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川地质学报》2006,26(3):181-181
北京天目创新科技公司、四川省地质学会遥感地质专业委员会、四川省遥感中心于2006年6月9日在蓉联合召开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应用技术交流会。  相似文献   

2.
SPOT卫星数据图像处理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ENVI图像处理软件进行SPOT卫星数据与TM数据进行复合制作卫星影像图技术研究,经反复试验,成功地研制成了既有明显色彩差异,又具有较高分辨率的假彩色遥感图像,为卫星遥感影像图开发利用提供方法技术。文章主有关的图像处理方法及其应用作简单介绍,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建立卫星对地观测数据集成系统是遥感卫星数据信息资源有效管理与应用的重要手段。从我国对地观测重大需求以及前沿科学问题入手,提出大数据环境下卫星对地观测数据集成系统建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包括大容量异构对地观测数据集成的语义技术、基于网格的遥感图像快速处理技术、遥感大数据深度分析技术、多数据中心协同处理及云平台技术,为实现集成卫星图像、地面观测数据和模拟模型的元数据管理、几何精度纠正和卫星数据质量评价、海量卫星图像数据的空间分析与知识发现、分布式高性能卫星图像数据管理和归档等基本功能,为解决海量卫星数据分布式存储与计算、数据集成与互操作、空间数据分析与地学知识发现提供新思路、新技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IKONOS卫星影像在甘肃省红会煤矿区塌陷群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的调查中有着广泛地应用,特别是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本文采用IKONOS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通过正射校正、影像融合后,获得高精度的遥感影像,作为解译地质灾害的遥感数据源,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红会煤矿区的塌陷群,并能够清楚地识别塌陷及其细节特征,分析其影响因子、规模和危害程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丁辉  张茂省  王佳运  裴赢 《地球学报》2018,39(2):233-240
针对地质遗迹资源调查依靠野外考察效率低、成本高及容易造成资源遗漏问题,将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引入地质灾害遗迹调查评价。基于IKONOS多光谱数据进行自然彩色变换,采用乘积法变换与全色数据进行融合,将遥感数据与DEM数据叠加生成三维遥感影像图,在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莲花寺高速远程滑坡的形态特征、堆积体结构、成灾范围、成因机理及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为陕西华县莲花寺滑坡地质遗迹评价提供直接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遗迹调查评价,相对于传统野外考察等手段具有无比的优势。陕西华县莲花寺高速远程滑坡类型、特征、规模具有国际性对比意义,属国际罕见的滑坡灾害遗迹点,其稀有性对于研究高速远程滑坡这类特殊地质景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有极高的科考研究和科普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认识,结合对四川省资源、环境现状的分析,提出卫星遥感应用是四川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高技术支撑,并对其应用前景和效益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7.
三维遥感影像数据库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建明  孙卫东 《新疆地质》2005,23(3):308-310
介绍了以3S技术为手段,采用目前较为先进的三层结构体系,使用Dephi开发工具,结合数据库技术、遥感技术,尝试以数据库SQL Server组织、存储、管理海量的中巴资源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新疆1:10万地形矢量数据,应用OpenGL技术实现海量三维遥感影像数据的三维立体显示浏览,进而完成全疆三维遥感影像库建库和三维显示及漫游.  相似文献   

8.
遥感技术在煤矿开采区详细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煤造成的地质灾害日趋严重,常规手段难以对其定量化调查研究.利用IKONOS卫星影像高分辨率的特点,以白银煤矿区为例,分析该区的地质灾害特点和遥感影像特征,建立了塌陷和地裂缝的遥感解译标志,并运用3S技术手段,对该区地质灾害进行定性和定量化分析,为该地方政府决策和当地的环境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运用“北京一号”卫星数据进行长沙市2007年度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探讨“北京一号”卫星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在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中的实用性及效果。结论显示“北京一号”卫星数据利用现有的遥感数据处理方法仍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在土地利用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可以满足国家每年动态遥感监测的数据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由四川省地质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会主办 ,成都市地理信息中心协办的 2 0 0 3年四川省遥感应用学术年会 ,于 2 0 0 3年 11月 2 7日至 2 9日在成都桃园会议中心召开。会议交流的论文内容 ,包括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 ,生态环境、土地流失、湿地等多方面的调查 ,动态监测、治理的应用。会议展示了成都市、四川省卫星影像地图 ,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极大的关注。其中有 :成都市中心城区SOPT卫星影像地图 (1∶2 0 0 0 0 )采用法国2 0 0 3 6 2 7 SOPT卫星 2 5m全色和 10m多光谱数据融合而成 ;成都市卫星影像图 (1∶2 5 0 0 0 )采用美国 2 0 0 2年La…  相似文献   

