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聊考断裂带大震活动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方面分析了聊考断裂带的构造活动背景条件、历史及现今地震活动性特征。利用地震活动性分析、讨论了该区地震活动趋势、并计算得出聊考断裂带7.0级地震的复发周期为900年左右。  相似文献   

2.
郯庐断裂带东地堑边界断层在断裂带演化过程和现今构造格局中都是重要断层,对该边界断层的第四纪活动性研究有助于了解郯庐断裂带的演化历史和地震活动性,而有关该边界断层第四纪活动性研究较少且至今尚无定论。本文通过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相结合的方法,针对郯庐断裂带江苏段东地堑两边界断层开展系统的断层第四纪活动性研究,结果显示,昌邑-大店断裂(F_1)第四纪以来未见构造运动证据,白芬子-浮来山断裂(F_2)在第四纪早期曾发生有关活动,晚更新世以来未见活动迹象。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部中强地震发生的地震地质标志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国东部地区,尤其是105°~120°E,20°~35°N的中国东南部大陆地区,自有史记载以来,少有7级以上的地震发生,却有不少5~6级左右的中强地震。研究此类中强地震发生的地震地质标志很有必要。对此,经初步分析认为:1)中国东部大多数中强地震发生在早第四纪(早、中更新世)活动断裂带附近;2)中国东部大多数5~6级中强地震都与第四纪断陷盆地的发育、分布有关;3)具有明显第四纪活动的构造地貌特征的地区,如线性断层地貌或地貌面的线性分布区具备孕发中强地震的可能性;4)有历史记载以来4~5级地震活动带的空区或缺震地区,也存在发育5~6级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喀什河断裂带古地震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喀什河断裂带是我国北天山西段一条规模较大的活动断裂,第四纪以来垂直运动速率为3.8毫米/年,现今地震活动频繁。历史上曾发生过1812年尼勒克8级地震,沿断层带造成长达80公里的形变带,史前地震也很活跃,经初步研究,断裂带至少发生过两次古地震活动,大震复发周期为2000—2500年  相似文献   

5.
安徽地区历史及现代地震活动与断裂活动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地区处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沿着大别造山带的陆一陆碰撞变形带,构造背景复杂多样,断裂十分发育。郯庐断裂带长期控制着两侧的构造格局,大别山东缘的霍山地区多条断裂在晚第四纪有新活动。史料记载表明安徽地区历史地震以中强震为主,最高震级为M6 1/4级。根据区域地震地质、历史地震近年最新研究成果,对第四纪特别是晚第四纪以来的断裂活动习性做出归纳和分类,并分析历史地震、1970年后有仪器记载以来中等强度地震和小地震密集与断裂活动的相关性,为中长期地震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福建漳州盆地岱山岩—珩坑北西向断裂带第四纪活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岱山岩-珩坑北西向断裂两侧第四纪地层的分布、构造地貌的发育等资料的分析,着重研究了该断裂带第四纪的活动特征,并探讨了活动断裂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断裂带是一条第四纪以来垂直正断兼具左旋水平走滑的活动断裂,在时间上断裂活动具有多期性;在空间上断裂活动具有迁移性;并在断裂的延伸方向存在差异活动而具有分段性,该断裂带第四纪以来宏观活动性和现今垂直形变活动性明显,1445年在该断裂最具活动的地段发生61/4级地震,表明该断裂现今仍在继续活动,今后仍有发生中强破坏性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震前地震活动图象 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发生在聊城—兰考断裂带(以下简称聊考带)南段。1937年菏泽7.0级地震就位于5.9级地震震中附近,现今此断裂带的小震活动仍较活跃。 沿聊考带东西两侧各取50公里作为研究区域。依据台网控制能力,取震级下限为2.0,研究了此范围内1970—1983年11月7日5.9级地震前小震活动特征。发现5.9级地震前小震活动有以下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8.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部一条重要的北西西向断裂.其空间上与鲜水河断裂带、东昆仑断裂带、海原断裂带平行,运动性质上以左旋走滑为主. England和Molnar(1990)、汪一鹏和马杏垣(1998)认为:这几条平行的走滑断裂把青藏高原东部划分成一些条形块体,它们依次向东滑移,同时可能伴有顺时针方向的转动.不仅如此,沿着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历史上还多次发生过6.5级以上地震,如公元前47年漳县63/4级地震、 128年甘谷61/2级地震、 143年甘谷7级地震、 734年天水7级地震、 1756年武山61/2级地震和1936年康乐63/4级地震等.与海原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等相比(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 1990;李坪, 1993;邓起东等, 1994; Burchfiel et al., 1995),西秦岭北缘断裂带虽开展过一些研究,但有待加强(康来迅, 1990;滕瑞增等, 1991).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年代测定,对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凤凰山-天水断裂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活动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在中国大陆南北地震带中段.由于龙门山断裂带历史上只发生过3次6~61/2级强震,而且其晚第四纪构造活动速率很低,以至于对其潜在地震危险性认识不足.为什么在龙门山地区突发大地震,该地震具有哪些特征?其成因机制是什么?本文在地震地质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利用震前的GPS观测结果,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思考和探讨.结果表明,5.12汶川大地震是龙门山断裂带的映秀—北川断裂突发错动的结果,地表上形成200多公里长的地表破裂带;灌县—江油断裂在地震中也发生了破裂,形成的地表破裂带长达60多公里.震前的GPS观测表明,横跨整个龙门山断裂带的滑动速率不超过~2 mm/yr,单条断裂的活动速率不超过~1 mm/yr,与地震地质研究结果和历史地震记录相一致.利用地震地质考察和地震波反演得到的最大同震位移可以获得相当于5.12汶川大地震的强震复发周期为2000~6000年.龙门山断裂带发育在破裂强度很大的变质杂岩体中,断裂带本身在剖面上呈“犁形”或“铲形”结构,有利于能量积累,形成破坏性巨大的地震.所以,5.12汶川大地震是一次低滑动速率、长复发周期和高破坏强度的巨大地震,是一种值得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的新的地震类型.  相似文献   

