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省同位素年龄及其区域地质构造意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是在对福建省已取得的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进行全面收集、系统整理、统一计算、制图和分析研究基础上,建立了福建省地质事件年龄表;阐明了福建可能存在元古界甚至更老的基底;中生代火山岩与侵入岩具确明显的同源同时性和演化规律的一致性。进一步证实了一些侵入岩体的侵入时代、地层的变质时代、成矿期和福建存在多旋回的岩浆侵入、火山喷发和多旋回的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以及多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确认了各时代侵入岩的主要岩性,指出了东南沿海中生代变质带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福建沿海中生代变质带,其范围,北起马祖,经平潭、晋江、东山,南至广东南澳岛,长达400公里,宽38~58公里。变质带主要由中生代地层组成。变质岩、混合岩和花岗质岩石广泛发育,为一典型的低压型(红柱石——矽线石型)区域变质带。这一变质带的查明,对我国东南沿海板块构造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福建沿海中生代变质带位于我国东海之滨,呈北东方向狭长条带与海岸线平行展布,大致与长乐——南澳深大断裂带展布方向一致,长约400余公里,宽仅38—58公里。它是由一套中生代晚三叠—晚侏罗世的沉积—火山岩系经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其变质时代大致相当于晚侏罗—早白垩世,是一条年青的区域变质带。  相似文献   

4.
福建沿海中生代变质带位于我国东海之滨,呈北东方向狭长条带与海岸线平行展布,大致与长乐——南澳深大断裂带展布方向一致,长约400余公里,宽仅38—58公里。它是由一套中生代晚三叠—晚侏罗世的沉积—火山岩系经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其变质时代大致相当于晚侏罗—  相似文献   

5.
板块构造理论兴起之后,我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开始成为地质界讨论的问题之一。有人(邱家骧等1981)认为,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是西太平洋板块,消减在亚洲大陆之下的产物,并指出,沿海带属岛狐型火山岩。作者认为,中国东南沿海火山岩不属于岛孤型火山岩,而是大陆远缘型。  相似文献   

6.
东南沿海早白垩世火山岩的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南沿海广泛分布的白垩纪火山岩中,发育一套具特殊岩相学特征的火山岩地层,以浙江高坞组和福建南园组为代表,其主体为熔结凝灰岩,以深灰色厚层致密块状、含大量长石和石英晶屑、大面积出露但假流动构造模糊为突出特征,而明显区别于其它白垩纪地层组的熔结凝灰岩,表明其具有独特的成岩过程。伊利石结晶度研究表明,高坞组和南园组火山岩特殊的岩相学特征与其成岩后受到极低级变质作用,从而发生一定程度重结晶有关,这一过程使其岩石结构构造趋于均一化。通过对上下火山岩系火山岩的伊利石结晶度、b0值及多型特征对比分析表明,东南沿海这一大范围的火山岩极低级变质作用,可能是早白垩世晚期"闽浙运动"后岩石圈发生强烈伸展,导致区域大规模热隆作用的反映,并与上下火山岩系之间区域性不整合面的形成、长乐-南澳构造带强烈的变质变形事件及东南沿海大规模金铜矿、非金属等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晓春  岳书仓 《矿床地质》1998,17(Z1):213-216
本文概述了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陆相火山-侵人杂岩的时空分布、岩石系列和组合、成因类型和矿床空间分带、成矿时代诸特征,指出中国东南沿海火山岩带或成矿带较之环太平洋火山岩带或成矿带其他组成部分,其岩浆作用、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并进而指出该区成岩-成矿地质背景、板块作用方式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8.
中生代以来,闽粤沿海变质带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构造岩浆演化过程。强烈的区域变质作用及大规模韧性剪切作用成为这一地区最引人注目的地质事件。通过对该变质带代表性岩石进行系统~(40)Ar/~(39)Ar阶段升温测定,结果表明晋江地区混合岩和浅粒岩形成于距今99—98Ma以前,后期的北西向韧性剪切则是发生在75Ma以前。  相似文献   

9.
1998年开展的马池幅1∶5万区调项目,在石泉县—马岭关一带发现一套中浅变质火山杂岩系。通过调查:( 1 )该套变质火山岩系是由大小不等的元古界变质中基—酸性火山岩、变质沉积岩、变质古侵入岩、早古生代脉岩及下古生界变质沉积岩等岩块或岩楔组成,经多期、多级韧性剪切带、脆性断裂分划拼贴形成,呈菱形交织网状岩片拼贴带展布而具构造混杂岩带属性;( 2 )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该杂岩中变质火山岩包容有洋溢拉斑玄武岩、岛弧拉斑玄武岩、弧后盆地拉斑玄武岩及板内玄武岩、盖层变质沉积岩等组合,胭脂沟府冲型古侵入岩体侵入其中;( 3)该变质火山岩系夹持于马岭关构造带中,南、北边界分别由推覆构造、剥离断层及断裂构造限定,向西延交于饶峰—麻柳坝断裂带中;向东延伸于茨沟—吕河一线;( 4 )在酸性火山岩中获得1 70 0±1 2Ma (锆石U -Pb)同位素测年值和547±1 4Ma变质年龄值。上述表明马岭关杂岩属一套包容形成于不同构造环境、不同岩类,以多级骨架构造分划、拼贴组成的构造混杂岩,其物质组成复杂,岩浆作用、地质构造演化与古勉略构造带相近,并构成分划南秦岭微地块与凤凰山构造过渡基底的分区界线,应属古勉略构造带的构造物质组成。  相似文献   

