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调查徐宿弧(安徽段)隐伏基底构造及深部隐伏岩体的分布,对深部重磁异常进行了分析判断.通过对收集、实测的重磁资料进行整理、筛选,采用化极、向上延拓、小波变换及水平一阶方向导数等进行数据处理;根据深部重磁异常特征结合区内的岩矿石物性特征及成矿地质背景分析,推测了铁佛寺-濉溪县-庄里的北东-北北东向隐伏基底构造及旗杆楼-萧县的东西向隐伏基底构造;新圈定了庄里深部隐伏复式岩体及淮北深部隐伏岩体,为徐宿弧(安徽段)地区进行矿产预测,提取示矿信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铜陵矿集区中酸性侵入岩与成矿关系密切,区内几乎所有的内生金属矿均与侵入岩有关,岩体周边和深部是主要的找矿方向,发现和圈定隐伏及半隐伏岩体对本区新一轮深部找矿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铜陵矿集区1:5万航磁数据的3D反演成像为基础,结合物性参数和地质信息,选取适当的磁化率边界,对矿集区岩体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识别和圈定,共确定了33个岩体,并对其3D空间形态进行了定量分析,大部分推测岩体与地表地质填图所得岩体吻合较好.依据"层位+岩体"的找矿模式,以航磁反演推测岩体为基础,结合其他成矿信息,确定了本区圈定深部找矿远景区的6条基本原则,圈定了6个深部找矿远景区,对铜陵矿集区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查明安徽省殷家汇地区隐伏岩体的赋存状况,初步圈定侵入性中酸性岩体的范围并推测有利赋矿位置,对地面实测磁异常进行化极、延拓、不同深度场源磁异常分离、垂向导数等数据处理,提取利于识别的剩余磁异常及垂向一阶导数磁异常,结合地质资料解译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 区内NE向剩余磁异常带为沿断裂构造侵入的脉岩引起,NE向构造为区内主要的控岩和控矿构造; 推测引起局部剩余磁异常的磁性地质体为隐伏或半隐伏中酸性岩体。该研究为长江中下游铁铜金成矿带中的安庆—盱眙地质矿产调查区成矿远景区划分及找矿靶区初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开展的1:5万矿产调查工作中,广泛使用了地面高精度磁测方法.应充分利用磁测资料提供找矿信息.岩浆活动及构造作用是矿产形成、定位的重要因素,而隐伏岩体和隐伏构造是磁测资料研究的主要对象,对其细致研究对找矿工作有重要指导作用.通过分析对比磁场及异常特征,密切结合地质资料识别异常起因,初步定性解译圈定与合理选择磁性参数建模反演计算相结合,并利用其他方法进行相互验证,能够有效地推断出隐伏岩体的存在及其深部空间形态,在各项条件选择合理情况下,磁性推测也能获得较好效果.隐伏岩体的推测对侵入岩特征研究、总结构造控矿作用、寻找与岩浆热液有关的隐伏矿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前开展的1∶5万矿产调查工作中,广泛使用了地面高精度磁测方法.应充分利用磁测资料提供找矿信息.岩浆活动及构造作用是矿产形成、定位的重要因素,而隐伏岩体和隐伏构造是磁测资料研究的主要对象,对其细致研究对找矿工作有重要指导作用.通过分析对比磁场及异常特征,密切结合地质资料识别异常起因,初步定性解译圈定与合理选择磁性参数建模反演计算相结合,并利用其他方法进行相互验证,能够有效地推断出隐伏岩体的存在及其深部空间形态,在各项条件选择合理情况下,磁性推测也能获得较好效果.隐伏岩体的推测对侵入岩特征研究、总结构造控矿作用、寻找与岩浆热液有关的隐伏矿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西五圩锑多金属矿床位于江南古陆南缘、右江再生地槽北部边缘的丹池多金属成矿带南段,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经区域重力异常、航磁异常及地质等综合资料分析,认为五圩矿区存在隐伏岩体。