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局属动态     
正无名沟—百吨沟金矿找矿突破及理论创新项目喜获科技进步三等奖"青海省都兰县五龙沟地区无名沟—百吨沟金矿找矿突破及理论创新"是以最新韧性剪切带成矿理论为指导,重点研究了构造与成矿的关系,具有左行韧性剪切带控矿、右行脆韧性带含矿的特点,结合造山型金矿垂向成矿特征,首次提出无名沟—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玉门市车路沟北金矿地处北祁连造山带西端和阿尔金韧性剪切带东段交汇部位,是区域上著名的西北"金三角"。该矿的形成与阿尔金左行韧性剪切带关系密切并且产出受其次级分支断裂带的控制;古生界在区域上普遍含金较高,是该矿主要的矿源层;区域岩浆活动强烈,与金矿(化)体紧密伴生,车路沟花岗闪长杂岩体为该矿形成提供热源和部分矿源。结合区域成矿背景,采用区域矿床综合类比的方法,详细对比了车路沟北金矿区和寒山金矿、鹰嘴山金矿、滴水山金矿、牛毛泉东金矿、胡湾子金矿、南湖西金矿、红口子金矿、车路沟金矿以及昌马金矿等"金三角"金矿在地层-构造-岩浆岩-物化遥异常特征等控矿因素以及矿体、矿石、围岩蚀变等矿床地质特征等等方面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车路沟北金矿和上述诸金矿控矿因素基本类同,矿床地质特征极其相似,作为"金三角"金矿带在北东方向上的延伸,具备深部隐伏较大规模矿床的潜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系统总结了"金三角"金矿的找矿模型,探讨了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研究成果能对本矿区以及北祁连地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进一步的勘查工作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3.
马眼沟金矿位于陕、甘、川交界处摩天岭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板块、松潘——甘孜褶皱系与秦岭褶皱系三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之间的碧口地体内,具有良好的成矿环境和成矿地质与地球化学条件。本文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化探特征、找矿标志等的阐述及矿床成因的浅要分析,认为韧性剪切作用是成矿的主要动力因素,矿(化)体受韧性剪切带内不同岩性界面间顺层破碎带控制,是韧性剪切带型含黄铁矿石英脉型金矿床。化探特征明显有利,通过1:5万水系测量,1:1万土壤测量缩小定位,是在本区找到金矿(化)体的有效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北大城金矿是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小型金矿。韧性剪切带分布在北大城—马鹿沟一带,总体呈北东东—近东西向展布,发育于太古宙建平群小塔子沟组的区域变质岩中。韧性剪切带早期以韧性剪切为主,晚期以脆性变形为主。韧性剪切带内由初糜棱岩、糜棱岩,超糜棱岩组成。宏观微观构造明显。金矿化带分布在韧性剪切带内的晚期断裂构造中,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  相似文献   

5.
以江山—绍兴断裂带北东端桐树林~潘村韧性剪切带中的金矿特征为例,阐述韧性剪切带与金矿化的关系,认为该韧性剪切带对金矿的成矿和窑矿具明显的控制作用,剪切带与神功期石英闪长岩的接触部位是金矿分布的有利地段。剪切带内浅色蚀变带和糜棱岩带及成群出现的含碎裂状黄铁矿的石英脉是良好的找金标志。根据韧性剪切带具有长期多次活动、产状变化复杂的特点,今后应注意在剪切带深部寻找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6.
根据大量野外调查和室内显微构造研究,滩间山金矿田韧性剪切带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本区发育区域韧性剪切带和控矿韧性剪切带,并以NW、NE向为主;NE向区域韧性剪切带是NW向区域韧性剪切带的扭折带;控矿韧性剪切带在区域韧性剪切带基础上发育而成;经历了多期(次)活动,最终生成脆性断裂。韧性剪切带是金矿形成富集的重要因素之一。成矿作用随剪切带的多期(次)活动同步演化.形成多阶段矿化富集,脆韧性和韧脆性剪切变形是两个主要的成矿阶段。不同方向区域韧性剪切带相互叠加部位是成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7.
前王家庄金矿是在沂沭断裂带内新发现的金矿床。通过对该金矿成矿地质特征、矿化类型的研究,在总结区内金矿勘查成果的基础上,按矿体产出的构造样式划分为产于韧性剪切带、脆/韧性构造带、碎裂岩带3类金矿赋矿类型,以产于沂水岩群与新太古代花岗岩接触部位的第二期中浅层脆/韧性构造带内的金矿类型为主,并对不同类型的矿化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结合沂沭断裂带内典型矿床特征,探讨了该金矿床的成因,指出了今后的勘查思路,为在汞丹山凸起中部开展金矿勘查提供了新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讨论矿区构造变形序列、变形期次、深度层次、构造组合及变形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对马鞍桥金矿的控矿韧性剪切带类型及其与成矿关系进行了研究,根据剪切带的几何要素,用作图法求出矿带的东延方向,综合其他找矿标志,预测出清水河处矿体可能出现的部位。  相似文献   

