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GIS的怒江峡谷人居环境容量评价——以泸水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坡度、坡向、海拔、土地利用、交通、水资源、土壤质量等作为评价指标,利用GIS的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对怒江峡谷区的泸水县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泸水县人居环境适宜区主要以带状形式分布在河流周围,其他区域只有零星分布,与泸水县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相吻合。泸水县人居环境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人居环境评价值与各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关系数达到0.89,与各行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相关系数达到0.956。此外,本文还分析了泸水县各个乡镇的人居环境容量,表明泸水县已难以承载现有的人口。  相似文献   

2.
怒江峡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怒江大峡谷集世界稀有的自然奇观、原始人文景观和古老粗犷的民族风情于一体。是著名的三江并流区核心部份。高山峡谷、悬崖陡壁、高同湖泊、飞流瀑布、江心松、石月亮组成壮丽的峡谷奇观。上刀山、过火海、溜索飞越怒江天堑、剽牛仪式、原始共产主义的平均分配制度,竹、木、石器的原始生产工具、结绳记的始文化、千脚落地的房子、石板烤饼和野菜的原始佳肴等都是不可替代的旅游资源,开发加以建设可形成垄断的独具特色的旅游地。塑  相似文献   

3.
怒江峡谷区植物资源及其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怒江峡谷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立体气候,孕育出种类丰富的植物资源,新老、珍稀、孑遗和特有种兼备。有维管束植物185科878属3138种(包括亚种和变种),其中蕨类植物41科101属374种,裸子植物5科12属22种,被子植物139科765属2742种。峡谷区科属种分类分别占云南同类植物的56.74%、40.46%和20.79%,占横断山区的84.47%、59.95%和36.66%;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多样,各类热带分布属(不含世界分布,下同)352个,占峡谷区总属数的45.30%;各类温带分布属346个,占峡谷区总属数的44.53%;地中海或泛地中海分布仅16属,占峡谷总属数的2.05%;中国特有属17个,占峡谷区总属数的2.18%。近期有开发前景的植物资源种类多,且门类齐全,是当地各民族脱贫致富,建设家乡的宝贵财富。立足植物资源,面向市场,以科学技术为先导,大力发展名特中药材、多维果类、油料植物、花卉和食用菌等,形成名、特产品,参加国内外市场竞争。建议成立生物资源开发领导机构,建立生物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工业,进行集约化生产,重视和加强科学技术和教育投入,制订有关生物资源开发的优惠或特殊政策。  相似文献   

4.
5.
怒江流域高山峡谷区景观生态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筱青  曾洪云  周晶  李晖 《热带地理》2007,27(3):219-223
以怒江流域高山峡谷区的典型区域——福贡县月亮风景区为例,利用1986年和2004年的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在G IS和RS技术的支持下,应用FRAGSTATS计算景观格局指标,对高山峡谷区景观格局多样性、破碎度等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在过去的18年间,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斑块数增加,破碎度增加,景观异质性减小,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景观中林地占优势但以针叶林和灌木林居多,农田不是景观类型中的重要组分,居民地所占比例最少;各景观类型相互之间发生了转移。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新疆和田地区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运用GIS和RS技术采用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模型,系统地归纳了国内外人居环境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研究成果,利用DEM与[WTBX]NDVI[WTBZ]数据将多年平均气温、降水量、人口和GDP等要素的栅格数统一到1 km×1 km的栅格尺度,以此反映干旱区适宜性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数字评价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和田地区的人居环境指数介于1.139~4.495之间;整体分布景观是从和田河流域、克里雅河流域等绿洲区向北部沙漠区和南部山脉区递减,大部分地区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人居环境中高级适宜区面积最少,占全研究区面积的1.04%,较适宜区占5.95%,中等适宜区占21.13%、难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占71.68%,表明自然环境基础很恶劣,生态环境相当脆弱。因此,开展和田地区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研究,对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峡谷区域水电开发景观影响评价——以怒江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景观影响评价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在简要 阐述水电开发的景观影响评价的相关概念及意义之后,首先阐述了峡谷区域水电开发的景观影 响及评价方法,然后以怒江为例, 具体探讨了峡谷区域水电开发景观影响评价的过程与结果。通 过设计一系列景观测度参数,包括可视域损失、大坝视觉影响范围、高差损失、景点改变、峡谷急 流损失等, 并利用GIS 进行模拟,基于计算结果对水电建设对峡谷整体和局部景观影响以及坝址 各段建库适宜性进行了评价。最后指出, 在怒江这样的急流高山峡谷上建坝应该慎而又慎, 其决 策应参考包含景观影响评价在内的环境影响评价, 并应逐步完善此方面的立法。  相似文献   

