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国性自然环境系列地图挂图不仅可以为中学和大专院校提供地理教学之用,而且也为政府机关和研究单位以及广大读者了解全国自然条件与自然环境提供形象直观的图形显示.  相似文献   

2.
中国陆地1∶100万数字地貌分类体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貌分类体系是地貌图研制的关键之一,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地貌及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借鉴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1∶100万地貌图制图规范,基于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和计算机自动制图等技术条件,归纳总结了数字地貌分类过程中应遵循的几大原则,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了数字地貌分类的各种指标:包括形态、成因、物质组成和年龄等,提出了中国陆地1∶100万数字地貌三等六级七层的数值分类方法,扩展了以多边形图斑反映形态成因类型,以点、线、面图斑共同反映形态结构类型的数字地貌数据组织方式,并详细划分了各成因类型的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地貌类型。中国1∶100万数字地貌分类体系的研究,为遥感等多源数据的陆地地貌解析和制图提供了规范,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貌图集》的编制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全国大、中比例尺地貌图的分类和编制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卫星影像应用 ,初期因成本昂贵、费用高 ,开展科普工作十分困难。笔者于 2 0世纪 80年代 ,曾建议编制 1∶ 5 0万全国卫星影像图集 ,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的支持 ,后由钱金凯和王恩尧等同志完成 ,它是我国卫星影像图集的第一次重要科普工作。  相似文献   

4.
经过三代人、两个时期、持续近30年的努力,《中国1:100万地貌图集》目前已全面编辑完成,并将在近期内出版发行。全国百万地貌图研究面向国家自然环境与生态调查、区域发展规划等重大需求,在继承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经过八年的联合研究与攻关,完成全国1:100万地貌图编制出版和地貌数据共享系统建设,包括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草地作为新疆最大的植被类型,是新疆自然资源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既是我国边疆地区主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新疆各民族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资料。据了解,新疆草原管理数据一直沿用的是20世纪80年代在1∶10万和1∶20万地形图上勾绘的调查成果。30多年来,新疆草地资源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草地资源底数不清、动态变化掌握不及时、调查技术手段落后等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6.
2月底,全国铁矿勘查研讨会在天津召开。这次盛会是自20世纪70年代全国铁矿会战结束以来铁矿勘查领域的第一次全国性会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影像挂图编制也越来越普遍。笔者以编制韶山市正射影像挂图为例,详细介绍了影像挂图编制的技术和方法,为同行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1999年出版了中国国家自然地图集,它是反映中国自然、社会、历史、经济和文化系列国家地图集的一部分。该图集用中(2500册)英(1000册)文出版。中国国家自然地图集的工作在1956年由周恩来总理直接领导编制的“科学发展十二年规划”中就开始了。于1958年开始图集的设计工作。按设计要求,图集由四卷组成:即普通地图集、自然地图集、历史地图集、经济地图集。1965年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地图集。普通地图集没有全部完成,于1969年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中国国家地图集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研制发展历程,同时从其编制理论和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特点作了系统分析,并且较全面地总结了图集编制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项目在京以优秀成绩通过专家评审。以此为标志,我国第一次以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及大型变形构造五要素图为基础,深入分析五要素建造构造特征与动力学环境,为全国大地构造综合研究与编图提供准确可靠岩石建造物质组成证据的系列大地构造图,完成编制和审定工作。这套系列大地构造图包括:中国1∶250万沉积岩大地构造图、火山岩大地构造图、侵入岩大地构造图、变质岩大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地图集》是代表国家水平的一部大型综合性科学参考地图集,包括序图、自然环境、自然资源、自然灾害、自然利用与保护等五个部分18个图组,共540幅地图,115个图表与照片,以及近30万字的地图说明。图集为四开本共283页,中、英文版同时出版发行。这是20世纪中国地球科学的一项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一轮区域地质调查要求中比例尺区调应从 1∶ 20万改为 1∶ 25万区调,并根据社会需要不断测制、更新和印刷新版地质图,从“九五”开始至 2010年,全国各省境内 1∶ 25万区调工作将覆盖全区。 1∶ 25万区调在辽宁省首次实施,从 2000年开始运作,目前已全面展开。 1.辽宁省开展 1∶ 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主要依据 ( 1) 1∶ 25万区调成果是区域性国土整治、工农业布局、水利交通规划、生态研究和灾害防治等宏观决策的重要资料依据之一,也是解决重大区域性基础地质问题和有关理论研究的基础。 ( 2)在我国,不同比例尺国家基本地…  相似文献   

