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黄岗梁-孟恩陶勒盖多金属成矿带是内蒙古重要的成矿带,黄岗梁-林西铁锡多金属矿集区、白音诺-浩布高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是成矿带两个重点成矿区域。干沟坝矿区位于两矿集区过渡带内,是寻找类似矿床的有利地段。通过对干沟坝矿区的野外地质勘查,厘定成矿地质条件,揭露了锡矿体4条,结合矿体地质特征及成矿构造分析,认为矿床类型属热液型银锡多金属矿床,伴生多金属元素有Cu、Pb、Zn、Mo等,矿体受岩体和与岩体有关的断裂裂隙构造严格控制,具有寻找深部矿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胶东望儿山金矿成矿构造分析和成矿预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井下现场调查、构造编图,提出望儿山金矿区控矿构造型式为压扭性断裂构造系统之菱形结环式构造.矿区构造控矿规律表现为:矿体在剖面上呈特征的"S"型,矿体规模受制于构造规模,在倾向方向上矿体呈平行近等距产出,矿体间距多在60m±;矿化在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分段富集规律,共包括3个富集段,大体上矿体富集区间垂直距离180-26...  相似文献   

3.
安徽凤凰山矿田为铜陵矿集区典型矿田,该矿田万迎山发现的铅锌(铜)矿体与以往的矽卡岩型矿体有显著区别。通过区域地质资料比对、见矿工程编录、成矿构造解析、元素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手段,厘定了构造-热液型铅锌(铜)矿、矽卡岩型铜矿2种类型,前者晚于后者,为铜陵地区存在晚于铜矿化的铅锌矿化提供了证据。凤凰山断裂带的多期活动起到了导矿、容矿、破矿构造作用,该断裂带及与其交会的北东向层间断裂带均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桂花冲铜多金属矿床是铜陵矿集区沙滩角矿田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中型矿床。矿床有主矿体3个,呈北东及北东东走向,倾向北西,局部倾向南东,倾角25°~65°。矿体呈透镜状产出,其形态、产状受岩体的接触带构造及断裂破碎带所控制。该矿床是一个以矽卡岩型为主的矽卡岩-斑岩型复合型矿床,具有多期多阶段成矿特征。主要控矿因素是构造、岩浆岩,三叠系下统南陵湖组灰岩(大理岩)是良好的成矿围岩。  相似文献   