10.
西秦岭北麓活动断裂带,系我国中西部地区规模宏伟的活动构造带之一。(车免)近时期以来活动性强,历史上曾发生过强破坏性地震多次。因此,深入了解第四纪以来断裂带活动特点及其与地震发生的关系,对探讨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背景,从而为中长期地震预测预报提供地质依据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氮氦比对地震的反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同磊  张昭栋 《地震》1993,(3):7-10,31
聊古_1井位于聊考断裂带的北段。自1981年以来对该井水中的氮气和氦气每日进行定量观测。通过对聊古_1井的氮氦比在1981年11月9日宁晋M_s5.8级地震(Δ=150km)和1983年11月7日菏泽M_s5.9级地震(Δ=140km)震前变化的分析,发现N_2/He在这两次地震前2个月左右的时间均出现明显的高值异常,且均在异常转折、恢复的过程中发震。由此N_2/He在震前的变化可能作为一项短期前兆异常预报指标。 然而,从该井的氮气和氦气的单独观测曲线及一般的处理方法处理后的曲线看不出明显的异常。采用氮气和氦气两者的比值后,则可以看出异常,这是由于两者的比值可以消除某些干扰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气压及取样化验等。  相似文献   

12.
聊城—兰考断裂带地震活动图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自1970-1982年沿聊考断裂跨度约为140公里范围内的微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地震活动的平面分布与断裂带有密切关系,绝大多数地震都分布在断裂带及其两侧。细察之,其东侧地震活动水平高于西侧;南段地震活动水平高于北段,而整个断裂带及其两侧有约一半以上地震又丛集于一个长轴呈北东向的椭圆形“菏泽地震巢”内。地震分布所表现的这种条带性、分段差异性和集中性除受断裂带控制外,还与1937年荷泽7.0级地震有关。此外,还对聊考断裂带南端的地震活动图象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了一个未来可能发生中强震的3级以上地震围空区。  相似文献   