9.
康古尔塔格含金剪切带的厘定及其地质找矿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康古尔塔格含金剪切带基本对应于东天山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其东西延伸逾 5 0 0km ,韧性和脆韧性变形组构均较发育 ,变形序列分 4~ 5期 ,变形高峰期为 2 85~ 2 5 0Ma ,与金成矿时代一致 ,脆韧性变形转换域金成矿和找矿潜力巨大 ,已预测和发现了十余个大中小型金矿床 ,其成矿和找矿科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韧性剪切带与金矿关系研究的地质成果。根据金矿床与韧性剪切带的时空关系、含矿热液来源、金矿体的地质产状及矿化特征,作者将产于韧性剪切带内的金矿床划分为三个大的类型和六个亚类型,即Ⅰ型(Ⅰa型和Ⅰb型)、Ⅱ型(Ⅱa型和Ⅱb型)、Ⅲ型(Ⅲa型和Ⅲb型)金矿床。提出了每种类型金矿床的找矿标志及应重视产于前寒武纪变质岩区韧性剪切带内Ⅰ型金矿的找矿工作,尤其应注意寻找与围岩界线不清,不易识别的Ⅰa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是一种成矿机制与控矿因素都与韧性剪切带及其演化密切相关的金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12.
天山构造带是中亚成矿域天山兴蒙成矿省天山大型超大型成矿带的重要地段,而冰达坂-阿拉沟一带是最有利成矿地段之一。在1∶5万区调矿产研究基础上,以该带已知矿(床)点地球化学异常和实际调研新认识,对该区带金属矿产分布规律、地质、地球化学背景等成矿条件进行了较系统研究,对冰达坂-阿拉沟一带以金、铜为主的多金属矿产成矿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划分出冰达坂夏热嘎韧性剪切带构造蚀变岩型Au、Cu成矿带、察汗诺尔阿拉沟构造蚀变岩型Au、Cu、Fe成矿带、萨尔托斯豹子沟黑色岩系Au、Cu 3个成矿带。在此基础上,综合优选出东部地区豹子沟、豹子沟北、豹子沟西、阿拉沟大桥、夏格泽和八一公社6个有利成矿远景区,并指出了今后找矿工作的重点靶区。  相似文献   

13.
铧厂沟金矿床北部控矿剪切带地质特征及金的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调研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韧性剪切带在铧厂沟金矿床非常发育,并经历了右行—左行—右行多期(次)活动。北部控矿韧脆性剪切带是区域韧性剪切带演化的产物,以左行剪切为主。位于铁夹树—庙湾北部厚层灰岩的下部。北部金矿带受北部控矿剪切带控制,长度大于1km.厚度约70cm,从地表延伸至1120m标高。未见尖灭趋势。黄铁矿是该类矿石中最重要的金属矿物。自然金是主要金矿物。有明金和显微金两种。矿石结构构造较为复杂。集中反映了热液矿床的构造特征。矿带的形成可划分为热液期和表生期。原生矿石中绝大部分明金、显微金中的包体金和裂隙金都与黄铁矿密切相关。黄铁矿(Ⅰ)经历了韧脆性变形。因而是金的最佳载体矿物。北部韧脆性剪切带的多期(次)活动,使金富集成为工业矿体。结合地质特征,预测该矿带可延伸至1120m以下一定深度。  相似文献   

