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对虾复眼的研究Ⅱ.亚显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对虾的复眼为反射型重叠像眼。角膜、成角膜细胞、晶状体细胞、晶状体和晶状体束构成屈光系统。小网膜细胞膜突出的微绒毛汇合而成感杆束,微绒毛沿感杆束的纵轴方向上,排列交替出现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外观上感杆束呈现出明暗相间的带状结构,为典型的“十足目型”。复眼中有调节进入小网膜光量的远端色素、近端色素及反射色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虾复眼的研究Ⅱ.亚显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对虾 ( Penaeus chinensis)的复眼为反射型重叠像眼。角膜、成角膜细胞、晶状体细胞、晶状体和晶状体束构成屈光系统。小网膜细胞膜突出的微绒毛汇合而成感杆束 ,微绒毛沿感杆束的纵轴方向上 ,排列交替出现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 ,外观上感杆束呈现出明暗相间的带状结构 ,为典型的“十足目型”。复眼中有调节进入小网膜光量的远端色素、近端色素及反射色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成虾正常复眼内外部组织的细微结构和瞎眼病的病因。结果表明正常复眼由数千小眼集合而成,小眼面为正方形,呈网格状整齐排列,表面清洁饱满,没有任何毛状突起。小眼由屈光器、感光器、色素细胞组成。屈光器由角膜、长正方形晶体和圆锥形晶体柄部构成,感光器包括感杆和视网膜细胞,感杆不具裂隙。自然与人工感染的病眼表面和视网膜细胞及色素细胞内有细菌、杂质、孔洞、缝隙和覆盖物,而正常复眼内没有上述情况。细菌学鉴定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该病的病原为非01群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non-01)],这为该病的防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南极超型磷虾复眼组织结构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应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南极趋型磷虾(Euphausia superbaDana)复眼的内外部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其复眼由约4000个小眼组成,小眼表面正六角形,没有任何突起。内部由屈光器、感光器、色素细胞和小眼轴等组成。屈光器由角膜和圆锥晶体两部分紧密结合而成。视网膜细胞结构特征为感杆型,感杆具有裂隙,其他感觉细胞的微绒毛可以进入这个裂隙。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核仁明显。细胞质中可见内质网、核糖体和电子致密的圆形物类似脂滴物。色素细胞包围着晶锥和感觉细胞。  相似文献   

5.
条石鲷视觉器官早期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显微测量法,对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视觉器官的早期发生、分化和形成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显示:在水温24℃±1.0℃的条件下,受精后10.5 h,视杯出现;受精后15.5 h,晶状体形成;受精后22 h,在脉络膜裂口处出现角膜;2日龄,巩膜和脉络膜形成;3日龄,虹膜出现;6日龄,视网膜分化完全,由色素层、视锥视杆层、外界膜、外核层、外网状层、内核层、内网状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和内界膜组成;13日龄,角膜分化完全,由外向内依次为复层扁平上皮、前弹性膜、纤维层、后弹性膜和内皮层;21日龄,虹膜完全分化,由内向外依次为色素层、后缘层、基质层、前缘层和内皮层。此时条石鲷眼的各个部分(巩膜、脉络膜、视网膜、晶状体、虹膜、角膜)均发育完善。  相似文献   

6.
《海洋科学》2012,36(3)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显微测量法,对条石鲷(Oplegnathusfasciatus)视觉器官的早期发生、分化和形成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显示:在水温24℃±1.0℃的条件下,受精后10.5h,视杯出现;受精后15.5h,晶状体形成;受精后22h,在脉络膜裂口处出现角膜;2日龄,巩膜和脉络膜形成;3日龄,虹膜出现:6日龄,视网膜分化完全,由色素层、视锥视杆层、外界膜、外核层、外网状层、内核层、内网状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和内界膜组成;13日龄,角膜分化完全,由外向内依次为复层扁平上皮、前弹性膜、纤维层、后弹性膜和肉皮层;21日龄,虹膜完全分化,由内向外依次为色素层、后缘层、基质层、前缘层和内皮层。此时条石鲷眼的各个部分(巩膜、脉络膜、视网膜、晶状体、虹膜、角膜)均发育完善。  相似文献   

