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消费量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变化趋势,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对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以及煤、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对物价指数变动的影响进行了经验分析。结论表明,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对物价变动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从能源消费结构与物价变动的分析来看,煤、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消费量对物价变动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中煤、石油资源消费对物价上升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且石油资源消费量对物价变动的影响较大。与煤、石油消费量所表现的物价推动作用不同,天然气资源消费量与物价变动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预计2001至2025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将增加54%。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量的增长额在全球总增长额中占很大比例。  相似文献   

3.
过去20年,石油与煤在全球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稳定减少,同时,天然气、核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这就是洛克菲勒大学Jesse Ausubel所描述的全球能源的脱碳(decarbonization)现象。  相似文献   

4.
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是世界主要的能源消费国家,2004年,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四国的能源消费量占世界能源消费量的33·2%,四国石油消费量占世界石油消费量的36·7%,美、德、日三国的石油进口量占世界石油进口量的43%,三国的天然气进口量占世界天然气总进口量的39·1%。近些年,虽然这四个国家的能源消费量和石油消费量在世界能源总消费量和世界石油总消费总量中所占的份额都在逐渐降低,但对世界能源形势和未来的影响仍是举足轻重的。多年来这四个国家在控制石油在能源消费增长方面取得明显收效,同时在能源多元化、加强能源技术开发、可…  相似文献   

5.
欧盟地区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而区内能源资源十分短缺,是能源输入型地区。石油和天然气是欧盟国家的主要燃料,占欧盟能源消费量约66%,却高度依赖进口。20多年来,欧盟国家的能源消费出现很大变化,能源政策和环境相关的政策影响着欧盟国家能源消费现状与未来。  相似文献   

6.
一、世界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能源 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世界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从1973年到2002年,世界能源消费量从60.4亿吨油当量增长到94.05亿吨油当量,增长55.7%,年平均增长率1.86%。近10多年,世界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不是在发达地区,而  相似文献   

7.
中国能源消费状况和能源消费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高能耗特征,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源消费量在不断增长,能源问题特别是石油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在能源进口的同时,鼓励我国企业开展能源对外直接投资是解决能源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一、中南美洲是世界能源 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中南美洲近10多年来能源消费增长很快,是世界能源消费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能源消费量从1992年的3.38亿吨油当量增长到2002年的4.48亿吨油当量。其中石油消费量从1992年的1.757亿吨增长到2002年的2.148亿吨,增长22.3%,天然气消费量增长最快,从1992年的609亿立方米增长到2002年的980亿立方米,增长60.9%。煤炭消费量比较稳定,2002年消费量为1780万吨油当量,较10年前的1992年增长90万吨,仅增长5.3%。  相似文献   

9.
我国废钢的利用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废钢铁作为再生资源,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废钢铁的大量使用对降低工业的能源消耗,降低铁矿石的消费量,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钢铁工业主要的铁源为铁矿石。每生产1t 钢,大致需要各种原料(如铁矿石、煤炭、石灰石、耐火材料等)4~5t,能源折合标准煤(指发热值为29 260kJ/kg 的煤)0.7~1.0t。而利用废钢作原料直接投入炼钢炉进行冶炼,每吨废钢可再炼成近1t 钢,可以省去采矿、选矿、炼焦、炼铁等过程。显然可以节省大量自然资源和能源。因此,废钢的利用,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被称为"第二矿业"。一、我国废钢利用的现状我国废钢消费量为3500万~5000万吨/年,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0~12%,其中钢铁生产用废钢约2500~4000万吨(表1),社会消费废钢(废  相似文献   

10.
在能源领域上,世纪90年代有人预言说,21世纪世界将进入"天然气时代"。近几十年天然气消费量迅速增长,天然气领域的投入和天然气储量、产量和贸易量也呈迅速增长态势,并显示出继续增长的巨大潜力,至少可以说,天然气在世界能源多元化过程中起到并将继续起到重要作用。一、世界天然气消费量增长迅速,需求旺盛,成为能源消费结构中的重要角色随着世界天然气一些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天然气可以更大量地运抵更广泛的地区,一些国家的天然气消费量迅速增长,使世界天然气消费量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份额逐步扩大(见表1)。  相似文献   

