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不同构造岩浆区单元,江西中南部中新元古代-晚三叠世的侵入岩可划分为武夷山构造岩浆区、赣西南构造岩浆区。其中武夷山构造岩浆区共划分了43个单元,归并为11个超单元;赣西南构造岩浆区共划分为34个单元,归并为10个超单元。这样较系统地建立了江西省中南部中新元古代-晚三叠世岩石谱系单位和等级体制,为今后开展全省侵入岩谱系单位划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安徽铜陵地区是中国东部长江中下游构造-岩浆-成矿带中的一个重要矿集区,区内铜金多金属矿床与晚中生代 (燕山晚期) 岩浆作用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以往研究认为,铜陵地区侵入岩的同位素地质年龄集中于147~135 Ma区间, 结合最新的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发现,铜陵地区还存在部分锆石U-Pb年龄介于132~124 Ma间的侵入岩。因此,将铜陵地 区晚中生代侵入岩划分为早、晚两期,对应的地质时代分别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早白垩世。文章系统对比和研究了铜 陵地区早、晚两期侵入岩的岩石类型、产状、空间分布等地质特征,以及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对比长 江中下游构造-岩浆-成矿带宁芜地区和庐枞地区火山-侵入岩,认为铜陵地区晚中生代早晚两期侵入岩分别形成于陆内 挤压-伸展过渡和伸展的构造应力背景之下,晚期侵入岩是早期岩浆房中的岩浆再次侵位和深部地壳进一步熔融岩浆侵位 形成的,与之相应的成矿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第四代福建省1:50万地质图对我省侵入岩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岩石谱系单位,且可供我省今后在地质工作中使用。本文以1:25万三明幅侵入岩为例,讨论使用福建省岩石谱系单位时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同时认为单元仅有较小区域的意义,在全省范围内对比有困难,应以超单元作为岩体对比的基本单位。  相似文献   

4.
刘洁  袁玲玲  杨智荔 《地球科学》2022,47(4):1271-1294
镁铁质岩石作为幔源岩浆产物,其成因研究有助于探讨华北克拉通深部地幔性质及其演化过程.对中条山地区镁铁质侵入岩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全岩Sr-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揭示了晚三叠世(217±2 Ma)和早白垩世(121±2 Ma)两期镁铁质岩浆活动.晚三叠世镁铁质侵入岩SiO2含量低至...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围场-隆化一带中生代侵入岩分布广泛,其形成与板内造山作用关系密切。在区域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把该区侵入岩划分为9个岩石谱系超单元。依据不同时代侵入岩的演化规律、就位机制、区域构造格局与演化序列以及地质建造与改造等,可将本区中生代燕山板内造山过程划分为两个侵入岩-造山旋回。第Ⅰ期侵入岩-造山旋回(晚三叠世早期-中侏罗世晚期)由A型侵入岩-伸展构造组合、Ⅰ型侵入岩-收缩构造组合和S型侵入岩-收缩构造组合组成,其相应的造山构造阶段早期呈拉张环境,中期和晚期为挤压;第Ⅱ期侵入岩-造山旋回(晚侏罗世早期-早白垩世晚期)由A型侵入岩-伸展构造组合组成,为断块式造山,形成了盆-山体系。  相似文献   

6.
李家振  刘文灿 《现代地质》1997,11(1):102-110
位于大别山北麓的北淮阳金寨—苏仙石地区广泛发育花岗岩类侵入岩,同位素年龄为140~97Ma,时代属J3—K1。根据侵入岩的地质、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将本区侵入岩划分为3个超单元(包括10个单元)和3个独立单元,分属中性岩和酸性岩两大类,岩石类型有闪长岩、二长岩和花岗岩等。根据岩石化学的判别结果,侵入岩均属亚碱性系列中的钙碱性岩石,并属于普通型和钾质型  相似文献   

7.
鲁西地区的前寒武纪侵入岩分为太古代泰山期和早元古代傲徕山期二部分。泰山期第一阶段(新甫山)侵入岩,由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及花岩闪长岩组成,通常称作TTG岩系。按成因分类它们属于同熔型岩浆岩,受后期变质作用改造,普通具有片麻状构造。泰山期第二阶级(中天门)侵入岩,由辉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组成,它们属于地幔分异型。以上泰山期侵入岩在本区分布最为广泛,出露面积达2000km~2,已测定的同位素地质年龄为2700—2500Ma。早元古代傲徕山期侵入岩,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局部发育有钾长花岗岩,属于壳源重熔型花岗岩,分布面积仅150km~2,已测定的同位素地质年龄介于2490—2200Ma。  相似文献   

