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Coulomb静应力变化的概念,研究了青藏高原北缘的海原(1920年2月,M=8.5)、古浪(1927年5月,M=8.0)和昌马(1932年12月,M=7.6)3次大地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海原大地震发生可能诱发古浪大地震提前16-44a发生;而昌马地震发生可能不受海原和古浪地震诱发静应力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丁鉴海  张国民 《地震》1996,16(1):9-16
利用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活动和前兆资料,探索区域应力场应力增强标志和动态监视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大地震前月相效应的变化;区域地震活动和前兆场时空演变特征;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群体的空间转移;大区域前兆场短期动态突变;大地震发生后大陆地区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的追踪等方面的内容。加强区域应力场的动态监视,对开展地震形势预测,提供大地震发生的有利背景乃至地震的中短期预报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安欧 《地震研究》1996,19(1):34-41
在红河断裂带测区,据30km深残余和现今水平最大剪应力场的分布、断裂带的倾角、岩石综合抗剪强度实验和断裂带发生大地震的“裂面烧结再断机制”,划分出6级以上地震的危险区段,计算了其上限震级,提出了判定各区段发生大地震危险性的安全系数。据测区受力方式与地球自转状态的关系,及有利于断裂带活动面发生大地震的地球自转状态出现的时间,预测了区内发生大地震的危险时段。  相似文献   

4.
从地震模拟看匀阻段与大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汉净 《地震地质》1994,16(2):109-114
运用滑块模型建立了一个地震活动的计算机模拟系统。对地震活动计算机模型进行反复试验,认识到断层失稳过程中摩擦强度分布的重要性。把在断层滑动中摩擦阻力分布比较均匀的段称为匀阻段。对大地震而言,断层摩擦阻力的大或小都不是决定因素,而具有较长的匀阻段才是发生大震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地中海东部大地震成核问题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它们的震源时间函数的急始特性,使用同一反演方法确定了发生在世界其他一些地区破坏了地表的浅源大地震的震源时间函数都呈现出类似的特性,这些地震的断层滑动类型包括:正断层、走滑断层和冲断层型。这些急始型震源时间函数可能反映了破坏障碍体的困难性,即在破裂成核的动力断裂过程完成后,断层的局部地区仍未破坏,也可能反映了通常发生在大地震破裂期间的某些特殊的物理过程(如蠕变不稳定性)。发生在类似地质构造环境中,且震源机制也类似的地震,反映出共同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基于Coulomb静应力变化的概念,研究了青藏高原北缘的海原(1920年2月,M=8.5)、古浪(1927年5月,M=8.0)和昌马(1932年12月,M=7.6)3次大地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海原大地震发生可能诱发古浪大地震提前16~44a发生;而昌马地震发生可能不受海原和古浪地震诱发静应力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赵根模 《地震》1995,(2):131-136
大强固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震后运动可以引起触发,强固区破裂引起相邻强固区加载。震后运动可以在大范围内发生并引起相邻区域的不均匀应变积累。 观测表明大震后首先发生中等地震的地点正好是下次大震的位置,所以任何一个大地震发生都提供了一个探寻临界破裂的良好时机。依据1960-1980年资料总结的中期地震危险性估测方法称为“诱发前震图象”,1981-1992年的地震资料完全证实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在红河断裂带测区,据30km深残余和现今水平最大剪应力场的分布、断裂带的倾角、岩石综合抗剪强度实验和断裂带发生大地震的“裂面烧结再断机制”,划分出6级以上地震的危险区段,计算了其上限震级,提出了判定各区段发生大地震危险性的安全系数。据测区受力方式与地球自转状态的关系,及有利于断裂带活动而发生大地震的地球自转状态出现的时间,预测了区内发生大地震的危险时段。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多地震国家,每个省区都曾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历史上有记载的等于或大于8级的大地震多达23次,其中1900年以来发生的就有9次。 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给我国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其惨痛的情景至今人们记忆犹新。这次地震破坏特别严重的原因何在呢?一方面由于唐山地震是发生在城市区;另一方面还由于唐山市位于平原  相似文献   

