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卫星遥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建立自主可控的对地观测系统。同时,各国商业卫星不断发展壮大,遥感卫星的观测形式越来越多元化、观测对象越来越丰富。本文简要阐述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商用卫星遥感发展计划,谨供读者参考。美国(一)LANDSAT计划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1975年前称为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计划从1972年7月23日以来,已发射  相似文献   

2.
目前,利用多基站网络RTK技术建立的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Continuous Operational Reference System,缩写为CORS)已成为各省GPS应用的发展重点。CORS系统是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通讯技术等高新科技多方位、深度的产物。观测墩高度的测量精度将直接影响CORS站系统高程精度,本文结合LNCORS站观测墩高测量方法及在准备阶段研究成果,阐述CORS站观测墩高测量方法及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对地观测技术的历史和现状,并针对部分国家(美国、法国、日本、中国)的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策略进行分析。美国EOS计划和ESE计划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推动对地球科学事业的发展;法国以高分辨率SPOT卫星系列为其对地观测技术的特色;日本制定了对地观测技术的基本发展策略;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对地观测技术方面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此外,笔者以滑坡灾害系统为例说明了对地观测技术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及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4.
据美国《航空周刊》网站报道称,由于日本计划将其太空政策从研究和开发上转移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不得不将旗舰性的科学、技术和载人航天计划削减甚至取消,从"理想主义"变成"现实主义".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负责战略规划和管理部门的高级顾问佐佐木浩(Hiroshi Sasaki)称,日本为建立全球地球观测系统(GEOSS)而生产的部分或全部卫星,HTV-R可回收货运飞船、HX/H-3发射计划等等,均可能面临被取消.  相似文献   

5.
高精度的电离层模型对于提高导航卫星系统的定位精度具有重要意义.低轨卫星的快速发展为建立高精度的电离层模型提供了新的契机.基于仿真数据模拟获得2017年1月1日-30日LEO (low earth orbit)和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卫星观测数据,星座类型包括60...  相似文献   

6.
20 0 1年 10月 18日 ,美国地球观测公司成功地将“快鸟”发射升空。据悉 ,地球观测公司在 2 0 0 0年年底拿到了联邦政府颁发的 0 .5m分辨率商业成像经营许可证后 ,并不想设计和研制新的 0 .5m分辨率卫星 ,而是决定修改原来的“快鸟 2”卫星计划 ,通过调整卫星的飞行轨道 ,使全色 (黑白 )分辨率由原计划的 1m提高到 0 .6 1m ,多谱段 (蓝、绿、红、近红外 )分辨率由原来的 4m提高到 2 .4 4m。卫星的重访周期为 1- 3.5d。公司为用户提供的标准图像和正射产品 ,全色分辨率为 0 .70m ,多谱段分辨率为 2 .8m。“快鸟”系统的独特之处在于…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流动VLBI观测计划表的编制过程;对射电源的选取、系统性能、观测时间的确定以及观测计划文件的生成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进一步认识地球、关注地球发展规律, 保护人类共同家园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共同发展地球观测技术, 提高对地观测能力成为新世纪世界各国的共同要求。2003年发起, 2005年由欧盟组织的地球观测部长级峰会上通过了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Global Earth Observation System of Systems, GEOSS)十年执行计划, 构成了世界范围内地球观测领域国际科技合作的主流。中国地球观测领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并提出了该领域的全球性发展战略, 预示着中国将在国际地球观测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中国地球观测领域发展现状和趋势, 在分析中国参与全球地球观测领域国际合作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进一步促进中国参与该领域国际合作, 为中国乃至国际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流动VLBI观测计划表的编制过程;对射电源的选取、系统性能、观测时间的确定以及观测计划文件的生成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MODIS的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对地观测系统(EOS)计划中,MODIS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是最有特色的传感器之一。本文对MODIS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在国际环境中阐述了MODIS传感器及其数据在遥感领域的地位、发展及其应用。全文主要包括:EOS计划的地位、目标、内容及其卫星和传感器简介;MODIS传感器的仪器特性;MODIS遥感数据的应用原理及应用领域。为我国今后在成像光谱领域的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遥感与地球系统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建成  雷永荟 《遥感学报》2016,20(5):827-831
地球作为一个高度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各圈层(大气、海洋、陆地、生物、冰雪圈、固体地球)尤其是人类活动等任何组成成份的变化,都会引起地球系统的变化。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巨大科学挑战之一是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复杂变化的地球系统,认识地球系统如何变化及主要驱动因素,认识地球系统未来变化趋势及如何提高对全球变化的适应能力。卫星独特的全球覆盖和日尺度的观测改变了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它强调所能探测到的多时空尺度上的物理动力过程,在全球范围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挑战具有重要作用,揭开了地球系统多学科交叉的新纪元。以地球系统的视野,抓住驱动地球系统的关键循环过程(如能量、水、生物化学循环),是当前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趋势。地球系统科学(全球变化)研究需要长期稳定、准确性较高的卫星观测数据,以水循环为例,卫星遥感具备获取全球范围水循环关键参数能力,但是系统性综合观测能力不足,整体精确性受到综合化的可靠空间数据集的限制。目前中国正在积极研制发展新型水循环卫星WCOM(Water Cycle Observation Misssion),并寄希望以此为核心传感器发起全球分布式水循环观测星座系统,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国际水循环观测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方面的话语权与领先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利用星载GPS观测数据确定海洋2A卫星cm级精密轨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研究了基于国产星载双频GPS接收机的海洋2A(HY2A)卫星精密定轨问题,并对星载双频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进行了校正.结果显示,HY2A卫星径向定轨精度可达1~2 cm,天线相位中心标定精度为mm级.相关成果可应用于我国后续所有搭载双频GPS接收机的对地观测卫星计划.  相似文献   

