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998年全球气候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沆  易文 《气象科技》2000,28(1):60-62
1998年全球地面温度是自1860年全球范围开始有可靠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比1961 ̄1990年的平均温度高0.57℃。在本世纪末之际,全球温度比19世纪末几乎高0.7℃。1998年是第20个连续的全球地面温度不正常的年份。区域温度分布表明所有大陆的温度都高于平均温度。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全球气候系统包括大气、海洋、陆地表层和冰雪圈,它们在长时间尺度内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在过去的几年里,北美、澳大利亚、中国、欧洲和南美都发生了干旱,世界性气候在变暖,洪水泛滥和某些地区的骤冷,都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这些天气异常现象可能与气候系统的变化有关。尽管还缺乏充分的证据,对复杂的气候系统也缺乏很好的了解,但人们普遍认为气候变化与大气成份中CO_2、N_2O、CH_4、O_3和氟利昂含量的不断增加有关。为此,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计划署(UNEP)出版了一本小册子,总  相似文献   

3.
热带和副热带的厄尼诺或南方涛动(ENSO),表现为具有某种特征性环流和天气特点、并具有较长时间尺度(一年以上)的全球规模的现象.与此不同的是,温带则明显地属于局地性变率相当大的气候区.这里最持久的天气特征(即中纬度阻塞环流距平)也难得持续35-40天以上.但是,其逐日变率在有斜压波扰动的南、北温带地区是比较有规则的.它们自西向东运动  相似文献   

4.
1987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公布了1984年秋到1986年春全球气候系统的监测结果。这是世界气候资料计划(WCDP)邀请有关专家编写的第二本总结性报告,很值得我们参考。为了节省篇幅这里只介绍其主要观点及结论。1.热带与外热带的相互作用理论气象工作者过去研究大气环流时,大多认为热带与外热带之间没有波传播。后来从70年代中开始,一些研究波随纬度传播的作者提出这是因为存在一个纬向风速超过波的相速度的临界纬度。对于外热带天气尺度的波、稳定长波及瞬变波,临界纬度出现于u很弱或为东风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1995年全球灾害和事故受损1500亿美元据瑞工再保监公司公布的统计数字,1995年全世界庄8然灭害和技术事故造成的经开损失达1500亿美元。但是,在这些灭害和事故造成的损失中,因投民而得到阻后的仅占国务Z九点七,深防公司到立的赔偿费为145G美元,...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天气气候受到南亚季风和东亚季风系统的综合影响,受到复杂的地形强迫和海-陆-气相互作用,年际和年代际气候变化都很显著,且区域差异明显,气候灾害多发。近年来,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的洪涝干旱等气候灾害和极端气候事件发生更加频繁,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日趋严重,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安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8.
利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第4次评估报告提供的13个新一代气候系统模式的模拟结果,分析了不同情景下(高排放SRESA2、中等排放SRESA1B和低排放SRESB1)重庆地区21世纪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21世纪重庆气候总体有显著变暖、变湿趋势,年平均气温变暖趋势为每100年2.3~4.2℃,年降水增加趋势为每100年5.9%~8.8%。冬季变暖最明显,春季降水增加较显著、秋季减少较明显。在A2、A1B和B1情景下,21世纪后期气温分别比常年偏高3.68、3.28、2.26℃,年降水分别比常年偏多5.24%、5.77%和3.43%。  相似文献   

9.
气候学中从“气候”的概念发展为“全球气候系统”标志着科学的发展.从现代气候学的观点看,气候是全球气候系统的特征,而不是局地的温、湿、压.科学技术进步是全球气候系统概念建立的基础,这主要指:高速电子计算机的制造,全球观测系统的建立,及气候模式的发展.气候科学的发展同社会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相似文献   

10.
1994/1995ENSO与全球气候异常孙安健李晓燕(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诊断室北京100081)近10多年来,大范围的气候异常给许多国家造成了严重灾害。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00亿美元以上,其中70%左右是天气气候灾害造成的。因...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度气候系统研究所在季风变化机理、青藏高原热状况变化对气候的影响、海洋变化过程和机理、海-陆-气相互作用对东亚季风的影响,以及极地气候变化对东亚季风影响等几个方面取得可喜进展。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气候系统研究所在气候系统模式研发、陆面过程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以及我国云南持续性干旱的成因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可喜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正>2012年,气候系统研究所以"东亚季风变异机理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研究为核心,围绕东亚季风变异机理和预测、海一陆一气相互作用对东亚气候影响、青藏高原热力和动力过程及其影响、气候变化机理与预测理论4个主要方向开展研究,在东亚季风长期变化机理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1东亚季风变异机理和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由气候系统各子系统的水分收支方程得到的关系式证实了大气—海洋—海冰—陆地系统淡水质量守衡规律。同时也讨论了该式中各循环项的时空变化,得到大气、海冰、陆地和海洋中水的循环周期分别为9天、3年、260年和3700年。  相似文献   

15.
Peix.  JP 张琼 《大气情报》1995,15(2):9-17
气候的物理(PHYSICS OF CLIMATE)一书由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的物理学、热力学和理论气象学教授JoseP.Peixoto和美国NOAA GFDL的高级气象学家Abraham H.Ort教授合著,美国MITEdwardN.Lorenz教授为其写了序言,该书利用了最新的资料,物理概念清晰,其研究成果涉及及当代气候研究的各个方面,内容翔实,图文并茂,是目前少有的当代气候学的好教材,本刊从本期起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度气候系统研究所在准双周振荡结构与起源、东部地区降水年代际演变特征、13变化机理、降水评估和古气候研究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气候系统的热量收支Б.A.КaЛaH;B.A.PябeHкo;A.C.Caфpaи由所谓的太阳常数(日地平均距离上的太阳辐射通量,其最大可能值在1368—1377瓦特/米2范围内)以及地球转轴的倾斜角度、地球轨道的偏心率和近日点的经度所决定的日射是气...  相似文献   

19.
20.
气候系统模式FGOALS_gl模拟的赤道太平洋年际变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满文敏  周天军  张丽霞 《大气科学》2010,34(6):1141-1154
本文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LASG/IAP) 发展的气候系统模式FGOALS_gl对赤道太平洋年际变率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 FGOALS_gl可以较好地模拟出赤道太平洋SST异常年际变率的主要特征, 但模拟的ENSO事件振幅偏大, 且变率周期过于规则。耦合模式模拟的气候平均风应力在热带地区比ERA40再分析资料的风应力强度偏弱30%左右, 由此引起的海洋平均态的变化, 是造成模拟的ENSO振幅偏强的主要原因。FGOALS_gl模拟的ENSO峰值多出现在春季或夏季, 原因可归之于模式模拟的SST季节循环偏差。耦合模式可以合理再现ENSO演变过程, 但观测中SST异常的东传特征在模式中没有得到再现, 这与模拟的ENSO发展模态表现为单一的 “SST模态” 有关。模拟的ENSO位相转换机制与 “充电—放电” 概念模型相符合, 赤道太平洋热含量的变化是维持ENSO振荡的机制。在ENSO暖位相时期, 赤道中东太平洋与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区的海平面气压距平型表现为南方涛动型 (SO型), 200 hPa位势高度分布表现为太平洋—北美遥相关型 (PNA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