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发生6.0级地震。在地震发生后四个月内,震源区地震活动呈现出频度高、强度大、衰减慢的特点。在此次震群的发展演化过程中,跟踪研究其余震序列活动特征,包括描述序列发展过程中大小地震比例关系及应力变化的b值,对于监视和分析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地震序列进行精确重定位的基础上,利用长宁地震前后研究区的地震目录,计算了当地b值时空分布。b值空间分布表明,在长宁M6.0地震前震源附近b值明显低于周围;长宁M6.0地震后,序列b值从东南向西北开始回升,之后分布较为平均。b值时间过程表明,在地震后,b值在短时间内降低到极低的水平,然后开始回升;这期间b值出现多次震荡,强余震多发生在b值下降过程中。截至8月31日,震源区的地震活动仍然非常活跃。 相似文献
3.
该地震发生在北东向茅山活动断裂与北西向芳山-老虎山活动断裂的交汇部位。本文研究了主震与若干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并应用零矢量方法确定了地震破裂面的走向。研究结果表明,该地震是在北东东向挤压应力作用下,沿着茅山断裂带东支发生了右行走滑错动兼有正断层性质的倾滑分量。根据对余震的观测可知,溧阳地震的震源体积与b值均偏小。运用Wyss方法及Gibo Wicz经验公式粗略估算了溧阳地震的应力降、地震矩与视应力。同时,根据野外地质观察指出,该地区之所以在最近五年来重复发生两次破坏性地震,可能与北西向芳山-老虎山断裂带的左行错动引起北东向茅山断裂带闭锁有关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2001年10月27日永胜6.0级地震前中国大陆西部地震活动背景;分析了西南地区即四川西部至川滇交界地区中强震呈现频发的现象和6级以上强震呈现南迁趋势对永胜的影响,探讨永胜区域地地震时,空活动特征,震区小震月频次增加,间隙脉冲型应变释放的前兆震群的发生,A(b)值的空间扫描反映出的永胜6.0级地震震中及邻区地震活动的增强图像。 相似文献
5.
本文全面总结了1979年7月9日溧阳6.0级地震前后地下水、油气动态、人感地动、地面变动等宏观异常现象,着重分析了宏观异常的时空分布及迁移特征。最后对宏观异常与区域应力活动、地震后效与前兆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溧阳六级地震后对近二百台磁偏角资料调查结果,提出对磁偏角资料质量的评定办法和选择标准,指出绝大多数(约98%以上)测点都受到环境条件、设备条件等严重干扰。通过溧阳六级震前磁偏角异常的分析,认为可分辨的异常仅限于离震中100公里范围内,异常期不到两个月。本文认为,必须对磁偏角观测工作进行全面的整顿和改造,若能真正使资料质量得到保证,磁偏角还是可望在地震的短期预报中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7.
2009年7月9日在云南省姚安县发生M6.0地震,利用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ML≥2.0余震波形记录,通过对S波观测记录谱进行传播路径、场地响应和仪器响应等影响的逐一消除,得到131个地震的震源谱.进而根据Brune圆盘震源模型,利用遗传算法计算地震矩、应力降、震源半径等震源参数.结果表明,该地震序列的M0在1012-1016N·m,与近震震级有很好的线性关系,与震源半径呈线性关系;应力降与近震震级有一定线性趋势相关性;拐角频率和地震矩M0之间有明显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8.
五大连池火山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及其成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81~1988年这一时期内五大连池火山区的地震和人工爆破记录的分析和整理,讨论了本区的岩浆侵入活动,总结了本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并对本区内地震活动成因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五大连池火山活动与地震活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有着共同的成因机制即本区的岩浆侵入活动,火山区地震活动的不同特征反映着火山的活动性。火山区的小震及微震是由于岩浆侵入时期岩浆充填地下微裂隙和岩浆回落时期穹窿塌陷所致;火山区外围的中强地震是由于岩浆侵入活动诱发了讷木尔河深大断裂所致。 相似文献
9.
地震序列类型能够直观地反映构造应力场环境、地震构造及孕震环境介质的差异性。主—余型地震多发生在相对均匀的介质环境,而前—主—余型地震及震群型地震往往发生在复杂的构造环境。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的6.0级地震余震活动总体呈NW向分布,其南东段的余震呈相对单一的NW向条带状,而北西段的余震活动呈现丛集的特征。两段的地震序列类型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南东段地震序列为主—余型,序列衰减速度较快;北西段地震序列为震群型,序列初期衰减非常缓慢,余震丰富。此次6.0级地震序列发生在长宁—双河大背斜上,该复式背斜主要由多个次级褶皱构造和不同走向的伴生断层组成,结构复杂。长宁6.0级地震序列的分段性特征表明,该地震序列不是发生在单一的断裂构造上,为多个构造级联破裂所导致的复合型地震序列。此外,序列北西段余震的深度逐渐变深,可能预示着该区域受华蓥山断裂带活动的影响,地震序列对华蓥山断裂带未来地震活动的影响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0.