8.
冯长明 《浙江地质》2000,16(1):55-69
运用花岗岩石谱系单位的新理论、新方法,将括苍山地区燕山晚期形成的花岗岩,按岩石谱系单位的建立原则,共建立了15个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空间上紧密伴生、时间上比较接近、成因上有一定联系、成份和结构上具亲缘关系的十四个花岗岩单元,归并成三个超单元,其余一个单元为独立单元,系统地研究了各单元的地质特征、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确定了各超单元的含意,再依据超单元组合的归并原则,将三个超单元归并为括苍山  相似文献   

9.
小秦岭加里东期侵入岩地质特征及侵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秦岭加里东期侵入岩的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值为503Ma。岩石类型为(变)辉名正长岩,依据岩石结构特征划分为两个单元,归并为东吉口超单元。其岩浆源于上地慢部分港融岩浆分异的产物,属同造山期侵入岩。依据岩体构造分析,确定为强力(主动)侵位机制。  相似文献   

10.
辽宁建平加里东期侵入岩地质特征及侵位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平加里东期侵入岩的U-Pb一致年龄为573.9Ma侵位时期为加里东早期,按照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原则,由早至晚依次划分为上沟单元闪长岩,周家台单元石英闪长岩,房身单元花岗闪长岩,阳坡单元花岗岩,归并为上马架子超单元,岩浆演化由中性至酸性,类型为I型花岗岩类,物持来源于下地壳,依据宏观构造及显微构造分析,确定属于气球膨胀式侵位机制,由多期脉动侵入,构成了完整的壳核构造。  相似文献   

11.
鲁东地区前寒武纪侵入岩其侵入活动集中于新太古代和新元古代,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和韧性剪切带的改造,形成一套花岗质片麻岩类。新太古代早期TTG质花岗岩分布于胶北隆起区莱州一栖霞一带,经受了区域变质作用,形成一套灰色片麻岩,锆石内核SHRIMPU—Pb年龄2726—2707Ma基本代表岩浆结晶年龄,锆石变质边为2500Ma;古元古代侵入岩——莱州基性一超基性岩组合形成于1900~1850Ma左右,锆石SHRIMPU—Pb年龄(1852±9)Ma,(1868±11)Ma;新元古代侵入岩主要为花岗闪长质-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出露于胶南-威海造山带,锆石U~Pb定年结果集中为892~605Ma,其中荣成超单元锆石SHRIMPU—Pb年龄720~780Ma。中生代侵入岩以花岗岩类为主,集中出露于半岛北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燕山早期侵入岩文登超单元、垛崮山超单元、玲珑超单元锆石SHRIMPU—Pb同位素年龄值集中在167~150Ma;燕山晚期侵入岩大店超单元锆石SHRIMPU~Pb年龄120±4Ma,崂山超单元锆石SHRIMPU~Pb同位素年龄值为(120±2)~(114±2)Ma。  相似文献   

12.
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东天山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中酸性侵入岩形成时代为古生代,处于465~265Ma,可划分为4个期次。分别为:中奥陶世—晚志留世465~413 Ma、中—晚泥盆世391~377Ma、石炭纪327~308Ma,以及早—中二叠世284~269 Ma。锆石Hf同位素分析显示,锆石εHf(t)值为6.81~15.73,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839~355 Ma,主要集中在598~429Ma;465~413Ma的侵入岩分布在卡拉塔格和大南湖,其εHf(t)值为11.34~15.20,相应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633~467 Ma;391~377 Ma的侵入岩分布于卡拉塔格,其εHf(t)值为6.81~13.32,相应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839~497Ma;327~308Ma的侵入岩分布在黄山西以及沁城南,其εHf(t)值为11.36~15.73,相应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575~429Ma;284~269Ma的侵入岩分布在土屋西和推克曼塔什,其εHf(t)值为8.94~14.51,相应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是671~355Ma。再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揭示,在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底部可能存在老的地壳基底,并对这些岩浆活动有所贡献;该区古生代期间存在大约465 Ma早奥陶世以及330Ma左右中石炭世2期地壳增生事件,并存在晚奥陶世—晚志留世、中—晚泥盆世和早—中二叠世三期地壳再造事件。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中部白垩纪碱性花岗岩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罗飞  罗照华 《现代地质》1995,9(2):203-211
作者通过对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深成侵入岩类同源岩浆演化系列的研究,首次发现了一个典型的碱性花岗岩杂岩体.在详细的地质填图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岩石谱系单位的划分原则,对其作了进一步的解体,并对该碱性花岗岩超单元的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以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综合研究.同时,对杂岩体的成因性质及岩浆起源的物化条件作了初步探讨。认为沙尔塔拉碱性花岗岩超单元是形成于早白垩世的A型花岗岩,是该地区造山期后陆壳整体抬升过程中拉张环境下岩浆活动的产物,它的发现将对本区构造岩浆活动发展史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浙江中生代侵入岩遍布全省,且绝大多数岩体与火山岩共生。其时代也随火山岩划分为燕山早期与燕山晚期。近年来,随着生物地层与年代地层的研究表明,浙江晚侏罗世—白垩纪火山沉积岩系时代改为白垩纪;中生代侵入岩同位素年龄为135~85 Ma,据此,侵入岩也由分燕山早、晚两期改为燕山晚期。通过对浙江西部与金属矿产有密切关系的开岭脚、里陈家花岗闪长岩体进行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测年,其加权平均年龄值分别为(151±3)Ma(MSWD=0.74),(148±2)Ma(MSWD=1.2),说明浙西存在晚侏罗世侵入岩,该时期也为重要的成矿期。  相似文献   

