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次报道了一种冠合型醇酸树脂的分子设计、合成方法及其对低浓度溶液和海水体系中钾离子的富集性能。基于近年来发展的"主-客体化学"(HostGuestChemistry)等理论概念构思,设计并合成出一种冠合型聚双内酯类的新高分子钾离子富集剂,即均苯四酸-二甘醇聚大环醚双内酯(Polymacrocycyclicetherbislactoneofdiethleneglycolpyromylliticacid,以下简称PBL树脂),产率几为定量,为97.4%左右。笔者研究了这种热固性树脂对低浓度钾盐溶液、莱州湾海滨地下卤水和天然海水中钾离子的富集行为,实验结果表明PBL树脂可适用于天然海水及莱州湾地下卤水等复杂体系中低浓度钾离子的富集分离,富集容量可分别达到22.5×10(-3)和36.5×10(-3)。初步探讨了PBL树脂的捕钾机理,并对富氧大环高分子对钾离子选择性络合的孔径匹配理论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莱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地下卤水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莱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地下卤水样品的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莱州湾南岸地下卤水水化学总体特征与海水一致,rNa/rCl,rK /rBr和rMg/rCa系数反映出当地地下卤水来源于沉积古海水,并且海水浓缩程度很高,而变质作用较弱;主成分分析中,第一主分量可以用来解释地下卤水形成时的海水浓缩程度...  相似文献   

3.
海水入侵对莱州湾地下水氟释放潜在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莱州湾海水入侵与莱州湾富氟地下水概况,并讨论了海水入侵对莱州湾地下水氟释放的影响。莱州湾海水入侵改变了地下水地球化学性质,这一过程将有利于增加地下水水-岩作用过程中氟释放,从而促进地下水氟释放,莱州湾地下水氟富集与海水入侵存在某种潜在关系,特别是与古海水(咸、卤水)入侵有关。开展相关的模拟及实验研究对沿海地区氟中毒机理以及海水入侵环境效应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莱州湾沿岸地下卤水的化学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9月采集了莱州湾沿岸地下卤水样品。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卤水来源于海水,但两者间已有了一定的差别。在卤水形成及以后的变化过程中,水-围岩间发生了明显的物质交换作用,其中对K^+的影响最大,进而推出海水与粘土的交换是K^+从海洋输出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5.
青岛近海海岸区只有全新世海侵期,具备成卤古海水来源,近海海岸平原狭小,第四系沉积层浅薄,既有封闭环境优良的湾中湾和堰坝式沉积盆地提供聚卤场所,又有滨海第四纪沉积盆地地质基础以及入海径流贫乏的有利条件,为地下卤水形成和富集创造了有利环境。海岸地貌特点控制了卤水分布区呈斑块状散布,局部岸段可形成小型矿带。具有地下卤水的开发和利用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6.
以自配人工卤水,采用硫酸钡(镭)共沉淀法富集其中的镭,同时用γ谱仪同步测量^226Ra和^228Ra的含量。不同pH和共沉淀剂作用下的化学及放化回收率计算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回收率高,适用于地下卤水及其它水体较高含量^226Ra、^228Ra的同步测定。用该方法测定的莱州湾地下卤水^226Ra和^228Ra含量分别为0.341Bq/L和1.615Bq/L,远高于海水中镭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我们曾报道过以对钾离子有着良好选择吸着性能的O,O’-邻苯二酚二乙酸(简称CDAH2)为单体,在多聚磷酸存在下,同三聚甲醛反应,合成CDAH2-甲醛树脂的工作,并确定了该树脂在相当于海水中钾离子浓度的氯化钾溶液中的钾离子吸着性能。  相似文献   

8.
莱州湾沿岸是我国沿海高矿化度地下卤水的主要分布区,以在卤水分布区所钻取的LZ908孔为研究对象,根据沉积物的粒度、含水率、微体古生物等特征,分析卤水的富集层位、卤水含水层和隔水层的沉积特征、卤水形成前后的古海洋环境变化,通过分析得到卤水主要赋存于海相砂层中,形成于海侵后期的海退阶段。  相似文献   

