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藏高原西北缘的南羌塘地块(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北侧)中发育着规模巨大的白垩纪花岗岩带,红其拉甫岩体是该花岗岩带中典型岩体之一,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和少量闪长岩组成.结合锆石阴极发光(CL)图像和Th、U、REE元素特征,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得岩体年龄为107.2±0.9 Ma,属于早白垩世晚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体偏中性,富Al、Ca和K,稀土元素含量低,轻重稀土分馏明显,中等或弱的负铕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和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和HREE),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Ⅰ型花岗岩.在岩浆演化过程中,部分熔融与结晶分异作用均起重要作用,并发生了以斜长石、磷灰石和钛铁矿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岩体的CaO、CaO/Na2O值较高,Nb、Ta亏损、MgF值较小、相对富钾以及Sr同位素等特征说明岩体源岩应来自下地壳角闪岩相的变玄武岩.根据岩体较低的Y、HREE含量和较高的Al2 O3、Sr、Sr/Y比值,发育石英与碱性长石的交生结构,以及SiO2对Mg#和Al2 O3图解,推测岩浆源区压力>1.5 GPa(地壳厚度至少50 km),通过对锆石饱和温度的计算和锆石结构、U-Pb同位素分析,得出岩体初始岩浆温度>788℃,这与高Sr低Yb型花岗岩(埃达克岩)的形成温压条件一致,残留相应为石榴子石+角闪石+金红石(无斜长石).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该岩体应是与班公湖-怒江洋闭合有关的冈底斯地块与羌塘地块之间的碰撞造山,导致地壳加厚的产物,表明班公湖-怒江洋西部与中东部的闭合时限可能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石英闪长岩Al2O3含量较高,全碱(Alk)含量较低,Na2OK2O,铝饱和指数A/CNK为0.87~0.91,属钙碱性准铝质岩石系列。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Eu弱负异常;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Nb/La和Rb/Nb比值较低,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石英闪长岩Ca O/Na2O比值较高(2.32~2.64),结合源岩判别图解综合推断其源于变玄武岩的部分熔融。全岩Zr饱和温度计算结果显示初始岩浆温度768℃;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源区压力1.5 Ga,源岩部分熔融的残留相可能为石榴子石+角闪石+金红石。经过锆石阴极发光分析和MC-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206Pb/238Pb加权平均年龄为252±1 Ma,代表了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石英闪长岩的成岩年龄。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认为该岩体形成于与板块俯冲有关的火山弧构造环境,是晚二叠世末期宗务隆洋壳向柴北缘欧龙布鲁克地块俯冲,变玄武岩在相对较高的温压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赣东北地区瑶里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岩石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瑶里花岗岩位于钦杭结合带赣东北地区,侵位于双桥山岩群和溪口岩群中,主要由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和少量白云母组成。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该岩体形成年龄为132.0±1.9 Ma,获得的捕获锆石年龄表明该区在141.7±2.6 Ma发生过岩浆活动事件。岩体地球化学特征表现出具较高的SiO2含量和K2O/Na2O值,低的Al2O3、MgO、CaO和TiO2含量,铝饱和指数(A/CNK)为0.92~1.17,大部分大于1.1,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和Ti元素,具有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特征,δEu值为0.30~0.86。通过与相邻岩体的对比,发现瑶里岩体与同时期的鹅湖和卧龙谷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均可能由地壳深处变质泥质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但是,瑶里岩体与中侏罗世德兴铜厂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性质不同,表明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花岗岩的形成温度和压力降低,深度变浅,指示钦杭结合带赣东北地区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为碰撞后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4.
湘东丫江桥岩体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南造山带中段湘东丫江桥岩体主要岩性为二长花岗岩,侵入于新元古代和晚古生代地层中.本文对该岩体进行了系统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元素地球化学、全岩Sr-Nd同位素测试,探讨了其成岩年龄、岩石成因及地球动力学背景.花岗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为223.2±1.3~224.3±1.8 Ma,代表侵位时代为晚三叠世,属印支晚期花岗岩.元素地球化学表现为高硅、富铝,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U)和Pb,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高场强元素(Nb、Ta、Ti)和(Sr、Ba).花岗岩具有低的Nd初始比值(εNd(t)=-8.78~-7.19)和老的Nd模式年龄(TDM2=1.58~1.71 Ga).元素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丫江桥岩体形成于后碰撞环境,为印支主碰撞期后应力松弛阶段地壳伸展、减压快速隆升背景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也表明湘东地区在220 Ma左右正式进入后碰撞阶段.  相似文献   