通过开展重力测量工作,以探索隐伏岩体的分布特征、起伏形态及埋深,并在矿区开展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测深工作,以探索矿区深部锑多金属矿的空间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五圩矿区向西约4km处可能存在隐伏岩体,岩体顶界面埋深为2400~2800m,在矿区北部圈定了6处直立或倾斜的带状低阻异常,推测其为矿化破碎带的总体反映。为勘查区的深部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白银厂铜矿深部及外围地区开展地质找矿任务十分紧迫。磁法在辅助金属矿深部找矿方面效果良好,研究该区磁异常特征可为深部找矿提供依据和参考。本文通过梳理白银厂及其外围1∶50 000地面高精度磁法和航磁实测资料,阐明了该区的岩(矿)石磁性、磁场分布和局部磁异常等特征。利用多种位场转换处理法结合多点实测校正的方法,综合分析磁异常与地层、岩浆岩、构造、矿化蚀变等成矿条件之间的联系,圈定局部磁异常20个,解译断裂构造18条、隐伏—半隐伏岩体6个,并对圈定的局部磁异常进行了解释推断和分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白银厂铜矿深部及外围地区成矿潜力较好,综合区域成矿规律和地质成矿背景,归纳地球物理找矿信息,进一步优选出找矿远景区7处。研究找矿远景区的特征,指明找矿方向,分析成矿潜力,以期为后续资源勘查提供磁异常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卢映祥 《地质与勘探》2010,46(2):238-243
基于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和典型矿床研究,以斑岩型铜多金属矿优势矿产为目标,以出露和根据重磁、地球化学、遥感资料推测的中酸性隐伏岩体为基础,结合断裂构造,重力、航磁和遥感线性解译构造,水系沉积物测量成矿元素异常、铜矿物重砂异常汇水盆地,定性圈定了评价矿种的45个找矿有利地段,运用面金属量法对各找矿有利地段评价矿种潜在资源量进行估算,并与该区综合成矿信息找矿预测证据权重模型圈定预测远景区对比,从量的角度提出该区铜多金属矿找矿潜力和具有大型规模远景的找矿有利地段,为生产一线矿产勘查工作部署提供定量找矿潜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浙东南火山岩地区的金属矿床与火山构造和隐伏岩体关系密切。笔者近年来在该地区开展了不少磁法工作,在圈定火山构造、隐伏岩体、划分断裂构造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并结合地质资料指出了成矿有利的靶区。后续地质工作在多个靶区发现大量土壤异常,有力推进了区内矿产地质工作。认为在浙东南火山岩地区开展地质勘查时,可通过面积性磁法工作快速缩小找矿靶区,减少勘查风险,提高矿产地质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60年代,陕西省山阳县小河镇一带先后发现了多处金属矿点。近60a的开采,该区部分铜矿已处于采毕关停状态,除袁家沟铜矿深部近期获得重要发现外,其它金属矿尚未取得关键性突破。据以往地质资料显示该区成矿条件良好,其深部与已知矿体外围仍具较大找矿潜力,为此中煤航测遥感局对小河镇研究区开展了高精度航磁测量,获得了较好的高精度航磁异常特征。主要地质体与航磁异常对比表明,地表已知侵入岩体和矽卡岩(矿体)在空间位置上均位于局部高磁异常点附近,以往地质资料和本次研究实际测量结果证实,因矽卡岩(矿体)围绕侵入岩体产出,侵入岩体和矽卡岩(矿体)可视为综合磁性体,其高航磁异常,可确定由综合磁性体含有的金属矿引起;而地表未见侵入体和矽卡岩(矿体)的局部高磁异常附近也有可能存在地下隐伏岩体和矿体,可大致圈定为下一步找矿的靶区。  相似文献   

11.
