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吐谷鲁群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尔禾-夏子街地区的野外地层露头观察、追索及钻孔资料分析研究,笔者认为,该区下白垩统吐谷鲁群是一套以灰绿色砂岩和红色、棕红色泥岩组成的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内陆湖相碎屑沉积,发育浅水三角洲体系,主要由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相组成.吐谷鲁群碎屑岩的碎屑粒度由下而上可分为两个大的韵律旋回,即粗-细-粗-细,反映了水体扩展到萎缩再扩展的过程.有利铀成矿的砂岩层主要集中在两个韵律旋回的底部,形成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决口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堤环境.  相似文献   

2.
在岩心、地球物理和分析测试资料分析基础上,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工河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开展详细分析,研究表明:三工河组沉积相类型包括辫状河流相和辫状河三角洲相,后者是三工河组主要的沉积相类型,可进一步划分为内平原和外平原亚相。内平原亚相分流河道砂体粒度粗,厚度大,成熟度低,煤层不发育。外平原亚相砂岩粒度细,厚度薄,成熟度较高,煤层发育。内平原储层物性明显好于外平原,三工河组优质砂岩储层均分布在内平原亚相,应是油气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中心区10×10~8t级砾岩大油区的发现,带动了该区沉积储集层研究的不断深入。作者梳理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及玛湖凹陷的沉积储集层研究现状和进展,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及玛湖凹陷的沉积储集层研究的进展主要表现为:(1)提出了新的砂砾岩储集层岩石相和岩石学分析方法;(2)探索形成了新的沉积储集层地球物理测井和地震描述技术;(3)针对不同层系,在沉积物源、沉积相、沉积环境、沉积体系和沉积模式等方面取得大量新认识,建立了大型退覆式浅水缓坡扇三角洲沉积模式,指导油气勘探不断获得新突破;(4)在成岩作用理论指导下,所发现的储集层埋藏深度不断增加。研究表明,玛湖凹陷的沉积体系具有继承性:从二叠纪到新近纪,发育了火山—碎屑岩沉积体系、细粒—蒸发盐沉积体系以及粗粒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等沉积体系,气候、构造和湖平面变化控制了沉积体系的形成和演化。沉积储集层研究为玛湖砾岩大油田的发现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未来应当加强针对古老层系和深部地层的沉积储集层研究工作,重视新理论新技术在西北缘和玛湖沉积储集层研究中的应用,已经形成的理论技术需要在勘探实践中接受进一步检验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纪地层主要由碎屑岩组成,沉积厚度达5000-7000米,前人认为属浅海沉积环境,然而,笔者在这套地层中首次发现了大量包括浊流在内的重力流沉积和其它一些深水沉积标志。它们集中出现于下石炭统(不包括底部)和中石炭统,该深水沉积标志除重力流沉积外,尚发现了平流岩、产于泥岩和硅岩中的硅质放射虫、多种深水遗迹化石以及与深水环境有关的沉积构造序列等。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地区二叠系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是重要的产油层和储集层,通过岩心观察、薄片分析,结合测井和录井资料,对西北缘克百断裂下盘二叠系砂砾岩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该区砂砾岩既有水上冲积扇沉积环境沉积的,也有水下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形成的。前者主要为棕褐色、泥质杂基含量高、分选和磨圆差,储层物性相对较差;后者经过了稳定水流的淘洗,杂基含量少,钙质或沸石类胶结发育,分选性和磨圆度也较高,其物性条件也明显较好。并据此建立了研究区冲积扇与扇三角洲有机结合的沉积模式,该模式突出了湖岸线的重要性,同时模糊冲积扇与扇三角洲之间的界限。并对冲积扇与扇三角洲各亚相的岩性特征、沉积结构和沉积序列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为该区寻找二叠系优质储层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下简称准盆)西北缘早、中侏罗世含煤岩系的分布面积在6000平方公里以上,含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从1984年到现在笔者参与了该区煤田远景预测工作.本文运用沉积学中有关聚煤盆地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从盆地发展演化的角度,对研究区内早、中侏罗世含煤岩系层序,沉积环境,煤层赋存规律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研究中收集利用了新疆石油局、地矿局与该区煤田有关的新近资料.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沉积体系纲要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24  
侏罗系为准噶尔盆地重要的含油气层系,其层序发育较完整,沉积相类型丰富,沉积体系多样。露头、钻测井、地震三位一体研究表明,侏罗系发育七个三级层序,其沉积相类型包括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和沼泽等。这些沉积相在各层序体系域内呈有序排列。各期物源及岩相古地理分析表明,准噶尔盆地侏罗纪发育八套沉积体系,即克拉美丽山前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乌伦古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德伦山前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哈拉阿拉特山前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体系、车拐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四棵树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伊林黑比尔根山前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博格达山前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其中克拉美丽沉积体系的发育最具有继承性。这些沉积体系的展布在总体上控制了盆地内部油气有利储集层的发育。