13.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DS-3)已经于2018年年底建成基本系统,并计划于2020年建成完整系统,而精确的卫星轨道是实现高性能全球服务的前提。本文基于北斗三号基本系统的18颗中圆轨道(MEO)卫星,评估了北斗三号卫星星间链路的测量噪声与测距精度,利用中国境内12个区域监测站的星地观测和星间链路观测,进行了联合卫星轨道测定试验,并与单纯区域监测站观测定轨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两种定轨模式重叠弧段轨道误差、轨道预报精度和激光检核精度。结果表明:北斗三号卫星的星间链路测量噪声为2.9cm,测距精度约为4.4cm;仅采用区域测站定轨,重叠弧段三维位置误差RMS为66.7cm,加入星间链路后可降低至15.4cm,提高了76.9%,24h轨道预报位置精度也由114.1cm提升至20.3cm,提升了83.2%,激光检核径向精度为8.4cm左右,明显优于北斗二号卫星轨道精度。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1月1日,"十一五"国家863计划课题"控制中心与数据处理技术"验收会在武汉大学召开。专家组充分肯定了课题研究成果,一致同意通过验收。该课题由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承担,是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广域实时精密定位技术与示范系统"重点项目课题。课题研究成果显著提升我国实时精密导航定位能力,对发展北斗导航增强系统及导航产业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红外遥感技术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机载和星载典型红外遥感器的技术性能、特点和主要应用以及成像光谱仪的叙述,概述了红外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展望了90年代红外遥感技术(特别是红外成像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大气和海洋观测、地球辐射测量和天文观测以及军事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介绍了未来红外遥感技术的科学前沿及航天飞机和空间站实验计划,并提出了我国可能建立的红外遥感应用系统工程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精确测量森林生物量对分析全球碳循环有重要意义,星载激光雷达能大范围、高精度获取森林冠层结构和林下地形信息,为森林生物量和碳汇估算提供支撑。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 JAXA)最新提出多足印观测激光雷达和成像仪计划(Multi-footprint Observation LiDAR and Imager, MOLI),旨在结合激光测高仪和光学相机准确估算全球碳储量。本文对MOLI系统的研制计划、任务目标、仪器参数、数据产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梳理,并根据其特点对我国后续激光测高载荷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 1.概述 ERS-1 (the first European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发射于1991年7月17日,是欧洲空间局九十年代以及更为长远的一系列遥感环境计划的第一步。众所周知,环境与发展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两大挑战,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建立全球观测系统,对若干自然现象和人类自身活动造成的后果进行监测,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欧洲  相似文献   

18.
由美国密执安环境研究所(ERIM)主办,亚洲遥感协会协办的第23届国际环境遥感会议于1990年4月18日至25日在泰国曼谷召开。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257名遥感界人士出席了大会。中国有16名代表(包括台湾代表1名)到会。各国向大会提交了论文109篇,各种数字图像处理微机、研究成果及图片展台37个。 大会事先组织的40篇论文分成四组分别作了专题发言。其主要内容为: 第一主题——环境运行卫星的回顾及展望 90年代西方国家将继续发展空间技术,计划再发射地球观测卫星约50颗。其中有美国宇航局运行环境卫星计划中的极地卫星和空间站、欧洲气象卫星开…  相似文献   

19.
欧洲ACE+掩星观测计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欧洲制定了一个新的ACE^ 掩星观测计划。它由4颗小卫星组成,分布在2个轨道面上。星载接收机可以分别接收GPS和Galileo(伽利略)导航星座信号,进行掩星观测。此外,4颗小卫星中的两颗卫星,携带X和K波段的发射机,另外两颗携带接收机,他们之间也进行掩星观测,测量电波振幅变化,独立反演对流层大气温度和水汽。计划创新之处在于,它以前所未有的技术和测量精度获得全球大量的电离层和中性大气的气象场资料。本文介绍ACE^ 计划观测内容、卫星载荷、地面观测设备的数据处理技术,也给出该计划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金双根  汪奇生  史奇奇 《测绘学报》2022,51(7):1239-1248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已发展至多频多系统时代,特别以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为代表的四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可全天时、全天候播发十几个频率的伪距、相位和多普勒等观测信息。多频多系统GNSS为用户提供更多的观测数据和组合选择,为精密定位、导航和授时(PNT)应用带来了新的机遇,如高精度位置服务、大地测量、空间天气和灾害监测等。但多频多系统GNSS观测为精密单点定位(PPP)组合模型和系统偏差及大气延迟估计等带来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给出了单频到五频多系统GNSS精密单点定位(PPP)模型,估计和评估了单频到五频多系统GNSS PPP定位精度、接收机钟差、对流层延迟、卫星和接收机硬件延迟,以及频间偏差。给出了GNSS PPP最新应用进展,包括GNSS气象学、电离层模拟、时间频率传递、建筑物安全和地震监测及其应用。结果表明,多频多系统极大地提高了GNSS PPP参数估计的精度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最后给出了多频多系统GNSS PPP应用前景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