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地球磁场对太阳风的加卸载响应与地震   总被引:28,自引:10,他引:28  
将磁暴过程作为地球磁场对太阳风的加卸响应,计算分析了北京地磁台1965.1-1979.12和1989.1-1991.12共18年垂直分量Z的暴时场Dst加卸载响应比值fD(Z)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琼中台地磁加卸载响应比与地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尹祥础和尹灿1991年提出了测震学的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宋治平等(1996)将其理论用在地震活动性预测地震中,取得了良好结果。同时,在中国的地形变,地倾斜,地下水位和重力等参量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内验效果。曾小苹等1996年提出将磁扰过程作为地磁场对太阳风的加卸载响应,分析研究了地磁扰动场的扰日变化Ds(Z)的响应比值P(Z)的变化,发现P(Z)的高值与北京台550km范围内MS≥5.5主震有较好的对应。为探讨研究北部湾1994年12月31日MS6.0地震及1995年1月10日的MS6.1地震,分析了琼中台1994年6月至1999年7月期间地磁场垂直分量的资料,发现1994年…  相似文献   

3.
<正>1研究背景地震孕育是非线性不可逆的过程。尹祥础等(1991)提出利用震源区介质加载与卸载的响应差别来定量刻画地震的孕育过程,定义新的参数为加卸载响应比。王文等(1995)利用磁静日地磁垂直分量白天最低值与夜间零点值的比值,首次探讨了地磁场的加卸载响应比与地震的关系;曾小苹等(1996)对该方法进行了延伸,提出将太阳风作为地磁场的加载和卸载,并利用1965—1991年北京地震台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度来计算加卸载响应比,分析发现,响应比高值区域与台站周边中强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冯志生等(2000)对1983—1997年江苏地区加卸载响应比异常与地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广平地震台地磁加卸载响应比与地震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曾小苹等人提出的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研究分析了广平地震台1982-2006年地磁资料加卸载响应比与河北省及邻近地区Ms≥5.0地震之间的关系,初步提出了适用于广平地震台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异常映震的定量指标,为广平地震台今后以磁报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最佳阈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LURR)是从测震学中移植过来的、用于地震中期分析预测的一种地磁学方法。笔者应用红山地震台地磁数字化观测数据进行了地磁加卸载响应比的计算分析,经过统计得出在阈值选择为3.0时对地震进行预测的效果比较好,其与地震的对应概率为42%。同时,笔者还认为可能受限于方法本身及外界因素,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在进行地震预测时,其虚报率及漏报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2019年1月7日涉县地震台地磁Z分量加卸载响应比出现高值变化,通过检测观测系统、调研测区环境、分析空间磁场影响、对比同台多套仪器及对比河北省内其他台站相同仪器和分析震例等,认为涉县台地磁加卸载响应比高值变化不排除是地震地球物理异常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地球磁场对太阳风的加卸载响应与川滇中强地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续春荣  林云芳 《中国地震》1998,14(2):190-196
川滇地区在1994~1996年间发生了多次中强地震。本文作者将磁暴的初始-主相-恢复过程作为地球磁场对太阳风加卸载的响应过程,计算分析了西南地区10个地磁台站磁场垂直分量Z的暴时场DSt(z)中的暴时扰日变化,以及DS(z)场的加卸载响应比值P(z)的时空分布,发现P(z)的高值区即是未来44天至15个月内发生中强地震的地区。作者还对震区和非震区的P(z)高值与地震和气象灾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粗略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大连及邻区在1981-1991年间发生了多次中强地震。本文作者应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对大连台1981-1991年地磁资料进行处理。在研究大连台P(Z)值的异常变化与该周围中强地震关系的基础上,给出映震异常的定量指标及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9.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的基本概念、震例检验及预报实践,并展望了该方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井水位气压加卸载响应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加卸载响应比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地下水位资料中.根据承压井水位的气压效应,将地球表面大气压的随机变化做为加载和卸载的力源,从理论上论征可以应用大气压变化而引起的井水位变化来计算加卸载响应比,并给出了计算方法.以此方法计算了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山Ms5.3地震前后鲁14井、鲁15井水位的气压加卸载响应比,分析了其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上海地区地磁场加卸载响应比与地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地磁场加卸载响应比方法,计算处理了佘山地震台1981~1997年和崇明地震台1983~1997年的地磁场垂直分量日变幅资料,研究了1980年以来上海邻区发生的3次中强地震前的响应比值P(Z)的变化特征,找出了该方法适用于上海地区的地震中短期判定指标,以指导地震趋势判断和提高综合预测水平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及周边地区中强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所研究区域地震能量的贝尼奥夫应变(相当于室内岩石实验中的声发射)作为响应,以黑龙江及其周边地区2005年以来14次ML 5.0以上地震作为震例,检验卸载响应比理论的预测效果,提取异常特征,初步总结该方法的时、空、强预测指标,发现具有一定的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13.
利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在1994年底对中国大一年左右尺度的地震趋势预测,总体上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在1995年还发展了基于高响应比区向未来震中延迁移、全聚的规律对地震的时空强参数进行预测的方法。并据此对云南孟连地震作了中期预测,该次地震的时空强参数都在预测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Thespatialtemporalevolutioncharacteristicsoftheload/unloadresponseratio(LURR)anditsimplicationsforpredictingthethreeelementso...  相似文献   

15.
格尔木台地磁加卸载响应比与青新交界8.1级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早在1991年,尹祥础和尹灿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地震预报思路和方法——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并将其运用在测震学方面。宋治平等(1996)将其理论应用在地震活动性预测地震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与此同时,很多地震预报专家将其理论应用在中国的地形变、地倾斜、地下水位和重力等参量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曾小平等于1996年首先提出磁暴过程作为地磁场对太阳风的加卸载响应,研究磁暴场的暴时扰日变化Ds响应比值P(Z)的变化与中强地震的关系,取得了较好的检验效果。 在青藏高原这块强震多发地区,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在各学科各手段方面的应…  相似文献   

16.
应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研究分析辽宁地区2008—2010年观测资料的加卸载响应比异常与邻区M_L4.0以上地震之间的关系,提出适用于辽宁地区地震分析预报参数。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Thetheoryoftheload/unloadresponseratio(LURR)hasbeenproposedabouttenyears(YIN,YIN,1991).Thetheoreticalstudieshavebeendevelopedfromtheoreticalanalysistorockexperimentandnumericalsimulation(SHI,etal,1994;WANG,etal,1999).IncharacteristicsoftheLURRanomalies,atfirst,weonlyanalyzedthevariationoftheload/unloadresponseratio(LURR)versustimeinthefixedregions(YIN,etal,1994;YIN,etal,1995).Thenwestudiedthetempo-spatialevolutionfeaturesoftheLURRintheseismogenicprocessanddevelopedthe…  相似文献   

18.
The response to loading is different from that to unloading when the focal media is approaching instability. The ratio of the response rate during loading to that during unloading, called 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Y (LURR), could be a measure of the closeness degree to instability and is used in a new approach to earthquake prediction. Retrospective examination of some one hundred earthquake cases (fromM 4 toM 8.6) indicates that for more than 80% of the examined ones, the value ofY is much higher than 1 for a period before the main shock, but theY value always fluctuates slightly about 1 during two decades for seven stable regions, so that the parameterY value always fluctuates slightly degree of an impending earthquake. Several earthquakes occurring on the Chinese mainland in recent years as well as the Northridge California, U.S.A. earthquake (Jan. 17, 1994,M w 6.7) have been predicted beforehand with this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