9.
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讨滨海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范围变化及其控制因素,利用2011—2015年4月份(枯水期)莱州湾南岸地下水潜水层TDS(可溶性固体总量)、Cl–质量浓度连续监测数据,结合历史资料,分析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5年来研究区地下水Cl–质量浓度均值为13.4 g/L,呈由岸向内陆快速减小趋势;研究区海水入侵呈带状分布,2015年入侵线向内陆伸入超过45 km,入侵范围较1980年向陆扩张约11~30 km。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研究区年均降雨量、地下水位埋深及地下水超采面积与海水入侵面积呈显著线性相关,发现持续干旱气候、地下淡水超采是导致海水入侵扩张的主要因素,卤水开发、海水养殖及莱州湾沿岸河流拦蓄工程进一步导致海水入侵的加剧。  相似文献   

10.
碧蓝的大海,不仅蕴育着宝贵的海洋生物和油气资源,也蕴藏着丰富的盐业资源。滨海相地下卤水资源的贮量也十分丰富。 从70年代末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韩有松,率领课题组先后在莱州湾、渤海湾和青岛海岸等沿岸奋战15年,基本查明了中国北方沿海第四纪地下卤水分布规律、富集条  相似文献   

11.
青岛港湾海岸区第四纪地下卤水生存环境与富集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港湾海岸区发现可利用卤水资源是中国北方沿海第四纪滨海相地下卤水研究的又一次重要进展。青岛港湾海岸区只有全新世海侵期,具备成卤古海水来源。虽然海岸平原狭小,第四系沉积层浅薄,却有封闭环境优良的湾中湾和堰坝式沉积盆地提供聚卤场所。又有滨海第四纪沉积盆地地质基础以及入海径流贫乏的水文条件,为地下卤水形成和富集创造了有利环境。港湾海岸区海岸地貌特点控制了卤水分布区呈斑块状散布,局部岸段可形成小型矿带。青岛胶州湾沿岸含卤岩系结构特征在中国北方沿海具有典型性,故命名为“胶州湾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THN在海水体系中对其钾离子的富集行为发现。THN能够从海水及增浓海水中富集其中的甚至浓度很低的钾离子,富集过程是通过沉积-转化反应实现的。钾回收率颇为满意。本文对富集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针对莱州湾南岸咸水入侵区地下水质连续、渐变和边界模糊的特征,利用规格化变换对莱州湾南岸地下水化学组分数据进行标准化,采用夹角余弦法作为相似系数,用平方法计算传递闭包构造模糊等价矩阵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将莱州湾南岸地下水划分为3类并绘制其平面分区图.在此基础上,用探索性数据分析技术的箱线图分别识别各类地下水各组分的分位数、中位数、极值等数据分布情况,并结合 Radial 图绘制各类地下水各组分均值;利用基于 CA 舒卡列夫分类方法的 Piper三线图识别了各类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最后在相关分析基础上选取代表性指标绘制等值线图,结合模糊聚类分区探讨了分区各指标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内在机理.综合上述分析,定义玉区为海水入侵重点治理区,域区为海水入侵综合防范与整治区,芋区为卤水区.  相似文献   

14.
作者首次研究了作为络合给予体(Donor)的CDAH2对海水体系和低浓溶液中钾离子的富集性能。实验表明,这种新型的有机富集剂确能通过沉淀转化反应生成新的固相CDAHK·CDAH2,从而达到富集除钙海水中钾离子的预期目的。控制一定的反应条件,钾离子的富集转化率可达90%以上。同时对该富集剂的富集机理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了在多聚磷酸作用下,0,0’-邻苯二酚二乙酸同三聚甲醛缩聚生成具有对钾离子吸着作用的树脂的反应。探讨了摩尔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影响树脂性能的因素。提出了合成0,0’-邻苯二酚二乙酸—甲醛树脂的最宜条件: CH_2O:CDAH_2=1:4(摩尔); (CH_2O+CDAH_2):PPA=1:4(重量); 温度=120—130℃;时间=1小时。树脂产率为84—91%。树脂在380PPm氯化钾水溶液中(相当于海水中的钾离子浓度)对钾离子的吸着容量是28—30毫克钾离子/克(干树脂)[动态法]。富集因数是73—78。  相似文献   

