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震学专题参加会议交流的论文共27篇,其中8篇论文进行了分会场口头报告。 地震学专题论文的报告内容广泛,涉及到地震学理论和应用研究的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2.
十九、非线性地震学非线性地震学的研究是近年来地震学中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本届IASPEI大会将其列为第7专题。提交本专题的研究论文共有24篇,其中口头报告12篇,张贴展示12篇。文章涉及的内容相对比较集中,主要包括非线性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9篇)...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个接触过最近几届 AGU 会议的《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汇刊》的论文摘要合订本的地震学家都会很清楚地知道,在本报告所涉及的时期内(1983—1986),地震学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地震学部分的论文摘要数目已从1982年秋季会上的188篇,增加到1986年秋季会上的大约320篇。虽然在研究经费紧张(实际研究经费这几年在下降)和地震学家的就业机会看来一直不错的时期(至少在我们中大多数人的工作期间是这样),研究工作会受到一些影响,但在过去的4年里,在地震学的研究方面,这无疑算不上主流。在本报告所涉及的时段内看到了联合的办法带来了地震学几个领域的鲜花怒放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矿山地震学研究与进展专辑》索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矿山地震学研究与进展专辑》是由地震部门和煤炭部门专家共同编辑的一本介绍微震学在矿山应用方面的文集。该文集收录了8个国家利用地震学研究矿山震动和冲击地压(岩爆或矿山冲击)的多项成果;比较广泛地介绍了国外在矿山地震及其安全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国内的研究动向。但因经费原因,该文集未能公开出版。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研究成果的借鉴作用,特编辑了这本《索引》,供采矿专业与地震界的科研人员查阅。本专辑作为《矿山地震学研究与进展专辑》的文献索引,共收录了国内外论文58篇,其中,提供了国外38篇论文文献的题目、作者、摘要、代码、目录、图题、表题、出处、原题和译(校、审)者等10个条目;国内文献系最近一二年和即将发表的研究成果。该索引还收录了3篇对矿山地震学的学科发展颇有见解的“序”。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引文分析方法,对代表中、美、日地震学研究水平的《地震学报》、《美国地震学会通报》和《地震》三个核心期刊1988-1990年期间的410篇论文所附的7095篇引文的引文量、引用学科、引文来源和语种、自引、互引及引文年代进行了统计分析;此外,还探讨了中外地震学文献交流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以期对掌握地震学文献交流的规律和特征、文献的利用和管理及促进中外地震学文献的交流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和云南省地震局于1984年3月2~7日在昆明市联合主持召开的“全国地震学研究新成果交流会”概况。这次会议共有20多个单位的80多人出席,并收到学术论文89篇,其中在会上交流了71篇。从学术报告反映的结果来看,近二年来地震学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编者的话     
为开阔研究思路 ,促进地震学研究的交流和发展 ,本刊特选录了 2 0 0 0年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毕业的 1 0位博士和 3位硕士的学位论文摘要 ,内容涉及地震预测、地震观测与信息技术、地球内部物理学与地球动力学、理论研究与数值模拟、地磁学、震源物理学、工程地震学等诸多方面。这些论文思路清楚 ,理论推导严谨 ,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和观点 ,可供广大科研人员借鉴和参考。Editor's NotesIn order to broaden research train of thought,promote the exchangementand developnentofseismological researches,the abstracts of 1…  相似文献   

8.
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亚洲区域大会于1996年8月1~3日在中国唐山市举行。来自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共29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大会收到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论文摘要284篇,其中大会宣读的为159篇,展示的76篇。论文的内容涉及当今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地震前兆和地震预报、震源物理、强地面运动和地震危险性评价、地震波传播与层析成像、地热和火山,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近期灾害性地震、地震构造与空间大地测量、板块俯冲过程、诱发地震以及地震的社会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9.
2004年12月13—14日,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在北京召开地震预报发展战略研讨会。这次会议受到中国地震局党组、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会上散发了由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主编的《国外地震预报文献汇编》,收录了国外地震学家在地震预报思路方面的重要论文34篇,在地震预报方法方面的重要论文31篇,在地震机理研究方面的重要论文15篇。在所收录的重要论文中,相当一部分论文来自《世界地震译丛》。它们是:  相似文献   

10.
日本地震预报研究专题讨论会论文简介(一)编者按:日本将地震预报作为国家正式的研究项目迄今已30年。为了重新认识地震预报研究应有的状态,提出一个新的发展规划,日本学术会议地震学研究联络委员会和地震学会于1994年6月29-30日组织召开了“地震预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00 ̄1985年发表的中国地震学文献,用洛特卡定律检验结果表明,地震学文献的作者分布完全符合洛特卡定律,根据普赖斯定律,求得发表等于和大于5篇论文的作者人数占总作者数的44.5%,接近1/2的理论值基本符合普赖斯定律,应用普氏定律确定了地震系统的高层次人数约为513人,相当于研究员和有资格申报研究员的人数。  相似文献   

