary, structure and the evolution history of the Tianhuan depression on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Ordos Basin are reestablish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1) The west boundary of the Late Triassic Ordos Basin was far beyond the scope of the current basin. The basin is connected with the Late Triassic Hexi Corridor Basin, and its western margin did not have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of a foreland basin. (2) The Tianhuan depression was first formed in the Late Jurassic. At the late stage it was impacted by the late Yanshanian and Himalayan tectonic movement and the depression axis gradually moved eastwards to the present location with a cumulative migration distance of ~30 km. (3) Eastward migration of the depression axis caused adjustment and even destruction of the originally formed oil and gas reservoirs, so that oil and gas remigrated and aggregated, resulting in secondary structural reservoirs formed at high positions on the western flank of the depression.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部汝箕沟剖面、南部阎家庄剖面和中部环78、环52、演40井岩芯的详细观察,并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及岩性和岩相组合、沉积相分析,探讨了研究区延长组沉积相特征与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延长组发育12种岩相类型,7种岩相组合。延长组时期为扇三角洲—湖泊、辫状河三角洲、冲积扇沉积体系,其中也充分发育筛状沉积、水上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等沉积微相和亚相类型。北部汝箕沟地区在延长组沉积早期主要为扇三角洲相,进入中期由湖泊相过渡为扇三角洲相,晚期则发育深湖相;中部环县—演武地区在延长组早期为辫状河三角洲相,中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晚期过渡为三角洲相并受到抬升剥蚀作用;南部阎家庄在延长组则发育冲积扇相,随后便受到抬升剥蚀作用。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早期物源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早期古水流方向及沉积物扩散方向、轻重矿物组合特征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的分析,发现延长组沉积早期古水流方向明显具有从湖盆四周向中心汇聚的特征,并可从轻重矿物组合上可以划分出5个物源方向,即东北、东、南、西南和西北方向,其中东北、西南和西北物源是主要物源方向.以东北方向物源明显占优势,南物源影响范围较小为特征.延长组早期沉积的母岩主要为太古宙的复杂变质岩系及下元古界的变火山一沉积岩系.其中,盆地东北部物源来自古阴山及大青山提供的稳定物源,因此三角洲沉积大面积发育;西南物源主要来自秦祁褶皱造山带的早古生界片麻岩、花岗岩类,以距离源区近,沉积物粒度明显比东北物源区粗为特征.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前陆盆地构造-沉积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前陆地区在晚三叠世-中侏罗世经历了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早期的影响,西缘整体抬升,西南和西北两个造山带开始显现,古地理为继承性的南湖北河格局,此时秦岭造山带的形成使西南地区由滨海相向湖沼相过渡。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是西缘地区前陆盆地形成时期,燕山中期逆冲推覆作用强烈,该区地层角度不整合发育,沉积记录的响应表现为南北向隆坳相间的前陆盆地格局,有别于前陆盆地形成始于晚三叠世的认识。晚白垩世-新生代是喜山运动的后期改造时期,地层角度不整合发育,沉积响应为平原沼泽相沉积。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晚三叠世物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物源区大地构造性质、沉积格局及古水流等的综合分析,并结合砂岩组分,轻、重矿物及微量元素等资料,对盆地南部晚三叠世物源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阐明古物源与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确定物源的差异演化过程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盆地南部晚三叠世沉积物源主要为太古生界深变质的结晶片岩、片麻岩及震旦亚界和古生界的浅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在物源分异的影响下,不同的沉积体系分布区轻、重矿物组分特征明显不同。