16.
我们曾报道过以对钾离子有着良好选择吸着性能的O,O’-邻苯二酚二乙酸(简称CDAH_2)为单体,在多聚磷酸存在下,同三聚甲醛反应,合成CDAH_2—甲醛树脂的工作,并确定了该树脂在相当于海水中钾离子浓度的氯化钾溶液中的钾离子吸着性能 多聚磷酸虽易制取,但价格较昂贵。对此,我们进一步改用价廉易得的常规商品试剂—浓硫酸或磷酸,替代多聚磷酸作为反应介质和缩合剂,结果不仅获得同样的合成效  相似文献   

17.
莱州湾沿岸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9年6月在莱州湾沿岸采集的地下水样品进行水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莱州湾东、南岸海水入侵区地下水中的Na+和Cl-与TDS之间呈显著相关,地下淡水中对应的相关系数较小;海水入侵区地下水中K+、Ca2+、Mg2+、SO24-也与TDS有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2)根据离子比值特征分析,南岸海水入侵区地下水阳离子交换程度普遍高于东岸,其淡化历史也较东岸长。(3)莱州湾沿岸地下水,由电导率推算的矿化度值同实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均较小,在海水入侵监测中可以利用电导率作为矿化度的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叙述了用于测定天然海水中多氯联苯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本法采用国产1300(1)型树脂提取富集天然海水中PCBs,在2000ml空白海水中添加100ng PCB5/l,让其通过树脂柱,树脂柱对多氯联苯的平均富集效率为87.4%样品提取液通过微型硅胶混合层析柱,旨在净化与分离经与同类的分析方法比较,本方法使用有机溶剂及固体吸附剂用量少,既经济、省时,又可降低分析过程的试剂空白值。本方法用普通氮气代替K-D浓缩器浓缩样品提取液,操作简便快速。用2000ml空白海水与2000ml天然海水分别添加25-125ng PCB5/l的标准溶液,让外加标准的海水样品通过分析全过程,其平均回收率在66-73%,变异系数在±10%之内,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适于测定表层海水中ng/l级的多氯联苯。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次报道了一种新的钾试剂和用于海水直接提钾的高效富集剂:1,2,4,5-苯四酚-O,O',O″,O-四乙酸(简称TTAH4),研究了这一多功能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对低浓溶液和海水中钾离子的化学行为,初步探讨了其捕钾机理和相应钾盐的化学结构,并确认TTAH4作为络合给予体(Donor)通过与钾离子生成一种多核配位化合物(TTAH3K),而达到预期的富集目的。这一设想已由元素定量分析的数据和分子光谱的测定结果所证实。  相似文献   

20.
莱州湾南岸平原地下水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009年莱州湾南岸地下水最新监测数据,将研究区地下水淡水区、微咸水区、咸盐水区和卤水区进行经典统计分析、相关分析、等值线图和Piper三线图绘制,阐述了水化学类型和成分特征从南往北的变化:EC、TDS、Na+、K+、Mg2+、Cl-、SO42-的平均浓度从南部淡水到北部卤水呈现逐渐增大趋势,因为在卤水区普遍发生碳酸钙沉淀,Ca2+和HCO3-则在咸盐水区浓度达最高;pH值从淡水到卤水呈现从弱碱性到弱酸性的转变;从淡水区向卤水区地下水化学组分阴离子由HCO3-为主变为Cl-为主,阳离子由Ca2+为主变为Na+为主;此外河流对地下水起到淡化和冲刷的作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水化学3个主成分,分别代表了地下水盐化指标、生物化学作用和碳酸钙沉淀。进一步结合系数比值法和饱和指数计算,在对本区水文、地质以及离子水文地球化学特性分析基础上,指出地下卤水阴阳离子中占绝对优势的Cl-、SO42-、Na+、Mg2+的毫克当量百分数与正常海水的值非常相近而与地下淡水的值相差甚远,反映出本区地下卤水起源于古海水,为沉积海水。此外卤水绝非海水简单浓缩的产物,其间还包括复杂的水化学变质过程及后期演化如矿物沉淀、阳离子交换(K+-Ca2+;Na+-Ca2)+、去白云岩化作用和硅酸盐蚀变等。饱和指数的计算表明石膏在卤水矿化度达100 g/L之后才开始缓慢沉淀,而文石、方解石和白云石基本一直处于饱和沉淀状态,且文石和方解石的饱和指数散点分布极为相似,说明两者可能同时发生沉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