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渤海海域W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河流相砂体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野外露头、现代沉积和大量岩心以及钻测井资料,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结合地震和探地雷达,分析了W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明下段河流相层序格架和砂体结构的沉积特征,总结了砂体的发育规模特征,建立了河流相砂体的沉积模式,为海上油田开发及后期调整提供依据和指导。研究表明,渤海海域明化镇组河流相砂体结构划分为堆叠型、侧叠型和孤立型3种类型共7种样式,其中侧叠型又分为紧密型、疏散型和离散型;孤立型又分为下切侵蚀型、孤立河道和决口扇;河道砂体厚度为2.1~15m,平均6.75m;宽度为200~1 225m,平均宽度519m。决口扇砂体厚约2~3m,宽度为150~450m,平均宽度300m。河流相砂体结构受控于湖平面的变化。不同的湖平面变化下发生堆叠型、侧叠型和孤立型规律性的砂体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2.
在现有的碎屑沉积地质体构型分级方案基础上,充分考虑自然界中河流沉积演化规律以及海上油田的资料基础与经济开发尺度等因素,遵循地质体分级原则与依据,建立了海上油田河流相复合砂体构型分级方案.从地质成因、主控因素、时空规模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河流相复合砂体13级构型单元的基本特征,并解析其与相关沉积地质体级次的关联性.与现有的储...  相似文献   

3.
在现有的碎屑沉积地质体构型分级方案基础上,充分考虑自然界中河流沉积演化规律以及海上油田的资料基础与经济开发尺度等因素,遵循地质体分级原则与依据,建立了海上油田河流相复合砂体构型分级方案。从地质成因、主控因素、时空规模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河流相复合砂体13级构型单元的基本特征,并解析其与相关沉积地质体级次的关联性。与现有的储层构型分级的差异主要在于新增了“复合点坝”级次,复合点坝是多期残存点坝以复合体形式叠置而成的沉积单元,该级次是储层构型理论、海上油田资料分辨能力与经济开发尺度三者的契合点,是海上油田“地震导向、井震联合”构型研究思路的良好实践。河流相复合砂体构型分级对于指导海上油气开发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陆上油田密井网的河流相储层构型研究,经过数十年积累,理论基础及表征方法已比较成熟,然而,将其应用于海上油田稀疏井网条件时,依然面临较大的挑战。笔者团队经过多年探索,基于海上油田开发地质研究方法,形成了井震结合、以"复合砂体"为核心的海上河流相复合砂体构型理论与表征方法,其特点在于运用三维原型建模、地震构型相预测及地震驱动确定性建模等技术,重点表征影响海上油田开发的五、六、七级构型单元(复合河道带、单一河道带、复合点坝),针对开发阶段的小层细分对比及不连续渗流屏障刻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应用这套理论及方法开展精细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依然存在挑战,需要进一步发挥地震资料作用并探索人工智能的地震解释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下侏罗统三工河组粗粒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几乎淤浅整个湖盆,形成盆地中生代主要储集层系。当前对三工河组层序旋回性的认识存在分歧,旋回性沉积的驱动机制也缺乏研究,并因此导致对砂体叠置样式和组合规律的认识具有较大争议。利用研究区钻遇三工河组38口井的取心及测井资料,基于沉积学和沉积盆地分析等基本原理,系统分析了三工河组沉积旋回特点,在此基础上对砂体叠置特点和组合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腹部三工河组退积式辫状河三角洲砂体由河道强冲刷叠置砂体、河道弱冲刷叠置砂体、河上坝组合砂体、远砂坝—席状砂组合砂体、滩坝组合砂体等5类不同叠置样式的砂体组成,可划分为4个体系域级正旋回,不发育反旋回沉积。第一旋回为高湖平面期断续分布的滩坝组合砂体,第二旋回为自最低湖平面开始的湖侵过程中连片沉积的河道强冲刷叠置砂体、河道弱冲刷叠置砂体和河上坝组合砂体,第三旋回主要为自低湖平面开始的湖侵过程中接近连片沉积的河道弱冲刷叠置砂体和远砂坝—席状砂组合砂体,第四旋回为最高湖平面期零星分布的滩坝砂体组合。推测准噶尔盆地基底幕式快速抬升和总体缓慢沉降的构造运动特点,导致了三工河组4个正旋回之间的(强)冲刷特征及退积式叠加样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综合利用油田开发区岩心和测井等资料,对黄骅盆地港西开发区一区l断块新近系明化镇组进行沉积微相研究。