14.
运用韧性剪切带成金理论,对桐柏山—大别山地区的金矿作了成因分析,划分出同剪切带期内带型、同剪切带期外带型和浅成热液型三个成因类型,建立了韧性剪切带“三型一体”成金模式。论述了韧性剪切带演化过程中金的活化、迁移、沉淀及富集机制,同剪切带期金矿形成于韧性剪切带活动主峰期,浅成热液型金矿形成于后剪切期的脆性构造叠加阶段。由早到晚,金矿化从韧性剪切带中向外不断迁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熊耳山地区洛店正沟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得出该区金矿化主要受控于太华群与熊耳群接触带两侧的层间矿磁带,进一步揭示了该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设想把华北陆台北缘前寒武纪变质岩区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带中金矿成矿作用做为区域变质作用-构造作用-岩浆作用旋回中的一部分。这类金矿主要形成在这一旋回的晚期,变质地质体被抬升的阶段,并就位于低温韧-脆性变形变质带中,属于各种内动力地质作用的综合产物。分析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带(DDMZ)内金矿成矿过程中的这种多因素、多阶段的各种信息,我们提出如下参数:区域性参数富铁质变质岩石组合和壳型剪切带;最佳区段参数—低温韧-脆性变形-变质带和弱碱性钾质花岗岩;金矿化带参数—岩石-流体交代带。其目的是明确找矿目标,提高金矿预测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局属动态     
正省地矿局2014年度野外终期验收圆满结束10月26日至11月17日,省地矿局对32项省地勘基金项目、局计划内地勘项目和自有探矿权联合勘查项目进行了野外终期验收,13个项目获得优秀级,19个项目均为良好,优秀率达40.6%,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其中,五龙沟地区无名沟—百吨沟金矿经初步估算金资源量达13.52吨,新增金资源量5.52吨;格尔木市大格勒沟脑地区金矿最高品位达到6.93克/吨,显示了较好的找矿前景;格尔木市拉陵灶火中游铜多金属矿矽卡岩-斑岩成矿潜力进一步凸显;格尔木市黑刺沟地区金多金属矿预查地表圈定的MI-2金矿体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相似文献   

18.
湘东北近年来已相继勘探出多个金矿床,如黄金洞、万古、七宝山矿床等,其中黄金洞和万古金矿床均达到大型规模。该地区主要金矿床均赋存于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地层中,是典型的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矿床。本文试图根据该地区已有的研究基础,结合近年来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311大队在黄金洞—万古地区金矿地质工作取得的一些成果,从构造成矿学角度探讨本地区金矿的成矿机理和构造定位机制。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小秦岭东部控矿韧性剪切带的构造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①依据应力矿物塑性变形的差异,区内出露早期、晚期脆韧性控矿剪切带及韧脆性控矿剪切带;②早期脆韧性控矿剪切带形成温度高于500℃,古应力值大于100MΡa,剪切方向以右行逆冲为主,变质作用达高绿片岩相;③晚期脆韧性控矿剪切带生成温度低于500℃,古应力值在70~50MΡa之间,既有右行剪切,又有左行剪切,变质作用为绿片岩相;④韧脆性控矿剪切带形成温度更低,古应力值小于50MΡa,剪切方位多次变化,变质作用为低绿片岩相;⑤在空间上,控矿韧性剪切带呈波浪状,它们在活动—平静—再活动—再平静波浪演化中形成,因而是金矿形成、富集的有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自 8 0年代末 ,辽宁西部排山楼金矿发现以来 ,对于同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的赋存规律一直引起广大地质工作者的重视。通过对大板、老虎沟、樱桃沟等金矿的初步研究表明 ,采用微观和宏观相互结合、相互映衬的指导思想 ,针对韧性剪切带动力机制进行思考 ,认为闾山造山带中北北东向和东西向两个方向的剪切带为一期韧性剪切构造作用的产物 ,形成时间为印支末期—燕山早期 ,其区域构造样式为共轭式韧性剪切带 ,呈网结状。含金矿液的沉淀作用一般发生于韧性剪切带的网结点处附近 ,较大型的金矿床应赋存于韧性剪切带中刚性体周围 ,尤其是首尾等“港湾”处 ,即“港湾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