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陆相储层隔夹层是形成油藏内流体流动非均质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控制厚油层复杂水淹形式的主要地质因素。通过对辽河油田锦99块扇三角洲前缘储层隔夹层进行研究,认为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控制下,研究区内形成了泥质、物性、钙质三类隔夹层,其岩-电识别特征与分布规律均存在明显的差别。泥质夹层主要分布于厚层水下分流河道砂叠置区、水道侧缘区以及邻近砂岩尖灭区;物性夹层分布较杂乱,常分布于物性较差的区域;钙质夹层主要分布于砂厚较大、原生孔隙发育的岩相带以及Ⅱ级边界断层附近。隔夹层对油藏内剩余油分布具有重要影响,需要综合断裂构造、沉积相、成岩相等多种地质因素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针对辽河油田曙一区块厚层储层, 综合岩心、测井资料, 将其内部隔夹层划分为泥质夹层、泥质隔层、物性Ⅰ夹层、物性Ⅱ夹层、物性Ⅲ夹层5类, 建立5类隔夹层定量划分标准, 并根据该区的沉积环境, 分析了各类隔夹层的分布特征和规律。在密井网条件下, 对隔夹层的展布进行随机模拟, 建立了隔夹层的三维岩相模型, 定性定量地揭示了其在平面和剖面上的空间分布规律, 对后期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系统剖析流花11-1礁灰岩油藏储层烃类的生物降解特征, 揭示油藏底水与隔夹层对原油生物降解程度具有显著控制效应, 这使得油藏原油生物降解程度及其分布预测更加复杂化.研究发现, 流花11-1油藏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 油源类型单一, 原油成熟度较高且分布较窄, 可能为短期快速充注所形成的油藏.原油普遍遭受生物降解, 降解程度均小于6级.垂向上, 隔夹层虽可引起局部储层烃类降解程度的倒转, 但单井油柱生物降解等级仍以储层与油水界面的距离为主要控制因素, 表现为降解程度由顶部向底部呈明显梯度变化, 油藏底水控制效应明显.横向上, 油藏降解程度的差异主要由隔夹层控制下储层内原油与活跃底水的接触程度不同导致.在隔夹层密集发育区流体运动受阻, 进而使微生物营养物质供应不足, 代谢物质交换不畅, 原油降解程度相对较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了油藏底水与储层非均质性对原油生物降解程度的控制效应模型, 并探讨了该方法在稠油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油藏地球化学的形成和发展丰富和扩大了油/源(油)对比技术和概念。本文综合常规对比和分子对比的地球化学油/油对比技术,分析了辽河油田千12区块油藏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油藏的注入史,指出千12区块莲花油藏、兴隆台油藏与馆陶油藏的甾萜类和多环芳香烃宏观组成特征相似,它们可能来自相同的主力油源层。但馆陶组原油与兴隆台组原油的成熟度比莲花组高,表明它们的运移途径比莲花油藏远,注入时间亦比莲花组晚,且兴隆台组原油遭受了激烈的降解作用。因此,对兴隆台油藏的开发评价应当考虑到油藏发育历史的特殊性。应用油藏地球化学的油/油对比技术研究不同油层之间油/油关系,加强对其油藏形成机理及时空分布规律的认识,对加强该区块油藏的开发将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隔夹层和高渗层是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以伊拉克H油田Mishrif组为例,基于岩心和测井资料,在渗透率控制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隔夹层和高渗层的成因类型与发育规律,并探讨了对油田开发的指导意义.Mishrif组生物碎屑灰岩渗透率与岩石结构、孔隙类型和成岩改造密切相关,受沉积和成岩作用的共同控制.隔夹层包括隔层、...  相似文献   

6.
7.
底水油藏开发中夹层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研究底水突出油井的机理出发,讨论了底水上窜绕过夹层的过程。根据Coats KH的底水流模型,计算了底水绕过夹层时的累计水侵量,详细讨论了夹层所在位置、大小和厚度对底水锥进的影响。研究表明,处于油水界面之上的夹层对底水锥进能有效抑制,提高了开采效果;夹层半径越大,对水侵量的减小越大,其有效作用时间越长;夹层的作用还同油层的非均质性和开采速度密切相关;有夹层的油藏,开采速度和打开程度可适当提高。  相似文献   

8.
李继安 《铀矿地质》2012,28(2):95-100,128
在利用综合测井资料,分析十红滩铀矿床含矿含水层的隔层、夹层物性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隔层、夹层的成因及其空间展布,并对其厚度进行了确定,讨论了隔层、夹层与砂岩型铀矿的关系以及对铀资源/储量估算和地浸工艺的影响。认为隔、夹层对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和地浸开采有重要影响,同时其厚度的确定对于铀矿体的圈定和铀资源/储量的估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