13.
本区位于大兴安岭中段主脊东坡,地理坐标为东经120°18′00″~120°19′30″北纬46°30′00″。46°40′00″。20世纪70年代,国家地质总局航空物探大队901、905队先后在该区进行了1:5万航空磁测,编制了航磁异常△T平面剖面图及文字报告;东北地质矿产研究所,吉林地质科学研究所、内蒙古第二区调队综合研究科都对本地区的火山机构和成矿规律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提供了一些找矿信息。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现代化理论是关于现代化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理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但生态现代化的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更早.事实上,人类的诞生,就是人类的"动物祖先"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化国家普遍发生社会制度和生产模式的环境改革和生态转型.生态现代化理论,试图去解释和描述这个转型过程的性质、内涵和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土地利用时空数据平台建设及其支持下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20世纪 90年代中期 ,我们建立了国家资源环境动态信息服务运行系统。在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 ,其中 5 2 0 L andsat TM遥感影像经过地理配准和几何校正后 ,在全数字解译环境下 ,解译并绘制了 1∶ 10万的土地利用图。现已将其矢量数据转换为 1km的栅格数据 (包括所有高分辨率的、通过计算每个网格内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百分比而获得的土地利用信息)。因此 ,国家资源环境动态服务系统可用来监测国家尺度的土地利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广西测绘局直属测绘单位是一支主要承担国家和自治区公益性基础测绘任务的测绘队伍,这支测绘队伍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于20世纪90年代初完成了覆盖全区的1∶1万地形图,并从1995年开始根据广西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进行更新,为广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但是,由于一些群众法制观念淡薄,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对基础测绘工作产生误解,测绘人员在进行水准测量、航摄调绘等基础测绘工作时,经常受到阻挠、刁难,甚至被驱赶、殴打,测绘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随身携带的测绘仪器和国家秘密资料的安全受到威胁,直接影响到基础测绘工…  相似文献   

17.
应用AFS-820型双道氢化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化探样品中铋,分析了测定准确性的影响因素,选择了合适的介质、酸度、及仪器条件等。该方法适用于1∶5万、1∶20万化探扫面样品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8.
1、引言陆地卫星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传统上主要有Landsat系列(美)、SPOT系列(法)、IRS(印度)、ALOS系列(日)、RESURSO1系列(俄)、中巴系列等。这些卫星的特点是多波段扫描、地面分辨率为530m,它们为土地利用调查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资源,并且在土地利用调查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这类中低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只能进行土地利用情况的粗粒度分类。随着技术发展,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更高分辨率的遥感卫星(如表1),它们能为土地利用调查提供更清晰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 ,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MAPGIS系统 ,表明我国的制图业已进入了新的里程碑。采用计算机MAPGIS数字制图 ,为 1∶5万区域地质图的编制更新了工具和手段 ,彻底改变了传统手工制图的复杂工序 ,提高了 1∶5万区域地质图制图技术和成图质量。1 手工编制 1∶5万区域地质图方法手工编制 1∶5万区域地质图是利用 1∶2 5万地形资料选取水系 ,对地貌进行制图综合 ,简化标描 ,对居民地和其他地物进行综合取舍和现势资料补充 ,缩小复照 ,晒磅纸蓝图后 ,在展绘好 1∶5万数学基础的铝板上进行蓝图拼贴 ,清绘成编稿底图…  相似文献   

20.
基于RS/GIS的西藏地区湖泊变化动态监测及气候背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RS/GIS技术的支持下,以1970年1∶10万地形图、20世纪70年代末MSS遥感图像、80年代末TM遥感图像和2000年左右 ETM遥感图像为主要数据源,提取了4期湖泊数据,结合 1965~2002年来温度、降水和前人资料,分析了西藏地区湖泊分布及30年来湖泊变迁的时空差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藏地区内陆湖泊对全球和区域性气候变化有着敏感的响应,研究区内的湖泊在20世纪80年代末萎缩比较明显,2000年以来西藏湖泊出现全面扩张的趋势.湖泊变迁的地区性差异主要体现在"藏北南部大湖区"的湖泊群和喀喇昆仑山地区湖泊群持续扩张,藏北地区分布的中小型湖泊受温度升高影响最大,气候变化是湖泊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而湖泊的地质、地理条件和补给方式等特征决定了湖泊的变迁类型和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