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秉祥 《甘肃地质》2007,16(3):26-28,33
通过对该区区域地质背景及金家坪锰矿地质特征的分析,认为该锰矿石形成可分为陆相期、海相期、成矿物质固化失水结晶期及成矿后裂隙充填期4个阶段。矿床成因属海相沉积—次生再造型锰矿。  相似文献   

2.
贵州遵义锰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遵义锰矿为我国南方重要的沉积型锰矿之一,其矿石自然类型为碳酸盐岩型锰矿石,工业类型为高硫、中-高铁、低磷和低硅贫锰矿石。本文在选取典型钻孔所揭露含锰岩系详细观察的基础上,对锰矿石及其顶、底板岩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主-微量和稀土元素以及碳-氧同位素组成分析。本区锰矿石主量元素中Fe/Ti为12.35~140.5,平均59.35(20),(Fe+Mn)/Ti为153.88~520.5,平均271.05(25),Al/(Al+Fe+Mn)为0.05~0.20,平均0.12(0.3),表明锰矿石的形成与海底热液活动密切相关。锰矿石的U和Th平均含量分别为6.37×10-6和2.79×10-6,U/Th均值为2.52(1),Ni和Co平均含量分别为191.9×10-6和93.03×10-6,Ni/Co均值为2.16(3.6),具有热水沉积特征,∑REE变化为123.54×10-6~424.08×10-6,普遍小于200×10-6,总量较低,配分型式表现为右倾型,∑LREE/∑HREE比值变化为2.23~119.22,明显大于1,(La/Yb)N比值4.58~18.83,负Ce异常(δCe=0.45~0.72),与热水沉积锰矿稀土特征相似。综合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锰矿石及其底板硅质岩为海底热水沉积成因,并混有少量化学沉积物,而其顶板岩石属非热水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3.
唐云凤  伊海生 《中国地质》2011,38(2):451-461
斗南锰矿是滇东南地区大型的沉积型锰矿床,对其沉积成因的研究可反映滇东南地区沉积型锰矿床的成矿模式。笔者对采自斗南锰矿床的条带状锰矿石样品,进行了系统的锰矿石物相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通过对锰矿石中锰矿类型与氧化还原界面关系的探讨,提出了由海平面变化引起的氧化还原界面波动所控制的沉积型锰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4.
林信英 《地质论评》1958,18(4):325-326
张贻侠在他所著“锰矿石透镜体的成因问题”一文(地质知识1957年6期)中,根据许多事实阐述了关于锰矿石透镜体形成条件的新见解。笔者打算在本文中就某些有关问题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在张先生商榷。首先,在张先生谈到锰矿石  相似文献   

5.
福建连城锰矿以前认为是风化淋滤型矿床。l982年初,在4号矿段发现原生锰矿石,多数作者认为是沉积变质改造成因。笔者以矿体赋存状态、控矿构造、锰质来源、岩浆活动和同位素组成特征资料为基础,认为是热液交代充填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彭加强  江映  潘仁凯 《贵州地质》2009,26(2):112-116,148
通过对贵州松桃杨立掌锰矿区菱锰矿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组分特征和矿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特征的分析研究,进一步总结该矿区锰矿石的物质组分特征,为该地区锰矿找矿、成矿规律研究和锰矿石的选冶工艺提供相关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乐华锰铅锌矿是兼具有层状锰矿与脉状铅锌矿的特色矿床,为了研究两类矿体成因联系,分析了锰矿体中菱锰矿的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以及双锰山组铁锰矿石和千枚岩的ICPMS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以及铅锌矿体中的硫化物硫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菱锰矿与铁锰矿石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相似,与双桥山群千枚岩差异明显,其中菱锰矿、铁锰矿石稀土北美页岩标准化模式为"左倾"型,而双桥山群千枚岩为"平坦"型,指示锰矿成矿物质来源与双桥山群可能无关;铁锰矿石和菱锰矿的Co/Ni值、lgTh-lgU图解及δEu正异常指示锰矿来源于海底热液;V/Cr值、V/(V+Ni)值及δCe负异常指示成矿环境为氧化环境。