10.
刘巍  安卫平 《山西地震》1995,(3):107-112
本文叙述了1695年临汾大震前的地震活动背景。分析了这次大震前的地震活动图象。指出16 ̄17世纪是华北强震活动的全盛时期,而山西地震带的强震活动发生在这一时期的中后期,1695年临汾大地震是一系列7级以上强震中的最后一个,其孕育过程处在华北强震活动由“密集”转为“平静”的转折时期,认为1642年平陆6级地震是1695年临汾大地震的广义前震。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12日T14:28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2008年5月13日T5:00江苏省发生滨海ML3.8地震。滨海地震是否是由汶川地震触发的、可指示滨海附近中短期内将发生中强地震的"诱发前震"?基于此,本文进行了如下研究:①统计南北地震带及中国台湾7.3级以上、日本7.5级以上大地震;②统计①中大震发生后3天时间(72 h)内,华北中南部地区发生的M_L 3以上地震;③统计大震发生后1年内在M_L 3地震附近地区(距震中350 km以内)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④对上述3组地震是否存在链式关系进行统计研究,即研究特定条件下的A—F—B链式地震现象在华北中南部的预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目前所拥有的统计资料,无法确定2008年5月13日滨海M_L 3.8地震是由汶川8级地震诱发的"前兆地震"。  相似文献   

12.
1920年海原大震的发生是中国地震工作由古代低层次的记载进入了现代科学研究的里程碑。文章回顾了海原大震的历史事件,研究了大震发生后造成的大区域地震活动变化后果,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今天,必须重视历史经验教训,加强对抗震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后关于地震预测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汶川地震预测失败之后,笔者仍然坚持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测的,但存在多方面的困难,从根本上来说,需要等待地球科学的突破性发展与地学探测技术的革命性进步,但当前经过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观测技术,加强异常动态的调查与落实,重建地震宏观异常监视系统,完全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地震预测的成功率,尽最大可能减轻地震灾害,防止汶川地震这样的惨痛历史重现.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 The MS=8.1 earthquake occurred in west of the Kunlun Pass on November 14, 2001. It is the greatest earthquake occurred in China since the last half of the century and is an important event in recent seismic history of China. Some specialists consider that the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he area where the earthquake monitoring capability is lowest in Chinese mainland; no striking precursory seismicity was found. The study on the precursory seismicity before the earthquake has not b…  相似文献   

15.
自1975年以来,海城附近发生具有一定规模和强度的震群(ML≥4.0;震次≥100次)有: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1999年11月29日岫岩5.4级、2008年11月14日海城Ml4.8和2012年2月2日盖州Ml4.8震群,这4个震群发生前地震活动背景怎样,是否存在着某种共同的特点?对这4个震群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震前1年该区出现小震群活动,ML≥3.0地震条带、地震活动水平明显增强,连续发生多次ML≥4.0地震,ML≥4.0地震震源机制高度一致,且震中最近台站记录P波初动符号出现明显的一致性等变化,可视为地震异常。及时捕捉中强地震前异常,对于地震活动趋势判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从工程抗震角度分析了震区房屋倒塌的原因,指出地震时房屋倒塌与否与诸多因素有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汶川地震震害严重的四个主要因素:震级大,烈度高,断层破裂长;震区人口稠密,房屋、路桥等人工工程多;抗震设防水平低;地震诱发地质灾害严重.最后,将汶川地震震害与1976年唐山地震震害作了对比.所得结论可供理解汶川地震震害、改进结构抗震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灾害链角度讨论1920年海原8.5级地震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增建  郭安宁 《地震工程学报》2019,41(6):1394-1395,1481
1920年12月16日海原发生8.5级大震。在该年前期,冀、鲁、豫、晋、陕五省大旱。与大旱有关的副高,其边缘引张环作用于旱区西边,对海原大震有中短期促发作用。临震前有西伯利亚寒潮传出的脉动触发了该大震,待寒潮大风来到震区时已在震后一天。这对灾民也是一种附加灾害。  相似文献   

19.

尽管日本国土面积只占世界陆地的1%,但发生的地震却占全球地震总数的10%左右。尤其是致灾型大地震的发生率很高。为应对这一问题,日本政府自1965年开始推进地震预测研究计划,并经历了多个阶段的计划和修订。近年来,随着信息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日本政府将信息科学引入到了地震科学研究,开展了《利用信息科学的地震研究》计划,旨在促进面向新地震预测科学的创新性研究。目前,日本地震调查本部对地震预测的总体观点“一定程度上可预测板间地震的发生时间,但现有研究仍无法预测未来地震,当前工作的重点是预测未来地震的震动规模”。地震预测的科学研究理念正从原先的“灾害发生的预测”向“灾害发展过程的预测”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为合理估计汶川8.0级特大地震后中国大陆的地震形势,本文通过对中国大陆特大地震后地震活动的统计分析,初步获得了对中国大陆特大地震调整作用的一些认识:①特大地震发生后1年内,除余震区外,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地震活动以应力调整为主线,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小;②调整作用主要发生在西部的青藏活动地块区;③青藏地块区特大地震对华北地块区的地震调整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