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研究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本文根据欧洲研究课题组在最新的实验研究中所采用的往复加载试验模型,利用SAP2000结构分析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对结构进行推覆分析.结构中的柱子构件在地震力的作用下将产生非线性变形,这种非线性变形的特性是由塑性铰和非线性连接来实现的.本文对于塑性铰与非线性连接的材料属性的评估过程也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推覆分析结果与往复试验数据的比较表明,本文提出的推覆分析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预制框架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过程,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较准确的预测,为数值模型进行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广州花园酒店原结构及改造后结构均不满足我国现行规范的抗震构造要求。本文依据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提出结构宏观上的层间位移角目标和微观上的结构构件变形及损伤目标,采用PKPM系列2005年版SATWE和ETABS 9.0中文版进行结构弹性分析,采用PKPM系列EPDA和美国Buffalo大学的IDARC 2D 6.0进行弹塑性静力推覆分析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并采用TNO公司的DIANA8.0进行单榀剪力墙的极限承载力分析,研究结构是否满足设定的整体及结构构件性能目标要求,确保改造后的结构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对某高位转换高层建筑进行结构设计分析,重点分析了PKPM不同计算模块对转换构件的计算结果,对比发现不同的模块计算结果有较大不同,在结构设计时应对结果进行仔细分析综合判断,才能作为设计依据。同时根据规范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研究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分别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反应谱分析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推覆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满足抗震性能要求。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完全处于弹性工作,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塑性铰出现的时间和位置合理,满足抗震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4.
浅埋地下车站结构中柱和地面高层结构底层中柱相似,地震作用下均需承担较大的竖向压力,易因变形能力不足发生脆性破坏。在某2层3跨地铁车站结构中引入地面高层结构中的分体柱设计理念,形成新型地下车站结构抗震体系。首先,通过拟静力推覆分析对比了传统钢筋混凝土中柱和分体柱在轴向压力作用下的水平变形特性;然后,建立了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拟静力推覆分析有限元模型,从关键截面内力、关键构件变形能力、关键构件塑性损伤等角度对比了传统钢筋混凝土中柱和分体柱的地下结构抗震性能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将分体柱应用于2层3跨地铁车站结构中可提高整体结构抗震性能,其工作机理是避免分体柱承担过大的剪力和弯矩,并充分发挥分体柱竖向支撑能力和水平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一种新型无黏结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梁柱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基础之上,使用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对新型框架节点的无黏结预应力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整体抗震设计研究。首先使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进行预应力三维结构设计并建立相应的有限元模型,同时建立该梁柱节点的梁恢复力模型,进而实现自定义塑性铰本构关系研究该装配式框架结构。使用pushover分析去表征结构的抗震性能,对比研究不同目标位移下的相应性能水平要求。通过施加Y方向均匀分布荷载对结构进行弹塑性推覆分析,对结构的层间位移角、破坏机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按照"功能良好""生命安全""防止倒塌"三水平的设计均达到预期结果,各层层间位移角和薄弱层的性能均能满足规范的相应要求。并选用三条地震波对结构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表明基于该新型梁柱节点的装配式结构在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中可以较好满足相关抗震性能水平要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性能的碳纤维抗震加固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探讨了基于性能的加固设计的基本思路和设计过程,并给出了一个基于性能的碳纤维加固设计的工程实例,采用pushover静力推覆分析的方法分析对比了结构加固前后的性能,表明原结构的抗震性能不足,经碳纤维加固后的结构抗震性能明显提高,满足8度抗震设防烈度要求。  相似文献   

7.
高强钢组合K型偏心支撑框架耗能梁段和支撑采用Q345钢,其余构件采用Q460钢,不仅能有效减小构件截面、节约钢材、降低造价,而且有助于推广高强钢的应用。为了比较高强钢组合K型偏心支撑框架与Q345钢K型偏心支撑框架的抗震性能,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两组共8个不同层数的高强钢组合K型偏心支撑框架与Q345钢K型偏心支撑框架,并分别对其进行非线性静力推覆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对比分析两种结构形式的承载力、刚度、延性以及地震作用下层间变形能力和耗能梁段。结果表明:在满足抗震性能要求的前提下,相同设计条件下高强钢组合K型偏心支撑框架变形略差于Q345钢K型偏心支撑框架,但是其构件截面较小,可以节省钢材,降低工程造价,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要求使用非线性静力分析方法来评估新设计或已有消能结构的抗震性能。使用该方法对消能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要得到结构的推覆曲线。本文基于塑性理论,给出了快速、有效建立附加黏弹性阻尼器框架理想双线型推覆曲线的简化分析方法。使用该方法构建附加阻尼体系的推覆曲线无需借助结构分析软件。将3种侧向荷载模式(第1振型模式、FEMA-273模式和均布模式)作用下的简化分析结果与结构分析软件的推覆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基于塑性理论的简化分析方法能够较准确地预测附加黏弹性阻尼器框架的推覆曲线,只要结构失效时能形成梁铰型侧移机构。  相似文献   