铅锌矿中黄铁矿δ~(34)S值为1.7‰~3.5‰,指示矿质来源应是深源岩浆或地幔岩浆。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综合研究认为,锰矿为中石炭世海底热液通过化学沉积作用成矿,铅锌矿为燕山期岩浆热液充填成矿。因此认为乐华锰铅锌矿中锰矿体与铅锌矿体没有成因联系,为独立成矿事件。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锰矿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沉积型锰矿是最重要的类型,主要沉积成锰期集中在早南华世大塘坡期、中奥陶世烟溪期及晚二叠世孤峰期。通过对三个主要成锰期代表性锰矿石电子探针分析显示,三个主要成锰期所成锰矿床,矿石组分类似,组成矿石的锰矿物主要为锰的碳酸盐,包括菱锰矿、钙菱锰矿、镁菱锰矿、锰白云石、锰方解石等。三个主要成锰期代表性锰矿石及地层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标准化参数与配分模式显示,各成矿期含锰地层与锰矿石之间无显著差异,暗示了它们是相似的沉积环境下形成的产物,为正常沉积与热水沉积的复合。一方面,各成矿期岩、矿石稀土元素总量中等偏高,表现为正常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特征。另一方面,在北美页岩标准化配分曲线上,呈现出水平或重稀土相对富集的左倾配分曲线,Ce的负异常,又是典型热水沉积成因呈现出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δCe异常特征,指示了成锰作用处于波动的缺氧还原/氧化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9.
滇东南中三叠统法郎组锰矿床成因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于滇东南中三叠世拉丁期法郎组地层中的锰矿床,锰矿石出现氧化锰矿与碳酸盐锰矿混合存在现象,没有明显的变质现象,为沉积成因。矿石中一般都含有生物碎屑。我们对采自这一地区的斗南、岩子脚、老乌,土基冲等典型矿床的锰矿石样品,进行了系统的薄片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同时应用X射线衍射对矿石矿物成份作了相应分析。观察到这些矿石中的鲕、豆状结构是由蓝绿藻类微生物凝聚作用形成的显微叠层构造,具有核形石特有的核心和包壳,其明—暗纹层相间的显微结构特征可以与现代深海大洋铁锰结核相类比。本文通过对核形石显微结构特征的观察和对锰矿物生成时介质环境的讨论,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锰矿形成可能位于古氧化还原界面附近,该区锰的富集可能与微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黔东松桃地区凉风坳锰矿床是我国较为典型的"大塘坡式"锰矿床之一,由于矿物组成复杂,锰矿物晶形较差且粒度细小,对其矿物学的认识程度较低,矿床成因方面尚存在较大争议。野外地质调查和矿物学的研究表明,凉风坳锰矿床的锰矿层,主要产出于含锰岩系的菱锰矿-碳质页岩组合和菱锰矿-含锰碳酸岩-碳质页岩组合中,矿石类型有致密块状、条带状、角砾状和含方解石脉4种,主要锰矿物为菱锰矿和钙菱锰矿。矿物化学研究表明,由致密块状锰矿石→条带状锰矿石→角砾状锰矿石→含方解石脉锰矿石,锰矿物的MnCO_3、MgCO_3和FeCO_3总体上具逐渐减少,而CaCO_3具逐渐增多趋势;Mn/Fe比值变化范围为22.7~84.9,MnO_2+FeO与CoO+NiO呈极差的负相关关系。综上表明,凉风坳锰矿床形成于一个地堑式同沉积断陷盆地中,形成过程中处于较强的还原沉积环境,锰矿物为成岩成因类型,Fe、Mn两种元素的沉积受到强烈的陆源和火山活动等影响。  相似文献   

11.