10.
大别造山带东部燕山晚期区域变质——岩浆活动与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简平  马昌前 《地球科学》1996,21(5):519-523
应用Rb-Sr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大别山东部两类不同构造环境成因的花岗岩及大别杂岩混合的冷却就位和构造-变质时代,结合区域辊杂岩和花岗岩已有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成果分析,结果表明:(1)大别山东部燕山晚区域变质-混合岩化-岩浆活动是同一构造-热事件的产物;(2)大别杂岩与中生代花岗岩具有相似的热历史,中下地壳大别杂岩的出露是燕山晚期区域构造抬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冈底斯带晚中生代构造演化模式一直存在争议。此次研究了中冈底斯带扎布耶茶卡北部区域则弄群火山岩的野外特 征和锆石U-Pb年龄。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扎布耶茶卡北部则弄群火山岩主要喷发于154.2~142.1 Ma。研究首次获得 晚侏罗世的则弄群火山岩年龄为154 Ma,比前人提出的则弄群火山岩浆活动起始时间(130 Ma) 提前了24 Ma,据此将则 弄群的时代定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根据研究获得的最新年代学数据,结合冈底斯带火山岩的前人研究资料,显示冈底 斯带中生代弧火山岩具有从南向北逐渐年轻的趋势。因此,最早期南冈底斯弧中生代火山岩可能与新特提斯洋板片北向俯 冲有关,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的中冈底斯带弧火山岩受到了新特提斯洋板片北向俯冲和班公湖-怒江洋板片南向俯冲的双 重影响,早白垩世中期的北冈底斯带弧火山岩则与班公湖-怒江洋板片的南向俯冲密切相关。研究成果为冈底斯带晚中生 代构造演化模式提供了火山岩方面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12.
试论华北地台中生代超变质作用与地幔热柱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通过冀西北、胶东等金矿富集区“太古宙”高级变质地体中生代金矿化、变质核杂岩构造、花岗岩、碱性岩等问题的讨论,认为中生代强烈而广泛的混合岩化、花岗岩化、流变“片麻岩”化等超变质作用,是华北地台太古宙高级变质地体变质程度深、同一地质体同位素年龄数据相差悬殊、中生代强烈岩浆活动等异常地质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既是华北地台活化的重要深部地质作用,亦是深部“去根作用”的具体体现。而中生代地幔热柱作用又是用变质作用、变质核杂岩构造、金矿成矿作用的深部机制,也是华北地台中生代活化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3.
应用Rb-Sr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大别山东部两类不同构造环境(同构造花岗岩和非构造花岗岩)成因的花岗岩及大别杂岩混合二长片麻岩的冷却就位和构造-变质时代.结合区域上大别杂岩和花岗岩已有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成果分析,结果表明:(1)大别山东部燕山晚期区域变质-混合岩化-岩浆活动是同一构造-热事件的产物;(2)大别杂岩与中生代花岗岩具有相似的热历史,中下地壳大别杂岩的出露是燕山晚期区域构造抬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福建长乐-东山构造带的变形特征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高俊  张建新  王荃 《地质论评》1993,39(1):57-63,T001
福建长乐—东山构造带是我国东南沿海中生代NE向线性构造带的一部分。从西向东分为三个亚带:福清—云霄钙碱性火山岩带(J_3);长乐—东山NE向韧性剪切带(K_1); 平潭—东山变质地体(P_z—J_3)。火山岩带以浅层构造、脆性挤压变形为特征。变质地体为一外来体,以深层构造、多期(即前J,J,K_1)叠加变形为特征,并于J_3末增生到欧亚大陆边缘。韧性剪切带是叠加在变质地体增生带上,为一左行平移简单剪切带。  相似文献   

15.
长乐—南澳变形变质带北起福建省长乐,经福清、莆田、晋江、东山、南至广东省南澳岛。全长500余公里,宽40~60公里,为北东向狭长带状热动力变质带,该带控制着福建—广东东南沿海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火山活动,为大陆边缘高热能带。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本带曾有4次构造热事件:第一次为加里东构造热事件,第二次为印支期构造热事件,第三次为燕山期构造热事件,形成大规模的混合片麻岩和花岗岩,第四次为喜马拉雅期变质热事件。为了解该带变质岩、花岗岩的成因和构造演化,笔者进行了福清和东山县有关样品的部分熔融实验。  相似文献   