13.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在第四纪以来活断层最发育,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中强以上地震,是我国目前主要地震活动区域之一.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地下流体观测多项测震后效应在郯庐断裂带中南段部分地区一直持续存在,同时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存在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介质速度结构条件,因此,加强对郯庐带现今地壳变形特征的认识,对郯庐带未来地震危险性的判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结果,本文重点分析研究楚雄-南华断裂的活动特征、最新活动时代、第四纪盆地的成因以及与1680年楚雄6(3/4)级地震的关系。吕合、南华等多处第四纪断层剖面揭示了断错龙川江Ⅱ、Ⅲ级阶地晚更新世晚期堆积,表明该断裂是一条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其最新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乃至全新世,运动性质以右旋走滑运动为主,水平走滑速率1.6~2.0mm/a。沿断裂发育有楚雄、南华、子午等多个第四纪拉分盆地。历史上,断裂附近曾发生1680年楚雄6(3/4)级地震和多次中强地震,楚雄-南华断裂为这些地震的发震构造。从更大区域范围看,它与东部的曲江断裂、石屏-建水断裂一起,构成一组斜列的右旋走滑为主的活动断裂带。这种运动学特征类似于川滇菱形块体西南边界的红河断裂带,与川滇菱形块体SE向逃逸(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15.
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磨西—冕宁段的滑动速率与强震位错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航片解译及野外地震地质考察结果表明,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磨西-冕宁段存在明显的晚第四纪活动性,其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并伴有显著的垂直滑动分量。晚第四纪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在鲜水河断裂磨西以南段为6.0-9.9mm/a,安宁河断裂冕宁以北段为4.7-5.3mm/a。同震位错及地震地表破裂研究表明,A.D.1786年康定-泸定磨西73/4级地震的地表破裂可能南延至田湾以南;安宁河断裂冕宁以北段则具有蕴育71/2级左右地震的构造背景,最晚一次强震的地质记录极有可能是史料记载不全的A.D.1327年一次6级或6级以上地震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郯庐断裂带穿越中国东部鲁、苏、皖等3省,文中称此段为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通过地震地质、深地震勘探、天然地震层析成像、地震活动、地貌和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等方面资料的分析和对比研究,根据历史地震重演原则和地质构造类比原则,对郯庐断裂带鲁苏晥段未来强震的可能发生地段进行了探讨。泗洪南(王集)—嘉山一带与1668年郯城8级地震震中地区对比分析发现,两处在深、浅部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地震活动性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相似性。结合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7级及以上强震的分布及其重现周期等方面综合分析,初步认为,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在泗洪南(王集)—嘉山一带存在发生7级或7级以上强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青岛及邻区NE向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及控震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 ,在青岛地区对第四纪断裂的空间展布、结构面和地貌特征及其与第四纪地层的关系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并采用热释光 (TL)及电子自旋共振 (ESR)法对断层物质及断裂带上覆的第四纪堆积物的年龄进行了测定。文中对上述研究成果进行了初步总结 ,认为青岛及邻区内的NE向断裂在空间展布、地貌特征及最新活动时代等方面具有相似性 ,它们的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晚期 ,晚更新世以来不活动。除此之外未见其它方向的晚更新世以来活动的断裂 ,结合历史地震及现代小震活动特点分析 ,认为该区域内无≥ 6级地震的发生条件 ,但有发生 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华山山前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具有明显的新活动,沿断裂带及其两侧分布有最新断层崖,基岩裂缝、黄土裂缝、山体崩(滑)塌体等众多的地震形变和破坏遗迹,华山山前断裂带应是1556年华县8级地震的发震断层。 从本文提供的一个古地震剖面分析,华山山前断裂带全新世以来可能发生过四次大地震,其重复间隔约2000—2500年  相似文献   

19.
郯城—庐江断裂带地震活动的地质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概述郯城-庐江断裂带地震活动的地质构造背景和第四纪晚期断层新活动与地震的关系。指出沿带地震活动性具有明显的分段性,这与各段位于不同性质的大地构造单元和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的差异性有较好的相关性。活断层粘滑运动的遗迹,是鉴别古地震及其重复发生的一种地质标志。同一活动构造带,强震有原地重演的可能。晚更新世以来发生过断层的粘滑运动,而二千多年来又无强震的“地震休眠段”,其危险性将比历史地震区(段)更紧迫。必须考查板内活断裂带强震重复活动的地质-地貌标志和年代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根据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结果,本文重点分析研究楚雄-南华断裂的活动特征、最新活动时代、第四纪盆地的成因以及与1680年楚雄 6?级地震的关系。吕合、南华等多处第四纪断层剖面揭示了断错龙川江Ⅱ、Ⅲ级阶地晚更新世晚期堆积,表明该断裂是一条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其最新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乃至全新世,运动性质以右旋走滑运动为主,水平走滑速率1.6~2.0mm/a。沿断裂发育有楚雄、南华、子午等多个第四纪拉分盆地。历史上,断裂附近曾发生1680年楚雄 6?级地震和多次中强地震,楚雄-南华断裂为这些地震的发震构造。从更大区域范围看,它与东部的曲江断裂、石屏-建水断裂一起,构成一组斜列的右旋走滑为主的活动断裂带。这种运动学特征类似于川滇菱形块体西南边界的红河断裂带,与川滇菱形块体SE向逃逸(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