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25万呼中镇幅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区经历了中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阶段、早加里东古亚洲洋陆绝增生阶段、中华力西期陆壳过渡演化及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诸多旋回复杂的构造岩浆活动,其形成发展与构造岩浆演化在本区形成五个不同地质构造单元。本文对各构造单元及主要断裂的构造岩浆活动,变质变形,岩浆侵入与喷发及构造演化史进行了概略简述。  相似文献   

2.
煤(岩)与瓦斯突出的地质条件研究:以阜新王营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统计分析了阜新矿务局王营矿10余次煤(岩)与瓦斯突出现象,发现岩浆侵入作用和地质构造是控制影响瓦斯突出的主要地质因素,岩浆岩的发育造成了煤变质程度增高,促进了瓦斯的形成,岩浆的烘烤,挤压破坏了煤的原始裂隙系统,形成了“构造煤”带,使岩墙两侧天然信占大量高游离成瓦斯受到封闭而形成潜在煤(岩)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地质构造则对瓦斯保存和运移起到了重要作用,掌握有关规律,可预测瓦斯突出区域,指导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下游燕山期中酸性岩浆的形成与幔隆带构造叠加和印支期深层拆离作用有关 ,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燕山期 NNE向陡倾左行压扭斜滑深切断裂。由于该组断裂深切地幔隆起 ,促使地幔物质和热流上涌 ,并穿入印支期因拆离作用形成的不同深度的层状岩浆房 ,使岩浆房中的岩浆与壳源重熔岩浆混合。此外 ,沿着陡倾剪切带尚可出现新的局部重熔 ,形成再度混合的脉状岩浆房。区内岩浆的成因、运移上升和侵入定位的构造动力作用是统一的 ,都是压扭构造应力场作用的结果 ;只是在不同深度 ,不同部位 ,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而已。NNE向左旋压扭斜滑断裂是本区驱动岩浆上升和运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长乐—南澳构造带是福建东部一条至关重要的构造带,近年来,在带中多处发现辉长岩质和二长花岗质岩浆经机械、化学的混合作用形成各种岩浆混合岩。通过对东庄岩体二长花岗岩和辉长闪长岩进行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二者年龄分别为(110.8±0.5) Ma、(105.2±0.9) Ma,为东庄岩体岩浆混合成因提供了年代学证据。东庄岩浆混合岩与石帽山群双峰式火山岩的岩石组合相似,形成时代相同,是该时期岩浆活动的2种不同表现方式,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后造山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辽吉朝古元古代褶皱带的构造演化分析,尤其对褶皱带南带内发育的典型构造组合及相应出现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变形作用的系统构造分析,提出岩浆核杂岩是古元古代褶皱带早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构造型式。岩浆核杂岩主要由3种成分、性质、特点及变质演化不同的构造单元构成,即核部岩浆杂岩、外部的滑覆体壳及其间的幔部顺层韧性剪切带。岩浆核杂岩的构造分析,揭示出它们形成于褶皱带早期阶段演化的伸展作用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辽吉朝古元古代褶皱带的构造演化分析,尤其对褶皱带南带内发育的典型构造组合及相应出现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变形作用的系统构造分析,提出岩浆核杂岩是古元古代褶皱带早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构造型式.岩浆核杂岩主要由3种成分、性质、特点及变质演化不同的构造单元构成,即核部岩浆杂岩、外部的滑覆体壳及其间的幔部顺层韧性剪切带.岩浆核杂岩的构造分析,揭示出它们形成于褶皱带早期阶段演化的伸展作用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港边岩浆混合杂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地质学、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并将其分解为偏酸性端元岩浆、基性端元岩浆、混合岩浆和非岩浆混合物4个单元.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岩浆混合和分离结晶作用同时发生对岩浆混合岩成分的制约,提出存在化学和机械两种岩浆混合方式,证明了它们与基性岩浆的侵入一起构成一个连续的岩浆作用序列.最后,在野外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端元岩浆起源和混合岩浆结晶p-T条件的估算及端元岩浆形成构造背景的判别综合提出港边岩浆混合杂岩体的构造-岩浆模型  相似文献   