11.
从美国发射其第一颗遥感卫星一陆地卫星-1算起的30余年里,世界范围内商业遥感卫星技术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团体拥有自己的遥感卫星。除了更多各类的遥感器得以使用外,卫星的图像分辨率和覆盖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改进。未来的发展更加令人振奋。国外遥感卫星(包括已经发射和计划要发射的卫星)简介是根据从国内外出版物中获得的信息整编而成,旨在给遥感应用提供一个现在和未来图像信息源的总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对地观测卫星遥感能够提供广泛可靠的空间信息,是洪水风险识别与动态模拟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为阐明卫星遥感技术对洪水研究的推动作用,回顾了洪水风险识别与动态模拟研究的发展历程及技术需求,以对地观测卫星遥感三大阶段的发展轨迹为主线,分析了遥感空间信息在洪水研究中的历史性贡献和阶段性效用,讨论总结了危险分区法、水文模型和微波遥感监测等3种洪水研究典型方法的应用进展。提出未来洪水风险识别与动态模拟研究的重点:遥感空间信息与模型算法的深度结合,遥感反演算法与系统的开发及应用,典型洪水研究方法集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大数据方法与手段的应用。以期为提升洪水应急响应能力与灾害风险管理水平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3.
西藏易贡滑坡堰塞湖的卫星遥感监测方法初探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利用多时相,多平台的卫星遥感数据,监测了西藏易贡滑坡发生后易贡湖的变化情况,快速获取了各时相的湖水面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求取易贡湖各时相的水位与水量;并进行了导致溃坝的洪水的水力学计算。卫星监测和计算结果与现场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定量监测地质灾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徐凯  薛重生 《地学前缘》2002,9(3):12-12
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对地观测综合性技术,它以多光谱、多时相、高分辨率、多传感器以及全天候的特点为地学研究提供对地观测数据,促进遥感地学应用向更广泛、更深入的方向发展。但是,遥感的应用水平却大大滞后于空间遥感技术的发展,突出表现为:卫星发回的遥感数据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对遥感信息认识的不足和对遥感专题信息提取水平的滞后,使遥感数据中隐藏的丰富知识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利用,造成了遥感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及其应用价值的降低。因此,遥感信息的提取能力与效率。以及对遥感信息的理解和分析将成为未来遥感应用面临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5.
遥感变化检测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卫星遥感的复轨能力,稳定一致的传感器参数和系列运行计划,连续记录了地表的显著变化信息。对遥感观测到的变化信息,还需要区分是地表物理生物要素变化引起的变化,还是辐射传输路径上其它干扰因素造成的变化信息,需要从各种变化信息组分中区分目标变化信息。因此,遥感变化检测是遥感信息科学、地球系统科学、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等学科技术交叉后新的增长点,代表了当前遥感数据处理技术发展方向。为了促进遥感变化检测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收集阅读了近几年国外主要遥感刊物发表的论文、专著,综合了我国遥感变化检测技术发展现状以及大量的网络资料。  相似文献   

16.
高分辨率图像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目标,超分辨率图像重建技术就是人们获取高分辨率图像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研究了超分辨率贝叶斯方法,该方法利用全波段增强多光谱遥感影像,结合传感器特性模拟了全波段和多波段影像的观测过程。这种方法使全波段数据与多光谱波段数据自动对齐,成功地保留了光谱信息,实现了遥感数据信息的高保真,进而增强了空间分辨率。以IKONOS全波段和多波段影像为例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对自动融合的结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一系列中高分辨率立体成像卫星传感器相继发射成功,如法国的SPOT卫星、日本的ASTER和ALOS卫星,它们除了具有获取多光谱遥感数据的能力外,还具有立体成像的功能。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和卫星遥感立体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地质体及其地形地貌的三维图像生成及其可视化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本研究介绍了利用ER-M apper图像处理软件提供的三维图像生成及可视化技术,将ASTER卫星遥感数据生成的数字高程模型与多光谱图像信息有机融合,生成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图像,再现地质体的三维空间特征,从而从整体上直观、综合地对活动地质构造及其构造地貌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本研究重点介绍了ASTER三维可视化立体遥感图像在晚第四纪活动构造和第四纪火山地貌研究中的应用,并展示了在阿尔泰山富蕴断裂带、北天山独山子背斜带、东昆仑断裂带以及长白山天池火山的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18.
孙卫东  李毅 《新疆地质》2004,22(4):391-394
在新疆阜康沙漠绿洲生态环境与生态建设中应用了“资源 1 号”卫星遥感数据.利用 ERMAPER 等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资源 1 号”遥感卫星数据 CB 和同一调查区的 TM 数据进行处理及对比研究,评价了“资源 1 号”卫星数据的应用效果.实践表明:“资源 1 号”卫星 CCD 相机数据几何精度、空间分辨率能够满足生态环境与生态建设工作的需要,部分可替代 TM 数据,在沙漠绿洲生态环境与生态建设及其它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集成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如使用基于知识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的技术来从遥感卫星影像中提取更好的地理信息具有更大的潜力。虽然这些技术在环境监测与管理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根本性问题,如适当数据结构的选择,误差与不确定性的处理方法等。在未来10年中,除使用时间序列外,从多传感器,高光谱和多视角技术所获取的遥感数据将急剧膨胀。目前的GIS技术已不能处理如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矿山遥感监测主要成果与进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四川省矿产资源分布特征,开展了矿山遥感监测工作,构建了“遥感数据源选取—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信息提取—野外验证—图件制作”相对完整且较为成熟的矿山开发遥感监测技术方法体系。以卫星光学遥感数据为主、航空光学遥感数据和雷达数据为辅,并采用无人机遥感图像; 在正射纠正、几何配准、数据融合等图像预处理基础上,结合有关资料建立矿山开采面、矿山建筑、排土场、尾矿库、选矿厂、滑坡和泥石流的遥感解译标志; 采取以目视解译为主、计算机自动提取与目视解译相结合、辅以野外验证的方法进行遥感解译; 建立以遥感调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GIS定量评价方法,实现矿山地质环境评价; 采用矿山遥感监测与传统地质环境调查技术相结合方法,开展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区划研究。取得的成果与进展包括: ①首次建立了省域矿产资源开发环境本底数据库,为实现矿山开发环境动态监测和国土资源空间数字化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②监测成果已在矿产卫片执法、矿山环境治理和矿产资源规划等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四川省矿政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 ③开展了矿山遥感监测技术方法研究与探索,形成了适应川西南山区的矿山遥感监测技术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