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吉林省夹皮沟花岗岩—绿岩带成因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夹皮沟绿岩带层序、岩石成因以及叠加其上的变质变形作用特征的研究,认为绿岩带形成于硅铝壳的扩张环境;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成分的花岗质片麻岩是在大陆或大陆边缘的挤压环境下,由变质镁铁质火山岩经部分熔融侵位的深成花岗质岩石。由此,提出夹皮沟花岗岩—绿岩带的裂谷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2.
杨豹  毕守业 《吉林地质》1993,12(3):24-31
吉林省南部晚太古宙绿岩带位于龙岗古陆核南部边缘,它包括板石沟、四方山和旺文川绿岩带,其岩石主要为变质镁铁质火山岩和变质长英质火山岩,反映出具双峰式火山岩的特征。另外,本区绿岩带岩石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与龙岗古陆核北部边缘的夹皮沟绿岩带具有明显的差异,表明两者成岩环境不同。本区绿岩带斜长角闪岩属板内玄武岩,其成岩环境与大陆裂谷环境相似。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台北缘绿岩带与金矿演化系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地台北缴早前寒武纪变质杂岩中绿岩带分布广泛。与国外典型绿岩带对比,具有趣镁铁质岩石不发商、变质深、构造变形强烈、个体面积小等特点。这是由于华北地台活动性较大之故。绿岩带中金矿分布甚广,按成因类型可分为沉积变质型、变质热液型、混合岩化热液型、岩浆热蔽型和叠生型等。构成以绿岩建造为原始矿源层的多时代、多种成矿怍用、多种成因类型相伴产出的成矿演化系列。  相似文献   

4.
中国太古宙地体基本上分布在华北地台范围内,主要为花岗岩绿岩带.少部分为高级变质带.它们的主要特征是:(1)中国的太古宙绿岩带变质程度普遍较高,多为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2)普遍经受后来构造岩浆活动的叠加和改造,它们的活动性显著高于国外的太古宙地体;(3)绿岩带下部的超镁铁质火山岩组合,多以镁铁质火山岩为主,超镁铁质火山岩比较薄;(4)科马提岩主要为玄武岩质科马提岩,可见变余火山组构.中国太古宙地体蕴藏着丰富的矿产,是金、铁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益阳地区出露的似层状 -层状镁铁质 -超镁铁质火山岩的时代归属有不同的观点。研究认为其主要岩石类型为玄武质科马提岩和拉斑玄武岩。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龄显示 :玄武质科马提岩 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为 ( 3 0 2 8± 47) Ma,属中、新太古代洋中脊 -岛弧火山岩 ;拉斑玄武岩年龄为 ( 2 2 1 6± 3 8) Ma,属古元古代。这一结果揭示了早前寒武纪在古扬子微板块(川中微板块 )东南有多岛弧洋盆 ,湖南深部地壳有绿岩基底。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我国太古宙绿岩带的基本地质特征,作了概略的总结。在我国太古宙绿岩带主要分布于华北陆台区,各地出露面积较小,一般仅有数十至数百平方公里,其地层发育厚度度为2~7km。绿岩带的层序如下:底部为镁铁质火山岩;中部为安山质—长英质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上部为沉积岩(碎屑—泥),并含有条带状含铁建造(BIF)。绿岩带变质程度较高,一般为高绿片岩—低角闪岩相。它还受到多期构造变形,平卧褶皱,韧性剪切带和推覆构造均有广泛发育。绿岩中伴生的花岗质岩石,主要为TTG岩系的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岩系列。据现有同位素年龄资料,该花岗岩—绿岩地体形成于晚太古代。时限大约在2900—2500Ma之间。绿岩带中赋存的矿产,以金,铁为主。从绿岩带的原岩建造及地球化学特征,推测它形成于大陆裂谷带或大陆边缘活动带中。  相似文献   

7.
桂北“龙胜蛇绿岩”质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葛文春  李正祥 《岩石学报》2000,16(1):111-118
广西北部龙胜地区丹洲群广泛发育一套细碧岩和镁铁-超镁铁质岩石。细碧岩具有板内和岛弧火山岩的双重地地球化学属性,其形成时代〈820Ma。本文作者综合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的资料,提出陇胜地区丹洲群火山岩及镁铁-超镁铁质岩石不属于蛇绿岩,而是新元古代(~820Ma)大陆裂谷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共形成与Rodinia超级大陆的裂解过程相联系。这一认识对华南地区前寒武纪大南构造演化研究具有生  相似文献   