7.
东方对虾消化系统解剖和组织学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东方对虾消化道及肝胰脏进行大体解剖和组织学观察.并将其结构与功能同其它主要十足动物作比较。前肠和后肠内壁有几丁质层覆盖,中肠则没有,食道壁向四个角落内褶.在其表皮层之下的结缔组织中充满皮肤腺.环肌层连续.纵肌成束分散排列;胃的组织学结构除没有皮肤腺分布外.大体与食道相似。中肠从胸部延伸到第六腹节前区.约占消化道总长的60%.其上皮是一层柱状细胞.环肌层薄.纵肌成束分散排列:中肠前、后盲囊分别从中肠的前端和后端发出,后肠是一短管.内壁突出四个大的垫状隆脊,肛门开口于尾节腹面.和食道一样后肠壁分布大量皮肤腺:后肠上皮由单层柱状细胞组成,环肌层连续,纵肌在后肠前段成束分散排列于环肌之下,在后段则在环肌层之上。肝胰脏由许多分支肝小管构成.肝小管内壁为单层柱状上皮.中央为管腔;肝管细胞分为分泌细胞.吸收细胞、纤维细胞和原始细胞四种。原始细胞是一种未分化的细胞.分布于肝小管末端。  相似文献   

8.
报道从广东湛江沿海采集、分离的隐藻———湛江隐藻 (CryptomonaszhanjiangensisH .J.HuetL .P .Wu)的室内培养 ,从 5种培养基中筛选得到较适合于其生长的 85 - 1培养基。在此基础上 ,对培养基中的N、P、K含量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以及细胞中叶绿素和隐藻藻红蛋白的消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湛江隐藻在培养过程中出现的由红褐色—黄褐色—橄榄绿色的细胞颜色变化主要是由细胞内隐藻藻红蛋白与叶绿素的比值决定的 ,并与培养基中N素水平的变化成正相关。此外 ,在色素的提取过程中 ,对同一材料的不同色素进行分步提取 ,方法简便 ,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9.
对大银鱼和小齿日本银鱼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和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序列测定,分析比较了2种间的序列差异。大银鱼2个个体间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无差异,小齿日本银鱼3个个体的序列出现了2种单倍型;大银鱼同小齿日本银鱼细胞色素b序列(单倍型SB-1)之间存在86个碱基差异(差异率21%),变异较大。大银鱼、小齿日本银鱼的16S rRNA基因片段种内个体间无序列差异,两种间存在21个碱基的差异(差异率5%),有1个碱基的插入/缺失。由此可见,2种银鱼间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进化速率较快,约为16S rRNA基因片段的4倍。根据细胞色素b序列数据。推算出2种银鱼大概在中新世晚期发生分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东方对虾消化道及肝胰脏进行大体解剖和组织学观察,并将其结构与功能同其它主要十足动物作比较。 前肠和后肠内壁有几丁质层覆盖,中肠则没有。食道壁向四个角落内褶,在其表皮层之下的结缔组织中充满皮肤腺,环肌层连续,纵肌成束分散排列:胃的组织学结构除没有皮肤腺分布外,大体与食道相似。中肠从胸部延伸到第六腹节前区,约占消化道总长的60%,其上皮是一层柱状细胞,环肌层薄,纵肌成束分散排列;中肠前,后盲囊分别从中肠的前端和后端发出。后肠是一短管,内壁突出四个大的垫状隆脊,肛门开口于尾节腹面,和食道一样后肠壁分布大量皮肤腺:后肠上皮由单层柱状细胞组成,环肌层连续,纵肌在后肠前段成束分散排列于环肌之下,在后段则在环肌层之上。肝胰脏由许多分支肝小管构成,肝小管内壁为单层柱状上皮,中央为管腔:肝管细胞分为分泌细胞、吸收细胞、纤维细胞和原始细胞四种。原始细胞是一种未分化的细胞,分布于肝小管末端。  相似文献   

