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在北戴河隆重举行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一九八二年八月三十一日,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北戴河隆重召开。应邀参加大会的有从事地质工作数十年的老一辈著名地质学家,全国各地的代表,中国地质学会的理事,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兄弟学会的代表约四百人;应邀参加大会的还有来自澳大利亚、美国、英国、西德、希腊、加拿大、法国和日本等国家的七十多位外国来宾;香港  相似文献   

2.
北戴河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庆祝大会渤海之滨,群英荟萃,花甲之年,殊堪庆贺。值此喜庆之际,谨向大会致以热烈的祝贺,并借此机会,向我国老一辈地质学家和战斗在生产、教学和科研战线的地质工人、教师及地质科技工作者致以深切的敬意。中国地质学会从1922年成立至今,已经整整六十年了。六十年来,我国地质事业从  相似文献   

3.
北戴河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庆祝大会值此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我国从事地质工作数十年,对中国地质科学发展有过卓越贡献的老一辈地质学家,活跃在地质战线各个领域的有成就的中青年地质工作者的优秀代表聚会于渤海之滨,报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隆重庆祝之际,请接受我们最热烈的衷心的祝贺!  相似文献   

4.
金风乍起,渤海扬波,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四日中国地质学会在北戴河举行了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庆祝活动,包括召开32届第二次理事会、庆祝大会、学术报告会和中、新生代地质讨论会。学术报告会和中、新生代地质讨论会是庆祝活动的主要内容。由各省、市、区地质学会和各专业委员会荐送和到会外国地质学家在会上交流的学术论文共176篇。其中构造地质方面57篇,占全部论文的32.4%;矿物、岩石、矿床方面48篇,占27.3%;地层古生物方面34篇,占19.3%;能源(煤、气、油等)方面23  相似文献   

5.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地质学会(以下简称总会)成立六十周年之际举办庆祝会、学术报告会和有外国学者参加的专题学术讨论会。总会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地质学会在一九八一年上半年召开各自的庆祝大会和举办有关庆祝活动。为此,我会于一九八一年四月十日至十一日在成都召开了有各专业委员会和分会负责人以及分会秘书长和秘书参加的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地质学会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暨第十四届学术年会于5月10日至14日在西安隆重举行。省地质学会理事及各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参加地质工作满三十五年的老一辈地质工作者、参加学术交流的代表和各兄弟省学会的特邀代表、省报及电台的记者等  相似文献   

7.
1999年10月28日至31日,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在北京昌平石油大学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石油大学(北京)共同承办。13个部门55个单位的121名青年地质学家(40岁以下)参加了会议。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蒋承菘、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陈毓川、石油大学总校校长张一伟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核工业地质局、石油大学(北京)的领导出席了会议。 蒋承菘副部长从科技创新、“两弹一星”、大庆油田的发现,李四光、黄汲清等老一辈地质学家的敬业精神、培养青年人才等诸方面全面阐述了青年科技工作者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8.
为庆祝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叶连俊教授从事地质工作六十载暨八十华诞,在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共同组织下,于1993年4月22日至24日在京举行了庆祝会和《沉积地质学新进展》学术讨论会。旨在表彰叶连俊教授几十年来在沉积地质学界做出的杰出贡献,同时通过学术研讨,推动我国沉积地质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贵州地质》2005,22(3):F0003-F0003
8月26日~29日,第六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暨中国地质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召开。来自全球各地的200多名华人地质学家和地质科技工作者共同切磋地学前沿问题,陈毓川、谢学锦、任纪舞、翟裕生、裴荣富、卢耀如、刘嘉麒7位院士参加了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质学会于1922年1月27日在北京成立以来,至今已整整六十年了。六十年来由于全体会员的辛勤努力,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对于现代地质科学在我国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国际地质科学界也享有一定的声誉。一、中国地质事业的萌芽和中国地质学会的成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与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于1988年10月11日至10月15日在河北石家庄市核工业总公司航测遥感中心联合召开了全国铀、金矿产资源评价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各高等地质院校、研究院、所和各产业部门等六十多个单位,共计83人。  相似文献   

