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促进学术交流和准备亚太会议,1987年3月24日-27日在上海市金山县由中国天文学会恒星和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天文学会和上海天文台联合举办了第二次全国恒星和行星物理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76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上宣读了43篇学术报告和9篇邀请报告。 会议学术交流报告的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包括密近双星、行星、各类变星、Be星、星团和恒星动力学等领域。主要内容有: (1)银河系结构和动力学常数新值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
1986年8月25—31日,第一次全国恒星和行星物理学术讨论会在贵阳召开。会议由中国天文学会恒星和行星物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和主持,得到了全国各有关天文台和大专院校的热情支持。出席会议的有十四个单位的六十五位代表,共宣读学术论文、综合评述和调研报告四十篇,内容涉及恒星的形成和演化,恒星风,恒星角直径、光度、光谱、偏振及同位素谱的观测研究,双星和星团,变星,天体  相似文献   

3.
学术活动     
1991年8月29日到9月3日,在浙江建德召开了第四次恒星和行星物理学术会议。会议由中国天文学会恒星和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上海天文台和上海市天文学会联合举办。会议是以“恒星活动的观测和理论模型”为主题的专业会议,共收到学术报告40篇,包括邀请报告10篇,与会59名代表来自各天文台、大学和学术团体。 会议就恒星的四大活动:恒星的激变活动、类太阳活动、恒星的振动以及星周物质流活动为主要内容进行丁广泛的学术交流。会上报告了我国学者近期利用国内外仪器所做出的霞要天文发现,如具  相似文献   

4.
恒星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体之一,恒星形成是天体物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天文学家正致力于理解与恒星形成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如:大质量恒星和星团是如何形成的?什么样的物理过程决定了恒星形成区域的物理性质?初始质量函数由什么确定?恒星形成率由什么决定?近年来,恒星形成的数值模拟研究不断发展。主要介绍了辐射流体(磁流体)的数值研究在原恒星核坍缩、大质量恒星形成、星云破碎和坍缩、星团形成和初始质量函数等方面的模拟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晚型恒星的色球、过渡区和冕区的类太阳活动,恒星的耀发活动,及其与恒星的光谱型、自转、Rossby数、年龄等恒星基本参数的关系作了综合叙述,并对有关的物理问题和研究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中国天文学会主持召开的恒星物理会议,于1979年12月18日至12月28日在昆明举行。参加会议的有12个单位。40名代表。会议由中国天文学会付理事长、紫金山天文台付台长龚树模研究员主持。上海天文台付台长万籁研究员,吉林大学苟清泉教授,南京大学曲钦岳教授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李金岭 《天文学进展》2002,20(3):295-296
美国地球物理联会(AGU)春季会议于 2002年 5月 28日至 3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会议中心举行.会议报告(口头和张贴)2000余份,涵盖大气、地球生态、全球气候变化、水文、海洋、行星和高层大气科学,以及固体地球科学方面的大地测量、地磁、矿物、地震、构造物理、火山、岩石和地球化学等、除此之外,AGU会议还设置了以下两方面值得借鉴的关系到学科自身良性生存与发展的议题:  相似文献   

8.
作为目前研究复杂恒星系统的有力工具 ,星族合成方法是建立在单星演化理论基础之上的 ,因此 ,必然有其不完善性存在 ,尤其当系统中的双星成分不容忽视时。作为演化星族合成方法的基本单元 ,简单恒星星族模型的构成即排除了双星贡献。本文中 ,我们以银河系疏散星团为简单恒星星族模板 ,构造出一系列简单恒星星族积分光谱。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蓝离散星这类理论上主要来源于双星系统的恒星 ,对星团积分光谱的紫外及蓝端有很大影响 ,从而造成简单恒星星族积分光谱能量分布的改变。这种改变势必影响对星团年龄及其它一些物理参量的判定 ,并最终影响星族合成的结果。同时 ,若以 (B -V )色指数进行度量 ,蓝离散星对简单恒星星族积分颜色的影响可达到 30 %。工作中 ,我们选取了 2 6个年龄在1x10 1 0 ~ 6x10 1 0 年之间的疏散星团为样本进行统计研究。  相似文献   

9.
1999年度中国太阳物理年会于 9月 23~25日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田家炳天文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会议由中国天文学会太阳和日球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天文委员会太阳分支学科组、中国科学院九五基础研究重大项目(STORM23)协同组织。参会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北京天文台、云南天文台、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物理和数学研究所;以及国家海洋局极地研究所和南京大学等。与会代表共计36人。 会议开幕式由会议科学委员会主席、南京大学方成院士主持,中国天文学会太阳和日球专业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10.
太阳的视运动和时间系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一次,我们讲到恒星的时角随时间均匀增大,地球每自转一周,时角就会变化24h,所以说测量恒星的时角变化可以作为计量时间的一种方式。恒星的时角每增加24h的时间为一个恒星日;恒星日又可划分为恒星小时,恒星分和恒星秒等。恒星时大小上等于春分点的时角。然而恒星时和恒星日并不是我们日常所使用的时间单位。  相似文献   