林周县轮郎铅锌矿区位于拉萨-林周-墨竹工卡铅锌成矿区中部,属雅鲁藏布江巨型铜多金属成矿带北亚带。根据该区地球物理测量成果,共圈出重力异常区10个、磁力异常区18个。通过对重力异常特征及磁力异常特征综合评价,分析出其中5个磁力异常区和重力异常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属矿致异常,具良好的找矿前景;并且得出该区高磁区、局部磁异常与局部重力高的结合部和重、磁双高地带均为找矿潜力区。  相似文献   

12.
福建南靖南坑钼多金属矿异常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里平 《福建地质》2012,31(3):247-254
南靖南坑土壤地球化学圈出5个Mo多金属综合异常,异常呈北东向分布在燕山早期中酸性侵入岩与文宾山组碎屑岩接触带及断裂带附近,异常元素组合以Cu、Mo为主,伴有Pb、Zn、W等,浓集中心明显,局部证实为矿致异常,其中甲3-1异常经详查,Mo多金属矿达中型规模,综合分析该区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和已发现矿(化)点,认为南坑一带具有良好的钼矿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西乌旗乌兰哈拉嘎位于兴蒙造山带东南部,区内地层缺失较多,以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地层为主,岩浆和构造活动较强,地球化学调查显示有明显的异常浓集区。本文从西乌旗乌兰哈拉嘎苏木地区的成矿地质背景着手,分析了区内与成矿有关的地质因素,详细论述了准好莱西铜多金属矿(点)的成矿地质特征,总结了找矿标志。分析认为,该区石炭-二叠系是铜多金属矿的成矿围岩,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和航磁异常对找矿的指示意义较大,热液蚀变是最直接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4.
运用1∶ 1 万高精度磁测方法,对1∶ 5 万矿产调查工作中发现的地球化学异常及克力代金矿点深部隐伏控矿构造及矿化蚀变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高精度磁测不仅可以圈定隐伏的控矿构造,确定有利成矿区带,而且可以进一步圈定隐伏的强、弱磁性矿体。对克力代金矿点矿化蚀变带的1∶ 1 万高精度磁法测量数据解译表明,该矿化蚀变区内,由4 条深部隐伏断裂围限,形成了强磁性背景场下的局部低负异常区带,说明深部隐伏断裂构造及矿化蚀变等造成的降磁作用较强,暗示深部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同时具有识別、分解、解释异常三重作用的三元解释法■,在黄沙坪异常负值区有效地提取了由未知的深源磁性体引起的剩余异常。该异常与已知的中、浅源磁性体分处于极为类同的成矿地质背景中。后者与隐伏岩体、铅锌多金属盲矿体之间有着密切的成生联系。这为前者间接找矿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定量解释结果中,两者间的磁矩等效关系,论证了已知矿床西侧深部空间里,仍存在找到又一个大型矿床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徐宿弧安徽北段地区中酸性岩体由多期次岩浆活动形成,部分岩体中发育一系列矽卡岩型(Fe)-Au-Cu-(Mo)和Fe矿床。对该区域内王场矽卡岩型铁矿床成矿岩体(闪长玢岩)和区内最大的矽卡岩型金矿床(杨桥孜Au-Cu矿床)中的辉钼矿进行了测年研究,获得王场闪长玢岩锆石LA-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32.1±1.9 Ma,杨桥孜矿床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30.0±3.2 Ma。系统分析了区内成岩年代、矿化类型及成矿规律,认为区内的岩浆岩可分为4期,矿床分为4种类型,具体为:第1期岩浆岩为新元古代早期的浅成基性侵入岩(辉绿岩),与原生金刚石矿床有关;第2期岩浆岩为侏罗纪早期的中酸性侵入岩;第3期岩浆岩为早白垩世早期的中酸性侵入岩,与矽卡岩型Fe矿床和矽卡岩型(Fe)-Au-Cu-(Mo)矿床有关;第4期为早白垩世晚期的酸性侵入岩。研究区还发现了与深成基性侵入岩有关的岩浆熔离型Cu-Ni矿床,但尚无年代学研究报道。