5.
西藏多龙超大型铜(金)矿集区成矿模式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认为多龙矿集区内斑岩型、隐爆角砾岩筒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等三种共生矿床类型属同一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产物,空间上分别位于这一成矿系统低位域、低位域顶部及高位域,其空间相对位置可作为成矿系统内相关类型矿床的勘查找矿标志。基于深部岩体的识别和矿田构造格架的建立,完善了多龙矿集区深部岩浆在地壳浅部就位和成矿的过程,构建起多龙矿集区区域成矿模式。根据该成矿模式,多龙矿集区尕尔勤、地堡那木岗及矿集区南东部等地区是下一步开展矿产勘查的有利区块;矿体形成后可能被成矿后构造错断,这一认识可以作为寻找深部隐伏矿体的勘查依据。最后指出这一成矿模式对区域找矿方向的指示意义,认为区域找矿预测中应加强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生代古陆边缘岩浆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剥蚀与保存机制的研究;用于识别深部岩体的非常规找矿新方法可应用于斑岩相关矿床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王瑞廷  冀月飞  成欢  刘凯  张启  李弦  任涛 《现代地质》2021,35(6):1487-1503
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地质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矿床(点)成群成带分布,成矿条件良好。在长期找矿实践、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和典型矿床解剖的基础上,综合研究认为,区内金矿主要受EW向断裂或EW向韧-脆性剪切带与NE向张扭性叠加构造控制,寒武系水沟口组、泥盆系星红铺组与大枫沟组是金的赋矿地层。金矿体呈近EW向大致等间距展布,单个矿体在延伸方向呈透镜状、哑铃状、囊状等,具尖灭再现特征,构造叠加部位矿体厚大、品位较高。区内金矿床类型多为中-低温热液型、远成低温热液型,成矿时代为印支—燕山期。夏家店等已知金矿床深部及外围、区域断裂旁侧次级近EW向与NNE向断裂交汇部位、构造转折端、构造虚脱部位等是寻找金矿的有利靶区。铜矿分布于山阳—凤镇大断裂两侧,成矿类型以斑岩型-矽卡岩型为主,构造热液改造型、隐爆角砾岩型次之。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钼)矿受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控制,赋存于燕山期斑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内;矿体产状多受岩体与围岩接触面控制,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及其与围岩的接触部位、东西向三级断裂带附近是寻找铜(钼)矿的首选靶区。本次研究建立了柞水—山阳矿集区金铜矿床区域成矿模式,总结了找矿标志,通过成矿规律、成矿作用及物探、化探、遥感异常特征系统分析,认为区内找矿潜力巨大,并提出了3片金铜(钼)成矿远景区,指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
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铜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式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狮子山矿田是铜陵矿集区最具代表性的铜金多金属矿田。本文选择狮子山矿田中的几个典型矿床进行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系统阐述了矿床的控矿构造和赋矿岩石、矿体和矿石、蚀变和矿化等地质特征,确定了矿床成因类型;深入研究了侵入体与矿床矿体的时空关系以及主要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氢-氧、碳-氧、硫和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成矿流体、成矿金属元素(铅)及其化合元素(碳和硫)的来源;结合成岩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分析,确定了不同矿床类型间的成因联系,建立了斑岩型-矽卡岩型-浅成热液型矿床成矿模式,为狮子山矿田边部和深部及铜陵矿集区及其邻区的找矿勘查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据此建议在铜陵矿集区以往以矽卡岩型矿床为主要找矿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寻找由统一的岩浆热液系统控制的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和浅成热液型金(-银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8.
云南保山市山乡金矿位于保山—镇康多金属成矿带北段的核桃坪矿集区,矿区的金矿体产于北东向区域断裂旁侧的次级破碎带中。矿体围岩蚀变有碎裂状硅化、褐铁矿化,近矿围岩为寒武系地层沙河厂组,属构造控矿明显的。构造蚀变岩型、角砾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河南公峪金矿区断裂控矿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峪金矿区以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为主,已发现金矿脉20余条,预测远景储量50t以上,找矿前景良好。根据构造控矿的观点,从区域构造应力场转换入手,分析了区域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对矿区内空矿作用进行了论述,找出正是由于控矿断裂的规律性活动导致了工业矿体具有等间距性、侧列性及侧状性等分布规律,控矿断裂的规模及演化控制了矿体的规模及演化;阐述了构造活动与矿体定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前人对黔西北猫猫厂-榨子厂铅-锌矿床的控矿构造、矿体产出特征及深部找矿前景的地质认识。通过对该铅-锌矿区的F2断层的走向延伸及规模、榨子厂的采矿情况、猫猫厂Ⅰ号矿体和Ⅱ号矿体的产状等问题的重新认识和研究与分析,结果认为,矿区NE与NW向断裂构造是两个独立的控矿系统;猫猫厂浅部铅-锌矿体产于F1断层下盘,F1断层应为导矿构造,而非容矿构造;与滇东北矿山厂、麒麟厂铅-锌矿的对比而具有共性,但个性更明显;对猫猫厂—榨子厂矿区的找矿前景不应盲目乐观,但也不应放弃深部探索。  相似文献   

11.
铜陵天马山硫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天马山硫金矿床的矿体分为层状矿体、接触带矿体和穿层矿体。层状矿体和穿层矿体受石炭系黄龙组、船山组地层层位和层间断裂控制。接触带矿体受接触带控制 ,具矽卡岩型矿体典型特征。矿床的形成受地层、构造及岩浆岩控制 ,矿床成因为层控矽卡岩型硫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泥河铁硫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庐枞盆地的西北部,矿床中铁、硫储量均达到大型矿床规模,硬石膏储量达到中型规模,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近年来重大找矿突破之一,其发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勘探价值.泥河矿区内主要地层为砖桥组和双庙组安山质火山熔岩和碎屑岩,侵入岩体主要为辉石闪长玢岩.磁铁矿体呈厚大的透镜状分布于闪长玢岩穹窿顶...  相似文献   

13.
太平镇稀土矿床是河南省首个新发现的中型稀土矿床,填补了河南省稀土矿的空白.通过近几年的勘查在该矿区共发现稀土矿化带7条,圈出稀土矿体17个,估算稀土氧化物总量超过17×104 t.文章通过系统梳理分析太平镇稀土矿床的矿区地质、矿体特征,基于详细野外调研及室内测试分析认为:①太平镇稀土矿床是以Ce、La、Nd、Pr为主的...  相似文献   

