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条件复杂,监测难度大,尤其是边远山区、城市、郊区等通信网络不能覆盖或者信号不稳定的地区。而北斗卫星系统具备良好的覆盖能力,其信息传输功能与特点为建立三级(总中心、分中心和野外监测站)的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数据传输途径。介绍了基于北斗卫星系统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基本情况、总中心数据管理软件和分中心数据处理软件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及两部分软件的设计流程和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2.
基于“北斗一号”导航卫星通讯的滑坡实时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基于中国北斗一号导航通信卫星技术建立的滑坡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由“野外信息采集监测站”、“数字化滑坡自动监测点”、“北斗导航卫星通信系统”和“地质灾害监测分析中心”四大组成部分。在我国有线和GPRS等通讯设施不发达地区,采用基于北斗卫星通讯技术进行滑坡等野外监测数据传输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地质灾害频发的现象,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现状出发,提出利用北斗系统进行变形监测的方法,并分析了在北斗数据处理过程中所须考虑的各个技术环节,对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推广以及变形监测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北斗系统的发展,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应用于变形监测以及大型建筑物、构筑物的动态自动化监测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本文基于北斗和GPS双频载波相位数据处理的组合定位方法,并采用实验数据分析了北斗和GPS卫星可见数、DOP值和数据质量,通过解算建筑物变形监测实测数据对比分析了北斗、GPS及其组合系统定位结果的精度.结果表...  相似文献   

5.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复杂巨系统,需要科学、完整、高效的时频体系总体设计与工程实现。北斗三号系统的时频体系设计首先通过基于星间链路实现星载钟之间的比对与时间同步,基于星地时间比对链路实现主控站与卫星间的星地时间比对与精密同步,基于卫星双向、地面有线双向时间比对链路实现主控站各分系统之间的比对与精密同步,同时基于组合钟组和综合原子时等方法生成北斗系统时间(Bei Dou system time,BDT),从而实现北斗系统内的时间建立、保持与同步。然后,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溯源比对以及时差监测,实现BDT与其他导航系统时间基准的统一。北斗三号卫星信号的长期监测数据表明,BDT天稳定度达到4.6×10-15,星载钟本地时间准确度达到1.25×10-11,星载钟万秒稳定度达到1.65×10-14,同时BDT相对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时差保持在50 ns以内。经系统运行检验与监测评估,证明北斗三号系统时频体系功能完备、组织架构科学、体系指标先进,能够全面支撑北斗三号的全球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工智能、自动控制和网络通讯等技术在船舶领域的广泛应用,船舶机舱监测系统正在向着智能化、数字化、模块化的方向发展. 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定位、导航、授时和双向短报文通信等功能,在船舶监测领域特别适用. 温度监测是机舱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决机舱温度监测与控制不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北斗及嵌入式的船舶机舱温度监测系统. 采用温度采集系统、ARM处理器及其外围设备、设备控制装置、WiFi通信模块等对船舶机舱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以北斗通信系统为媒介,实现实时将机舱温度采集数据及船舶位置传输至远程监控部分,简化了系统的软硬件,增强了实时性与可操作性,提高了保密性与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湖北省为例,充分利用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和影像处理专业技术等现有资源,探讨了省级地质灾害监测体系的技术应用手段及其可行性。通过挖掘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准站网监测地质灾害灾变过程的潜力,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为省级地质灾害监测体系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基于北斗卫星的渔船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渔船遇险搜救不及时的问题,设计出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渔船监控系统。该监控系统以Linux操作系统为交互平台,结合计算机技术和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实现对船舶位置的动态实时监控,并将渔船的位置信息嵌入到内置的电子地图中。该系统利用北斗卫星监控范围广、可靠性高、稳定性好以及独有的短报文通信优势,能有效解决远海区域无线通信网络覆盖不够的问题,且成本低、效率高。经试验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达到预期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9.
以某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GNSS变形监测项目为例,在设计变形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利用华测HCMonitor变形监测系统专用软件,对监测数据采用不同卫星监测系统数据进行了组合定位,分析和对比了解算数据,探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应用效果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我国北斗系统已经开始实施全球化建设且地面最大可视卫星数已达到15颗的情况,该文提出利用北斗观测数据进行高精度工程控制测量的设想,并利用香港CORS站观测数据进行算例验证及精度分析,基于北斗系统观测数据控制网基线向量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并将北斗系统计算结果与GPS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北斗系统完全可以应用在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绘领域;与GPS相比,北斗系统卫星星座尚未完全建成,一个卫星周期内北斗基线解算可用卫星个数不到GPS一半;数据解算过程中使用的北斗导航卫星精密轨道和钟差精度相对较低,各种精密解算软件使用的误差改正模型不够完善,误差消除不够彻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