5.
五女峰岩体位于通化地区集安市,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鸭绿江—图们江断裂北侧,其岩性为碱长花岗岩。为确定其侵位时代和探讨大地构造环境,对五女峰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年代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其加权平均年龄为(110.50±1.60) Ma,侵位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岩体具有高硅、富碱、富铝和低钛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值为0.98~1.00,为准过铝质岩石;固结指数(IS)为0.80~3.20,反映了该岩体经历了高程度分异演化作用;δEu为0.05~0.37,具较强的Eu亏损,LREE/HREE和(La/Yb)N值分别为7.13~24.68和7.01~39.20,显示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且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点。五女峰岩体呈现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Rb、K、Th、U,略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 Nd、Sm、Zr、Hf,以及明显亏损P和Ti的特征。综合岩石矿物学、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地质资料,五女峰岩体属于A型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的伸展体制环境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青海南山构造带西段黑马河花岗杂岩体中的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以及花岗闪长岩中的暗色微粒包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及暗色微粒包体的结晶年龄分别为244.4±1.1 Ma和243.0±1.2 Ma,表明岩体形成于中三叠世早期。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暗色微粒包体为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具有轻重稀土明显分异的右倾特征,具弱负Eu异常(δEu=0.65~0.83),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Th、K)和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P、Ba负异常。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黑马河花岗杂岩体具壳幔岩浆混合特征,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俯冲环境,石英闪长岩为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产生的基性岩浆演化的产物,花岗闪长岩则源自壳源岩浆与少量幔源岩浆的混合。黑马河花岗杂岩体是中三叠世早期宗务隆洋向南俯冲消减的岩浆记录。  相似文献   

7.
达布矿区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中段南侧,具较大的铜(钼)成矿潜力.通过对达布矿区含矿花岗闪长岩体开展岩石学、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达布矿区花岗闪长岩体是主要的含矿岩体之一,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6.5±0.3 Ma~16.0±0.4 Ma,属中新世(N1).岩体具高Al(Al2O3=15.6%~16.5%)、高Na(Na2O=4.51%~4.82%)、钙碱性系列、弱过铝质;稀土元素具弱正铕异常(Eu/Eu*=1.02~1.27)和正铈异常(Ce/Ce*=0.99~1.53);富集Rb、Ba、Sr和亏损Nb、Ta、Ti、Y.达布矿区花岗闪长岩体属Ⅰ型花岗岩,类似于典型的C型埃达克岩,明显有别于冈底斯带中新世高K埃达克岩;为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后局部伸展背景下,由加厚下地壳物质(石榴石角闪岩)较高程度部分熔融的岩浆产物.   相似文献   

8.
瑶坑岩体位于闽浙交界沿海地区,是闽浙沿海晚中生代A型花岗岩带中的一个典型碱性花岗岩体.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表明,该岩体的形成年龄为91.3±2.5 Ma(MSWD=3.7,2σ),属晚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发育特征的微文象结构和晶洞构造,含有典型的碱性铁镁矿物钠铁闪石.地球化学上,该岩体富硅、碱,贫钙、镁,富K、Rb、Cs、Th、U,贫Sr、Ba、P、Ti、Sc.其Nb、Ta、Zr、Hf和Ga等元素的含量也较高,(Ga/Al)×10^4值变化于3.64~4.41,并具显著的铕负异常(δEu=0.15~0.20).与闽浙沿海A型花岗岩带中的其它岩体相比,瑶坑岩体具有偏高的εNd(t)值(=-0.7~-1.4)和偏低的二阶段Nd模式年龄(t2DM=0.95Ga~1.01Ga),指示幔源组分对该岩体的形成具有更重要的贡献.在A型花岗岩亚类的判别上,瑶坑岩体以较低的Y/Nb比值和较高的Nb/Ta比值相似于Eby(1992)区分的A.型花岗岩,而明显有别于岩带主体属A2型的特点.岩石产出构造背景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多组深断裂交汇,进而引发多量幔源组分参与成岩过程,是导致瑶坑岩体元素-同位素组成与区内其它同类岩体有较明显差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青海双朋西矽卡岩型金-铜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同仁-泽库弧后前陆盆地,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下二叠统甘家组、下三叠统隆务河群的沉积岩系。矿区侵入岩主要为花岗闪长岩,金矿体赋存于花岗闪长岩体与甘家组大理岩、白云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本文对双朋西花岗闪长岩体开展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双朋西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为233.9±2.8Ma,具有高SiO_2、高K_2O,低Al_2O_3和MgO含量的特征,Mg~#值为33.6~35.2,富集轻稀土元素((La/Sm)N=3.14~11.6)与大离子亲石元素,重稀土元素分布平坦((Gd/Yb)N=1.17~1.63),具有中等的Eu负异常。具有较高的Sr初始值(Isr=0.708299~0.708748)和相对较低的εNd(t)值(-12.6~-9.47),~(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8.623~18.965、15.610~15.652和39.124~40.732。Nb/Ta(5.5~12.9)、Ce/Pb比值(3.0~11.6)均与地壳组份一致,岩体中的暗色微粒包体具有岩浆混合的组构特征。因此,双朋西花岗闪长岩主要起源于下地壳高钾性玄武岩的部分熔融,并发生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对双朋西花岗闪长岩体及区内一系列侵入岩构造环境研究表明,西秦岭构造带在中三叠世处于由洋壳俯冲向陆陆碰撞转换阶段,俯冲板片的折返和断离引发地幔软流圈上涌,加热上覆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产生长英质岩浆,形成大量中酸性岩体。  相似文献   

