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机酸与贵金属相互作用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质在贵金属的表生和低温热液迁移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实验研究证实有机酸与贵金属的相互作用机制包括配合和还原两种对立的反应。贵金属与有机基团和杂原子的配合能力按S》N〉OH》COOH的顺序依次降低,该稳定性趋势对贵金属的有机配合物迁移条件和机理具决定性影响,而胶体迁移则是有机酸将贵金属无机配合物还原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依据国外贵金属最新水热实验研究和溶解度计算结果,对热液条件下金、银和铂族元素的共生分离机制进行了综述,指出源岩特征、热液性质和活动历史、配合物类型及其热动力学性质、贵金属相对溶解度和沉淀物理化学条件等因素值得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金银铂族元素成矿机理的新探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金、银、铂族元素的氢化物,羧基化合物理化性质,贵金属矿物主要和次要化学成分,贵金属矿物的共伴生矿物组合,有关矿物流体包裹体化学成分,类地行星概况,生产实验等相关问题的讨论,认为金、银、铂族元素主要呈单质及其合金氢化物,单质羧基化合物,单质羧基氢化物迁移的。它们随岩浆,热液,热气迁至地壳浅部,由于减压,降温,氧逸度显著加大,Eh、Ph值发生变化,H2,CO逃逸,氧化,形成贵金属的单质及合金矿物,有的还能与硫,硫化氢作用形成贵金属的硫化矿物和硫盐矿物。  相似文献   

4.
李建平 《矿物学报》1996,16(2):191-204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Fe-Mg-Ca在橄榄石和熔体之间的分配及交换平衡,且从热力学角度对其结果进行了理论解释,实验结果显示,Fe和Mg在橄榄石和熔体之间的分配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Ca在它们之间的分配不受温度的影响;Fe-Mg,Ca-Mg及Ca-Fe在橄榄石-熔体之间的交换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压力(〈0.10GPa)对以上分配及交换系数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理论解释表明,各分配及交换系数亦随熔体  相似文献   

5.
随着实验地球化学的快速发展,元素在熔/流体系中的分配行为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自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者对元素在硅酸盐熔/流体系中的分配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本文对近30年来国内外在谊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探讨了固相组成、金属元素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流体组分中阴、阳离子对硅酸盐熔/流体系中元素分配行为的影响,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希望对今后的实验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湘东北地区有许多重要的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产,如临湘桃林铅锌矿、浏阳七宝山有色金属矿、平江黄金洞和万古金矿等。对这些矿产,不同年代不同学者都进行过研究。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过去所取得的基础资料,对该区有色、贵金属矿的成矿条件和成矿预测思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实验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技术的完善与成熟,使实验地球化学渗透到许多研究领域,从而成为地球化学及相关学科研究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本文总结了近20年来国内外实验地球化学在元素的分配行为(分配系数)、高压矿物相与岩石的形成与演化、超高压凝聚态物质性质、超临界条件下岩石-流体相互作用及开放体系下化学地球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地幔矿物与水流体之间元素分配系数的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体是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迁移最为活跃的介质,它在造成地幔化学的富集和亏损,产生具有不同地球化学特征的幔源岩浆岩石,以及促进壳幔物质的再循环过程等诸多方面都起了重大作用,高温高压下实验模拟流体与地幔岩石和矿物之间痕量元素分配作用是揭示地幔流体的组成与性质,地幔中不同元素类型之间或内部的分异作用,地幔交代介质的类型与特征,岛孤玄武岩高场强元素亏损原因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并对近年来有关高温高压下流体与地幔矿物之间痕量元素分配作用的实验模拟研究进行了评述,分析了制约流体与地幔矿物之间痕量元素分配系数的因素,总结了这些研究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800℃,1500×10~5 Pa条件下,以天然花岗岩为原料,对钨在水流体和硅酸盐熔体相间的分配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是在自行安装调试的三千大气压实验设备上进行的。通过花岗岩的熔化实验确定了分配实验的温压条件,通过实验确定了分配实验的平衡时间。采用人工配制的花岗岩试料进行了对比实验。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Fe-Mg-Ca在橄榄石和熔体之间的分配及交换平衡,且从热力学角度对其结果进行了理论解释。实验结果显示,Fe和Mg在橄榄石和熔体之间的分配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Ca在它们之间的分配不受温度的影响;Fe-Mg、Ca-Mg及Ca-Fe在橄榄石-熔体之间的交换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压力(<o.10GPa)对以上分配及交换系数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理论解释表明,各分配及交换系数亦随馆体中SiO2的活度增大而增大;由于温度、压力和熔体成分三者之间相互关联,Fe-Mg-Ca在橄榄石和熔体之间的分配及交换系数与温度、压力和熔体成分的关系其实是三者作用的综合效应结果;在不同的研究中,温度、压力及格体成分的范围不同,即各因素作用的程度不一致,且温度和压力与熔体成分的关系不一样,它们作用的综合效应也就有了差别。因此,在各研究之间,Fe-Mg-Ca在橄榄石-熔体之间分配和交换系数的大小,以及它们与温度、压力,或熔体成分的关系,即有吻合也有相左。  相似文献   