8.
辽吉朝褶皱带古元古宙岩浆核杂岩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辽吉朝古元古代褶皱带的构造演化分析,尤其对褶皱带南带内发育的典型构造组合及相应出现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为形作用的系统构造分析,提出岩浆核杂岩是古元古代褶皱带早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构造型式。岩浆核杂岩主要由3种成分、性质、特点及变质演化不同的构造单元构成,即核部岩浆杂岩、外部的滑覆体壳有其间的幔部顺层韧性剪切带。岩浆核杂岩的构造分析,揭示出它们形成于褶皱带早期阶段演化的伸展作用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根据红花沟金矿田早中生代的韧性变形带、闪长质岩浆岩和中基性岩墙群的特点 ,提出早中生代时研究区总体上处于伸展隆升状态 ,并可细分为两个阶段 ,早阶段以韧性变形为主 ,晚阶段以闪长质岩浆活动为主。闪长质岩浆是在地幔热隆起构造背景下 ,地幔底侵作用引起太古界变质岩中的基性岩石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的。早中生代的构造 -岩浆活动为金成矿提供了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及容矿空间 ,金成矿主要与早中生代的构造 -岩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造山带火山岩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造山带火山岩石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重溯造山带的构造-岩浆演化历史。纵观我国以至全球的大陆造山带形成、演化历史,一个造山带往往经历了古大陆裂解、洋陆转换、陆块拼合-碰撞、陆内伸展-盆山耦合和新构造隆升(陆内造山)等众多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这些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和不同的构造环境均有特定火山岩浆作用与这相伴。因此,可以根据造山带形成、演化不同阶段火山岩浆作用的特点来重溯造山带的构造-岩浆演化历史,进而从更大尺度上加以对比,探索全球动力学乃至比较行星动力学等重大科学问题。本文对造山带火山岩石学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和评述,这些问题包括:板块内部火山岩浆活动、离散板块边界上的火山岩浆活动、会聚板块边缘的火山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1.
长乐-南澳构造带燕山期(J-K)TTG岩石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长乐-南澳构造带火成岩类多年来备受国内外地学界关注和瞩目,但对其构造环境的认识却存在较大分歧.本文通过分析构造带燕山期(J-K)火成岩类的时空分布、岩石学特征及其TTG岩石组合等,讨论厘定构造带的构造性质与岩浆源区.据构造带花岗岩类岩石结构构造特征、锆石SHRIMP U-Pb与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测年结果集中分布于200~191Ma、155~97Ma与84~69Ma三个区间,暗示构造带燕山期(J-K)岩浆活动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早侏罗世(J1),以片麻岩类与糜棱岩类为主;(2)晚侏罗世-早白垩世(J3-K1),片麻状花岗岩类占优势;(3)晚白垩世(K2),出现大量的晶洞花岗岩类与脉岩类.采用O'Connor An-Ab-Or标准矿物分类方案识别TTG岩石组合获知,早侏罗世(J1)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J3-K1)时,构造带存在TTG岩石组合;晚白垩世(K2)时,构造带TTG岩石组合消失,发育典型的双峰式火成岩.TTG岩石组合以钙性(C)和中钾钙碱性(MKCA)为主,显示奥长花岗岩演化趋势(Tdj),具大陆边缘弧花岗岩(CAG)的特征,由此可推断长乐-南澳构造带燕山期(J-K)构造性质为主动大陆边缘弧.构造带发育两类成因机制的TTG岩石组合,分别来自不同的岩浆源区:具镁安山质(MA)性质的TTG岩浆来源于玄武质洋壳的脱水融熔,具正常安山质(A)性质的TTG岩浆来源于陆壳底部玄武质岩石的局部熔融.  相似文献   