10.
和志鹏 《地质与勘探》2018,54(2):286-299
为研究塔什库尔干陆块的构造-岩浆演化,对塔吐鲁沟地区原中生代花岗岩体进行了LA-MC-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塔吐鲁沟岩体实为以中晚寒武世侵入为主体的复式岩体,寒武纪花岗岩前三阶段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507.2±2.6Ma、506.9±1.6Ma和507.7±3.7Ma。里特曼指数δ为1.16~2.87,属钙碱性和高钾钙碱性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大都小于1.1(0.87~1.14),稀土总量(∑REE)为69.95×10-6~264.57×10-6,稀土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有弱到中等铕负异常(δEu=0.33~0.84),Th、K、La、Ce、Nd、Tb相对富集,Nb、Ta、Ti及P、Sr亏损,为与洋壳俯冲作用有关的准铝-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岩浆初始来源可能为上地幔和加厚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上侵过程中遭受上地壳混染,具有高硅富碱而低镁、铁、钛的演化特征。构造环境属于大洋俯冲期和俯冲向同碰撞转换期,且形成时代与原特提斯洋456±30~698.4Ma俯冲闭合过程是吻合的,预示着寒武纪岩体是原特提斯洋俯冲的产物,塔什库尔干陆块在中晚寒武世属于洋壳俯冲火山弧环境。  相似文献   

11.
李艳芳  邱检生  王睿强  徐航  洪宇飞 《地质学报》2019,93(12):3020-3046
本文选取冈底斯带东段加查县东北部丝波绒曲复式岩体为对象,对其进行了岩相学、地质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Sr-Nd-Hf同位素组成的综合研究,据此探讨了该复式岩体的成因及其对构造演化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式岩体由早侏罗世辉长岩-花岗岩杂岩(188~185Ma)和始新世花岗质岩石(~47Ma)构成,两期花岗质岩石中普遍发育塑变形态的镁铁质包体。早侏罗世杂岩由角闪辉长岩和英云闪长岩组成,角闪辉长岩中的主要铁镁矿物为角闪石,它们为一套钙碱性弧岩浆岩组合,具有亏损的Sr-Nd-Hf同位素组成。始新世花岗质岩石主要为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它们较早侏罗世英云闪长岩更为富碱,属钙碱性-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其同位素组成也较早侏罗世英云闪长岩富集。综合分析表明,该区早侏罗世复合辉长岩-花岗岩的形成受控于新特提斯洋板片北向俯冲的构造背景,角闪辉长岩起源于受俯冲板片脱水交代的上覆地幔楔的部分熔融,共生的英云闪长岩则为同期幔源岩浆底侵诱发初生地壳部分熔融产生的长英质岩浆与幔源岩浆不同程度混合的产物。始新世花岗岩的形成受控于新特提斯洋板片断离的构造背景,是由具"弧"型地球化学特征的初生地壳再造的产物,并有少量印度陆壳富集组分参与成岩。  相似文献   

12.
北山交叉沟石英闪长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北山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交汇地带,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本文对交叉沟石英闪长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的加权平均年龄为306.3±1.2 Ma,结果表明岩体形成于晚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SiO2含量为58.67%~63.31%,属于中酸性岩系列,Al2O3含量高(15.20%~17.56%),K2O/Na2O为0.42~0.67,显示了相对富钠、低钾的特征,岩石里特曼指数(σ)为1.13~1.53,A/NCK=0.88~0.96,属于准铝质中钾钙碱性系列;稀土总量较低(平均为81.01×10-6),具有相对平缓的富集轻稀土元素的配分形式和弱的负Eu异常(δEu为0.80~0.93);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相对富集Rb、Sr、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P和Ti等高场强元素。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交叉沟石英闪长岩形成的构造背景为陆缘弧,进而认为交叉沟地区在晚石炭世存在洋-陆俯冲作用,而且红石山-百合山-蓬勃山洋完全闭合时限晚于晚石炭世。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区已发表的渐新统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青藏高原渐新世残留盆地的构造背景、岩石地层序列,并对青藏高原渐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讨论,该时期总体地势格局仍为东高西低,塔里木、柴达木、羌塘、可可西里、成都等地区主体表现为大面积的压陷湖盆沉积,冈底斯、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等大面积隆升,沿雅鲁藏布江自东向西的古雅江河形成。渐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的演化特征揭示出该时期青藏高原及邻区构造隆升与沉积响应的耦合关系,划分出2个强隆升期,分别是强隆升期A(34~30Ma)和强隆升期B(25~23Ma)。  相似文献   