11.
体外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采用显微观察和MTT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低分子量氨基糖(包括壳寡糖(chitosan)、羧甲基壳寡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 oligosaccharide)、羧甲基甲壳寡糖(Carboxymethyl chitin oligosaccharide)、N-乙酰氨基葡萄糖(N-acetyl-glucosamine))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在0~1000μg/mL浓度范围内4种氨基糖对角膜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均没有细胞毒性,且均能促进角膜上皮细胞的生长,以壳寡糖和羧甲基甲壳寡糖效果最佳,二者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壳寡糖、羧甲基甲壳寡糖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能明显促进角膜基质细胞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壳寡糖的促进作用最明显。提示低分子量氨基糖可适用于角膜细胞促生长的培养,为壳聚糖衍生物材料用于眼科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有机磷农药对海洋微藻致毒性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叉鞭金藻和三角褐指藻为材料,采用室内一次性培养的方法研究久效磷对光合色素(叶素α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的久效磷短时间处理对微藻细胞的光合色素含量影响轻微,有时甚至可使光合色素含量升高;随着久效磷浓度的提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微藻的光合色素含量明显降低,说明久效磷对光合色素有严重的破坏作用。久效磷对叉鞭金藻叶绿素α的72hEC50为6.8mg/L,48hEC50为10.6mg  相似文献   

13.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globosa)是我国南方沿海近年来主要的赤潮原因种之一,由球形棕囊藻形成的赤潮对海水养殖业发展和海域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棕囊藻通常以囊状群体形式形成赤潮,很难获取其丰度数据,以往研究中多以19′-己酰氧基岩藻黄素(Hex-fuco)或19′-丁酰氧基岩藻黄素(But-fuco)作为其特征色素,利用化学分类软件CHEMTAX计算其生物量。为了解我国近海球形棕囊藻的色素组成特征,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分析了6株球形棕囊藻的色素组成与含量状况,其中5株分离自我国近海。结果表明, 6株球形棕囊藻均以岩藻黄素和叶绿素a为主要色素,但其特征色素Hex-fuco却存在显著的株系间差异,即便是分离自相同海域的不同球形棕囊藻藻株也存在差别。对比棕囊藻游离细胞和囊状群体的色素组成,可以看出两者在色素组成上基本一致,但囊状群体中捕光色素(Light-harvesting pigment)含量低于游离细胞,而光保护色素(Photoprotective pigment)则高于游离细胞,可能与不同存在形态的棕囊藻对光照的适应特征差异有关。以上研究表明,在以CHEMTAX方法计算球形棕囊藻生物量时,需要充分调查海域棕囊藻的特征色素组成情况,获取其特征色素信息,构建合理色素比例初始矩阵,为球形棕囊藻赤潮监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铁对中肋骨条藻生长、色素化程度及氮同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中肋骨条藻为对象,研究了铁以及铁与氮的交互作用对藻类生长、色素化程度及氮同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10 ̄8~5×10-6mol/dm3浓度范围内,随着Fe的增加,该藻对氮的吸收量增加,同化能力增大,细胞色素化程度降低,胞内氨基酸(AA)和蛋白质(Pr)含量升高,细胞生长加快,细胞生长率在Fe浓度为5×10-6mol/dm3时达最大。叶绿素a和褐色素以及胞内AA和Pr与铁浓度的对数呈正相关关系。实验还发现,当N/P为20:1时(比较40:1和10:1),铁与氮交互作用对细胞生长、色素化程度以及氮同化能力影响尤其显著:当Fe浓度一定时,不同形态的氮源对藻胞内AA转化为Pr速率的影响是低氧化态氮源高于高氧化态氮源  相似文献   

