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枣庄市市中区是山东省地质灾害重点地区,主要地质灾害有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和崩塌,其形成主要受资源开发等人类经济活动影响。本文在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利用袭扰系数法,划分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及不发育区;对地质灾害点进行了分级,最终确定了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并对全区地质灾害防治提出了具体规划和措施等。  相似文献   

2.
林州市位于河南省北部的太行山东麓,地质环境较为复杂。境内以采空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十分发育。本文总结了林州市各种类型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并划分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防治区划,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静 《地质与勘探》2024,60(1):88-94
采空塌陷危险性评价是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开展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预警工作的重要依据。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与频率比模型相结合构建了采空塌陷危险性评价模型(AHP-PF组合模型)。以沈阳市蒲河-清水矿区为例,考虑了地质条件、地表特征、开采条件等3方面影响因素,选取了第四纪覆盖类型、第四纪松散层厚度、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可采煤层顶板强度指标、煤层倾角、地表沉陷速率、采深采厚比、采空区叠置层数等8个评价指标,利用AHP-PF组合模型计算各指标权重及频率比,最后进行采空塌陷危险性分区。评价结果表明,采空塌陷危险性高区主要集中在采深采厚比小、沉陷速率大及目前仍在开采的区域,该区域是地质灾害防治、搬迁避让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4.
煤矿开采后引发地面塌陷的危险性预测评估是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核心内容。以华亭矿区大柳矿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介绍了煤矿采空引发地面塌陷危险性预测评估的基本内容及评估深度,并提出了较全面的矿区采空塌陷的防治措施,可以为矿井开采后防治地面塌陷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焦作市典型煤矿塌陷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大规模地开发矿产资源,使焦作市成为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引起的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广,危害程度大,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本文以焦作市某城中村改造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用概率积分法等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采煤塌陷区的采深采厚比和地表移动变形值进行了预测,对焦作市典型煤矿区形成的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为今后矿山的设计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煤矿塌陷是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核心内容。本文以孙村煤矿为例,进行了采空塌陷的危险性预测,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宜兴市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发育、危害严重。本文通过对宜兴市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选取了评价因子,在网格剖分的基础上,采用加权指数模型,分别计算出每个单元的滑坡和崩塌、岩溶地面塌陷、采空地面塌陷的易发程度指数,然后利用Map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叠加,得到宜兴市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综合指数分区图,划分出地质灾害高、中、低和不易发区,为科学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7,(5)
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自治区首府,地理位置重要,该市区域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和地面沉降不发育,共有地质灾害点274处。通过对改市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受地貌单元、人口分布及活动范围不同,地质灾害点分布不均。地质灾害的地貌差异较为明显。在此基础上,对该市区域内的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评价,将辖区内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及不易发区4个大区,为当地政府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郑州西南绕城高速公路是河南省重点基础建设项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诱发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层不均匀沉降、沙埋等,其中地面塌陷灾害的危险性大,崩塌、滑坡灾害的危险性为中等,泥石流、地层不均匀沉降、黄土湿陷、沙埋等灾害的危险性为小级..同时针对典型的地质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德江县大湾岩溶塌陷成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塌陷是喀斯特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对生活在易发区的居民来说是一个较大的安全隐患。从贵州省德江县大湾岩溶塌陷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出发,分析了该区岩溶塌陷的形成原因,认为该区产生岩溶塌陷的基本条件为岩溶发育、有一定厚度松散堆积层、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诱发原因为人类采矿工程活动。其主要形成机制有隐伏岩溶连通效应、机械潜蚀效应和降水入渗效应。在分析岩溶塌陷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地下采空进行回填、在地下水补给方向外的其它方向进行灌浆,形成灌浆帷幕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株洲市的区域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阐述了株洲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的基础,通过对各类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选取了评价指标,运用综合危险性指数法进行易发程度综合评判。根据评判结果,将株洲市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发育区,并在此易发程度综合评判基础上划分防治重点区。采用综合危险性指数法进行易发程度综合评判对株洲市进行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划分结果比较符合株洲市区域地质灾害发育实际情况,为株洲市进行防灾减灾工作,合理制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姚涛  王辉  张鹏涛 《地下水》2022,(5):164-166+200
永新县是江西省内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县之一,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遍布全县各乡镇。本文基于地表调查的地质灾害现状,综合考虑各类型地质灾害形成的影响因素,选取地层岩石、地质构造、自然坡度、自然坡高、人工切坡、矿产开采等6个影响因子,通过对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及潜在发育程度的分析,运用基于地质灾害危险性指数和层次分析模型的耦合分析,将全县划分为2个地质灾害高易发区、4个中易发区、2个低易发区和1个不易发区。分区结果与实地野外调查情况相符,高易发区与地质构造、地形、降雨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该评价方法可以为永新县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并可为山地、丘陵地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针对性指导。  相似文献   

13.
邳州市邳北石膏矿区采空地面塌陷日益严重,为防治地质灾害,市政府于2016年进行了石膏矿区采空地面塌陷专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通过分析矿区已有资料、分析已发塌陷点和现场调查,阐述了采空区地面塌陷的特点与危害,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地面塌陷的易发性进行了分区。根据分区结果,结合人员密集程度,提出了区域采空区综合治理和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的措施和方法,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秀梅  魏振山 《地下水》2022,(3):177-178
评估区主要现状条件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不发育。本文以新疆五家渠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为工程背景,对研究区内的崩塌地质灾害特征、危险性现状和危险性预测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依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综合判定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为危险性小区。通过对评估区内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为项目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及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宝鸡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宝鸡地区危险性地质灾害易发区集中分布在渭河盆地高阶地及其周边,宝成线、宝天线、宝中线以及主要公路沿线和人口密集区。本文以宝鸡市区为重点,兼对周边地区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成因给予初步总结,并提出地质灾害风险预测、防范和防治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6.
威宁县近年频繁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根据调查成果,研究灾害的危害、分布和特征,分析其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将威宁县区划为高、中、低易发区,确立重点和一般防治区,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威宁县近年频繁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根据调查成果,研究灾害的危害、分布和特征,分析其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将威宁县区划为高、中、低易发区,确立重点和一般防治区,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滇中地区是云南省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之一。区内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及地裂缝五种。其中以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灾害点分布较广且个体规模小,稳定性较差。此次通过对区内地质灾害诱因及分布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划分原则,将滇中地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及一般防治区三个大区,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该文总结了莱芜市地质灾害的总体特征,同时具体分析了各种地质灾害的类型、地理分布和主要影响因素等个体特征。以截至2012底的数据为依据,采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对莱芜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综合分区评价,划定了莱芜市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种类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朱伟 《山东地质》2014,(1):41-44
通过调查,认为费县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其发育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人类工程活动、大气降水关系密切。依据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和规律、致灾因子,利用 MapGIS空间分析功能和 Microsoft Ex-cel数据计算功能对其进行叠加,获得各评价单元的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将费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不易发区4个区,并进行了分区评价。为当地国土资源部门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