8.
桂北"龙胜蛇绿岩"质疑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广西北部龙胜地区丹洲群广泛发育一套细碧岩和镁铁-超镁铁质岩石.细碧岩具有板内和岛弧火山岩的双重地球化学属性,其形成时代<820Ma.本文作者综合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的资料,提出龙胜地区丹洲群火山岩及镁铁-超镁铁质岩石不属于蛇绿岩,而是新元古代(~820Ma)大陆裂谷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其形成与Rodinia超级大陆的裂解过程相联系.这一认识对华南地区前寒武纪大地构造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额尔古纳地块基底地质构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额尔古纳地块是额尔古纳-马门-加格达奇拼合地块中的典型代表.研究表明,其基底由前中元古代绿岩及与之伴生的花岗质杂岩组成,它们具有地壳早期演化的地质构造特征.绿岩带为典型的变质基性-酸性火山岩及部分变质沉积岩系构成的火山-沉积建造,火山岩以拉斑玄武岩为主,向上过渡为钙碱性火山岩系列,表现为双峰态型特点.花岗岩类为TTG岩系及石英二长岩-花岗岩组合.花岗岩-绿岩地体内各岩石类型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国外太古宙及我国华北陆台花岗岩-绿岩带内同类岩石极为相似.双峰态型火山岩及绿岩建造组合,以及类似于TH2、FII型的变质基性火山岩和长英质火山岩特征,结合高铝型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组合,指示了研究区绿岩带的形成环境类似于大陆边缘弧后裂谷型火山-沉积盆地.  相似文献   

10.
与剪切作用有关的脉状金矿床,主要产在太古宙以镁铁质火山岩为主的花岗岩—绿岩带内,少数产在元古宙绿岩带。矿床常常群集在大约100平方公里范围的矿区内。在花岗岩—绿岩带和矿区内,这些矿床在平均大小、分布规模上存在系统的差异。最有经济意义的矿区的容矿岩是原生镁铁质—超镁铁质火山岩,包括科马提质橄榄岩、玄武岩和球颗玄武岩。其它出现的岩石有长英质斑岩岩株和岩墙及含复矿砾岩的碎  相似文献   

11.
张能  李剑波  杨云松  那福超 《岩石学报》2012,28(4):1291-1304
弯岛湖蛇绿混杂岩带是金沙江缝合带西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蛇绿岩混杂于上三叠统变质碎屑岩夹变质火山岩中,成份主要为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岩石类型有变质橄榄岩、变质堆晶质辉长岩及其伴生的岛弧型花岗岩系。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蛇绿岩主要为低Ti(岛弧-弧后)型、富集型洋中脊(E-MORB)拉斑玄武岩;与之共(伴)生的基性喷出岩、辉绿岩脉属板内洋岛型裂谷型碱性玄武岩及其过渡类型系列。在变质辉长岩获得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值为232±11Ma,代表了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的形成年龄,可能为洋壳初始俯冲变质的时间。在蛇绿岩上覆的硅质岩中发现有中三叠世拉丁晚期至晚三叠世卡宁早期的放射虫化石,表明弯岛湖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可能形成于中三叠世多岛洋盆或弧后盆地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2.
辽吉地区是我国典型的早前寒武纪大陆壳出露区之一 ,由花岗岩 绿岩带和高级变质区构成。绿岩带可划分为Ⅰ型 (岛弧型 )和R型 (裂谷或盆地型 )两类 ,其形成的古构造环境分别为类似于现代岛弧的大陆边缘活动带和类似于大陆边缘裂谷环境或弧后盆地。与绿岩带共同产出的花岗质岩石可划分为三类 :即片麻状花岗质杂岩体 ,花岗岩底辟岩基 /岩株和钾质花岗岩。高级区是本区早前寒武纪大陆壳的主要组成部分 ,主要以卵型隆起形式产出 ,遭受了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区域变质作用 ,是花岗岩—绿岩带的基底。单颗粒锆石U Pb、4 0 Ar / 39Ar、Sm Nd和Rb Sr等时线年龄表明绿岩带形成时代为 2 60 5~ 2 84 4Ma ,三期花岗质岩石的形成时代分别为 ( 2 555± 35)Ma ,( 2 515± 4 )Ma和 2 50 5Ma。高级区表壳岩和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 30 18Ma和 2 971Ma。本区早前寒武纪大陆壳的克拉通化时期为新太古代末期  相似文献   