12.
为庆祝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叶连俊教授从事地质工作六十载暨八十华诞,在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共同组织下,于1993年4月22~24日在京举行了庆祝会和“沉积地质学新进展”学术讨论会。旨在表彰叶连俊教授几十年来在沉积地质学界做出的杰出贡献,同时通过学术交流推动我国沉积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10月15日-18日,由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南交通大学承办的第十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在成都隆重召开,全国各地及国际特邀工程地质学家学者1300余人欢聚一堂,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交通、能源、海洋、城市等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新理论、新技术以及工程地质教育及学科发展进行研讨并献计献策。本次会议围绕"交通与生命线工程地质、能  相似文献   

14.
“海峡两岸三地地质科学讨论会”暨“世界华人地质科学讨论会”于1999年8月7日~1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台湾大学地质学系及香港地质学会联合主办。会前出版了论文摘要集,共收入论文摘要94篇;120余位来自大陆、台湾、香港及世界各地华人地质学家参加了讨论会,大会交流论文16篇,分组讨论60多篇。这些论文包括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与矿物学、矿床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地质勘查技术以及其他地学领域。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前国内外地学研究的进展和热点问题。 出席会议的台湾学者22人,由台湾大学副校长陈正宏教授带队;香港学者5人,由香港地质学会会长、香港大学李作明  相似文献   

15.
《地质论评》1982,28(6):611-614
(一) 中国地质学会于1922年1月27日在北京成立。发起人为当时北京政府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地质组主任章鸿钊以及翁文灏、王烈、李四光、葛利普(A.W. Grabau,美国)等著名地质学家。参加大会的还有丁文江、王竹泉、王绍文、王宠佑、全步瀛、朱庭祜、朱焕文、李捷、李学清、周赞衡、孙云铸、袁复礼、叶良辅、董常、赵汝钧、卢祖荫、谢家荣、钱声骏、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及上海市地质学会成立三周年,经全体理事会及常务理事会多次讨论决定,举行下列庆祝活动:一、决定今年五月下旬,举行庆祝大会,同时举行一九八二年学术讨论会。主要以学术活动方式进行庆祝。二、表彰连续在地质战线工作二十五年以上的中国地质学会会员(包括从外省市转来上海市工作的会员),由学会发给奖状纪念品,请各会员单位将符合上述条件(即一九五七年  相似文献   

17.
《地球科学》2015,(1):168
<正>马杏垣院士是国内外著名的构造地质学家、地震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学家之一,曾长期担任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地质学院副院长、国家地震局副局长兼地质研究所所长.他在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坚持实践第一,勇于开拓创新.他在科学研究和治学领域,学风严谨、为人师表,培育了几代地质学者,为我国地质研究和教育事业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2019年5月将是马杏垣院士百年华诞的日子,为了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一月二十七日,是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在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的日子里,地质矿产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谨向中国地质学会致以热烈的祝贺,向全国广大地质普查勘探、科研和教学工作者致以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对支持和赞助我所工作的西北五省(区)地质局、队、院(校)和国内有关单位致以衷心的感谢。中国地质学会从成立到解放前的二十七年间,为推进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组织地质学术交流和培养地质人材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三十三年来,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质学会是我国老一辈地质学家创立的历史悠久的学会之一,在国际、国内学术界都享有声誉。建国三十三年来,在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下,为推动我国地质工作的大发展、开发矿业、繁荣地质科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值此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大庆之际,省地质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扩大)会议决定隆重庆祝,主要项目有:(1)举行庆祝会,时间定在九月份,规模暂定二百人左右,会上将介绍云南地质工作的回顾与展望,作学术报  相似文献   

20.
为庆祝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叶连俊教授从事地质工作六十载暨八十华诞,在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共同组织下,于1993年4月22日至24日在京举行了庆祝会和“沉积地质学新进展”学术讨论会。旨在表彰叶连俊教授几十年来在沉积地质学界做出的杰出贡献,同时通过学术研讨,推动我国沉积地质学的进一步发展。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地质矿产部、冶金部、石油天然气开发总公司、化学工业部、国家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