16.
福建长乐-东山构造带的变形特征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俊  张建新  王荃 《地质论评》1993,39(1):57-63
福建长乐—东山构造带是我国东南沿海中生代NE向线性构造带的一部分。从西向东分为三个亚带:福清—云霄钙碱性火山岩带(J_3);长乐—东山NE向韧性剪切带(K_1); 平潭—东山变质地体(P_z—J_3)。火山岩带以浅层构造、脆性挤压变形为特征。变质地体为一外来体,以深层构造、多期(即前J,J,K_1)叠加变形为特征,并于J_3末增生到欧亚大陆边缘。韧性剪切带是叠加在变质地体增生带上,为一左行平移简单剪切带。  相似文献   

17.
娄昊  董永胜  张修政  邓明荣  张乐  许王 《地质通报》2014,33(9):1391-1399
猫耳山岩组分布于龙木错—双湖缝合带西延的关键区域,具有复杂的岩石组合和变质变形特征,是理解缝合带西部构造演化的关键。1∶25万查多岗日幅区调认为猫耳山岩组为一套晚泥盆世遭受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改造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夹基性火山岩沉积建造,其中部分变质基性火山岩显示出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近期的研究表明,原猫耳山岩组是由形成于不同时代和构造背景,遭受不同程度变质作用改造的岩片构造混杂而成,对其进行必要的解体工作,是认识该区物质组成及构造演化的前提。在大量野外观察和实测剖面的基础上,结合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将原猫耳山岩组初步解体为晚古生代蛇绿岩、早古生代蛇绿岩、早石炭世咸水河岩组、中三叠世拉顺岩组等不同地质单元,并概述解体依据和不同单元的物质组成、变质特征、形成时代及构造背景,为进一步深入理解缝合带西部物质组成、从整体上认识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豫西整装勘查区的栾川南泥湖钼钨矿田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生产钼矿山。该区斑岩夕卡岩型钼钨矿床经过广泛系统的地质勘测和地质科研工作。然而,该斑岩夕卡岩型钼钨成矿系列或成矿系统的地质特征在野外如何识别?通过什么地质测量方法能够把成矿岩系和它们的栾川群变质围岩区别开?不仅是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南泥湖钼钨矿田深部外围找矿的难题。本文研究豫西中生代花岗岩钼钨多金属成矿事件,在斑岩夕卡岩型钼矿床模式的基础上建立成矿地质体的岩石学、矿物学判别标志,开展矿田构造岩相地质填图。通过实测9条构造蚀变分带剖面,在6 km2区段内实现1∶1万构造岩相填图。建立接触热蚀变和接触交代蚀变两种类型,确定硅灰石角岩带、石榴子石角岩带和碳酸盐化角岩带,以及夕卡岩带、夕卡岩化带和弱夕卡岩化带,共6个分带。结果发现:南泥湖-三道庄矿区南部接触热变质作用发育,呈环状硅灰石角岩带、石榴子石角岩带和碳酸盐化角岩带;而北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呈东西向广泛发育,从东到西依次为夕卡岩带、夕卡岩化带和弱夕卡岩化带。矿区南部围岩以泥质火山岩为主,北部围岩为碳酸盐发育的地层建造,这是影响上述两类蚀变岩分布和发育程度规模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于区域矿产调查给出了新的思路和实际测量填图成果,对于基础地质科研紧密结合地质找矿生产实践提供了示范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白云生 《矿床地质》1985,4(3):31-39
一、地质概况矿床位于我国沿海断裂火山岩带一个中生代火山岩盆地的西南边缘。区域出露中生代火山岩盆地的基底——前泥盆系陈蔡群(AnDch)变质岩系和盖层——侏罗系下统枫坪组(J_1f)河湖相地层和上统(J_3)火山喷发-山间盆地沉积地层(表1)。区域构造以北东-南  相似文献   

20.
辽西地区燕山板内造山带早中生代构造变形的年代学限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辽西进行的构造研究确认了这里曾经在早中生代期间发生过几次重要的构造变形事件,地质上,这几次构造变形的时代被限定在中三叠世老虎沟组沉积之后到晚侏罗世髫髻山/蓝旗组火山岩喷发之前。期间,第一期逆冲推覆构造被水泉沟组不整合覆盖,第二期逆冲推覆构造被髫髻山组/蓝旗组不整合覆盖。本文通过对水泉沟组火山岩、邓杖子组火山岩砾石、髫髻山组底部火山岩以及侵位到逆冲构造岩片中的安山玢岩脉体进行锆石SHRIMP法U-Pb定年,比较准确地限定了燕山板内造山带早中生代几次构造变形的时代。这对于研究燕山板内造山带早期变形特征和变形历史、研究整个燕山造山带的变形过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