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 ZQA1-1型海洋站自动观测系统中(简称系统),应用计算机软件配合声学测波仪进行波浪测量,提高了测波的可靠性。图1为系统中测波部分方框图。图中实线部分是声学测波仪电路框图,虚线部分为应系统测波要求而增加的。当开关 K 处于②的位置时,声学测波仪恢复原态,可以独立进行  相似文献   

2.
波-流场中孤立桩柱上作用力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佐皋 《海洋学报》1985,7(4):503-512
本文基于波-流场中的线性波理论和模型试验,探讨了在同向波-流场中的孤立桩柱及按莫里逊(Morison)公式计算波-流力时的作用力系数,提出了以波-流场特征系数为参数的相对速度力系数的计算公式,并根据试验中实测的最大波-流力值,用二元线性回归的数理统计方法,求得了拟合最佳的速度力系数和惯性力系数。  相似文献   

3.
非 Q波心梗是指心电图上无病理性 Q波出现 ,而持续表现为 ST- T改变和血清心肌酶浓度增高及缺血性胸痛至少 1 0 min以上的心梗 ,无 Q波的心肌梗塞范围较小。以往临床根据心电图有无异常 Q波将心梗分为透壁性——非透壁性——心内膜下心梗。但是 ,许多实验表明 :心电图与心梗之间并无密切联系。临床病理研究表明 :心梗占左室壁内层 1 /5 -1 /4也可出现 Q波。况且 NQMI(无 Q心梗 )病生、病理、临床、预后及治疗上与 QMI(有 Q心梗 )存在一定的区别 ,不能单纯用 Q波判断是否有透壁心梗。有 Q波心内膜后心梗者、透壁心梗者不一定有Q波 ,严重缺血也可致 ECG中出现 Q波 ,急性心梗2 h内有 Q波形成者可能为透壁 ,也可能为心肌缺血。无 Q心梗 ,应具备以下条件 :( 1 )心梗性胸痛持续 30 min以上。( 2 ) ECG有三种表现 :1 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 1 mm,伴或不伴T波改变。2 ST段在胸导联 V1-4抬高≥ 1 2 mm及 /或在肢导联 ( AVR除外 )≥ 1 mm,约见于 30 - 40 %的临床患者。3单纯对称性 T波倒置≥ 1 mm,不伴 ST段移位 ,较...  相似文献   

4.
陈立义  黄诚 《海洋学报》1989,11(1):58-62
本文提出了极谱法测定硅的新体系,Sb(Ⅲ)-Mo(Ⅵ)-NaCl-乙醇体系,在此体系中Si(Ⅳ)与Sb(Ⅲ)和Mo(Ⅵ)生成三元杂多酸,此杂多酸在滴汞电极上还原产生灵敏的极谱电流,可直接用于测定海水、河水等天然水中微量活性硅,其峰电位为-0.30V(Vs.SCE),测定下限为8×10-8mol/l。研究表明,此波属于杂多酸吸附波。  相似文献   

5.
作用于直立堤上的波总压力概率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培基 《海洋学报》1982,4(6):763-770
长期以来,海浪与直立堤的相互作用问题一直是海岸工程研究中为人们所重视的课题之一.至今,在工程设计计算中,关于海浪对直立堤作用的波压力计算方法,大都仍采用规则波的研究结果.几十年来,通过实验室和液体波动理论进行了大量的规则波与直立堤相互作用的研究,提出了相当数量的试验与理论成果,其中目前较为广泛采用的有森佛罗(Sainflou)、米许(Miche)-贝塞尔(Biesel)等一阶及二阶近似立波压力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晚更新世晚期(早于距今15 000年前)至大约距今2 500年前滦河从河北省迁安流出山区,形成以迁安为顶点的老滦河冲积扇-三角洲,大约2500年前滦河改道,在迁安瓜村东北冲出断层破碎带,夺青龙河,形成以滦县为顶点的新滦河冲积扇-三角洲。全新世海侵最大边界为冲积扇和三角洲的分界,该界限以北为老冲积扇和新冲积扇,界限以南为老三角洲(陡河口至溯河口)和新三角洲(溯河口至现代河口北),滦河冲积扇-三角洲的西界在迁安-陡河口,新、老滦河冲积扇-三角洲的界限在滦县-滦南-溯河口,曹妃甸岛是老三角洲废弃后仍然残留的障壁岛。滦河三角洲既具有河控三角洲的特点,也有波控三角洲的特点,但滦河三角洲海岸波能相当低,显现出波控三角洲的特点是因为滦河入海泥沙粒度粗的原因,将它归类于河控-波控三角洲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Morse-3型S波段测波雷达试验数据的有效性和实际观测效果,在遮浪岛附近以MKⅢ型波浪骑士浮标作为比对仪器进行试验.比对结果显示,所有参数的测量结果均略高于比对仪器的测量结果,且两者的相关性较好,平均波高和对应波周期测量结果最好.波高数据相关系数为0.936,误差介于(-0.1~0.1)m和(-0.2~0.2)m的概率分别为58.59%和99.38%;波周期误差介于(-1.5~1.5)s的概率为64.18%,误差标准偏差为0.50 s.  相似文献   

