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葫芦、甜瓜等葫芦科作物是河套地区主要经济作物,2006年葫芦、甜瓜等葫芦科作物出现坐果率偏低的现象,永济灌域和解放闸灌域尤其严重。研究资料表明影响以上作物坐果的因素很多,譬如种植密度、水肥管理、整枝措施、品种、气候、昆虫活动、土壤中氮磷钾的比例等。本文经过实地调  相似文献   

2.
选择已通过审定的40个夏玉米品种,于2018年在豫北生态区浚县、豫中生态区许昌和豫南生态区方城开展品种比较田间试验,从丰产性、稳产性和气候资源利用率3个角度构建高产高效综合评价指数,对3个生态区品种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全生育期长度方城最短,各品种平均值为108 d,浚县最长,各品种平均值为111 d,3个生态区品种间全生育期长度相差12~16 d,且全生育期长度与花粒期长度相关性最强。各品种在方城的平均产量最高,许昌最低,且产量差异通过0.05显著性检验。方城的光温水气候资源利用率均最高,浚县的光、温利用率高于许昌,但浚县水分利用率最低。3个生态区筛选出中伟科702、庆玉9号、新单68、登海605、大丰30、郑单1002、丰德存玉10、浚单29、郑单538、怀川39和SK1098共11个高产高效夏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3.
郭兴章 《气象》1985,11(2):32-34
厚皮甜瓜(即哈蜜瓜)在新疆、内蒙、甘肃都有种植,近年来华北地区也有种植。甜瓜在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吐鄯托盆地及准噶尔盆地都可种植。其产最北疆地区多在3000—5000斤/亩,最高达12000斤/亩。甜瓜的经济效益决定于产量的高低及质量的优劣。因此,甜瓜生产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夺取高产。质量的优劣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多少来度量,含量多则质优,含量少则质劣。笔者试从准噶尔盆地腹地气候和生态环境调查试验入手,对发展北疆地区适宜甜瓜种植区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民丰县安迪尔河一带种植的中晚熟甜瓜栽培模式的调查与当地气象条件的统计分析,总结了甜瓜栽培与气象服务指标,分析了甜瓜各发育期的气象条件及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蚕豆气候生态条件及适生种植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蚕豆栽培气候生态适应性的基础上,建立蚕豆气候产量模式,采用气候变量进行EOF分解分析,确定蚕豆种植气候生态适生种植区划指标,应用模糊聚类分析划分出蚕豆5类适生种植气候生态区,并提出甘肃蚕豆气候生态资源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1引言薄皮甜瓜俗称香瓜,质脆瓤甜,香气扑鼻,是人们喜食的瓜果之一,市场需求量大。早春时候栽培甜瓜,必须要对气候、地理因素进行分析,因为这2个因素会对甜瓜的栽培起重要的决定因素[1]。早春温室大棚薄皮甜瓜栽培选择较耐低温,耐弱光性强,含糖量高,早熟的优质品种[2-3]。从国内外的研究动态来看,许多学者在早春温室大棚甜瓜栽培技术方面研究较多,而对温室大棚甜瓜的精细化气象服务方面研究颇少。掌握东北地区温室大棚内的小气候变化规律,开展温室内气象条件预报,为现代设施农业提  相似文献   

7.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的理论和方法,通过陕西省优质苹果气候区划实例,探索了运用GIS技术进行气候资源评价及区划的方法:即在分析选择影响苹果品质气候因子的基础上,确定优质苹果气候资源评价指标模型;根据要素权重和隶属度,建立单因子评价栅格图层;利用GIS空间叠置功能,综合评价图按适宜度分级并与夏季水热状况矢量图叠加,得到陕西省苹果种植气候生态区划图。结果表明,渭北黄土高原海拔80 0~1 2 0 0 m冷凉半干旱、半湿润区,是陕西省优质苹果气候生态区。  相似文献   

8.
