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旅游者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卞显红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6):83-88
该文旨在提供旅游者目的地选择中实际消费行为的经济学解释。介绍了旅游者目的地选择模式的理论构建,分析旅游者目的地选择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它包括:花费与时间限制、旅游价格、消费者偏爱、旅游产品质量、信息与广告、旅游城市化及新旅游目的地的出现等。 相似文献
3.
鉴于学界对银发族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关注还不够, 于2010年6月通 过在组团出游的老年旅游者中共发放问卷200份, 有效回收178份, 在此基础上基于市场细 分理论对银发族的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总体而 言, 旅游目的地治安状况、资源和环境、目的地可进入性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 其它因素的 影响有限;(2)根据旅游特质因子, 可将银发族旅游市场分成了三个细分市场, 即:大众型, 经验型和品质型银发旅游者;(3)不同旅游特质细分市场的银发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选择行 为和人口统计特征上存在显着分异现象。 相似文献
4.
农村居民旅游动机分析及其对旅游目的地类型选择的影响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农村居民旅游动机,然后通过构建对数回归方程研究旅游动机对“现代化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历史文化城市”、“旅游城镇”、“山区”和“乡村旅游地”等六大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① 长江三角洲农村居民外出旅游动机主要停留在观光游览层次。② 长江三角洲农村居民对探亲访友旅游动机的赞同感知度较低,但探亲访友对于不同目的地选择具有一定影响。③ 长江三角洲农村居民外出旅游非常重视通过旅游能提升其在家人、亲戚、朋友中的地位与声望的功能。④ 旅游安全问题对提升农村居民出游力非常重要,同时农村居民非常注重旅游目的地住宿设施能营造家外之家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发达地区农村家庭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特征与影响机制——以苏南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兴起和行为变迁是乡村转型的组成部分,也是新常态下推进农村居民消费和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依托。构建嵌入农村家庭结构的旅游行为机制分析框架,以苏南农村地区为例,运用多分类Logit回归等方法,探讨发达地区农村家庭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特征与机制。研究表明:① 农村家庭旅游目的地选择以周边地区为主,流向呈现近距离指向性,旅游行为意向较强,旅游消费结构有待完善,旅游行为存在收入、教育和乡村性上的差异;② 经济、文化和家庭乡村性对旅游行为有着显著影响,且经济和文化可能存在“拐点”效应,拐点前后旅游行为存在较大差异;感知旅游行为控制与旅游行为认同是内在心理因素,旅游行为存在不同影响强度与方向的棘轮效应、示范效应、敏感效应和预防效应;③ 农村家庭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是心理、经济、文化和乡村城镇化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农村城镇化发挥着“持续强化效应”,经济收入和文化水平发挥着“倒U型阶段效应”,消费心理发挥着“双向均衡效应”。研究尝试挖掘中国特色的旅游研究问题,并引导和优化农村居民旅游行为。 相似文献
6.
7.
国外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江南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5):86-90
国外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由最初的目的地形象研究向其他视角扩展,开始关注目的地营销组织和信息技术在目的地营销中的应用。国内研究遵循了相同的发展过程,但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需要强化和深入。 相似文献
8.