14.
安徽铜陵是我国著名的铜—金多金属矿集区,区内广泛出露与成矿作用有着密切关系的中酸性侵入岩,其中,凤凰山岩体是区内出露面积最大的岩体,岩体周围分布着许多重要的铜、金、钼等金属矿床。为了探讨凤凰山岩体的成因及构造意义,本文对该岩体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和石英二长闪长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40.6~144.7 Ma和142.2~143.4 Ma,反映岩体侵位时代为140.6~144.7 Ma。岩石主要由斜长石、石英、碱性长石组成,其次含角闪石、黑云母,副矿物为磷灰石、锆石等,岩体内部常见闪长质微粒包体。岩石的铝饱和指数A/CNK1.1,Na_2OK_2O,具Ⅰ型花岗岩特征。岩石的轻稀土元素富集而重稀土元素亏损,Eu呈较弱的负异常,富集Rb、Ba、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反映其源岩可能主要为壳幔混合源,形成岩体的岩浆是由古老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长英质岩浆与起源于富集地幔的富碱玄武质岩浆混合后形成。  相似文献   

15.
系统分析青藏高原新生代中新世50余个沉积盆地的类型、构造背景、岩石地层序列,对青藏高原中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中新世,青藏高原海相沉积已经全面退出,全部转为陆相沉积,约23Ma时高原及周边不整合面广布,标志高原整体隆升。塔里木、柴达木及西宁-兰州、羌塘、可可西里等地区主体表现为大面积的构造压陷湖盆沉积。约17.2Ma左右,阿尔金山显著隆升,使柴达木盆地西叉沟一带再无生物礁灰岩出现,且在盆地西部出现了短暂的沉积间断。这一时期,柴达木盆地西部开始进入湖退期,而东南部则快速湖进;同时,大约17.7Ma索尔库里山间盆地初始凹陷形成。另外,高原腹地五道梁-沱沱河盆地受南部唐古拉山的挤压抬升,在16Ma左右结束了五道梁组的沉积,在可可西里—唢呐湖一带则再次凹陷接受唢呐湖组沉积,形成高原腹地的大型压陷湖盆。13~10Ma期间,藏南南北向断陷盆地的形成,是高原隆升到足够高度开始垮塌的标志;约8Ma以来,高原东北部几乎所有湖盆均进入湖退期,普遍出现冲积扇、辫状河和水下扇砂砾岩堆积。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西北缘米提孜北新发现多条新生代超基性-基性岩脉。岩脉侵位于长城纪赛拉加兹塔格岩群中,整体位于柯岗断裂北侧附近,近东西向展布。岩脉岩性为闪斜煌岩和云斜煌岩,分别具钠质碱性煌斑岩和钠质钙碱性煌斑岩地球化学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闪斜煌岩年龄为38.24±0.54 Ma,表明岩脉形成于新生代古近纪。岩脉稀土元素总量偏低(64.28×10-6~253.41×10-6),Eu(δEu=1.04~1.21)和Ce(δCe=0.99~1.03)异常均不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LREE富集(LREE/HREE=4.15~6.45)的右倾型,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亏损。研究结果显示,岩脉是岩石圈地幔低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活动持续时间短,岩脉侵位后冷却速度快;岩脉产出于走滑构造体制下,大型走滑断裂控制了岩浆活动的发生和岩脉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粤北红山岩体形成时代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山岩体位于诸广山岩体南部,岩性为细粒-中细粒黑云母-二云母花岗岩,锆石SHRI MP U-Pb年龄为155±2 Ma,属于燕山早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主量元素显示其富硅(Si O2=76.08%-77.25%)、富碱(K2O+Na2O=8.78%-9.43%)、低的ACNK值(0.94-1.07)和CaO/Na2O值(0.10-0.19)等特征。微量元素特征是富集Rb、Th、U,亏损Ba、Sr、P、Ti以及具有高的Rb/Sr值(30.02-930.9)和Rb/Ba值(18.91-231.8);LREE/HREE值较低(1.99-2.40),Eu亏损明显(δEu=0.01-0.07),具有低的∑Nd(t)值(-10.2--12.0)和古老的Nd模式年龄(1777-1923 Ma)。上述特征表明,红山岩体属于S型花岗岩范畴。