矿化以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Fe、Au-Cu矿化为主,与基性侵入岩有关的Cu-Ni及金刚石矿化较少。研究区各期次岩浆岩都形成于华北克拉通伸展的构造环境,但受不同的地质事件控制。区内大规模的成岩成矿时代集中分布在早白垩世,可能与同时期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破坏有关。成岩成矿年代学与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徐宿弧地区深部可能存在与胶东地区相类似的热液金多金属矿床,为该区今后的找矿方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枪口南银多金属矿位于东昆仑多金属成矿带东段,1:2.5万沟系沉积物测量在矿区圈定出以Ag、Cu、Pb、Zn、Mo为主的综合异常4处.经异常查证,圈出9条矿化带,21条矿(化)体,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通过进一步异常查证,在AS1、AS2异常中Ⅶ、Ⅷ和Ⅸ号矿带内圈出银、银铅锌以及银金砷异常高值段,展示出了异常区具较好的银多金属矿的找矿远景.AS3异常内的Ⅳ号含矿花岗斑岩体深部发现多条铜多金属矿(化)体,且发育较强的围岩蚀变,显示具有较好的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找矿潜力.AS4异常内Ⅰ-Ⅲ号金矿化带具较好的金多金属矿找矿潜力.本区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化探异常发育,且已发现了较好的银多金属矿找矿信息,充分展示出本区具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8.
陈思静  胡祥云  刘双 《地球科学》2022,47(6):2175-2189
维拉斯托地区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内,区域内构造发育丰富,成矿条件优越,继续找矿的潜力巨大.采取向上延拓、小波分析、边界识别等技术对维拉斯托地区的航磁数据进行处理,结合已有地质资料,进一步完善了维拉斯托地区的地质构造,梳理出维拉斯托、拜仁达坝矿床的形成过程.通过航磁异常视磁化率成像反演结果提取出维拉斯托北侧地下的隐伏岩体信息.结果表明:(1)维拉斯托地区的北东向左行剪切性质断裂破碎带整体控制了该区的岩浆活动和矿体运移,同时该断裂带也是东南负磁异常与西北正磁异常之间的磁性过渡带,因此已知矿点与研究区构造分布、磁性强弱分布密切相关.磁异常反演结果显示维拉斯托北侧地下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岩体.据此,本文划分了3处成矿远景区,可为后续找矿工作提供一定参考.(2)向上延拓与小波分析结果显示白音查干-达青牧场断裂(F1)和助力可河断裂(F2)形成时间早、向地下延伸深,是控制维拉斯托地区岩浆活动和构造发育的主断裂.结合倾斜角法等边界识别结果,对研究区内断裂与磁性岩体分布进行了较为精细的拟定,共识别出14条断裂与11处磁性岩体,根据其形成与分布发现维拉斯托是研究区的成矿中心,来自深部的成矿流体经F1与F2在维拉斯托附近上升富集,再由西向东,沿中部北东向断裂破碎带(F3、F4、F5、F6、F7、F10等)运移至拜仁达坝,最终逐渐形成大兴安岭地区两个典型的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9.
则不吓铅锌矿床为冈底斯成矿带中部西段新发现的热液脉型铅锌矿床。依据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异常、高磁异常和激电异常、矿体特征等综合分析,区内成矿元素以Pb、Zn、Ag等元素为主,是寻找中低温热液型铅锌银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并指示其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岩体,地表出露的断裂构造很可能是岩浆侵入在顶部引爆形成的裂隙,而各类岩脉为深部岩体向上延伸的分支。综合认为,该矿床找矿前景很好,后续通过进一步勘查可望取得更大的找矿突破,同时应注意在热液脉型铅锌矿体深部对斑岩型钨钼铜矿或隐爆角砾岩型铅锌银矿的识别和寻找,以拓展区内找矿空间和矿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