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据新的地层划分方案及大量钻井、露头和岩心资料,详细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延安组延9油层组(Y9)沉积体系特征及演化,认为延9油层组主要为河流沉积,是延10油层组的继承与发展,发育有辫状河、辫状型曲流河和网状河3种类型的河流。Y39油层是辫状河发育的油层,Y29油层在继承Y39油层河流的基础上发育辫状型曲流河,Y19油层则是在前两期逐渐填平补齐之后,在准平原条件下发育的网状河沉积。华池地区延9油层组发育辫状河-辫状型曲流河和网状河两种河流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干旱气候背景下,盆地边缘可形成一种发育于盆地边缘并顺源延伸至湖盆边缘终止的大型沉积体系,即分支河流体系,其主体往往被称为冲积扇。分支河流体系规模较大,沉积过程复杂,其沉积物可形成大规模的油气、水储层。为了明确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沉积演化过程及其不同时期沉积特征的差异,通过水槽沉积实验模拟再现其沉积过程,并采用三维激光扫描、延时拍摄等技术手段精确监测。研究结果表明:1)分支河流体系的半径、边缘糙度与模拟期次(沉积物供给)呈对数相关关系,同时其增生规律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差异,据此可将沉积演化过程划分为早期、中期及后期三个阶段。2)各阶段沉积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初期阶段以片流为主,片流单元在分支河流体系表面呈连片状多期次迁移叠置,中期阶段非限制性河道的侧向迁移及与其远端相连的限制性河道的形成与废弃共同主导了沉积过程,后期阶段非限制性河道发育程度大大降低而限制性河道发育程度大大增加并主导沉积过程。3)分支河流体系的三阶段演化导致其本身由三个沉积特征差异较大、空间结构迥异的沉积层构成,包括底层片流朵体复合体、中层非限制性河道与限制性河道切割叠覆体、顶层限制性河道切叠沉积体。  相似文献   

3.
赣东北早中侏罗世层序地层、沉积体系及陆盆演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赣东北1/5万地质填图及上饶县清水乡缪源村下中侏罗统实测剖面基础上,提出林山组、罗坳组层序地层划分方案,分析了沉积体系的4种类型(冲积扇辫状河体系,辫状三角洲体系,湖泊三角洲与湖沼体系,曲流河体系),编制了赣东北地区早侏罗世古地理略图,总结了侏罗纪陆盆演化的5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本运用沉积体系理论,对东胜地区直罗组的沉积相及沉积体系归属进行系统分析,指出直罗组为河流相沉积,其河流演化经历了早期辫状河、中期低弯度曲流河和晚期高弯度曲流河3个阶段。根据气候演变特点将直罗组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下段为温湿条件下的辫状河沉积和低弯度曲流河沉积,形成灰色沉积建造;上段为干旱炎热条件下的曲流河沉积,形成以红色为主的杂色沉积建造。本区铀矿化属河道砂岩型,矿化受辫状河道控制,主要赋存于辫状河沉积砂体中。同时,对河道砂岩型铀矿化的成矿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依据新的地层划分方案及大量钻井、露头及岩芯资料,详细研究了鄂尔多斯中南部地区中侏罗世延安期沉积体系、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认为延10期为冲积扇-河流沉积体系,低弯度砾砂质河道发育,盆地内存在多个古地貌高地,4条水系汇入甘陕主河;延9至延6期为多源河湖三角洲沉积体系,具大三角洲平原、中三角洲前缘和小前三角洲的特征, 三角洲平原及前缘的位置不断向湖区推进; 延4+5期为网状河-残余湖泊沉积体系,湖泊淤塞,水体变浅.延9至延4+5期网状砂质河道发育,西部地区广泛发育平原沼泽煤系沉积.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沉积体系和层序特征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杨友运 《地质通报》2005,24(4):369-372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沉积体系类型形成于不同的地质背景,物源方向和沉积环境也不同,因此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差异较大。以主力含油层段长8油组为例,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主要位于盆地西南缘较陡坡带,砂体为长石砂岩,以槽状层理构造发育、前三角洲中有重力流沉积为特征;重力流沉积主要分布在盆地南部渭北地区的长7油层段,以岩屑砂岩为主,形成于深湖环境中,发育的鲍玛组合层序有ABCE、ADE、AE和BCE型序列;东北方向水系形成了曲流河三角洲体系,主要位于盆地东北缓坡带上,三角洲分流河道伸展距离长,朵体规模大,以长石细砂岩为主,河口砂坝发育。  相似文献   