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储层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陆相碎屑岩储层的岩性差异较大,岩性对物性的控制作用明显。储层的孔隙类型多样,不同类型的孔隙在发育规模、丰度及有效性方面都存在显差异,次生溶蚀孔隙、原生粒间孔隙和残余粒间孔隙是最重要的有效孔隙类型。储层渗透率与孔隙度之间存在较好的半对数相关关系。通过设置一定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参数界线,对储层储集性能进行评价,将侏罗系储层的孔渗性能划分为5个级别,可与当前流行的砂岩储层孔渗性能分级相对应。通过对大量压汞参数样本的聚类分析,将储层的孔隙结构划分为4个类型。通过各类参数统计及曲线形态对比,对孔隙结构类型进行了定量结合定性的优劣评价。最后,结合孔渗性能级别、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类型、岩性等特征,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储层进行了综合分类评价。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风城地区白垩系油砂储量丰富,油砂油粘度极高,其分布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沉积微相对油砂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笔者综合利用岩心分析、测井资料、薄片鉴定、分析化验等资料,结合砂、砾岩展布特征,在对清水河组细分层的基础上重新对各层的沉积微相进行划分,并建立测井微相模式,分析白垩系各砂层组的沉积微相类型、分布规律及演化模式。研究表明,白垩系清水河组主要发育砂岩沉积的辫状河三角洲和砾岩沉积的扇三角洲两类沉积体系,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辫状河心滩、河道砂体是油砂矿的主要储油砂体,也是油砂的有利聚集区。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指导风城地区白垩系油砂矿藏的勘探与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储层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陆相碎屑岩储层的岩性差异较大,并且岩性对物性的控制作用明显。储层的孔隙类型多样,不同类型的孔隙在发育规模、丰度及有效性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次生溶蚀孔隙、原生粒间孔隙和残余粒间孔隙是最重要的有效孔隙类型。储层渗透率与孔隙度之间存在较好的半对数相关关系,通过设置一定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参数界线,对储层储集性能进行评价,将侏罗系储层的孔渗性能划分为5个级别,可与当前流行的砂岩储层孔渗性能分级相对应。通过对大量压汞参数样本的聚类分析,将储层的孔隙结构划分为4个类型,并通过对各类的特征参数统计及曲线形态对比,对孔隙结构类型进行了定量结合定性的优劣评价。最后结合孔渗性能级别、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类型、岩性等特征,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储层进行综合多因素的分类评价。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中心区10×108 t级砾岩大油区的发现,带动了该区沉积储集层研究的不断深入。作者梳理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及玛湖凹陷的沉积储集层研究现状和进展,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及玛湖凹陷的沉积储集层研究的进展主要表现为: (1)提出了新的砂砾岩储集层岩石相和岩石学分析方法;(2)探索形成了新的沉积储集层地球物理测井和地震描述技术;(3)针对不同层系,在沉积物源、沉积相、沉积环境、沉积体系和沉积模式等方面取得大量新认识,建立了大型退覆式浅水缓坡扇三角洲沉积模式,指导油气勘探不断获得新突破;(4)在成岩作用理论指导下,所发现的储集层埋藏深度不断增加。研究表明,玛湖凹陷的沉积体系具有继承性: 从二叠纪到新近纪,发育了火山—碎屑岩沉积体系、细粒—蒸发盐沉积体系以及粗粒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等沉积体系,气候、构造和湖平面变化控制了沉积体系的形成和演化。沉积储集层研究为玛湖砾岩大油田的发现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未来应当加强针对古老层系和深部地层的沉积储集层研究工作,重视新理论新技术在西北缘和玛湖沉积储集层研究中的应用,已经形成的理论技术需要在勘探实践中接受进一步检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根据岩心观察,结合地震、测井资料,将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地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作为一个三级层序进行研究,并划分了体系域。在等时格架内,以体系域为单位进行了沉积相研究,定量编制克拉玛依组沉积体系平面分布图。查明有利砂体的展布位置,为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地区进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莫北凸起侏罗系三工河组沉积演化及微相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将准噶尔盆地莫北凸起侏罗系三工河组划分为10个短期基准面旋回、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按照短期基准面旋回期次分析了该区沉积演化特征,在三工河组沉积期,研究区经历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及滨浅湖的交替演化过程。不同的演化期,其微相构成具有很大的差别,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由辫状河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及河道间微相构成,河口砂坝及远砂坝不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有曲流河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及席状砂,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主,河口坝较发育,远砂坝、席状砂次之;滨浅湖沉积微相由砂泥坪及滩坝构成。通过分析认为,在中期基准面下降到上升的转换位置,辫状河水下分流河道叠置连通广泛分布,为本区最有利的构造油气藏储集砂体;中期基准面上升和下降的中期,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发育,孤立状分布,为形成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14.