9.
上海港温室主楼建筑造型新颖、结构体系独特,使其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十分复杂.为了给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主要研究了结构的自振特性,并应用有限元数值方法分别对结构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响应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弹塑性静力(推覆)分析方法对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及推覆过程中塑性铰的分布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构不存在明显的扭转不规则现象,且满足现行规范提出的各项抗震设防要求和既定的各项抗震性能指标,具有可靠的抗震承载力.  相似文献   

10.
板柱结构节约结构空间是一种常用建筑结构形式,通常也被认为是抗震薄弱体系,我国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板柱结构使用范围以及适用高度作了严格限定,与国外规范相比较,我国结构规范对板柱结构有细致严格的构造要求。结合北京8度区某17层带边框高层板柱-剪力墙结构的实际工程,通过ETABS有限元程序对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分析,重点研究了楼板应力分布。采用SAUSG有限元程序补充罕遇地震下有限元非线性分析,研究了墙柱损伤情况与主要构件性能。应用SAP2000程序采用拆除构件法,分析了板柱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足规范规定构造措施前提下,带边框板柱-剪力墙结构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良好的抗震性能和抗连续倒塌能力,可以达到8度抗震设防烈度区高层建筑安全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1.
基于“强柱弱梁”的屈服机制,依据能量平衡方法设计了某6层RC框架结构,采用震级-震中距条带地震动记录选取方法,选取12条随机地震动,利用Perform-3D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结构进行增量动力(IDA)分析,得到了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破坏状态概率曲线以及结构破坏概率矩阵。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设计的结构能够形成预设的“强柱弱梁”屈服机制,可以保证结构中梁充分参与耗能,同时结构具有较强的抗倒塌能力,可以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2.
我国7度设防等跨RC框架抗地震倒塌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主要采用基于小震下的构件承载力计算保证结构的抗震承载能力,配合抗震构造措施保证结构的变形能力,缺乏大震抗倒塌定量计算.而实际地震震害表明,即使是同类结构,其结构体系参数对其抗地震倒塌能力也有很大影响.为此,本文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 2001,按照7度抗震设防设计了24个不同跨度...  相似文献   

13.
钢筋混凝土圆形截面柱式桥墩抗震性能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4座典型的钢筋混凝土圆形截面双柱式桥墩,利用Priestley等建议的钢筋混凝土桥墩抗剪强度计算方法和型态描述方程,结合Rush-over方法进行了延性抗震能力评价。一般说来,纵桥向能够满足延性抗震要求,而横桥向一些配箍率较低的桥墩在地震中会发生脆性的弯剪破坏,其底部塑性铰将形成在柱基之中,部分桩基可能会遭受损害。  相似文献   