11.
1.全球及各区域铜需求量增长率(图1) 在1975—2000年的25年中,全球范围内精炼铜的消费量平均年增长率为2.9%。发展中国家高度集中的地区是增长最快的地区。在亚洲,除前苏联/独联体国家外,铜消费量平均每年增长6.0%;在拉美,铜消费量平均每年增长4.8%。相比之下,西欧、北美和澳洲,铜消费量平均每年增长率在2.0—3.0%之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涉及国家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及匈牙利四国。 这一地区煤资源比较丰富。波兰1/5的煤产量可以出口。捷克1/3以上的煤产品可以出口。俄罗斯的原油和天然气向西欧出口要经过这一地区,但这一地区总的石油消费量并不大。该地区天然气消费量也不大(总共1.4万亿立方英尺,不足德国的一半),并且2000年波兰和匈牙利国内生产的天然气满足了其需求的1/3,估计2001年1月—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全球瓶装水消费量已经达到1 540亿公升(410亿加仑),比5年前的980亿公升上涨了57%。尽管一些地区的自来水已经达到安全饮用标准,然而对瓶装水的需求却在持续增长——导致产生许多不必要的垃圾并且消耗大量能源。通常情况下,尽管瓶装水没有自来水有益于健康,但它的成本却要高出自来水1万多倍。矿泉水的成本基本上  相似文献   

14.
不分寒暑、日益突出的电荒,以及像幽灵一样徘徊的大气污染、酸雨和气候变暖,促使人们把更多的目光转向潜能巨大、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国内外许多专家预言,随着石化能源时代的终结和新文明的到来,不用百年,太阳能将成为全世界的主要能源。这是一个美好的梦想,还是一个可以预见的现实?从梦想到现实,我们需要做什么?预测:百年之后,太阳能有望占到全球一次能源的70%煤、石油、天然气……这些积蓄了亿万年的化石能源,经过数百年的巨大消耗,已经不可逆转地走向枯竭。据中国太阳能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介绍,世界各国的能源研究机构和专…  相似文献   

15.
国土扫描     
联合国启动国际淡水年计划 联合国总部日前举行活动,宣布启动“国际淡水年”计划。联合国副秘书长弗雷谢特在讲话中说,当前全球已有10亿多人缺乏洁净的饮用水和相关的卫生服务。全球范围内的淡水消费量日益增加,而人们的淡水消费方式难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许多国家的淡水管理政策与当地实际情况脱节,这使得全球淡水短缺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如果国际社会仍然对此熟视无睹,那么在短短20年后,全世界就将有2/3的人面临  相似文献   

16.
20 0 4年 4月 ,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 (EIA)出版了 2 0 0 4年版的《国际能源展望》 ,本文摘报其中对中国能源形势的分析情况。在 2 0 0 4年的《国际能源展望》中 ,预测世界市场化的能源消费量在 2 0 0 1~ 2 0 2 5年间总共增长5 4 % (基准情况 )。世界总能源使用量从 2 0 0 1年  相似文献   

17.
最近联合国召开的巴厘岛会议说明:减少燃煤产生的污染,特别是碳排放量,已成为困际共识和各国不可同避的义务这对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我围来说,形成头号压力,除厉行节能减排外,尽量开发清洁的再可生能源是唯一出路。而存目前条件下,只有水电是可以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这也是明摆着的事。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近几年石油及天然气储量成倍增长,并且勘查开发活动仍十分活跃。澳大利亚对世界能源市场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90年代,澳大利亚能源需求量每年约增长3%。油气占澳大利亚能源消费量的54%,其余为煤炭及可再生能源。与其他发  相似文献   

19.
1985年成立的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包括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不丹、尼泊尔、马尔代夫这7个成员国。这一地区,总人口近13亿人,占世界总人口1/5强,近年来能源消费量增长很快。据估计,自1990—1999年,南亚地区一次能源消费量增长了50%。但是,迄今,南亚占世界商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也不过3.8%。虽然比1987年的2.4%有所增  相似文献   

20.
北美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中心:占全球能源生产总量的25%左右,消耗全球商业能源的30%左右。北美的能源市场是区域一体化程度全球最高的。2001年3月8日,加拿大自然资源部部长古德尔,墨西哥能源部长马腾斯和美国能源部长亚伯拉罕举行会议,决定成立北美能源工作组(NAEWG),联合研究并解决北美所面临的共同的能源问题,包括能源资源,储量,技术,贸易和投融资,法律法规,环境,就业,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