1979年3月29日10时01分32秒在新疆库车东北发生了6.0级地震。这次地震波及阿克苏到库尔勒广大地区,震中区有轻微破坏,一人轻微受伤。震前有一定程度的予报,震后进行了考察。本文将对此次地震作概要介绍並对有关问题作些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
2001年10月27日云南永胜发生6.0级地震,笔者先后参加了地震现场灾害损失评估和震后野外科学考察。考察表明,这次地震发生在程海断裂金沙江段上,断裂以左旋走滑活动为主。程海断裂分为8段,各段的垂直差异运动不均匀,金沙江段中更新世以来的垂直位错速率为0.4mm/a,远远低于程海断裂的垂直位错平均速率(2.0mm/a),从而使金沙江段成为断裂左旋走滑活动的构造障碍段。永胜6.0级地震之前,金沙江段处于程海断裂带上强震活动的“空段”内。程海断裂控制下的次级块体——滇西北块体与滇中块体的边界沿程海断裂作相向运动。在此运动过程中,程海断裂有全线贯通无阻的趋势,构造障碍段和强震活动的围空段有利于构造应力集中、积累,从而孕育和发生了永胜6.0级地震。苏家庄—山岗辅段垂直位错速率仅为0.3mm/a,同时也处于强震活动的围空段内,在程海断裂的贯通过程中成为新的构造障碍段,极有可能成为未来M≥6.0地震的危险地段。 相似文献
12.
13.
1973年2月6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发生了7.9级强烈地震,震中烈度为10度,通过震中区沿鲜水河谷产生了长达90公里的地震裂缝带。裂缝以张扭性的为主,伴有少量压性和扭性结构面,其组合型式有反“多”字型、斜列式、锯齿状和棋盘格式等四种,反映的运动方式以水平运动为主,最大水平错距达3.6米,垂直落差都在20-30厘米。本文着重研究了这次地震所产生的各种类型地裂缝的力学特征,结合地质构造背景探讨了地震区应力作用方式及地震成因。从地震裂缝带出现的位置、力学性质、活动方式与鲜水河断裂相一致来看,这次地震是鲜水河断裂的最新活动,是该断裂运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1973年2月6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发生了7.9级强烈地震,震中烈度为10度,通过震中区沿鲜水河谷产生了长达90公里的地震裂缝带。裂缝以张扭性的为主,伴有少量压性和扭性结构面,其组合型式有反“多”字型、斜列式、锯齿状和棋盘格式等四种,反映的运动方式以水平运动为主,最大水平错距达3.6米,垂直落差都在20—30厘米。本文着重研究了这次地震所产生的各种类型地裂缝的力学特征,结合地质构造背景探讨了地震区应力作用方式及地震成因。从地震裂缝带出现的位置、力学性质、活动方式与鲜水河断裂相一致来看,这次地震是鲜水河断裂的最新活动,是该断裂运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以余山地磁台为参考台,对1979年7月9日溧阳6.0级地震前后的4月25日和8月13日两个磁暴事件进行非稳态技术处理,并从中提取周期为56,34和21分钟的地磁短周期变化的台际转换函数作地震前后的变化检验,发现周期为21分钟的最大电磁感应主轴的转换函数数值|Tu|和方向,在溧阳地震震中距150km内的台站上,有不同程度的变化:|Tu|变化在溧阳台最大,为0.190;变化在常熟台最大,为31.这些结果如从地质构造背景上来考察,会得到合理的解释.此外,转换函数的方向在地震前后所显示的显著变化,也为转换函数作为地震的可能前兆提供一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使用地震学的一些分析方法,总结了1973—1979年拜城震群的活动特征,指出此震群在频度、强度、b值、h值等方面都符合一般震群的活动特征,而震源体积较大,熵值异常,震源错动方式比较一致等特征,则是由于位于同一构造体系上1979年3月29日库车Ms=6.0级地震前,大区域应力场变化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总结疏附6.0级地震之前的预测预报以及大震现场监视预报情况,同时利用喀什单台资料对6.0级地震及5.6级强余震的序列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另外还介绍了疏附6.0级地震前的前兆异常及测震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9.
在内蒙古河套断陷带中—西段,1979年8月和1996年5月分别发生了五原6.0级地震和包头6.4级地震.针对这2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集成活动构造、石油物探、重新定位的地震分布、烈度分布以及震源机制解等信息进行分析,构建通过这2次地震震源区的地震构造剖面,并重新确定了相应的发震断层.结果表明:1979年五原6.0级地震更可能是走向近EW、倾向S的色尔腾山山前主断层发生正断层作用的结果;而1996年包头6.4级地震更可能是乌拉山凸起之下的一条走向NWW、倾向SSW的无名隐伏断层发生斜滑正断层作用的结果.对这2次地震发震构造的新认识,能够最大程度符合并解释各自震源区的地表活动构造、余震分布、主震的烈度分布与震源机制解以及主震时的地面宏观破坏等现象.惟一不能完全解释的是包头地震的极震区(Ⅷ度区)面积约有2/5位于所判定的发震断层北侧(下盘).另外,包头地震发震构造的例子显示出在大型活动断陷带内部的相对凸起区之下,也可能存在具有发生强震能力的活动性正断层或斜滑正断层. 相似文献
20.
地震烈度评定是探讨许多地震问题的基础和起点。迄今为止地震烈度尚未有公认明确的物理定量标准,仍然处于一种粗糙的宏观描述阶段。近十来年,在我国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发生了多次破坏性地震。由于城乡建设了大量各种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在现行烈度表中找不到适当的对应关系,使震后烈度评定工作增加了不少困难,致使争议纷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