7.
东营凹陷中,晚始新世湖泊沉积体系及盆地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东营盆地始新统沉积体系及盆地演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蔡进功  姜秀芳 《沉积学报》1995,13(A01):27-37
东营盆地中,上始新统沉积旋回或划分出五个亚层序,六种沉积体系和十一种相带,从下向上按三个发育阶段演化。盐湖期广泛发育碳酸盐盐岩体系;咸水深湖期是各类沉积体系发育的鼎盛时期但以湖相体系和重力流体系发育最佳;淡水浅湖期发育三角洲体系和河流体体系。  相似文献   

9.
理塘第四纪盆地以河湖相沉积为主,其形成于747ka,消亡于179~180ka。盆地内不同地点的沉积物的时空分布,揭示出古湖泊演化属于一种不连续的扩展型,在其演化过程中存在着多次的消失或萎缩时期;盆地内孢粉组合表明,其形成于一种温热湿润的气候环境,当时的海拔高度在2000m左右,以后高原气候由热变温;冰川发育加剧了古无量河的溯源侵蚀作用,最终切穿盆地,致使湖水外泄,湖泊消亡。理塘盆地的演化历程为研究青藏高原的古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0.
芒崖凹陷干旱气候背景下网状河流沉积体系及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芒崖凹陷上新统露头的结构单元分析和对钻井剖面上砂岩、泥岩的空间分布关系及岩相转换的Markov链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得出研究区中-上新统是网状河流沉积体系并在上上新统转化为瓣状河流沉积体系这一新认识。孢粉化石资料、深干裂以及钙质结核等指示网状河流发育姑干旱气候背景下。网状河流向瓣状河流的演化受到盆地基底的沉降速率及与气候密切相关的植被覆盖程度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张春生  刘忠保  施冬 《沉积学报》2000,18(2):227-232
以长江上、下荆江河段为例,运用比较沉积学的方法阐述了高弯曲流河与低弯曲流河的沉积单元及沉积特征。由于河流特性、流量及河流边界条件的不同,①虽然上、下荆江都发育了大量的点坝沉积,但在形态、分布位置、成熟度、粒度分布、沉积构造、剖面结构、微地貌特征等七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别;②虽然上、下荆江都发育有江心洲 (心滩 ),但是其成因、规模、演化规律及沉积结构均不同;③决口扇沉积仅仅发育在上荆江河段,且两岸发育程度几乎均等,下荆江不发育决口扇沉积;④牛轭湖沉积仅发育在下荆江,而且主要分布于下荆江北岸。  相似文献   