12.
交城水峪贯区域地质构造复杂,三大岩类齐全,岩浆岩类发育,岩层露头特征明显,并伴有煤、铁等矿产分布。区内主要发育NNW、NNE、SN向构造体系,从构造、地貌、地层及岩浆岩等因素分析,本区域经历了多次地质构造运动,对其影响最大的为燕山运动。在早燕山期构造运动中近EW向的主应力作用下形成了本区域古洞道向斜、鲁沿向斜、山前大断裂等构造及狐偃山六大岩浆岩体,后期受应力转变造成本区域X型剪节理发育及构造扭曲等现象。形成了本区域现代地质构造及地貌轮廓。  相似文献   

13.
庐枞地区铀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庐枞地区主要含矿层位、岩浆岩的特点及演化规律、区域构造特征及长江构造带的组成与形成等提出了新认识。有利层位、扬子式壳-幔混熔型岩浆岩成岩系列、区域性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构造的活动,为本区铀和多金属矿产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区域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14.
闽东南基性岩脉形成的构造应力场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闽东南沿海地处长乐-南澳构造带内,发育晚中生代以来的基性岩脉(岩群),其几何形态和产状记录着区域应力场活动。通过对漳浦赤湖和东山海边基性岩脉的几何形态和产状的分析,推测长乐-南澳带在白垩纪为左旋韧性剪切带,古新世转变成左行脆性剪切带。长乐-南澳带的左旋走滑活动,是由古太平洋板块朝NW斜向俯冲引起的。晚白垩世以来,闽东南应力场性质为剪切与拉张相互变换,指示地壳拉张不是连续的,而是分期次;晚白垩世以来大洋板块属于低应力型俯冲,拉张是东南部主构造。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magnetotelluric (MT) studies performed within the Western Transbaikalia segment of the Central Asian fold belt along the Selenga River delta-Krasnyi Chikoi Village profile. The data are interpreted using the results of recent geological, petrological, geothermal, tectonic, and geochronological studies of the Mongolia-Transbaikalian part of the Central Asian fold belt, including large heterochronous igneous provinces and zones. Th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investigated area has a complex geologic and tectonic structure produced by extensive rifting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large crustal blocks and by intense magmatic fluid activity along deep fault zones. The investigated profile is characterized by a combination of block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geoelectric section—mountain ranges and intermontane basins separated by long-lived deep fault zones.  相似文献   

16.
完达山造山带原型盆地及可能的造山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完达山造山带是东亚环太平洋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北方唯一的中生代深水活动类型沉积建造出露区。三叠纪—侏罗纪硅质岩-碎屑岩系构成了这个造山带的主体,其沉积序列总体表现为一向上变浅、碎屑颗粒变粗的沉积旋回,其中的硅质岩、泥岩稀土元素以Ce的正异常为特征;砂岩构架颗粒成分与典型的弧前盆地相同。这些特征表明,完达山造山带三叠纪—侏罗纪的原型盆地是东亚陆缘区弧前盆地的组成部分。构造解析结果进一步揭示,造山带只发育一期透入性的变形构造,与增生杂岩的变形序列明显不同。基于上述结论并结合区域构造分析结果提出,完达山造山带的隆升主要是中生代东亚陆缘型岩浆弧东移、本区卷入科迪勒拉型造山带所致。  相似文献   