结果表明,明化镇组为中一高弯度曲流河沉积,沉积微相单元可以细分为主河道、支河道、河间溢岸沉积、废弃河道和泛滥平原等,不同的微相单元在测井曲线上具有较好的电性响应特征。在总结沉积微相发育模式的基础上,认为在高可容纳空间体系阶段,孤立的条带状河道砂体镶嵌在大面积分布的河间及泛滥平原细粒沉积背景当中,河道砂体被泥岩所分隔;而在低可容纳空间体系阶段,多层不同期次的河道砂体发生切割叠置,造成砂体厚度较大,连通性较好。垂向上,河道砂体的不同配置方式体现了A/S比值随时间的旋回性变化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黄骅坳陷港西开发区为例,探讨在油田开发阶段,如何通过密井网区沉积微相定量几何学数据对新近系明化镇组沉积环境相似的稀井网区进行沉积微相三维建模的方法。密井网区研究表明,港西开发区河流相的单河道砂体宽度约50-300 m,一般为100-200 m,厚度约5-15 m,一般为6-10 m;漫溢砂体长、宽一般小于200 m;砂体结构主要为迷宫状和拼合板状两种型式。应用密井网区沉积微相定量几何学数据,采用标点过程方法,对井网较稀的目标研究区进行了三维沉积微相建模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冀东油田明化镇组NmⅢ12-1小层井网分布不均,但地震资料品质较好。为此,对该小层进行井震结合砂体构型表征,建立曲流河砂体构型边界的正演概念模型。利用地震沿层切片属性、反演等地震资料及测井砂体特征有效提高单一河道边界及点砂坝砂体识别精度。采用“模式拟合”对点砂坝及其内部构型进行表征,利用水平井及动态资料验证构型解剖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三维储层构型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预测剩余油,提出曲流河砂体控制剩余油分布。开发中后期的油藏,正向微构造、储层构型和井网是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构型控制的剩余油多集中在点砂坝的中上部;废弃河道及点砂坝内侧积层对渗流产生一定的遮挡,在废弃河道附近及侧积层间的侧积体常富集剩余油。研究对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河流相砂体的识别预测及其发育演化对古气候变化的响应是当前河流相沉积研究的热点。基于地震沉积学方法,采用三步走的河流相砂体识别预测方法(井震结合建格架→90°相位调整标岩性→切片属性辨砂体),在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石臼坨凸起南部(石南)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简称“明下段”)识别出了顺直和蜿蜒河道砂、河道—堤坝复合体、点砂坝、河口坝、牛轭湖和决口扇6种河流相砂体。依据明下段泥岩颜色,结合藻类种属记录和孢粉记录分析,认为石南地区明下段沉积早期到中期经历了干湿交替→湿润主导的湿润化气候演变; 而明下段沉积中期到晚期经历了湿润主导→干旱主导的干旱化气候演变。润湿化气候演变使得明下段沉积中期河流相砂体宽度和单层厚度减小、弯曲度增大,且带状孤立河道砂体更发育; 而干旱化气候演变使得明下段沉积晚期流相砂体宽度和单层厚度增大、弯曲度减小,且带状河道—溢岸复合带和河口坝砂更发育。研究成果可为其他断陷盆地河流相砂体识别、预测提供参考,对指导构造活动相对较弱的湖盆萎缩期油气勘探实践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河流相砂体的识别预测及其发育演化对古气候变化的响应是当前河流相沉积研究的热点。基于地震沉积学方法,采用三步走的河流相砂体识别预测方法(井震结合建格架→90°相位调整标岩性→切片属性辨砂体),在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石臼坨凸起南部(石南)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简称“明下段”)识别出了顺直和蜿蜒河道砂、河道—堤坝复合体、点砂坝、河口坝、牛轭湖和决口扇6种河流相砂体。依据明下段泥岩颜色,结合藻类种属记录和孢粉记录分析,认为石南地区明下段沉积早期到中期经历了干湿交替→湿润主导的湿润化气候演变; 而明下段沉积中期到晚期经历了湿润主导→干旱主导的干旱化气候演变。润湿化气候演变使得明下段沉积中期河流相砂体宽度和单层厚度减小、弯曲度增大,且带状孤立河道砂体更发育; 而干旱化气候演变使得明下段沉积晚期流相砂体宽度和单层厚度增大、弯曲度减小,且带状河道—溢岸复合带和河口坝砂更发育。研究成果可为其他断陷盆地河流相砂体识别、预测提供参考,对指导构造活动相对较弱的湖盆萎缩期油气勘探实践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渤海湾盆地A油田新近系明下段Ⅱ—Ⅴ油组是其主力含油层位。通过观察分析岩心资料的沉积构造特征、岩矿特征和粒度特征、测井形态、地球物理属性等特征,综合判定其主要发育曲流河和浅水三角洲两种沉积相类型,油田范围内曲流河主要发育河道、决口扇、天然堤和泛滥平原4种沉积微相,浅水三角洲主要发育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天然堤、河口坝和分流间湾4种沉积微相。通过分析沉积相特征,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观点,对A油田明下Ⅱ—Ⅴ油组的垂向演化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处于长周期上升半旋回的Ⅴ油组曲流河呈条带状分布;处于长周期下降半旋回初期的Ⅳ油组浅水三角洲平面呈坨状,内部砂体连通性差;处于长周期下降半旋回中期的Ⅲ油组浅水三角洲平面呈朵叶状,砂体以侧向叠置为主;处于长周期下降半旋回晚期的Ⅱ油组浅水三角洲平面呈鸟足状,砂体以垂向叠置为主。最终提出该油田沉积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2.