笔者认为,中生代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导致粤北地区骑田岭-诸广山断裂带重新复活,红山岩体可能是在此构造背景下由古元古代地壳通过部分熔融方式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湘南尖峰岭岩体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香花岭锡多金属矿田处于南岭西段中_晚侏罗世形成的花山_西山_香花岭_骑田岭NE向的富碱侵入岩带上,是湘南地区矿化类型最为完整的锡矿区。尖峰岭岩体为矿田内主要的成矿母岩之一。为了进一步明确尖峰岭黑云母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成岩年龄,笔者对尖峰岭黑云母花岗岩开展了LA_ICP_MS锆石U_Pb测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锆石LA_ICP_MS U_Pb测年获得206Pb/238U年龄介于(158.6±2.3)Ma~(164.8±4.5)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160.7±2.2)Ma(MSWD=0.8),这与香花岭锡多金属矿田的成矿时限(154~161 Ma)相吻合,表明岩体的侵位与区内多金属成矿作用均发生于中_晚侏罗世。尖峰岭岩体的主量、微量元素研究显示,尖峰岭黑云母花岗岩具有富硅、富碱及成矿元素,富LILE及Zr、Ga等部分高场强元素(HFSE),贫Ca、Mg、P、Eu特征,指示尖峰岭黑云母花岗岩属于过铝质A型花岗岩(A2型)。综合研究表明,尖峰岭黑云母花岗岩体与其周缘钨锡多金属矿床在时间、空间及成因上有密切关系。结合区域上已有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香花岭矿区的成岩成矿作用与南岭西段同时代的其他钨锡多金属矿床形成于同一岩石圈伸展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东北缘寺口子剖面碎屑锆石示踪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伟涛  郑德文  庞建章 《地质学报》2013,87(10):1551-1569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寺口子剖面发育巨厚的新生代沉积地层,分析这些沉积物的碎屑来源能够为高原东北缘构造变形过程提供重要证据。本文在寺口子剖面磁性地层年代的约束下,对该剖面27~4 Ma的砂岩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示踪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7~12 Ma的砂岩样品中锆石U-Pb年龄主要分布在200~470 Ma(以230 Ma、440 Ma为峰值年龄)1600-1890 Ma、2100-2450 Ma,与>12 Ma的砂岩样品相比,7 Ma的砂岩样品中新增了锆石U-Pb年龄为720-980 Ma的年龄峰值;4 Ma的砂岩样品中锆石U-Pb年龄谱主要为200~490 Ma。这些样品中,1600-1890 Ma与2100-2450 Ma的锆石εHf(t)值偏负(-31.1~5.1),720-980 Ma的锆石具有负的εHf(t)值为-15.1~-1.7, 200~470 Ma的锆石εHf(t)值范围较宽-11.2~12.5。通过与周围构造单元对比,发现1600-1890 Ma与2100-2450 Ma的锆石可能源于与鄂尔多斯地块西缘,720-980 Ma的锆石与宁夏中部的南华山、西华山岩石具有亲缘性,U-Pb年龄为200~470 Ma的锆石则与六盘山南部岩浆岩的锆石U-Pb年龄一致。寺口子剖面碎屑锆石示踪与半定量估算表明:六盘山南部可能在27 Ma已隆升、变形,成为宁夏南部盆地的物源区,而宁夏南部盆地晚中新世的物源变迁可能反映了海原-六盘山断裂的强烈构造变形。  相似文献   

20.
在系统总结前人成果资料基础上,结合最新的遥感解译与地表调查资料发现,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最新的顺时针旋转运动主要受控于由川滇外弧带和滇西内弧带构成的双弧型川滇弧形旋扭活动构造体系。进一步的综合分析认为,该构造体系的弧形旋扭运动学变形模式的动力学机制及其内部块体变形的差异性与不均匀性,主要是该区边界力的作用方式、先存地质结构和现今的地壳与岩石圈结构、岩石圈物质组成及其物理性质、深部的热状态、重力势能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印度板块与扬子地块之间的右旋剪切和青藏高原内部物质向东南的不均匀挤出共同产生的力偶作用和岩石圈性质与结构,可能是造成该区围绕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整体发生顺时针旋转运动和旋扭叠加伸展变形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