湖南“湘潭式”锰矿是华南扬子地块东南缘南华纪沉积型锰矿的重要组成部分。含锰岩系赋存于大塘坡组底部碳酸锰层中,矿石类型主要为致密块状、条带状和互层状碳酸锰矿石。菱锰矿呈显微“球粒”状,多具3层圈层构造,类似“薄皮鲕”的特征。锰矿石MnO含量为12.08%~40.02%,平均28.93%,具有较低的Fe/Mn值(0.01~0.32)和较高的P含量(0.058%~0.190%),从工业用途的角度,属低Fe高P型锰矿。“湘潭式”锰矿石微量元素相对PAAS具有明显的Co、Mo、Sr富集和V、Cr、Ni、U等亏损,中稀土元素相对轻、重稀土元素富集,呈“帽式”配分模式。“湘潭式”锰矿与黔东“大塘坡式”锰矿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富集亏损特征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反映了它们可能存在相似的成矿背景。“湘潭式”锰矿石较低的Al/Mn(0.02~0.35)、Al/(Al+Fe+Mn)值(<0.35)和较高的(Fe+Mn)/Ti值(>25),表明锰质主要来源于海底热液活动,但锰矿石Ce正异常及弱的Eu负异常表明其并非典型的海相热水沉积,且Al_(2)O_(3)-SiO_(2)图解显示锰矿石为正常海水沉积。综合认为,“湘潭式”锰矿的锰质来源于非成矿期的海底热液活动。锰矿石Fe、Mn分离显著,U、V亏损和Mo富集的特征表明Mn沉淀时水体环境可能较为氧化。锰矿石具有明显的Ce正异常,且Ce/Ce^(*)值与Mn含量之间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Mn是在氧化环境中,以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富集,具有与现代海底水成Fe-Mn结核类似的沉淀成因机制。与“大塘坡式”锰矿床类似,“湘潭式”锰矿具有负的δ^(13)C_(carb)值(−9.9‰~−4.3‰),锰矿石中Mn含量和δ^(13)C_(carb)值具有显著相关性,同时考虑到锰矿石S元素的陆源特征、黄铁矿的缺乏和新元古代海水中较低的SO_(4)^(2−)含量,有机质早期成岩阶段,锰氧化物作为主要电子受体氧化有机质为锰碳酸盐岩沉淀提供了HCO_(3)^(−)。但锰矿石δ^(13)C_(carb)明显高于其有机碳库δ^(13)C_(org)(−34.4‰~−32.58‰),且比地质历史时期重要碳酸锰矿床的δ^(13)C_(carb)值更为集中,说明海水可能提供了更多的碳源,锰碳酸盐岩沉淀可能发生在靠近海水–沉积物界面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南非LOMOTENG铁锰矿矿床成因及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OMOTENG铁锰矿床位于南非波斯特马斯堡—卡拉哈里南北向铁锰成矿带西矿带中段,矿层呈层状或透镜状产于阿斯别斯伯尔格组(Vg)中下部,有时与下伏那姆阿克拉斯组(Vgl)的不整合面直接接触,产状受地层控制,矿区可分为六个矿层,矿床类型为沉积变质型,矿石类型为铁矿石、富锰矿石和铁锰矿石,矿石工业类型属于高铁、低磷冶金用锰矿石,通过采用干、湿试永磁强选机进行一粗一扫进行分选试验,混合锰品位可提高5%~11%,矿山易采易选。本文着重分析该矿产的矿床成因,并对矿石的加工技术性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锰是一种亲生物的元素,在锰成矿过程中,生物作用不可忽视。“有机质-金属”体系对锰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成因和地球化学意义,尤其是锰的氧化细菌和还原细菌是锰矿石建造形成的发展的主要和普遍存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松桃县道坨超大型锰矿床的发现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贵州省松桃县道坨锰矿床是新发现的一个超大型全隐伏锰碳酸盐矿床。文章阐述了该矿床的发现概况及基本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并应用锰矿石和含锰黑色页岩的元素和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对菱锰矿的形成机制提出了制约。道坨超大型锰矿床的发现是填图及对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的结果。该矿床具有品位高、厚度大、呈层性好及展布广等特点。其锰矿石的主量元素特征为Al2O3、TiO2、Fe2O3含量较低,P2O5中等程度富集,MnO、MgO含量相对较高,Fe/Mn比值低。在微量元素方面,锰矿石显示出较为明显的Co富集,含锰黑色页岩则显示出较为明显的Co、Mo富集;在稀土元素方面,锰矿石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总量,轻微的"帽式"稀土元素PAAS标准化配分模式及明显的Ce正异常,含锰黑色页岩的稀土元素总量与PAAS接近,其稀土元素PAAS标准化配分模式较为平坦,无Ce异常。碳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出菱锰矿富集碳的轻同位素,表明在菱锰矿形成过程中存在有机碳的参与。文章表明,道坨锰矿床内的锰是以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菱锰矿是在缺氧且富含有机物质的成岩环境中转化而成。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锰矿石除广泛应用于冶金工业外,在化学工业上用途也很广,而且所需要的都是富锰矿石。本文拟将某地富锰矿床物质成分及其成因问题作一介绍。一、矿床地质概况1.地层:矿区内广泛分布第四纪坡残积层和残积层,未风化的基岩露头很少。  相似文献   

16.