17.
Basite magmatism preceding the intrusion of large volumes of felsic magmas takes place only during powerful tectonic rearrangements, which span both the continental crust and lithospheric mantle. The study of this magmatism makes it possible to solve many genetic problems and obtain important geological information on the sources and processes that are responsible for granitoid magmatism. This paper reports the results of the geochemical study of potassic and ultrapotassic magmatic rocks that predate the intrusion of the granitoid complex and belong to it. In terms of geochemistry, the studied magmatic rocks of Chukotka correspond to the derivatives of potassic and ultrapotassic magmas, which allows us to use the models of formation of ultrapotassic magmas for interpreting the genetic features of tin-bearing granites, in particular, for explaining the anomalous contents of incompatible elements in these rocks. Using modern genetic models in combination with geological,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data, 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e source of this specialization was the lithospheric mantle domain. The domain was formed within a convergent geologic boundary owing to the metasomatic reworking of the mantle wedge by fluids that were released during dehydration of the oceanic lithosphere. Based on the obtained results, a new model was proposed for the formation of tin-bearing granitoids in the collisional orogens. This model is underlain by the concept of a particular lithospheric source, which acquired its geochemical and metallogenic signatures during intense tectonic transformation that involved the lithospheric mantle. These signatures were inherited by magmas formed during melting within this domain.  相似文献   

18.
孕灾地质基因是指一定区域所具有的促进地质灾害孕生的内在关键因素。板块构造混杂岩带所处的特殊构造部位决定了其复杂的演化过程和特殊的地质基因。本文在梳理青藏高原构造混杂岩带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其孕灾地质基因,包括活跃的地质构造、复杂的水热条件、混杂的岩性组合、特殊的蚀变软岩和构造岩溶导水通道等,是引发重大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安全风险的根源。结合典型案例,剖析了构造混杂岩带大型滑坡的成因类型主要有三大类:构造控制型、泥质软岩控制型和蚀变蛇绿岩带控制型,其中蚀变蛇绿岩带是构造混杂岩带最具特色的易滑地质结构,具有典型的地质构造与特殊岩性联合控制特征。构造混杂岩带隧道工程变形破坏主要有塌方、水平收敛、环向收敛、底鼓和错断等五种模式,黏土化蚀变软岩的不良工程特性是制约构造混杂岩带隧道围岩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针对传统的工程地质理论和灾害风险防控技术难以适应构造混杂岩带大规模工程建设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有待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和防灾减灾策略。  相似文献   

19.
燕山构造带北缘喀喇沁地区发育了晚古生代一中生代多期岩浆活动,记录了多期构造变形事件,是认识该构造带大地构造演化的理想地区。本文通过对该地区岩浆岩的系统定年及各期构造变形事件的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了晚古生代一中生代的大地构造演化历史。分析结果表明,燕山构造带在早石炭世晚期一早二叠世处于古亚洲洋俯冲背景下的活动陆缘环境,出现了弧岩浆活动。中二叠世古亚洲洋沿索伦克缝合线关闭,使得燕山构造带成为周缘前陆挤压变形带,并对应着岩浆活动的平静期。之后燕山构造带分别出现了晚二叠世一三叠纪、中侏罗世、晚侏罗世与早白垩世4期伸展背景下的岩浆活动。在这些岩浆活动之间的平静期,先后发生了早侏罗世、晚侏罗世初、早白垩世初3期挤压事件。这些现象还表明,岩浆活动与构造演化具有明显的耦合关系,板内环境下岩浆活动发生在伸展背景中,而岩浆活动平静期多对应区域挤压活动。  相似文献   

20.
老挝琅勃拉邦构造带位于印支板块西部,是东南亚特提斯域内的重要构造带之一。该地区多期次的岩浆活动记录了多阶段的构造岩浆演化,但与古特提斯洋闭合过程相关的岩浆活动报道相对较少,导致与该过程相关的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关系理解不清。本文在野外地质观察和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老挝琅勃拉邦地区石英闪长岩开展了锆石U-Pb LA-ICP-MS定年,分析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结晶年龄为260.5±1.8 Ma,表明琅勃拉邦构造带存在中晚二叠世岩浆活动。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本文认为该中酸性侵入体很可能是古特提斯洋板片东向俯冲,难河-沙缴弧后盆地关闭过程中岩浆活动的产物,且为琅勃拉邦构造带向南连接至难河-程逸结合带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