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被蔡元培称为"我国现代稀有的人物",被胡适赞为"最有光彩又最有能力的好人"。他不仅是中国地质学的拓荒者,其身影还频频出现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他就是中国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科学家——丁文江先生。丁文江1887年生于江苏泰兴一个书香世家,后求学于日本、英国。1906年秋在剑桥大学学习。1907—1911年在格拉斯哥大学攻读动物学  相似文献   

2.
正丁文江作为中国地质学的开山大师,他不仅是一位思维敏捷、博学多才、勤于实践、治学严谨和开拓创新的人物,而且还是一位乐观开朗、热情友善、勇敢果断、坚忍不拔和廉洁奉公的正人君子。丁文江短暂的一生对国家、社会、科学以及朋友、同事、老师、学生和家人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处处散发着炽热的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来到江苏泰兴,纪念丁文江先生诞辰130周年,不由地想起丁文江与徐霞客比邻。虽年代不同,但他们的气质、精神、追求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他们的业绩和人格魅力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样板。今天为实现中国梦,继承和发扬科学探索精神,更有时代意义。这也正是我们纪念丁文江先生的意义。丁文江生于1887年,距前代乡贤徐霞客去世246年。这期间,世事苍茫,社会巨变,但两人崇尚科学的追求却一脉相承。徐霞客名宏祖,字振之,霞客是其别号,他是有明以来,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旅行家,被明末清初的学者钱谦益评价为:"徐霞客千古奇人,《游记》  相似文献   

4.
<正>丁文江先生是我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和创始人之一,对我国早期的地质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在我国科学界和学术界有广泛影响。黄汲清教授在《我国地质科学从萌芽阶段到初步开展阶段中名列第一的先驱学者》一文中说:丁文江是"中国第一位地质学教学机构首脑""中国第一位地质调查所所长""中国第一篇正式地质调查报告的作者""中国第一位远征边疆的地质学家""中国第一位进行煤田地质详测并拟  相似文献   

5.
地球处于不断地运动中,"一切在流,一切在变。"地球运动的思想恐怕最早出现在中国。《诗经·十日之交》有"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认识,出现在2700多年前;"沧海桑田"见于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距今也1600多年的历史了。现代地质学诞生在欧洲,如从赫顿(旧译郝屯)时代算起的话,也不过200多年的时间。从认识地球运动现象的感性阶段,到形成大地构造学的系统理论阶段,人类经历了2500多年的探索。大地构造学是地质学科的基础学科,是研究地球岩石圈构造的发生、发展、演化及其运动的科学,属于广义构造地质学、传统构造地质学组成部分;而构造地质学是研究组成地壳的岩石受地壳运动而变形的各种构造类型,两者有着发展史上的源渊关系。在研究对象上同时研究岩石圈地质体的形成和形变之构造作用,时空分布和演化规律,其所不同的是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大型的、乃至全球构造的发生、发展、演化及其动力学机制,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承的。从历史上说,1850-1854年德国地质学家瑙曼在《记录地质学教程》中所述,是作为同义语而广为流行。1936年克鲁斯对两者专门做过论述和分工,他认为: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壳构造和运动的科学,而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大型大区域,乃至全球的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6.
<正>科学事业在初创时期,开创者的努力和贡献成为科学事业发展和进步的推动力量。科学研究中,学术期刊是学术成果认定的主要形式,也是传承学术思想的重要载体。它的演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科学的发展进程。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发展从起步阶段,开创者们就着力于学术期刊的出版,他们功不可没。本文以早期地质学期刊的创立与发展为案例,通过丁文江对不同层次地质专业期刊的贡献,说明他在中国地质学期刊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20 0 2年是中国地质学会成立 80周年。为搞好庆祝活动 ,山东地质学会日前发出通知 ,要求采用多种形式 ,积极开展以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 80周年为主题的活动。中国地质学会成立于 1 92 2年 2月 ,是由中国老一辈著名地质学家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李四光、王烈等和在华工作的外籍知名学者葛利普 (美国 )等 2 6人发起创立的 ,当时有会员、会友共 77人。第一任会长 (理事长 )为章鸿钊先生。地质学会成立以来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全国有 3 0个省 (市、区 )建立了地方性地质学会。现有会员 7万多人。现任理事长为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学会…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的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对地质学领域的10种中文核心期刊相关科技论文开展文献计量分析,着重分析了近五年来所刊载科技论文的发表量、基金资助、学科分布和关键词等特征及变化趋势。了解了近年来我国地质学领域研究的基本信息和研究热点,分析结果可以为今后进一步把握学科领域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在“论学会”一文中写道:“西人之为学也,有一学即有一会……会中有书,以便翻阅,有器以便试验,有报以便布新知,有师友以便讲求疑义,故学无不成,术无不成,新法日出,以为民用”。1909年,张相文等创立“地学会”,并出版了《地学杂志》。1922年,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李四光等发起并创建了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作为全国最早成立的学会之一,见证了中国地质事业80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已成为团结和带领我国地质工作者为我国经济建设而努力工作的最具代表性的团体,成为推动我国地质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0.
正陈述彭先生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战略家和教育家。先生倾注毕生精力,推动中国地球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建设,在现代地图学、遥感科学、地理信息系统科学等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一代宗师,先生一生开拓创新、甘于奉献、淡泊名利、谦逊正直。他的科学精神和思想品格更是弥足珍贵的财富,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的地质调查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至今已走过百年。百年风雨历程,百年风云变幻,地质调查工作兴实业、利民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淀了良好的地质文化。历史长河奔涌浩荡,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从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地质先驱在中国开辟地质事业,到李四光、黄汲清等老一辈地质人共同努力,地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新中国成立七十余年,中国地质学和地矿事业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成果辉煌,为中国走上现代工业化强国道路奠定了矿产资源的物质基础;从西学东渐到中国地质学构建起完备的学科体系;在中国960万平方千米国土和300万平方千米海域有了当代最新的地质图;发现和厘定了40亿年前的冥古界地质体,提炼出中国由若干老陆核演变而来的地质历史图景的理论认识,当代中国已步入世界地质学大国,学术影响力日益彰显。  相似文献   