15.
西藏阿里西部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广泛分布在冈底斯、北喜马拉雅、高喜马拉雅三个构造带中。钾-氩同位素年龄为189—2.2Ma,可以分为燕山早期、中期、晚期,喜山早期、中期五个侵入期。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和锶同位素的研究表明,形成本区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的岩浆,来源于下地壳;形成花岗岩的岩浆,来源于上地壳.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广泛发育的侵入岩,应用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归并的新理论、新方法,划分有110个单元,归并成27个超单元(序列),21个独立岩石单元,初步建立起全省岩石谱系单位等级体制。M、I、S、A型花岗岩均较发育,S型花岗岩一般缺少大规模的火山喷发,I型、A型和I型与S型过渡型花岗岩,具有滞后或与火山活动同时、同源、规模相当、地域相应的规律。不同时期、不同岩石谱系单位,成矿类型及规模不同。  相似文献   

17.
西天山西段乌什布拉克岩体特征及其形成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天山西段特克斯地区乌什布拉克岩体,总体呈东西向椭圆状,面积约51.2km2。按岩石谱系单位划分为:一单元中粒黑云英云闪长岩、二单元中粒含黑云花岗闪长岩和三单元中细粒含黑云二长花岗岩,合并为———乌什布拉克序列。同位素测年(单颗粒锆石U-Pb)为296±31Ma。它们在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上具有明显的同源岩浆演化的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具有后碰撞花岗岩的特征,表明在晚石炭世西天山已进入陆内拉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8.
冀北高压麻粒岩带岩石组合性质、同位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冀北高压麻粒岩带中各岩石单元岩石组合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划分出北部红旗营子表壳岩带、中部高压麻粒岩带和南部单塔子-桑干杂岩带三个构造岩石单元,进而对中部高压麻粒岩带划分出南北两个亚带。南部亚带主要为2500Ma的钾长花岗岩、高压麻粒岩和再造的单塔子-桑干杂岩;北部亚带由2000-1800Ma的花岗岩带、红旗营子群岩片组成。推断本区高压麻粒岩带实际是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两次超大陆汇聚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川西1∶25万甘孜县幅内侵入岩的填图和详细研究,划分出印支期和燕山期两个完整的侵入岩序列,并依据各时期侵入岩的岩石特征、岩石成因和岩浆源区分析,结合岩体的构造特征及侵位机制研究,总结了本区松潘-甘孜造山带的各动力学演化阶段及其不同侵入岩岩石构造组合的特点。从侵入岩研究的角度,首次提出本区造山带经历了燕山期陆内造山作用过程,属多旋回复合造山。  相似文献   

20.
在滇东南富宁地区,出露一系列以辉绿岩为主、含少量辉长辉绿岩和辉绿玢岩的基性侵入岩。根据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锆石U-Pb年代学等分析结果,前人将这些基性侵入岩视作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组成部分,源自峨眉山地幔柱。国内外研究的共识认为,峨眉山地幔柱活动发生于263~252Ma之间,持续时间极短。在开展1∶2.5万大比例尺地质调查与填图(洞波幅和皈朝幅1∶5万地质调查手图)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基性侵入岩不仅侵入古生代地层,还侵入了富宁县皈朝一带的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岛弧玄武安山岩(255~241Ma)以及早-中三叠世地层。这些地质事实表明,富宁地区基性侵入岩的形成时代至少晚于中三叠世Anisian期或更晚,与峨眉山地幔柱活动时代存在很大的时差,岩石类型与组合上也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有很大差异。根据我们填图过程中获得的基本地质事实分析,滇东南富宁地区的基性侵入岩是华南地块与北越地块间的古特提斯分支洋盆闭合、两个地块碰撞造山(即印支造山)后的岩浆活动产物,与峨眉山地幔柱没有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