8.
海水中痕量铬的极谱催化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海水中痕量铬的极谱催化波及其机理,在乙二胺-NaNO2-EDTA底液体系中,可得到清晰、灵敏而稳定的极谱催化波,其导数示波极谱上的峰电位为-1.7伏(SCE),检测浓度可低达1.5×10-9M,天然海水试样不必经过分离富集手续即可直接测定,方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变异系数为5%,回收率相对误差为10%,研究表明为具有吸附性质的氢催化波.  相似文献   

9.
以三类内孤立波理论(Kd V、e Kd V和MCC)的适用性条件为依据,采用Morison和傅汝德-克雷洛夫公式分别计算Spar平台内孤立波水平力和垂向力,结合时域有限位移运动方程,建立了有限深两层流体中内孤立波与带分段式系泊索Spar平台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以东沙群岛某海域实测内孤立波为对象,数值分析了在内孤立波作用下某经典式Spar平台的内孤立波动态载荷、运动响应及其系泊张力的变化特性。研究表明,内孤立波不仅会对Spar平台产生突发性冲击载荷,使其产生大幅度水平漂移运动,而且还会使其系泊张力显著增大。因此,在Spar平台等深海平台的设计应用中,内孤立波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0.
南海中北部OBS2006-3地震剖面中横波的识别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纵横波联合探测可以获得丰富的地下结构信息.纵横波速比和岩石泊松比在预测岩石圈的岩性、物性等介质属性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比南海中北部OBS2006-3地震剖面垂直分量和径向分量上的纵横波走时、视速度以及质点运动轨迹,识别出了转换横波震相.本文以OBS8和OBS10台站的数据为例,说明了横波识别的方法,并在拟合好的P波速度模型基础上,利用RayInvr软件对转换横波震相进行了射线追踪,确认了PwSs3、PgSs3、PmS等几组转换震相,计算了这两个站位下的波速比和泊松比.根据OBS2006-3测线下地壳高速层的P波速度(Vp=7.20-7.25 km·S-1)、S波速度(Vs=4.20-4.23 km·s-1)、泊松比(0.24)等参数,初步推断下地壳高速层是由上地幔岩浆底侵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1.
海水中超痕量钨及痕量钼的极谱催化波连续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海水中超痕量钨与痕量钼的极谱催化波连续快速测定方法,在0.04MHCl—2.0×10-4M二苯羟乙酸的天然海水体系中,钨于-1.2伏(对SCE)出现一个十分灵敏的氢催化波,可定量测定低达5×1012M,在此体系中加入适量KClO3,则可在-0.3伏测定相当灵敏的钼平行催化波,测定限量低达6×10-10M,海水取样少于50毫升,便可直接测定其钨与钼含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水中痕量铬的催化极谱测定方法,并对催化波性质作初略探讨。在醋酸铵-铜铁试剂体系和所定实验条件下,可得到清晰、灵敏而稳定的催化波,其导数峰电位为—1.02V(S.C.E.),检测限为2×10~(-9)g/ml。天然海水经0.45μ微孔薄膜过滤和硝化后即可直接测定,方法精密度好,变异系数为2.1%,回收率甚佳。极谱波具有吸附性质。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海洋表面的波动是极其复杂的.从Munk提出的海洋波能谱中(图1)容易看出,在大洋表面的各种波动中,就其相对能量来说,周期界于1-30秒的波动所含的能量最大.海面上这一周期范围的波动叫海浪,它包括风浪和涌浪;因起源于风的作用,恢复力为重力,所以也叫风生重力波.本文所指的波能即为海浪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海洋再分析结果,研究了海洋涡旋和锋面波动对台湾以东黑潮锋的影响,结果表明,Rossby波第一斜压模态形成的冷涡(暖涡),减弱(增强)台湾以东黑潮温度锋强度,减小(加大)锋的宽度.在再分析结果中,捕获到1991年1-2月台湾以东的一次黑潮锋面波动.锋面波动的波槽(波脊)到达时,该温度锋强度减弱(增强),宽度和厚度减小...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海洋再分析结果,研究了海洋涡旋和锋面波动对台湾以东黑潮锋的影响,结果表明,Rossby波第一斜压模态形成的冷涡(暖涡),减弱(增强)台湾以东黑潮温度锋强度,减小(加大)锋的宽度.在再分析结果中,捕获到1991年1-2月台湾以东的一次黑潮锋面波动.锋面波动的波槽(波脊)到达时,该温度锋强度减弱(增强),宽度和厚度减小...  相似文献   