15.
从显微和超微水平研究了中国对虾幼虫眼的发育。结果表明,幼虫眼在膜内无节体期已具备。发育成熟的幼虫眼至少由3个眼单位组成。电镜下,每个眼单位由晶体细胞、网虫眼的最外围。至糠虾体第1期幼虫眼开始退化,表现在网膜细胞内的细胞器减少,色素颗粒致密度降低。糠虾幼体第2,3期,仅可见色素颗料存在;至仔虾期单眼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虾幼体期视觉器官的发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1994年3-5月,以中国对虾无节幼体6个亚期,蚤状幼体3个亚期,糖虾幼体3个亚期及仔虾各时期的幼体为材料,用日产Olympus万能研究显微镜观察研究各期幼体单眼及复眼的发育。结果表明:在中国对虾无节幼体N1-N66个亚期,单眼的两侧均有复眼的原基组织。  相似文献   

17.
圆紫菜人工色素突变体的诱导与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圆紫菜人工色素突变体,本文使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辐照其叶状体,培养数天后,在叶状体上出现了少量颜色变异细胞,它们呈斑点状无规则地分布在野生型细胞中间。再培养2~3周,这些色素变异细胞分裂形成了不同颜色的细胞块,其颜色呈浅绿黄、橄榄色、草绿、绿褐、黄褐、浅褐、深紫红和浅紫红色等。在辐照强度0~80 μW/cm2范围内,叶状体上色素变异细胞块出现的频率随辐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至80 μW/cm2以上时,随着辐照强度的增加,色素变异细胞块出现的频率反而下降,这表明80 μW/cm2为有效的辐照强度。将色素变异细胞块切下,置入充气瓶内充气培养,待其释放出单孢子,随后从单孢子萌发体中挑选出了黄褐、橄榄色、红色、褐红等纯色的突变体,并利用叶状体单性生殖分别获得它们的遗传纯合丝状体(品系)。各突变品系的F1叶状体与各自母体的颜色一样,说明其颜色是可稳定遗传的。与野生型品系相比,各色素突变品系的F1叶状体的生长速度、活体吸收光谱、3种主要光合色素和色素蛋白的含量及它们相互间的比值均发生了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8.
罗氏沼虾幼体个眼外形及生长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各期氵蚤状幼体复眼的个眼面均呈正六边形,个眼透镜面为圆形,其表面光滑。个眼的数量在幼体期不恒定。经计算机方程选优,复眼个眼面直径、矢状面个眼数量和色素细胞层宽度与幼体体长之间呈幂函数关系,而复眼矢状面个眼数量与色素细胞层宽度之间呈直线相关。  相似文献   

19.
王林桂  赵博  黄勃 《海洋科学》2015,39(12):86-90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海神草(Cymodocea rotundata)营养器官的组织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神草的根、茎、叶均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根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内皮层中有凯氏带且六面加厚结构。茎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组织三部分组成,维管组织有1束中央维管束和数束外环维管束,维管束为有限外韧维管束,有气隙分布。叶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上下表皮均由单层细胞构成,排列规则无胞间隙,其外壁覆盖一层连续的角质层,无气孔但分布有类泡状细胞,表皮细胞中富含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本文还讨论了海神草营养器官与海洋沉水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0.
用60Co-γ射线辐照处理野生型条斑紫菜的壳孢子萌发体以获得色素变异细胞,随后用酶解法获得单离的变异细胞进行个体再生培养,从中分离出不同的条斑紫菜色素突变体.结果表明,叶状体经剂量分别为100、300、500、700和900Gy的γ射线辐照后再培养1周,均出现了多种色素变异细胞,随后,它们逐渐分裂成为变异细胞块.在0-500Gy辐照剂量范围内,色素变异细胞块的百分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至700Gy时,变异细胞块的百分率反而下降,说明500Gy是最合适的剂量.从单离变异细胞的再生叶状体中分离出桔红、紫红、桔黄和墨绿等颜色的单色变异体,并获得了它们的丝状体纯系.各变异品系的F1叶状体均为单色,其颜色与各自的母本叶状体相同,表明它们是稳定突变体.各色素突变品系的叶状体活体吸收光谱不仅与野生型品系有明显的差异,而且各突变品系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