Seismic sedimentology is the effective method to depict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ary system. Taking the Chunguang exploration area in the northwest of the Junggar Basin as an example,the sequence boundari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s were analyzed at first,and the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framework was thus built. And then the sedimentary types were identified combined with seismic,mud-logging,well-logging,core and analytic data. Under the guidance of seismic sedimentology,the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ary systems were depicted using several techniques including stratal slic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1)the Cretaceous was divided into four third-order sequences and seven fourth-order sequences in the Chunguang exploration area;(2)four types of sedimentary facies types are identified,including fan delta,braided river delta,hyperpycnal-flow deposits and lake;(3)through the phase adjustment,a good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seismic amplitude and lithology is established. The frequency decomposition,RGB blending and stratal slicing techniques were carried out,and the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ary systems in the study area was depicted precisely. During the depositional period of the Hutubi Formation,fan delta was developed in the northwest of the study area,and braided river delta and hyperpycnal-flow deposits were developed in the east,sinuous channels and lateral accretion packages can be observed from the stratal slices. The lake transgression reached the maximum during the depositional period of the Shengjinkou Formation,and it was favorable to development and preservation of hyperpycnal-flow deposits. The inherited fan delta deposits were still developed in the northwest of the study area. Due to the uplift of the northwest area,it could be only developed in the east area with braided deltas and gradually decreased hyperpycnal-flow deposits during the depositional period of the Lianmuqin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5.
地震沉积学是精细表征沉积体系时空分布特征的有效手段。本文以准噶尔盆地西北部春光探区为例,首先对白垩系的层序界面和层序展布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然后综合分析地震、录井、测井、岩心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明确了该区的沉积相类型,最后以地震沉积学思想为指导,利用地层切片等多项技术,对沉积体系进行了精细的刻画。结果表明: (1)春光探区白垩系可以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和7个四级层序。(2)白垩系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异重流和湖泊4种沉积相类型。(3)通过相位调整,建立了地震振幅与岩性的良好对应关系;利用分频处理、RGB属性融合和地层切片技术,精确地刻画了沉积体系的时空分布。