12.
当前反射地震学研究中的问题浅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反射地震学作为地震学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分支学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在矿产资源勘探、工程建设与环境、自然灾害预测等各种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能源开发中功不可殁。另一方面,反射地震学在广泛的工业应用中全面地完善和发展了地震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时至今日,反射地震学的发展已经从经典理论方法的研究走向更加与客观介质密切相关的深层次研究新阶段,这些问题是,反射地震学从单纯的构造研究走向地层岩性研究,与此有关的是从偏移构造成像步入层析成像、利用单波单分量数据转向应用多波多分量数据、假设地层为固体弹性介质转向双相孔隙介质、各向同性研究转向各向异性研究以及经典的一些方法技术与现代新技术同时使用等。本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地震学会会刊“地震学报”,日本地震学会会刊“地震”为数据样本,对两刊1988-1990年刊出的288篇论文所附的3961篇引文就引文量,引用学科,引文类型和语种,自引,引文年代以及互引和文献交流等进行了统计。  相似文献   

14.
天主教耶稣会作为一个社会公共机构,通过下属自己的学院和大学,以及通过其个别科学家成员,对地震学所做的贡献,在地震学这门科学的发展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特别体现在这门科学发展的早期阶段。有几篇论文,如Sanchez Navarro-Neumann(1928,1937)、Heck(1944)(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都花在美国的耶稣会方面)以及Linehan(1970,1984)的文章,有趣而简短地描述了耶稣会会士在地震学方面的部分工作。然而他们最近的或者综合性的工作却不涉及这个题目,关于这方面新近的成果或者综合性的研究都是一个空白。另外,最近许多耶稣会的地震台站被关闭了,  相似文献   

15.
一、会议概况第五届国际地震各向异性专题讨论会(5IWSA)于1992年5月17—22日在加拿大爱伯塔省班夫市举行。这是自1990年6月在爱丁堡举行的4IWSA 后的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5IWSA 到会代表100多名,其中包括许多著名的地震学家和一些石油公司的代表。会上提交论文报告74篇,张贴论文10篇。代表主要来自西方工业国家及独联体。报告共分作:①波动和本征张量;②浅部地壳的观测研究;③裂隙和物理参数;④天然地震学;⑤测井研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震学会和国家地震局于1980年11月28日至12月4日在上海联合召开地震学专业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的150余名地震工作者.这次会议收到了203篇学术论文,会上宣读了113篇.大家认为,这些论文反映出我国地震工作又有了一些新的进展,为今后的地震预报工作提供了某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回顾与展望     
“地震研究”创刊十周年了。在国内外地震学家的大力支持下,十年来刊物出版48期,增刊4期,共发表科学论文660篇,包括英文稿件71篇。论文作者计有375人,分散在地震系统内外的许多单位,一些国外学者也参与合作撰写论文。对于繁荣地震科学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培养科技人才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LASPEI)第27届大会于1994年元月10-21日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的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举行。来自42个国家的483位科学家参加了这次大会。国家地震局派出了以副局长陈为团长的13人代表团出席会议。本届大会共安排了27个学术报告会和研讨会,会上宣读论文和报告399篇,张贴展示论文约160篇。本届IASPEI大会的学术报告会和研讨会涉及广泛的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内容包括:波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地震危险性与地震危害;亚太地区的沉积盆地及其构造背景;地球深部间断面的构造形态和动力学;地震预测;地震层析成像和地幔动力学;俯冲带和弧后盆地;地热在下地壳、岩石学与流变学等方面之作用;区域地震的定位和定量化;毫赫与毫微赫地震学;脊区的地震学详细研究;太平洋的地震和海啸危险性;大小尺度的各向异性;全球地震观测技术的改进;地震的震源模拟和断层力学;诱发地震;非线性地震学;地震运动的地面地质效应;空间大地测量学和实时构造地质学;热流和热液循环;宽频带地震学和震源,等等。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数字地震学发展战略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数字地震学无论是在观测技术方面,还是在基础研究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了缩短数字地震学研究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数字地震学的发展战略:中国数字地震学的发展应该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中国数字地震学的发展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思路;必须充分重视与数字地震学有关的标准化问题;必须充分重视科研管理的现代化,以循序渐进地将我国数字地震学研究进程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20.
地震记录信息开发利用讨论会是第二届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确定的一项学术交流活动,原计划于1990年召开,后因要与第三届地震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同时举行,故于1991年12月上旬在海口市召开。在讨论会上交流的论文共25篇,其中有11篇是中青年学者的论文。交流论文的内容涉及对地震记录信息的多方面开发利用,我们可把它们大体分为下列三个方面:(1)利用地震记录信息研究震源陈运泰系统地论述了地震矩张量及其反演;陈培善报告了根据地震记录研究地震能量、环境应力、地震效率以及地震能量在时间域和频率域随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