13.
充满神秘色彩的“风水”,其实包含着丰富的科学内容。从风水术的起源、发展、经验总结到成果应用,地质科学一直起着主要作用。随着现代地质工作手段的进步和理论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古人不解的风水之谜已有了答案,许多神秘现象被破解,还原了“风水”之科学面目。“风水”是中国先民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积极探索的成果,是“朴素的应用地质学”,充分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地质科学,的的确确,是从西方传进来的。在西方,近代地质科学是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产物,近代地质学的成熟  相似文献   

15.
正大抵开基之人不免草创,全属继志之士为之弥缝。——[宋]郑樵《通志·总序》中国近代地质科学萌芽于清朝晚期,从最初通过译著与报刊途径传播地质学知识(1911年以前),到地质科学初步开展阶段(至1922年),即为中国地质科学发展的早期。一些有识之士、学者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开创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为彰显他们在中国近代地质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作用,本文参照黄汲清  相似文献   

16.
刘国昌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工程地质学家,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我院前副院长。半个世纪以来,他在祖国地质科学这块沃土上辛勤耕耘,挥洒汗水,凝结智慧,足迹几乎遍及了包括台湾省在内的祖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为发展祖国的地质事业,培养地质人才,寻找矿产讨源,解决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工程地质问题,以及发展具行我国特色的工程地质学,尤其是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学,环境工程地质学和灾害地质学等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讲河南地质史之前,得先说几句全国的情况。不然,就会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让人不好理解。我国地质,是发展较晚的一门科学。它之成为一门科学,并设立了机构,系始于二十世纪初期。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一月,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设地质科,章鸿钊为首,这是我国最早的一个地质机构。一九一三年,我国的地质科学家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李四光等人,大力引进、提倡,在工商部设立地质研究所于北京,并兼办地质训练班,同时勘测正太路沿线地质情况,这是我国地质调查事业的开始。  相似文献   

18.
正翁文灏(1889—1971)先生是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也是近代地球科学的重要奠基人和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中国地质学会的创始会员之一,也是中国地理学会第一至第十届会长。已有研究指出,他在地质矿产调查、地层古生物、地质图、地震、煤炭、  相似文献   

19.
地质学已有200多年历史。自 18世纪中期的“英雄时期”起,近代地质学同工业革命相伴发展。20世纪中期以来,地质学的发展是新科技革命的一部分,全球板块构造理论的诞生标志着现代地质学的来临。板块构造理论与进化论、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等同属近代最重 大的自然科学成就。 由于地质学所固 有的全球特点,早在 1878年就在巴黎召开 了第一届国际地质大 会。1996年在我国召 开第30届大会, 2000年8月又在巴西 举行了20世纪最后一 次大会。在这21世纪 刚刚起步的时刻,简 要叙述与讨论巴西会 议学术交流的若干重 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从20世纪初才开始有自己的地质工作,1922年由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李四光等人创立了中国地质学会。新中国成立带来了地质工作的春天,地质工作才开始大转变、大发展,在几代人的艰苦奋斗下,至今从总体上基本消灭了地质空白区,并成为世界上矿产资源大国,在水文、工程地质等多个专业方面,也为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地质工作为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地质队伍的骄傲。50年来,地质工作也经历了一些曲折,有过一些经验教训。去年10月,温家宝总理在中国地质工作50年暨中国地质学会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