14.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s are increasingly implemented in frame structures to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 under seismic loading. Most guidelines for designing this type of system retain the requirements applicable to frames without dampers, and this hinders taking full advantage of the benefits of implementing dampers. Further, assessing the extent of damage suffered by the frame and by the dampers for different levels of seismic hazard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in the framework of performance‐based design.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whose objectives are to provide empirical data on the respons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RC) frames equipped with hysteretic dampers (dynamic response and damage) and to evaluate the need for the frame to form a strong column‐weak beam mechanism and dissipate large amounts of plastic strain energy. To this end, shake‐table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a 2/5‐scale RC frame with hysteretic dampers. The frame was designed only for gravitational loads. The dampers provided lateral strength and stiffness, respectively, three and 12 times greater than those of the frame. The test structure was subjected to a sequence of seismic simulations that represented different levels of seismic hazard. The RC frame showed a performance level of ‘immediate occupancy’, with maximum rotation demands below 20% of the ultimate capacity. The dampers dissipated most of the energy input by the earthquake. It is shown that combining hysteretic dampers with flexible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 leads to structures with improved seismic performance and that requirements of conventional RC frames (without dampers) can be relieved.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5.
地震作用会造成钢筋混凝土框架发生平面和垂直方向的变形,导致其结构受到更大的地震力,加剧损伤程度。形状记忆合金(SMA)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快速恢复变形前形状,降低框架损伤程度,进一步提高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基于此,有必要研究形状记忆合金混凝土框架建筑的抗震性能。以某实际工程为例,采用ANSYS软件建立钢筋混凝土框架有限元模型,选取天津地震波、北岭地震波、印度洋地震波及人工地震波作为地震震动输入,记录地震震动下时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筋断裂后,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滞回曲线为饱满的旗帜形,最大层间位移为1/125,残余变形在±10 mm之间,最高峰值荷载为211 kN,水平承载力较强,表明其自复位性能较高、地震响应效果较优、抗震承载力较强,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RC)桥墩容易损坏。为完善RC桥墩的抗震设计及验算方法,对比最新中国和欧洲规范中关于RC桥墩的延性抗震设计及验算方法的不同之处。基于Midas/Civil软件所建立的常规连续梁桥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采用中欧规范开展的RC桥墩延性抗震设计及验算结果。结果表明:中欧规范中关于RC桥墩的延性抗震设计理念、抗剪和变形验算方法及延性构造细节均有区别。基于中欧规范设计的RC桥墩配筋情况存在差异。与中国规范相比,欧洲规范关于RC桥墩的横向钢筋配筋率和纵筋最小配筋率要求较高,有利于保证结构的抗剪强度和延性;箍筋最大间距要求较低,不利于防止纵筋压曲。  相似文献   

17.
弹塑性位移谱法的振动台模型试验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弹塑性位移谱法求解结构在指定强度地面运动作用下的位移需求是一种简便合理的方法。本文将弹塑性位移谱法就具体地震波计算的楼层位移需求、层间位移角需求与一比例为1/10的12层钢筋混凝土模型框架振动台试验结果作了比较。设计的12层钢筋混凝土模型框架结构在振动台上经历了7种强度等级地震波的作用,输入峰值加速度依次为:0.090g、0.258g、0.388g、0.517g、0.646g、0.775g和0.904g。求出了弹塑性位移谱法计算的楼层位移和层问位移角需求与振动台试验结果的比值,研究了二者比值的均值及方差沿楼层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弹塑性位移谱法的计算结果与振动台得到的位移需求值吻合较好,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余震的发生会造成结构的累积损伤,不同类型的主余震序列地震动对结构的影响有所差异。鉴于此,以主震卓越周期小于或接近余震卓越周期为基本原则,确定了最不利主余震序列地震动。选择4层RC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在增量动力分析的基础上,定义了4个性能水平,以此来研究该结构的易损性。依据破坏状态概率和震害指数,得到7度多遇、7度设防和7度罕遇地震的易损性指数。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我国规范设计的RC框架结构的4个性能水平的量化指标限值依次为1/495、1/263、1/108和1/45,余震的出现会加剧结构的破坏状态。当以易损性指数作为评价指标时,可认为该结构能够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学者强调对于复杂和超限结构需进行中震性能设计,即在小震弹性设计后进行中震下的承载力复核及调整,然而中震设计能否提高结构整体抗震性能仍存在争议.为探究中震设计与小震设计方法的差异,本文依据现行规范,以设防烈度、结构高度和场地类别为变化参数,建立了48个典型RC剪力墙模型,并分别以"小震"、"高规中震"、"广东...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现行的建筑结构抗震规范,无论是新建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还是既有建筑结构的抗震评估与加固,均通过小震弹性承载力计算 抗震延性构造措施来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对于不规则且具有明显薄弱部位的建筑结构还需要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层间变形验算)。对于抗震延性构造措施不满足现行规范的既有建筑结构的评估、改建、扩建,如果仅通过小震弹性的承载力计算,显然无法达到"大震不倒"的目标。本文通过引入国际上先进的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思想,以结构层间位移和结构构件变形作为性能目标,从定量上解决了既有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抗震评估与加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