高压密闭消解因称样量小、用酸量少、空白低等优点成为测定稀土元素前处理的主要方法。但锰矿石组分复杂,锰含量差别较大且具有多种不同价态,常含有伴(共)生金属和其他杂质,该方法采用常规酸溶体系很难将其消解完全,造成ICP-MS测试结果不准确。本文从样品前处理消解效果出发,选择锰矿石标准物质GBW07261、GBW07263、GBW07266和一个锰矿石样品,试验了三种酸溶前处理方法对锰矿石稀土元素测试的影响。结果表明:方法一(氢氟酸-硝酸密闭消解,硝酸复溶提取)不能将锰矿石样品完全消解,测定值偏低0. 28%~61. 31%;方法二(氢氟酸-硝酸-双氧水密闭消解,硝酸-双氧水复溶,硝酸提取)和方法三(氢氟酸-硝酸密闭消解,盐酸复溶,硝酸提取)均可将锰矿石样品消解完全,用ICP-MS测定稀土元素的数据较为接近,与传统的过氧化钠熔融ICP-MS法测定值吻合。但实验过程中发现对于锰含量较高的样品,方法三需多次重复加入盐酸复溶后方可将样品消解完全,而方法二复溶一次即可。因此,方法二对锰矿石样品的消解效率更高,精密度好(0. 96%~2. 68%),加标回收率在95. 0%~107. 0%之间,更适用于锰矿石中稀土元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谷骏 《地质与勘探》2018,54(S1):1307-1317
新疆玛尔坎苏一带锰矿赋存于上石炭统喀拉阿特河组地层中,锰矿层呈层状、似层状产出,顶底板均为泥灰岩、泥晶灰岩。矿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明显受层位控制,延伸较为稳定。锰矿品位比较高,局部富集品位高达50%以上,通过X衍射、电子探针等实验方法对锰矿石矿物成分分析,推测矿床为海相沉积成因,且经后期热液多次改造用作影响。  相似文献   

18.
荣华锰矿赋存于桂西三叠系百逢组中,为该层位首次发现的中型规模锰矿。笔者通过参与矿区锰矿勘查工作,采用室内外观测、测试、工程揭露和验证等手段,对研究区地层、构造、沉积演化、含矿层位、矿体及矿石矿物特征、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发现荣华锰矿为典型的沉积-锰帽型矿床,严格受地层和构造因素控制;矿石类型主要为氧化锰矿贫锰矿石;氧化锰矿物主要为水羟锰矿、硬锰矿及软锰矿;矿床成因与原始沉积作用、后期风化淋滤等有重要关系;百逢组浊积岩之下、罗楼组碳酸盐岩之上的狭窄范围是荣华锰矿的典型找矿标志,该标志对大量出露三叠系百逢组的桂西地区具有普遍意义,同时指出桂西地区该组地层内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尼日利亚的巴古多(Bagudo)锰矿是近年新发现的具有找矿潜力的沉积变质型锰矿床,位于马如—安卡费金铜铁成矿带的西北缘附近。矿区共圈定了3个锰矿区,锰矿体出露于地表,整体呈NW向或近SN向延伸。矿体中的条纹状锰矿石和块状锰矿石均属低磷中铁中品位的氧化锰-硅酸锰混合矿石,且块状锰矿石锰品位低于条纹状锰矿石。目前矿区的勘查深度主要为-50m以上的浅表部分,深部的勘查工作尚未进行。由于锰矿石具弱磁性,故而高精度磁异常的部位具有找锰意义。  相似文献   

20.
聂旋殿 《地球化学》1972,(2):160-164
贵州某地碳酸锰矿是二叠纪沉积碳酸盐型矿床。过去对该矿床锰矿石物质组成方面作过不少工作,面对其中镍,钴的分布情况了解不够。贵州某地碳酸锰矿石中含硫化物(主要是黄铁矿及部分白铁矿)约5—10%。碳酸锰矿石中含镍置平均为0.026%,钴0.0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