8.
气候是影响区域宜居性的一个重要自然因素。人居环境气候适宜性深刻影响着区域人口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西藏地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该地区的气候适宜性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基于多年平均气候数据计算了西藏地区的温湿指数,定量分析了人口分布与温湿指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确定了西藏地区气候适宜性分区标准;最后评价了西藏地区的人居环境气候适宜性。结果表明:西藏东南部地区年均温度相对较高,人口分布相对密集;年均相对湿度整体上呈现出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趋势。西藏气候适宜地区(包括高度适宜地区、比较适宜地区和一般适宜地区)面积占比仅为7.90%,人口数量比重超过40%。气候临界适宜地区面积占比为37.81%,人口占比为48.24%。气候不适宜地区广泛分布于各地市,面积占比为54.29%,人口占比为11.33%。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指导西藏地区人口的合理分布以及优化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中国人居环境指数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34  
封志明  唐焰  杨艳昭  张丹 《地理学报》2008,63(12):1327-1336
以1km×1km 栅格为基本单元, 选取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因子, 构建了基 于人居环境指数的中国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 运用GIS 技术, 定量评价了中国不同 地区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 揭示了中国人居环境的自然格局与地域特征。研究表明: 中国 人居环境指数整体呈现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趋势; 人居环境指数与人口密度显著相 关, 二者的对数曲线拟合度R2 值高达0.87, 人居环境指数可以综合反映区域人居环境的自然 适宜程度。中国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 中国人居环境适宜地区430.47×104 km2 , 接近国土面积的45%, 相应人口占全国的96.56%, 其中3/4 以上的人口集聚在约占1/4 人居 环境高度适宜和比较适宜地区; 中国人居环境临界适宜地区225.11×104 km2 , 占国土面积的 23.45%, 相应人口4112 万, 占全国的3.24%,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8 人, 是中国人居环境 适宜与否的过渡地区; 中国人居环境不适宜地区304.42×104 km2, 人口249 万, 不到全国的 0.2%,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足1 人, 大片地区沦为“无人区”。  相似文献   

10.
综合考虑城市人居环境舒适度的内容和内涵,建立城市人居环境舒适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泰安市为例进行评价研究。从人居硬环境和人居软环境两方面考虑,列出60多个因素作为调查和评价的因子,建立城市人居环境舒适度评价的基本框架,用社会调查统计法对城区内有代表性的居住地域进行综合评价。指出泰安市区人居环境总体处于发展阶段,并提出各居住地域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选取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因子,建立1 km×1 km栅格单元的人居环境基础数据库,构建了基于人居环境指数的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采用GIS技术,定量评价了该地区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揭示了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居环境的自然格局与地域特征.研究表明: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居环境指数整体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人居环境指数可以综合反映区域人居环境的自然适宜程度;关-天地区人口明显集中分布于人居环境适宜程度较高的地区.评价结果显示,关-天地区人居环境-般适宜区和比较适宜区面积最大,接近全区总面积的95.09%,相应人口最多,占全区总人口的96.19%.  相似文献   