14.
四川坪河晶质石墨矿床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古陆块内的米仓山—大巴山基底逆冲带上,是中国重要的晶质石墨矿床之一。为研究其矿床成因,通过野外地质特征调查和矿物特征研究,结合含石墨变质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可知,坪河晶质石墨矿床主要赋存在中元古界火地垭群麻窝子组地层中,矿体在平面、剖面上形态呈层状到不规则透镜状,矿体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主要含矿岩石为含石墨片岩,次为含石墨白云质大理岩,矿石平均固定碳含量16.32%;石墨矿物多呈鳞片状,其中大鳞片石墨(>0.15 mm)占37%,中小鳞片石墨(<0.15 mm)占63%;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 坪河晶质石墨矿床含石墨变质岩系原岩为泥质粉砂岩,物源为陆源;锆石SHRIMP U-Pb测年结果显示含石墨片岩变质时代为新元古代(751.6±4.5) Ma;石墨矿δ13C测试平均值为-24.17‰,表明石墨的碳质来源为有机碳。综合推测坪河晶质石墨矿床成因为有机成因的区域变质矿床。  相似文献   

15.
福建顺昌山后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火炮  李敬珠 《福建地质》2008,27(2):204-210
顺昌山后铅锌矿贮存于东岩组绿片岩中,受地层层位控制,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由于长期地质构造作用,使变质岩地层及矿体形态复杂多样。矿体沿走向、倾向变化大,部分深部尖灭或再现。矿体及围岩具有明显后期热液交代现象,矿床属变质海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6.
位于法国比利牛斯山的Trimouns矿床是世界上最大的滑石-绿泥石矿床之一。对该矿床形成的条件及滑石和绿泥石矿石的含量已较清楚。它是由不同类型的岩石通过热液交代蚀变而形成的,主要包括白云岩蚀变为滑石为主的矿石和硅铝质岩石(云母片岩和伟晶岩)蚀变为绿泥石为主的矿石。滑石矿石显示片理化结构(滑石片岩)或压实块状结构(块滑石)。由伟晶岩蚀变而来的绿泥石矿石为呈绿色的球状矿体,而由云母片岩蚀变而来的绿泥石矿石呈块状或片理状、颜色为灰绿色和深灰色。本文对欧洲这个独一无二的滑石和绿泥石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进行了总结和讨论。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高盐度(20to30%eq.wt%NaCl)、中温(320℃)、压为为2.5kbars。磷钇矿和独居石的U—Ph定年结果表明,成矿年代为112—97Ma,成矿作用可能持续了16Ma以上。  相似文献   

17.
在野外地质观察、室内鉴定分析的基础上,对开心岭多金属矿区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同时对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机理进行了论述.矿区由4个矿段组成,共圈定铁矿体15条(含8条隐伏矿体).其中,10条为铁矿体,5条为锌矿体.各矿体皆产于早二叠世开心岭群尕的考组火山岩中,根据岩相及岩性组合,推断该火山岩在3次喷发期内构成了6个韵律层.提出该矿床成因类型属火山喷流(VMS)型锌多金属矿床,火山岩是区内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部古生界沉积—改造型铁矿床含矿岩系基本上由细碎屑—碳酸盐岩组成,而且常与富铁白云岩共生。矿体产状多与围岩一致,呈沉积整合接触。矿床中普遍发育有后生“再造”型矿体,呈脉状叠加在层状矿体之上,有明显的穿层现象。 海解作用是沉积成矿的重要因素,再造成矿作用是在沉积富铁碳酸盐建造的基础上发生富铁碳酸盐矿物的重溶,铁质被搬运、迁移,最后在碱性或偏碱性围岩中重新沉淀出来。  相似文献   

19.
隆瓦寺院金矿为多期活动的断裂构造和中酸性脉岩双重控矿的蚀变岩型中型金矿床,矿区内的多条矿化蚀变带,具有宽度大、走向延伸较稳定的特征。通过对该成矿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该矿体形态较简单,总体厚度变化较稳定,品位变化不太均匀。矿体的形成主要受一套浅变质碎屑岩建造、断裂构造及中酸性侵入岩脉的控制。该矿有利的成矿条件和特定的成矿类型对该地区的找矿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陕西略阳煎茶岭镍矿床酸性侵入岩形成时代及成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煎茶岭镍矿是一个与镁质超基性岩和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镍矿床。矿床地质研究发现,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北侧超基性岩体内,矿石中交代状、浸染状、网脉状结构发育,显示热液改造成因矿床的典型结构、构造特征。岩、矿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分析表明,煎茶岭镍矿床与典型的镁铁质岩浆硫化物矿床不同,镍矿床在成矿过程中虽继承了超基性岩中的成矿物质,但受到花岗斑岩强烈改造有关,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改造型。花岗斑岩和钠长斑岩中锆石U-Pb测年表明,花岗斑岩U-Pb年龄为859±26 Ma,钠长斑岩U-Pb年龄为844±26 Ma,认为煎茶岭镍矿成岩成矿时代为新元古代晋宁期,非前人所认为的海西期或印支期,是全球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扬子板块西北缘的重要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