16.
在波面位移为正态过程的假定下,推导出一种以平均周期和风速为参量的白浪覆盖率公式W=1-Φ[5.11094[-T/U10]0.7576].依据摩擦风速和U10的表达式,进一步推导出白浪覆盖率依赖于摩擦风速的形式W=1-Φ[0.5227[-T/U]0.7576]].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需要用波龄描述波浪的状态,将白浪覆盖率表示成一种形式简单的波龄的函数W=1-Φ(3.6496ξ0.7576),与Monahan等的海上测量数据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有限深两层流体KdV(Korteweg-de Vries)、eKdV(extended KdV)和MCC(Miyata-Choi-Camassa)理论,以内孤立波诱导上下层深度平均水平速度为入口边界条件,采用理想流体完全非线性欧拉方程,建立了两层流体中内孤立波生成的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模拟方法。以系列数值模拟结果为依据,结合内孤立波非线性和色散参数的组合条件,给出了选择合适内孤立波理论解作为CFD数值模拟入口边界条件的方法,从而实现了振幅与波形可控的内孤立波完全非线性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8.
利用9层15波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研究了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南海西南季风建立早晚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西-中太平洋海温异常数值试验结果最能反映出南海西南季风爆发早、晚年4~5月份大气环流的差异特征.数值试验结果显示:西太平洋海温正(负)异常可导致西太平洋副高减弱(加强);中太平洋海温正(负)异常主要使得中太平洋上空的洋中槽减弱(加深);东太平洋海温正(负)异常可造成东太平洋赤道两侧高层环流产生反气旋性(气旋性)变化,孟加拉湾-南海-西太平洋热带地区出现东风(西风)异常,西太副高加强(减弱).可见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和东太平洋海温异常都可以对副高强弱变化产生明显影响,从而对南海西南季风建立早晚产生影响,只不过西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西太平洋正(负)海温异常与中太平洋负(正)海温异常经常是同时出现的,其激发出的与向东传的Kelvin波和向西传的行星波相联系的环流异常为南海季风建立早(晚)提供有利的条件,因而这一海温分布型是影响南海西南季风建立早晚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9.
潮汕坳陷多次波组合压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汕坳陷中生界发育,是我国海上重要的油气勘探后备区。但该区多次波非常发育,多次波识别和压制一直是该区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和难点。合理地选取有效的多次波压制方法是获得高品质地震剖面的关键所在。针对原始资料中多次波异常发育的情况,文章分析了该区多种类型多次波的特点,尝试了零偏移距截距时间-射线参数(τ-p)域预测反褶积、自由界面多次波衰减法(Surface-Related Multiple Elimination,SRME)和双曲线Radon变换,对多次波进行组合压制,克服了仅依靠一种手段难以压制多种类型多次波的局限。从资料处理效果看,τ-p域预测反褶积方法对短周期的鸣震和微曲多次波的压制效果较好,SRME有效地压制自由表面多次波,且在近炮检距范围内压制多次波效果很好,而双曲线Radon变换是衰减长周期的层间多次波和未被充分压制的自由表面多次波很好的选择。组合压制多次波后的剖面质量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当前,基于第三代海浪模式的波-流相互作用研究,通常仅考虑背景流场对海浪群速度大小、方向的改变及其所引起的波浪折射效应,忽略了流场对波浪能谱的影响。本文以波-流相互作用源函数为切入点,利用MASNUM海浪模式进行理想实验,阐释了水平方向上的波-流相互作用对海浪能谱的改变以及对海浪模拟可能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流速梯度量级、水深、波浪成长状态以及流速梯度方向均可以影响波-流相互作用源函数的作用效果,使得有效波高、谱峰波向的模拟结果发生变化。在更符合实际的水平流速梯度量级下,波-流相互作用源函数对有效波高和谱峰波向模拟值的影响非常小;但考虑到涌浪的长距离传播,其对谱峰波向的影响仍可能明显改变涌浪的传播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