伍百军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5,(1):10-15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银发族对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表明:银发族选择旅游目的地最重要主因子分别是行程感受、安全需要、目的地类型和设施条件。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这4个调查结果中的子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行程节奏舒缓度、饮食安全、目的地舒适度以及游览观光类型目的地等4个子因子是银发族选择旅游目的地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国内外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概念、构成要素、影响因素及形成过程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构成要素包括认知/感知形象、情感性形象以及整体形象,并分析了其间的关系;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诱导性因素与个体因素,并分析了影响因素与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形成过程有静态与动态之分.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发展趋势,得出其对国内旅游形象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目的地的研究在国外起步较早.该领域的研究已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近年来旅游目的地研究在国内也受到了重视,有诸多学者围绕旅游目的地发展进行了各类研究。由于旅游目的地内涵丰富、外延较广,国内外对于旅游目的地研究所涉及面较繁杂。本文基于对近10年发表在国内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刊物上的相关文献分析和整理.对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进程进行了回顾,重点分析了近年来的研究情况。文章主体部分对旅游目的地研究脉络和研究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和总结,得出国内主要从地理学、市场学、管理学、消费者行为学、人类学等方面对旅游目的地进行研究。本文以期能够为旅游目的地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为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当代中国城市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和多元化。在以人为本、追求社会公平、公正的"新人本主义"发展观思潮下,学术界需要对城市女性这样一个重要的亚群体单元加以关注,以提高城市中女性群体生活质量。女性地理学在西方国家经过近40年的发展,从以人为本、重视差异的后现代人本主义思潮中汲取丰富的养分,在理论以及实践上都趋于成熟。尝试性从女性地理学视角回顾目前中国多元化社会、快速城市化发展下的城市女性居民社会-生活空间问题的现有研究成果,分别从城市女性家庭行为空间、城市女性工作行为空间、城市女性购物行为空间、城市女性休闲娱乐空间4个方面进行梳理总结以期得出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2.
13.
乌鲁木齐市居民购物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燕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20(3):94-98
通过分析乌鲁木齐市居民购物行为问卷调查资料,从不同类型商品的角度对居民购物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居民出行的目的特征与方式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工作日下午下班以后是工作日选购各类商品的首选时段;休息日无固定时段是休息日选购各类商品的首选时段(除蔬菜类商品)。(2)夜间购物出行的频率最低。(3)新市区居民在购买不同类型商品时出行的距离较远,天山区居民购买不同类型商品时出行的距离较近。(4)在工作日主要以工作购物类型为主;在休息日主要以多重目的购物类型为主。(5)购买低等级商品主要是步行;购买中间等级商品和高等级商品主要是乘坐公交车。 相似文献
14.
基于城市体系的长江三角洲旅游地域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华群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17(5):47-51
首先分析了长江三角洲旅游资源的分布格局及长三角旅游发展的整体性现状,认为长三角旅游整体发展的协调性不足。然后从城市体系与区域旅游整体发展耦合的角度出发,引入了长江三角洲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空间结构、交通网络结构和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的分析研究,并以此划分出了长三角两个层次的旅游地域系统,给出了长三角地域旅游城市网络体系的空间组织。最后提出了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联动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动因与机制——对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制约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的动因主要在于外界旅游流对旅游地的静态平衡系统产生冲击和干扰,分析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必须从构成"流"的要素入手;旅游者及其携带而来的物能流与旅游地各主体要素(政府机构、旅游企业、旅游地原生居民等)的竞争与协调产生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特性研究 总被引:129,自引:8,他引:129
本文通过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大城市调查,在探讨中国城市边缘区划分的基础上,对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的人口特性、社会特性、经济特性、土地利用特性以及地域空间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Harry Timmermans 《The Professional geographer》1983,35(4):449-455
Two major possible shortcomings of existing spatial choice models are addressed: the inclusion of distance as a monotonically decreasing utility function and the use of compensatory utility-maximizing composition rule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is outlined incorporating distance as a spatial constraint and non-compensatory composition rule. The findings of a case study which evaluates the predictive ability of this approach suggest that these rules perform satisfactorily, although less so than compensatory rules.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分类和城市发展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适合当前中国城市发展的城市分类为:250万人口以上为特大城市,100—250万人口为大城市,30—100万人口为中等城市,10—30万人口为小城市,10万人口以下为小城镇。基于这个分类,中国城市发展应走多元化道路,城市系统和农村集镇系统将互相配合,共同发展,城市化进程还将具有阶段性和地域差异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新疆城市分等与城镇土地基准价格体系的建立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新疆城市化发展的绿洲依托,交通条件的改善,资源优势的发挥及历史机遇等动力因素分析,探讨城市化与城镇化土地基准价格评定中主要影响因素-商服繁华度,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完善度、环境状况、人口密度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城市体系功能组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城市体系功能组织的区域背景,提出了“一点三圈”式设想,并在明确城市体系等级层次的基础上,论述了首位城市郑州和核心城市圈、中间城市圈、周边城市圈的功能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