11.
初论铌、钽和钨的成矿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赵劲松  赵斌  饶冰 《地球化学》1996,25(3):286-295
针对目前没有关于W和Nb、Ta的成矿作用与富氟钠长花岗岩成因关系的统一认识和实验证据的缺乏,我们完成了W、Nb、Ta在流体和熔体中分配的一些实验。本研究旨在借助实验结果解释W、Nb、Ta矿床的成因联系及它们成矿的可能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钠长石花岗岩熔体结晶过程中发生了Nb、Ta和W的明显分离;钨倾向于在流体中分布,而Nb、Ta则具有向硅酸盐熔体分配的趋势,在岩浆结晶晚期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这些实验结果与野外地质观察到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该文在概述燕山地区前寒武系中金的背景值和近年在中,上元古界中新发现许多金,银矿床等事实的基础上,从伸展构造理论出发,研究了燕山地区金,银贵金属矿床的形成机制,认为中,上元古界中金,银贵金属矿床的形成与变质核杂岩-伸展的构造密切相关,由此对燕山地区前寒武纪金,银贵金属矿远景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钨在水流体和硅酸盐熔体相间分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800℃,15×10~7Pa条件下,以天然花岗岩为试料,对钨在水流体和花岗岩熔体相间的分配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主要考虑了挥发分和温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四川某金矿岩样的中子活化分析,揭示了岩石中稀土微量元素含量的特征,为寻找贵金属矿产,提供了有利的研究分析资料。  相似文献   

15.
汲鹏  佘振宝  李现红  刘静  张敏  张凯 《世界地质》2010,29(1):168-174
采用2-邻胂酸偶氮苯-1, 8-二羟基-3, 6-二磺酸钠(铀试剂) 作为螯合剂制备螯合形成树脂, 并研究了该树脂的性能及对分离富集和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实验发现, 用pH = 1.0的盐酸溶液做淋洗剂、柱高为8 cm、流速为1.00 mL /min、pH = 1.0的3%的硫脲-盐酸40 mL洗脱时, 贵金属离子能和常见的金属离子分离, 定量富集于树脂上。用极谱法测定贵金属元素的标准回收实验表明, 其回收率为94% ~106%。  相似文献   

16.
许菱  柯醒 《贵金属地质》1996,5(3):234-240
本文介绍了矿石,精矿,锍和硅酸盐与铁系岩石中10^-6与10^-9含量的贵金属的两种测定方法。用氢氟酸和王水分解试样后,随即把任何不溶渣与过氧化钠一起熔化,用阳离子交换法或与碲共沉淀法,使贵金属与脉石元素分离。  相似文献   

17.
贵金属多元素分析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贵金属多元素精确分析在科研与工业界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就国内外贵金属分析常用的试样分解方法、分离富集方法与现代仪器分析技术进行总结和评述,并对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贵金属资源的应用及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杰  张凯 《世界地质》1998,17(4):98-102
将贵金属的应用,资源分布,生产和贵金属的分析化学结合在一起进行了综述,由于贵金属资源的短缺性及考虑可持续发展战略,特别介绍了贵金属资源的二次回收问题,并对其将来的发展作了一定的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钨,锡流—熔分配实验结果及其矿床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子龙  彭省临 《地质论评》1994,40(3):274-282
本文用实验确定了钨,锡在成分不同的花岗质熔体相与共存水热液体相的流-熔分配系数及其与介质溶液摩尔浓度间的函数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钨,锡的分配行为明显不同。在相同条件下,随体系的不同,D^V/L比与D^V/LSn大几倍至二十倍,钠和钾对钨,锡的流-熔分配行为的影响基本相同,而氟和氯对钨,锡的分配行为的影响相差甚远,花岗质熔体的主成分对D^V/LW和D^V/LSn有复杂的影响。利用这些结果探讨与花岗岩  相似文献   

20.
Pb分配系数是描述Pb在地下水中迁移性质的重要参数。研究对象和目的不同,计算Pb分配系数的方法也不同。静态吸附平衡方法简便易行,适用于计算不同岩性的Pb分配系数;动态土柱实验方法难度较大,主要用于建立Pb迁移方程;阳离子交换系数方法计算过程复杂,适用于解决野外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