基于MODIS NDVI的广西西南典型生态区植被变化对比监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2001—2010年MODIS NDVI逐16 d合成数据对广西十万大山和桂西岩溶山地两个典型生态区植被进行对比监测,分析植被年内变化特征及年际变化趋势。利用同时期的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分析两个典型生态区植被NDVI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十万大山和桂西岩溶山地生态区年内MODIS NDVI变化特征相似,均表现出"夏秋高,冬春低"的趋势,其中十万大山生态区植被覆盖相对稳定,季节变化较小。近10 a来两个生态区植被均以改善为主,植被改善面积与退化面积比例均约为3∶2。植被年际变化幅度较小,长势较稳定。降水量、平均气温与十万大山生态区植被NDVI的相关性总体上好于桂西岩溶山地生态区,两个生态区植被与降水的相关性较一致。在夏季多表现为负相关,春、秋、冬3季多表现为正相关,这与广西降水时段集中且强度较大的特点有关。由于植被类型的显著差异,两个生态区与气温的相关性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杨泽龙  陈杰  巴彦  白利云  郭文杰 《气象》2006,32(S1):121-125
结合生物产量分析,以聚类方法对内蒙古抗錦旗引种的9个牧草品种进行了气候相关性分析,划分了适应抗錦旗不同气候时段的牧草品种,提出大面积种植敖汉首蓿、草原1号苜蓿和阿尔冈金首蓿3个牧草品种,搭配种植一定面积的红豆草和蒙古冰草的人工草地优化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分区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生态环境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基础工作。本就影响青海省各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因子及其权重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确定了各生态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得出青海省各生态区的生态质量评分值,结论是:青海省境内分为5个生态环境区,其中环青海湖湿地农、牧结合生态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评分为6.17,为全省最优;青南高原高寒草甸、草原牧业生态区为5.76;东部岭谷农、林、牧生态区为5068;祁连山地林、草、冰、裸牧业生态区为5.52;柴达木盆地荒漠绿州牧、农生态区为5.46,依次表现为生态环境质量良好、一般、较差、最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老风口风区2001--2005年风观测数据的统计整理,建立各类风要素值的数据库,分析和探讨老风口风能资源的分布特征、可利用的理论指标及评价,结果表明:老风口作为风能较丰富的地区之一,风能季节性变化明显,风向变化相对稳定,平均风能密度和有效风能密度分别达到了150W/m^2和200W/m^2以上,是风能资源开发利用较有价值的地区。随着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的不断深入,老风口无污染的风能资源,在生态治理、风力发电等多方面,有着很大的可持续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生态环境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素华  刘玲  康玲玲 《气象》2005,31(6):77-80
以水土保持作用系数、降蒸差、初级生产力为评价因子,对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并根据近40年气候变化的规律及国家气候中心GCM模型对未来50年气温、降水的预测结果,对未来该区生态状况进行了预评估。提出,要改变生态环境脆弱、生产水平低下、资源利用和潜力发挥受阻的局面,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实行农业结构调整,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沙则沙,是十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老风口生态区偏东大风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不同环流形势的共同作用,造就了老风口地区大风及偏东大风。文中通过对实测风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并结合气象学原理,揭示出了老风口风区大风及偏东大风发展维持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赤水市金钗石斛农业气候区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斛是热带、亚热带丛生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赤水市是我国目前金钗石斛最大和最适宜种植区。根据赤水市气候资源特点及金钗石斛适宜生长环境指标,选取了年平均气温、全年≥10℃活动积温、海拔高度、月平均气温≥25.0℃月数、分蘖开花期(3-5月)空气相对湿度等5个气象因子作为种植区划指标,在综合考虑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对气候资源影响的基础上,利用遵义市12个气象站1971-2000年气候资料和台站信息,采用逐步回归法分别构建了4个区划因子的细网格推算模型。