11.
大质量恒星由于其高光度、短寿命和质量损失 ,对星系的积分光谱能量分布和重元素增丰起主导作用 ,从而在研究星系的形成和演化上具有特殊的意义。特别是随着天文设备的长足进展 ,我们可以回溯宇宙演化的历史 ,得到形成初期时星系的观测性质。那时 ,大质量恒星主导星系的辐射性质 ,这更加突出了对大质量恒星进一步了解的迫切性。但是大质量恒星的演化性质相对中小质量恒星而言 ,有很多不确定性。本文通过对比现有恒星模型与实测结果 ,对现有大质量恒星演化理论中存在的几个与对流和质量损失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并对从理论上 ,特别是通过数字模拟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诊断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恒星物质的不透明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焱 《天文学进展》1998,16(2):92-102
简介介绍了恒星物质的透明性质在恒星结构、演化、振动等许多恒星物理基本问题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决定恒星物质不透明度的物理过程,回顾了第一代不透明度数据LAOL的发展历程与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新一代不透明度数据OPAL的发展和目前观测与理论之间依然不一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天文学会太阳物理和日地关系专业委员会发起并组织的《太阳活动区物理》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0月25—30日在四川省峨眉山市举行。会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太阳活动和宇宙活动天体研究》、中国科学院重点课题《第22太阳活动周峰年日地整体行为研究》和中国科学院天文委员会太阳分支学科的大力赞助。太阳射电爆发高时间分辨第二次学术工作研讨会和CSGD太阳耀斑资料会同时举行。中  相似文献   

14.
(接上期)宋代的恒星观测持续不断,观测记录翔实丰富,星图绘制准确科学。宋代的恒星观测成果丰富,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科学遗产,表明它在中世纪时期达到了巅峰。天文仪器日臻完善,是这—硕果的保证。北宋至南宋的300余年中有记载的制造浑天仪6座、浑天象4座,大规模恒星实测有7次。其中景祐年间的恒星测量现留有341颗星的位置表——杨惟德星表,皇祐年间(公元1052年)的恒星观测现留有360颗星的位置表——周琮星表。  相似文献   

15.
1988年9月15日至20日在河北省承德市召开了我国第一次太阳磁场和速度场观测与资料分析专题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天文台、站和高校系统的五十多名太阳物理工作者出席了这次会议。同时会议还邀请了美国大熊湖天文台的两位太阳物理工作者介绍了美国近年来太阳磁场和速度场的观测设备和90年代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恒星尘埃的实验室研究--实验天体物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球粒陨石含有来自恒星的微小固体颗粒(微米级),这些尘埃的同位素组成与太阳系物质截然不同,它们是目前唯一能直接获得的恒星固体样品.已发现的恒星尘埃有金刚石、石墨、碳化硅、刚玉、尖晶石、氮化物、和硅酸盐等,它们的母体恒星包括红巨星,AGB恒星、新星和超新星.对恒星尘埃的研究,使得更深入地了解星系的化学演化历史、恒星内部的核反应和湍流机制、恒星大气中尘埃的形成、星际介质物理现象等.恒星尘埃把天体物理领域延伸到了微观世界,它有机地结合了地球化学实验技术和天体物理理论,开辟了一门崭新的天文学分支实验天体物理学.  相似文献   

17.
恒星物理贫金属星重元素丰度研究进展周贵德 ( 4) . 1………………………………………………太阳物理 射电天文1 993年 5月日面AR750 0中暗条的动力学特征姜云春 ,栾蒂 ( 1 ) . 1……………………来自 653 8活动区的太阳射电米波事件马媛 ,郑向明 ( 1 ) . 1 9……………………………毫秒级快速尖峰辐射事件的时间和频率特性马媛 ,谢瑞祥 ( 1 ) . 2 6……………………射电快速精细结构在太阳耀斑中产生相位的观测分析谢瑞祥 ,汪敏 ( 2 ) . 1 0…………日冕物质抛射的中性电流片及边源辐射对纪树臣 ( 4) . 8…………………………………关于…  相似文献   

18.
三、脉冲星磁场的估计物理上有一个磁通量定理。磁场强度是由通过单位面积的磁通量或通过单位面积的磁力线数目来表示的。磁力线密集的地方磁场强度就大 ,磁力线稀疏的地方磁场就弱。一般都认为 ,恒星坍缩时 ,磁通量守恒 ,磁力线的数目保持不变。由于恒星的表面积因坍缩而迅速减小 ,单位面积的磁力线数目急剧增加 ,表面磁场也就随之大大增强。假定恒星在坍缩之前 ,具有2 0~ 2 0 0 0高斯的磁场以及与太阳一样的体积。当它坍缩成半径只有 1 0公里的中子星后 ,表面积要减少约 50万亿倍。单位面积的磁力线数目相应增加这么多倍。因此磁场就变为…  相似文献   

19.
全国宇宙线与高能天体物理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1月19—23日在四川省重庆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天文学会“高能夭体物理”和“星系与宇宙学”两个专业委员会与中国高能物理学会“宇宙线”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有来自全国各地四十一个单位一百二十八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是两个学会第二次联合召开这样的会议,上次是于1980年夏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的。  相似文献   

20.
理论天体物理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8月22—28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昆仑宾馆召开。这个会议是由中国天文学会“高能天体物理”和“星系与宇宙学”两个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会前,于8月15日—21日,还由这两个专业委员会举办了一期宇宙学暑期讲习班。 参加宇宙学暑期讲习班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工作者三十余人。这次讲习班由方励之作了宇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