呼图壁组沉积时期,春光探区西南角为扇三角洲,东部为辫状河三角洲和异重流沉积,在切片上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蜿蜒曲折的异重流水道及新月形的侧积复合体;胜金口组沉积时期是白垩系湖侵规模最大时期,最有利于东部异重流发育和保存,西南部扇三角洲继续继承性发育;连木沁组沉积时期,由于西南部抬升,只在东部接受沉积,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先前发育的异重流沉积逐渐萎缩。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的侏罗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简介了准噶尔盆地周边侏罗系各岩组的沉积特征及所含生物群面貌。根据生物群纵向演变规律和横向对比,将八道湾组的时代归于早侏罗世早期,不排除其底部为晚三叠世的可能;三工河组为早侏罗世晚期至中侏罗世早期;头屯河组与盆地东北缘五彩湾组相当,属中侏罗世晚期。早、中侏罗世准噶尔盆地气候温暖潮湿,盆地边缘以河流沼泽相为主,是重要成煤时期,中侏罗世晚期以后,盆地开始抬升,盆地边缘以河流相为主,气候变干热,除东北缘外,生物贫乏;晚侏罗世时,盆地受燕山运动影响,激烈抬升,边缘形成河流相或山麓河流相粗碎屑沉积,伴随有强烈的火山活动。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露头层序地层及沉积学特征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柳永清  李寅 《地球学报》2001,22(1):49-54
在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以及成因地层学和河流沉积体系构成单元等级界面分析方法指导下,通过准噶尔侏罗系陆相盆地露头层序地层和沉积学的实际调查和综合研究,依据研究区沉积地层特征、层序和界面识别与划分、凝缩沉积、体系域和层序格架发育特点等,提出了陆相环境中层序地层研究以及层序界面、层序及凝缩层、体系域和层序格架识别与划分的若干标志及实际操作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南缘白垩纪—新近纪发育大型陆相浅水湖盆,干湿与冷暖气候频繁交替,形成了多套色彩斑斓的“五彩”地层,如灰色、灰绿色、灰白色、酱红色、红褐色、砖红色、紫红色、土黄色等。研究表明:地层颜色具有很好的沉积环境指示意义,如颜色指标L^*(黑白),a^*(红绿)以及b^*(蓝黄)可以明显区分不同的水下与水上沉积环境(如水上河流—三角洲相、泛滥平原、山麓—冲积扇相等,水下半深湖相、滨浅湖相等);地层颜色演化序列可以很好地指示白垩纪—新近纪古气候的演化过程。红色沉积物既可以形成于干旱炎热的陆上氧化环境,也可以形成于相对还原的水下环境:“陆上红”如东沟组砖红色砂泥岩、紫泥泉子组紫红色泥岩、沙湾组褐红色—土红色泥岩等,40>L^*>52,8>a^*>18,12>b^*>22;“水下红”以呼图壁河组酱红色块状泥岩为特征,35>L^*>45,2.5>a^*>4.5,5>b^*>9。早白垩世准噶尔盆地相对温暖湿润,湖泊广泛分布,颜色指标L^*(黑白)最低值接近15,a^*值介于-5~5之间,指示深灰色—灰黑色泥岩形成于还原环境。晚白垩世地层颜色指标中a^*达到了最高峰(15~25),表明准噶尔盆地气候开始出现干旱炎热趋势;古近纪始新世—渐新世,a^*与b^*值同步变化,出现了明显的负漂趋势(7~15),表明气候逐渐变冷;新近纪a*值出现新低(5~9),而L*值也接近70,表明气候持续变冷。综上所述,白垩纪末期以来,准噶尔盆地受全球气候变冷和青藏高原隆升共同影响,干旱化程度不断加强,地层颜色比较完整地保留和记录了古环境与古气候的发展演化过程。因此,系统的颜色测量和分析可以为恢复与重建中新生代沉积环境与古气候演化提供重要依据,对于探究新生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化规律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准噶尔前陆盆地二叠纪火山—沉积序列与盆地演化耦合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赵玉光  肖林萍 《地质论评》2000,46(5):530-535
本文探讨了西准噶尔前陆盆地二叠系序界面属性及层序的内部构成,识别并标定了6类层序界面:消截角度不整合、削截不整合、削蚀不整合、削蚀上超不整合、侵蚀上超不整合和上超界面,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二叠系被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建立了区内二叠纪火山-沉积盆地演化的序列模型。下二叠统的4个三级层序是火山沉积盆地演化的结果,与前陆盆地早期残余海的演化耦合;中、上二叠统发育的两个三级层序的时空堆叠与前陆盆地晚期地演化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彩南地区下侏罗统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岩心的精细描述,结合大量开发井的对比分析,研究了准噶尔盆地彩南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上部和三工河组下部砂层组的沉积微相和骨架砂体的分布特点。认为研究区侏罗系八道湾组第3岩性段(BD3)和三工河组第1岩性段(S1)是一套网状河流相沉积。网状河流相可进一步划分为3种亚相(河道、堤岸和越岸湿地)和6种微相类型。主要的储集体是河道砂体和个别决口扇砂体。在平面上河道砂体呈狭窄、相互连接的条带状,砂体的宽度一般在1000m以下,大多为300~800m;决口扇砂体规模一般较小,在横剖面中呈凸透镜状,在平面上常常呈舌状或叶状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