12.
为阐明红山嘴地区三叠系克下组沉积相类型与特征,利用岩心、测井录井、粒度等资料,采用岩石学特征分析、岩心特征观察、岩相划分与垂向序列分析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克下组沉积环境和沉积序列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克下组以砾岩、粗砂岩及粉砂质泥岩为主,成熟度低,粒度范围大;识别出8种典型岩相,3类岩相组合;确定克下组为辫状河沉积,发育辫状河道、心滩、漫溢、泛滥平原4种沉积微相;最后,建立了该区克下组受洪流控制的近源间歇性强水动力辫状河沉积模式,为红山嘴地区克下组油气储层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浅水曲流河三角洲是近年来沉积学研究的热点和油气勘探的重点对象,国内外学者基于地下储层、露头、现代沉积进行了大量研究,关于浅水曲流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不同学者往往持不同观点,在缺乏沉积过程与演化特征观察、分析的现状下,很难统一认识。基于此,本文选取鄱阳湖赣江三角洲这一典型的浅水曲流河三角洲,根据其水动力、水深、沉积物供给等数据,采用基于泥沙水动力学的沉积过程数值模拟软件(Delft3D)再现浅水曲流河三角洲的生长与演化过程,并与现代浅水曲流河三角洲对比验证,建立浅水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模式。研究表明:(1)在浅水环境下,曲流河三角洲快速向湖生长,三角洲前缘持续向前延伸并快速平原化,具有典型的宽平原-窄前缘的特征。三角洲垂向沉积厚度较小,但底积-前积-顶积三层结构完整。(2)浅水曲流河三角洲平原发育数条同期活跃的高弯度分流河道,在平原近端,分流河道存在频繁的侧向迁移现象,可对先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沉积侵蚀改造,形成串珠状点坝,经长期侧向迁移可形成大规模的长条宽带状分流河道复合体,分流河道对先期沉积体的长期改造使得大部分厚层砂体呈正韵律,导致先期河口坝保存程度较低;在前缘远端,由于堤岸不稳定,分流河道往往存在决口改道现象,废弃的水道缺乏砂质沉积物供给而成为高泥质充填水道,多条废弃分流河道在三角洲平原远端形成高泥质充填河网系统。(3)浅水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平原分流河道在水体中的短程延伸,水道长约300m,由于水体较浅,河口处水流冲刷能力较强,水携沉积物多在水下分流河道侧缘堆积形成指状坝。由于分流河道建设性极强,水下分流河道往往频繁发生决口或侧向摆动,经多期复合,可形成多分叉复合体指状坝,而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在废弃后往往被泥质充填。(4)受三角洲平原远端水道决口改道的控制,前缘多分叉指状复合坝沿岸线迁移,可形成大面积近等厚砂体。  相似文献   

14.
河流相砂体是陆相含油气盆地的重要储层类型,其河型的时空转换不仅是研究盆地演化的直接证据,更是精准评价与预测油气储层的核心内容,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沉积研究的热点之一.以Melut盆地Ruman地区坳陷期Jimidi组为例,通过开展层序划分、岩相类型与岩相组合分析、高分辨率储层反演、以及砂体平面展布分析,结果表明:1)坳陷...  相似文献   

15.
针对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31井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一段三角洲相沉积的不同认识,根据砾岩的成层性、组构、结构成熟度、孔隙发育等特征,以及砂岩的结构、构造、粒度特征、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笔者认为清水河组一段是较强水动力条件下牵引流沉积的产物,其沉积环境属辫状河三角洲。通过对岩心的详细观察与描述,结合测井相分析,以石南31井区211口井的单井相分析为基础,依据连井相剖面分析和平面沉积相综合研究,认为该区辫状河三角洲的各亚相发育齐全,并识别出了辫状河道、河漫、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远砂坝、前三角洲泥、前三角洲沟道砂等微相。在清一段早期(K1q21),研究区以湖泊相沉积为主,仅东南部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其后,研究区南北两个方向的辫状河三角洲相向推进(K1q1-3-41 、K1q1-3-31);继而,东南部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消失,研究区内仅见三角洲前缘(K1q1-3-21)沉积;K1q1-3-11沉积时期以细粒沉积为主,而沉积相格局则大致同前。同样,K1q1-21沉积时期,北方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及前缘,东南方仅发育三角洲前缘。清一段晚期(K1q1-11),由于湖平面快速上升,全区均演化为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主要由前三角洲泥构成,并且发育条带状分布的沟道砂沉积。  相似文献   

16.
Sequence stratigraphical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the Upper Carboniferous–Lower Permian sedimentary succession of the northeastern Ordos Basin, north China based on data acquired from ten entire logging curves and eight outcrops. The facies framework of the lithostratigraphical unit, the Taiyuan Formation comprises seven facies in two facies associations, varying from fluvio-delta to shelf-barrier islands. The facies are presented within a chronostratigraphical framework, linked by systems tract, which in turn are limited by flooding surfaces and sequence boundaries. Six third-order depositional sequences are recognised, bounded by six type 2 unconformities. An upwards-shallowing epicontinental sea sedimentary model is created, which consists of a sandstone, coal seam and carbonate succession.  相似文献   

17.
以1:5万地质填图和钻探验证为基础,经分析研究塔里木托云盆地的地层特征、聚煤期、古地理环境,从而建立起该区的沉积模式,总结出该盆地煤层发育于下侏罗统康苏组上段地层之中,含煤11层,煤层为不稳定发育,但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对进一步找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