在镇原—泾川地区砂岩碎屑中石英含量相对较高,岩屑主要为沉积岩屑,向东南部铜川—耀县一带,长石含量逐渐增加,岩屑中火成岩和变质岩岩屑也增加。盆地南部重矿物主要为锆石、电气石及石榴石为主的组合,其分布受到了沉积水系的控制,形成了西南部的环县—庆阳—泾川一带、南部的长武—宁县一带、东南部的黄陵—铜川地区和东北部富县—延安一带的4个重矿物集中分布区,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古水系及沉积物扩散区。在REE配分模式上,富县—延安地区延长组地球化学特征及配分模式曲线与盆地东北缘太古代及早元古代变质岩一致,二者有较大的亲缘关系;镇泾地区和盆地西南缘变质岩REE分配模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西缘早三叠世早期碳酸盐重力流沉积与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竹园坝?梨园里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地层中,碳酸盐砾屑沉积类型有:碎屑流和浊流;根据岩性组合可分三种组合层序:Ⅰ.碎屑流与半深水泥晶灰岩沉积组合层序;Ⅱ.碎屑流与浊流沉积组合层序;Ⅲ.复合层序?据重力流形成环境,计算了古斜坡坡度,测定了古流向,结合重力流形成及古构造?古地理演化,提出了区内碳酸盐重力流的演化及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干旱型冲积扇储层内部构型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为例,综合现代沉积、岩芯、露头、密井网等资料,应用层次分析法深入解剖干旱型冲积扇内部构型。以冲积扇相带划分为基础,构建7~9级构型要素分级体系,明确构型要素的成因、规模及样式,建立精细的干旱型冲积扇构型模式。研究表明:①根据岩性组合、沉积构造等特征将冲积扇依次划分为槽流、片流、辫流及径流4个相带;②槽流带主体为宽带状槽流沉积体,由多期槽流砾石体垂向叠置而成,单期槽流砾石体顶部在间洪期受到小股牵引流侵蚀改造,发育网状的流沟系统;③片流带主体为扇状片流砂砾体,由多期片流朵体侧向—垂向复合而成,朵体顶部披覆的泥质夹层是稳定的渗流屏障;④辫流带主体为宽带状辫流水道,由洪水水道和间洪水道两种单一水道侧向复合而成,洪水水道规模较大、侧向迁移频繁、切割叠置关系复杂、物性较好,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极易形成水窜通道,而间洪水道规模较小,侧向切叠程度较低、物性也较差;⑤径流带主体为漫流细粒沉积,在漫流细粒沉积的背景上发育径流水道,其水道规模小、物性差且易尖灭。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滑塌堆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张抗 《沉积学报》1992,10(1):11-18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上奥陶统发育有各种重力流沉积,其中含有巨大砾石或外来体.后者可呈不规则长园状和似层状,规模可达十至数十米,甚至百米左右.本文讨论了这种特殊沉积的岩性特征、层位和空间组合关系以及成因.认为它是一种滑塌堆积,它形成于拉张构造背景下的大陆边缘陡坡带,滑塌作用形成了大砾石和外来体,重力流是其搬运的载体.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晚三叠世湖盆异重流沉积新发现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水下重力流沉积作为重要的油气储层,已成为当前学术研究和油气工业共同关注的焦点.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长6油层组深湖相沉积中,发现一种不同于砂质碎屑流沉积和滑塌浊积岩的重力流成因砂岩.其沉积特征为一系列向上变粗的单元(逆粒序层)和向上变细的单元(正粒序层)成对出现;每一个粒序层组合内部的泥质含量变化(高-低-高)与粒度变化一致;上部正粒序层与下部逆粒序层之间可见层内微侵蚀界面;砂岩与灰黑色纯泥岩、深灰色粉砂质泥岩互层;粉砂质泥岩层内也表现出类似的粒度变化特征.通过岩芯观察和薄片鉴定,认为该岩石组合形成于晚三叠世深湖背景下的异重流(hyperpycnal flow)沉积.其沉积产物--hyperpycnite(异重岩?)以发育逆粒序和层内微侵蚀面而区别于其它浊积岩,逆粒序代表洪水增强期的产物,上部的正粒序层为洪水衰退期的沉积,逆粒序-正粒序的成对出现代表一次洪水异重流事件沉积旋回;层内微侵蚀面是洪峰期流速足以对同期先沉淀的逆粒序沉积层侵蚀造成的.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异重岩的发现,不仅为探索陆相湖盆环境下的异重流沉积提供了一个范例,而且对于深水砂体成因研究、储层预测和油气勘探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大量薄片、孔渗测定的分析认为鄂尔多斯西缘下古生界地层具有以下特征:下奥陶统桌子山组中下部存在大量的晶间孔,储层物性最好,如果有裂缝沟通,具有极高的储集能力;平凉组在部分地区为一套深水重力流沉积,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相当发育,具有较好储集能力。但总体来说岩石中孔隙欠发育,大多数地层薄片中无可见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