The sequence classification is a difficulty of sequence stratigraphic study on rivers that are distal to coast area during the depression phase of rift basin. Based on the integrated analysis of logging,cores and seismic data,the case study shows that the Lower Member of Neogene Minghuazhen Formation in the Shaleitian Uplift area in the western Bohai Sea region corresponds to one complete third-order sequence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fourth-order sequences(i.e. SQm1-SQm4). Sedimentary hiatus,wide and shallow incised valley and amalgamated channel sand bodies are the main recognition of sequence boundaries in fluvial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the study area. Each fourth-order sequence comprises low and high accommodation systems tracts. According to seismic sedimentological and quantitative geomorphological analysis,low-sinuosity rivers including braided river and low-sinuosity meandering river are well developed in the low accommodation systems tract,whereas the medium- to high-sinuosity meandering rivers are well preserved in the high accommodation systems tract. The change in the new creation of accommodation and the sediment supply exert a significant control on the stacked pattern within different systems tracts.  相似文献   

13.
以(密闭)岩心精细观察描述、粒度分析、密井网测井资料分析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区域古构造、古气候以及基准面旋回变化研究成果,对胜利油田滩海地区新近系馆陶组上段至明化镇组底部河流类型及河型演变规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馆陶组上段和明化镇组底部主要发育辫状河、分汊河和曲流河三种河流类型。其中,辫状河主要发育在研究区馆上段7砂组、研究区南部和中部馆上段6砂组下部和南部馆上段1+2砂组;曲流河主要发育在研究区中部馆上段3砂组和北部馆上段5砂组上部到3砂组;分汊河则比较广泛地发育于除上述地区和砂组以外的其他砂组。控制和影响研究区河流演变的三大因素依次为构造作用、古气候和基准面变化,受其影响,研究区从馆上段—明化镇组底部即存在辫状河到分汊河(再到曲流河)的正向演变关系,也有分汊河到辫状河、曲流河到分汊河的反向演变关系,而非持续地从高能量河流向低能量河流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对于断陷盆地拗陷期远离滨岸的河流而言,其层序划分是层序地层学研究的难点。本研究在已有钻测井、岩心及地震资料分析基础上,以渤海湾盆地沙垒田凸起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简称“明下段”)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1个完整的三级层序、4个四级层序(即SQm1-SQm4)。沉积间断面、宽浅下切谷及复合连片砂体是该地区河流层序界面重要的识别标志。每个四级层序均由低可容空间和高可容空间体系域组成。地震地貌学定量分析表明,低可容空间体系有利于低弯度河流(辫状河、低弯度曲流河)发育,高可容空间体系域有利于中高弯度河流发育。新增可容空间和沉积物供给速率的变化对于河流不同体系域的砂体样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河流相层序地层构成模式探讨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7  