12.
在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繁殖生境因子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丹顶鹤繁殖生境适宜度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模型,对丹顶鹤的繁殖生境适宜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对所建立的HSI模型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2003年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的适宜繁殖生境面积为385 km2,次适宜繁殖生境面积为204 km2,微适宜和非适宜繁殖生境面积合计为1 510 km2.丹顶鹤适宜繁殖生境呈条带状或块状分布,而且主要集中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利用HSI模型进行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繁殖生境适宜性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技术的厦门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是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等角度衡量土地及其构成要素对城镇建设用途的适宜程度。本研究以厦门市为例,以生态优先为前提,利用林业、测绘、统计部门的数据,采用特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考虑不同评价因子及其权重,应用GIS技术提取评价因子并对单因子进行评分,进而对各因子进行叠加分析计算综合得分,据此评价厦门市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性,提取市域内可用于城市建设的土地资源和生态敏感、必须重点保护的区域,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为城市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扎龙保护区丹顶鹤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TM影像和ENVISAT ASAR(HH/HV)数据,以扎龙保护区丹顶鹤栖息地为研究对象,在分布式定量提取评价因子(植被类型、生境结构、巢下水深、植被盖度、人为干扰)的基础上,建立HSI模型对丹顶鹤栖息地质量进行评价,并根据实测巢址空间分布情况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主观专家知识建立的HSI模型得到丹顶鹤高适宜栖息地面积为48km2,适宜栖息地面积为265km2,低适宜栖息地面积为385km2,不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 403km2,结合实测数据验证,得出高适宜、适宜和低适宜栖息地巢址共占实测巢址的92.86%,不适宜栖息地巢址占7.14%。经检验HSI模型对淡水沼泽湿地典型水禽栖息地的质量评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选择环境敏感性、交通优势度、水土资源丰度、人口聚集程度及附属设施4个方面的12个指标构建评价要素体系,对山东半岛地区人口和产业布局适宜性进行分类评价,利用AHP求取各指标权重,借助GIS软件空间叠加功能,计算人口和产业布局适宜性大小,并将其分为5个等级。评价结果显示:人口布局适宜性以强区为主,主要分布在胶莱盆地及烟台东部地区;制造业布局适宜性强区主要分布在潍北地区、威海市中部地区、青岛市环胶州湾地区、日照市东港区;新兴产业布局适宜性强区主要分布在威海市北部地区、青岛市沿胶州湾地区,烟台市北部地区有零星分布;物流行业布局适宜性强区主要分布在烟台市北部沿海、环胶州湾地区及潍坊市市域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GIS支持下的鲁东南丘陵区茶树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研究了暖温带茶树品种生长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分析确定了典型区日照市茶树种植的评价因子;然后在1:5万比例尺地图上,运用ARCGIS对一月平均风速和不同高度下温度因子进行了模拟,并在模拟了天文辐射的基础上对气温因子进行精细订正;同时结合土壤、坡度、相对湿度等因子建立了评价因子量化分级表;最后,运用了模糊数学(Fuzzy)综合评价模型,实现了土地适宜性评价.按照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分为茶树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区,并对各类区进一步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国外基于GIS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项基本工作和重要内容。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及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研究探讨土地适宜性是处理好人口与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检索,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国外学者有关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观点,按照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三个方面:计算机辅助叠加制图、基于GIS多指标决策方法和人工智能建模。对于目前常用的基于GIS多指标决策和人工智能建模两种方法进行了评析;并提出评价方法正向精确化、综合化和动态化的方向发展,建议注重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空间尺度转换,力争在未来实现网络化、可视化。  相似文献   

18.
选取了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海拔高度、坡向等5个主导评价因子.采用等差指数多因子综合分析与最低限制性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ARCGIS 9.0软件提取相关信息,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农耕地进行了分等定级.结果表明,最适宜和中度适宜的土地面积分别占3.4%和36.5%,以中低产田为主;临界适宜和不适宜的土地面积占16.8%和43.4%,具有潜在的宜林宜牧利用价值.研究结果对于水源区制定农业发展政策,科学合理、高效利用土地尤其是耕地资源,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气候、地形、土壤条件等对兴宁市油茶种植生态适宜度的影响,提高兴宁市油茶种植生态区划的精细化程度,文章基于油茶生长对环境条件的需求,在充分分析兴宁市气候、地形、土壤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油茶种植综合区划指标为:4个气象因子(10―12月平均温度、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8―9月平均降雨量)、3个地形因子(海拔高度、坡度、坡向)、3个土壤因子(有机质、pH值、全氮);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指数求和法,建立油茶种植的综合区划评估模型;基于GIS技术开展兴宁市油菜种植适宜性精细化区划。结果表明:兴宁市油茶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海拔在100~500 m的地区,约占全市总面积的37%,较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在500~800 m的低山区,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4.2%,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800 m的山区和海拔≤100 m的中部地区,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8.8%。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技术的大连市域发展方向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主导产业方向及地域组合模式。区域规划的重要任务就是根据区域发展方向适宜性评价结论,选择最适宜的产业发展方向及组合模式,可见区域发展方向的适宜性评价是区域产业布局及地域组合模 式规划的基础。本文以大连市为基本研究案例,以流行的、通用的GIS 技术为支撑,在首先界定单项适宜性评价、综合适宜性评价等相关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从定量与定性两个层面系统地研究了区域发展方向适宜性评价理论思路、工作流程、技术环节以及结果表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