基于数字高程(DEM)数据推算了分辨率为1 km的赤水市气候资源数据集。利用赋值法对5个区划指标分别计算,按照适宜种植区、次适宜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3个等级完成了赤水市金钗石斛种植气候区划。区划结果显示,赤水市金钗石斛的适宜种植区随地形和海拔高度而变化,主要分布在沿赤水河两岸和沿习水河两岸的沟谷或山地。次适宜和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700 m以上的半高山地区,冬季气温偏低、热量供应不足和夏秋干旱是这些区域不适宜种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91—2020年我国中北亚热带不同烤烟烟区180个国家级气象站气候因子数据,根据影响优质烟叶生长发育的气候条件,分析气候差异性,探究烟叶生长发育的气象规律,应用主成分分析计算各气候因子的权重,依据气候相似原理,对湖北省两大烟区与周边烟区采用改进的欧氏距离作为相似度量指标,并与系统聚类结果进行相似性对比。结果表明:鄂西南、鄂西北、豫西、豫南、豫中、湘西、湘中烟区基本具备了生产优质烟叶的气候条件,除降水量外,其余各气候因子在不同发育期的差值伸根期最大,旺长期次之,成熟期最小。鄂西北和陕南烟区的气候因子最为接近,鄂西南和湘西、川东南烟区的气候因子具有高度相似性,从而为不同区域间借鉴生产经验、优化烤烟种植布局和开发特色优质烟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河源和周边地区24个国家气象站1970—2018年气象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综合考虑气象、地形和土壤3大类影响因子中筛选出12个评价因子指标,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指数求和法,构建河源地区鹰嘴蜜桃种植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绘制出了鹰嘴蜜桃种植适宜性的综合区划图,最后对区划结果作了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河源地区鹰嘴蜜桃种植的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区面积分别占区划面积的28%、33.3%、22.2%和16.5%。适宜和最适宜区主要集中在河源地区北部大部地区以及中东部的零散区域,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河源地区中东部、龙川县西南部、紫金县西南部区域。  相似文献   

17.
临县红枣种植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红枣栽培的气象条件以及临县红枣种植气候资源的分析,探讨临县发展红枣种植产业的有利气候条件,并针对影响红枣生长、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提出了防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达州及周边15个气象站资料和国内香椿主要产区气象资料、GIS资料,基于香椿生物学特性和现代高产栽培技术要求,综合分析了达州香椿气候生态适宜性,并选取气候生态区划指标,建立气候因子空间模型,运用集优法开展香椿栽培生态气候区划。结果表明:达州气候生态条件总体适宜香椿生长,影响其栽培的主要因子是年均气温和地形条件;冬末春初的气温水平和积温及其变化是影响香椿上市时间和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头茬椿芽采收要求≥10.0℃有效积温约60~70℃·d。香椿栽培适宜区主要分布在达州中南部,面积占比约58.7 %,其中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500m、年均气温≥16.0℃的中亚热带浅丘平坝区,其余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500~800m、年均气温14.0~16.0℃的北亚热带向山地暖温带过渡的低山深丘区;次适宜区主要分布于北部海拔高度800~1200m、年均气温12.0~14.0℃的山地暖温带半山区,面积占比约26.2 %;北部海拔高度≥1200m的中高山区为不适宜区,面积占比约15.1 %。达州南部浅丘平坝区为香椿重点发展区,中南部低山深丘区为香椿适度规模发展区,北部低中山区为香椿自然生态分布区。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暖对水稻生育期影响的情景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度是影响作物发育速度的基本因子之一,温度的高低决定生育期的长短。利用全国水稻生态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气候带的水稻生育期与温度的关系。结果指出,水稻生育期平均气温升高1℃,生育期日数平均缩短7.6日。温室效应使气温升高1~4℃,将导致我国各地水稻的一季稻和早稻生育期缩短;东部地区目前的生育期等日期线北移;东北地区北移1~5个纬度;黄淮地区北移3~6个纬度。通过调整种植季节,选用合适的水稻生态类型,以水调温措施,可以减少生育期缩短的日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