冲积-河流相是我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重要油气储集层系类型之一。由于河流相层序地层成因和相构成的复杂性,以被动大陆边缘地震地层学研究为基础、以三分体系域构成为地层预测模式的经典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河流相储层。本文以河流相沉积学研究为基础,运用以基准面旋回为参照面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了河流相层序地层单元的构成,建立了主要储层的地质-地震解释模型,并以胜利油田垦东地区上第三系馆陶组为例说明河流相层序构成特征和地质-地震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东营凹陷新近系明化镇组天文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营凹陷明化镇组(狭义)相当于渤海湾地区明化镇组(广义)的上段。选取东营凹陷华8、郝科1等5口井的测井数据(SP、GR)进行了明化镇组天文地层研究。把本区东辛2-4井明化镇组顶界年龄值(2.588 Ma BP)作为5口井明化镇组顶界年龄值,根据频谱、数字滤波和小波分析结果,得出明化镇组各段的堆积速率、延续时间,并得出明下段底界平均年龄为10.794 Ma BP;明上段底界平均年龄为5.121Ma BP。东营凹陷明化镇组下段与国际地层表的中新世晚期及中国区域地层表的保德阶相当;明上段的底界可对比为上新世的底界(5.332 Ma BP),明上段相当于中国的高庄阶和麻则沟阶。在大约11—5 Ma BP期间中,曾有过几次环境突变:较强的突变大约发生在 10.873 Ma BP,较弱的是在 8.9 Ma BP,次强的是在7 Ma BP,最后发生的相当强的突变是在5.11 Ma BP前后。根据天文地层、天文周期、地球构造气候旋回等研究成果,在11—2.6 Ma BP期间,地球上可能存在过大约2Ma间隔的突变,并与区域或全球性的地层变化界线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17.
碎屑岩油气储层构型是指不同级次储层构成单元的形态、规模、方向及其叠置关系。由Miall(1985)运用于河流相储层表征。碎屑岩油气储层构型是储层非均质性的直观表现,直接影响到油气藏开发效果,如何进行精细构型表征是关系到能否正确量化开发指标、或者能否正确描述剩余油分布进而有效减少低效井比例的关键因素。针对渤海明化镇组河流相沉积储层厚度低于地震分辨率的先天不足,对各种构型在地震数据约束下可分辨尺度上进行分类,形成3种构型7类样式的分类体系:垂叠型、侧叠型和孤立型3种砂体构型,垂叠型、密接触侧叠型、疏散接触侧叠型、离散接触侧叠型、下切侵蚀河道孤立型、决口扇孤立型、孤立河道7类样式。研究了每类构型的地震响应特征,阐述了地震属性描述图版,概括了"地震构型相"将构型类型与地震响应有机结合,构建了基于地震构型相的高精度概念模型表征方法。鉴于目前地质建模和数模技术前提下无法对各类储层构型很好地网格化,建立"等效意义"的概念模型开启了一种很好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8.
河流相是我国陆相盆地重要的油气储集层系类型之一,开发阶段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进行河流相高精度小层划分,对于指导河道砂体的精细划分对比有重要意义。由于受到河流相地层自旋回沉积、沉积间歇面的作用、河型和砂体叠置样式的变化以及基准面旋回的级次的划分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在开发阶段进行高精度层序对比时,难度更大。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综合分析河流相模式的特点,充分利用河流相岩相、相序的组合特征随空容纳空间规律性变化,结合各种关键面的约束控制、油水界面在小层内部空间的分布位置以及河道的切割充填作用,进行精细河流相小层划分对比。旨在摸索一套油田开发中后期河流相高精度层序划分的思路和方法,以指导油田的生产开发。并以渤海Q油田明化镇组为例,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解释榆科油田榆108和榆24断块东营组存在的油水关系复杂、注采不对应、注水开发效率差等问题.通过采用地质、地球物理及开发动态资料,开展沉积微相、单河道及点坝砂体储层构型研究,提出2类河流相砂体连通模式;结合生产动态,在研究区内河流相储层中,划分出4类油藏单元和5类油藏单元组合.给出3个实例,证明基于沉积微相和储层构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