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人类活动改变了下垫面的自然性质;森林覆盖面积减小,坡地、干旱地植被遭破坏,海洋被石油污染,下垫面自然性质被破坏的直接结果,是气候变干旱,土地沙漠化加剧,风沙尘暴增多。  相似文献   

2.
公路建设过程中,原有的土壤和生态环境必然会被破坏.土壤生态环境的破坏会导致很多的边坡灾害,如塌方、滑坡、水土流失等.通过特定的客土工程技术,配制具有特定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的客土,可以满足边坡被破坏土壤恢复治理需要.在青海省西宁市西塔高速公路南坡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客土技术治理公路边坡,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今天的人们每天只要打开报纸,就会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信息涌入眼帘:大气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加剧、海洋被污染、森林在消失、物种在灭绝……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的提高,保护地球、爱护自然的人类情感也渗透到流行服装之中去了。由于服装文化是国际性的,自然也就渗透和波及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4.
沙尘暴天气及其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尘暴是风蚀荒漠化中的一种天气现象, 它的形成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的共同影响。自然因素包括大风、降水减少及其沙源。人类活动因素是指人类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对植被的破坏以后, 导致沙尘暴爆发频数增加。该文重点论述自然因素对沙尘暴的影响, 拟从七个方面对沙尘暴的形成及研究现状进行评述, 即沙源分布与移动路径、时间变化、气候变化的影响、产生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沙尘的物理化学性质及起沙机制、大气辐射特性及卫星遥感监测、沙尘暴的数值模拟。文章还介绍了国内外在沙尘暴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讨论了自然植被破坏与气候条件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于干旱地区影响的特殊重要性,并由此推出对未来气候和水资源变化趋势的估计.  相似文献   

6.
自然降水是陆地上一切水资源的基本来源,但是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并不等于该地区的水资源量,它只能被看作是这个地区水资源的上限值.因为“资源“一般仅指能够被用来生产物质财富的原材料和能源.自然降水中有相当一部分雨量会变成径流水流失掉,无法成为当地的资源.只有经过地面及地表层贮存后,自然降水才能变成被当地生物界和人类利用的有效资源.……  相似文献   

7.
程刚 《气象》1980,6(1):33-34
农业气象科研工作中需要对大田农作物植株间通风量的大小进行测量。在农作物间测风的特点是:被测量的风速低,一般为数厘米/秒至数米/秒,不允许测风仪器破坏作物的自然群体结构。因此,应选用传感器体积小、灵敏度高且能遥测的结构,而依据散热法原理设计的仪器恰能符合这种要求。  相似文献   

8.
估算自然蒸发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晓 《气象》1977,3(6):26-26
自然蒸发是地球表面水分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返回到大气中去的水分,平均约占年降水量的75%。由此可见,研究自然蒸发对于了解水分平衡、作物生理需水状况以及农田排灌等问题,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的。 决定自然蒸发量的因素,不仅有降水、温度、湿度、风等气象要素,而且还有下垫面性质,如地形、植被、土壤性质等,所以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9.
公路建设过程中,原有的土壤和生态环境必然会被破坏。土壤生态环境的破坏会导致很多的边坡灾害,如塌方、滑坡、水土流失等。通过特定的客土工程技术,配制具有特定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的客土,可以满足边坡被破坏土壤恢复治理需要。在青海省西宁市西塔高速公路南坡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客土技术治理公路边坡,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地面温度表被雪埋住时的观测是:地面3支温度表被雪埋住时,在降雪或吹雪停止后,应小心将表从雪中取出(勿使水银柱、游标滑动),水平地安装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感应部分和表身埋入雪中一半.当发现表身下陷雪内,或在观测前巡视时表身又被雪埋住时,均应将表重新安装在雪面上.读数时若感应部分又被雪盖,可照常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