13.
鲁西地区新太古代雁翎关组由科马提岩、角闪质岩石、变粒岩和含铁石英岩等组成 ,其原岩为一套超镁铁质镁铁质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沉积的表壳岩建造 ,经历了三期区域变质作用 ,变质程度达低角闪岩相 ,是华北地台上一个典型的绿岩带。鲁西花岗岩绿岩带中分布有大小黄铁矿脉数十条之多 ,呈层状、透镜状或脉状沿片麻理方向展布 ,硫品位 3 .79%~ 3 1.6% ,伴生有用组分Fe、Ni、Ag等。通过对绿岩、矿体和矿石特征、S、Fe分布及变质成矿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证实绿岩中含有丰富的S、Fe、Ni等造矿元素 ,认为绿岩既是赋矿岩石亦是矿源层 ,矿床属变质热液叠加的变质火山沉积型硫铁矿床。  相似文献   

14.
莫桑比克黄金产区位于马尼卡绿岩带,该绿岩带是马尼卡(Manica)-穆塔雷(Mutare)-奥德兹(Odzi)绿岩带的一部分,从津巴布韦东部奥德兹经过穆塔雷一直延伸到莫桑比克西部马尼卡地区,使马尼卡地区成为莫桑比克最重要的金矿成矿带。金矿主要富集在太古代镁铁质和超镁铁质火山岩中的剪切带、条带状含铁建造或在表壳岩与周边花岗岩之间的断裂接触带中。  相似文献   

15.
小宛南山金矿是产于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地体,受敦煌群D岩组上部层位和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变质热液型金矿床.矿源岩为绿岩带的镁铁质火山岩,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热液,主成矿期属中元古宙.基于金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微量元素特征、硫铅同位素组成和包裹体特征,以金赋存层位、容矿岩石、韧性剪切构造、蚀变作用为基础,通过分析成矿地质条件,证明金矿床应属变质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16.
绿岩带是特殊的构造域,是太古宙最重要的含矿杂岩体。全球太古宙绿岩带有极为相似的岩石序列(即超镁铁质到硅质火山岩、化学和碎屑沉积)。近几年,国内对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的研究引起极大的重视,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为了在8·5期间对花岗岩—绿岩带有更深入的研究,笔者参阅了近期西澳、北美、西北欧和南非等地几个经典地区太古宙克拉通的研究成果,就研究内容、绿岩的建造类型、花岗质岩石特征和成矿作用等几个问题整理成文,供国内研究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的学者们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绿岩带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台。绿岩带产在古陆核之间或边缘,可能形成在古裂谷或古岛弧的构造环境。按原岩建造、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作用,绿岩带可分夹皮沟型、清原型和小秦岭型。按后期的活化改造作用强度,可分基本稳定型、活化改造型和强烈活化改造型绿岩带。根据变质程度的不同,可分高级变质和中级变质为主的绿岩带。华北地台绿岩带的形成可分四个时期:中太古代、新太古代早期、新太古代晚期和早元古代。华北地台绿岩带同其他国家绿岩带相比较,其岩石类型、不一的变质程度、相似的花岗质岩石、形成在早前寒武纪和赋存丰富矿产资源等基本地质特征相似。但也具有独自的特色:1.分布面积小;2.科马提岩不甚发育;3.同构造晚期的浅成花岗岩侵入体尚未发现;4.变质程度较高;5.赋存的矿产类别有差异;6.受后期的活化改造作用强烈。  相似文献   

18.
新地沟和卯独庆金矿赋存于新太古界色尔腾山群柳树沟岩组中,是典型的与韧性一脆韧性剪切变形有关的绿岩型金矿。构造-蚀变岩石的主要类型有千糜岩化石英绢云片岩、千糜岩化绿泥绢云片岩、糜棱岩化绿泥石英片岩、绢云绿泥长英质糜棱片岩、长英质碎裂岩、黄铁绢英岩质构造片岩等。构造一蚀变岩石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中基性火山岩类似.其稀土元素总量∑REE(44.9×10^-6~155.4×10^-6)、LREE/HREE比值(7.0~26.1)、δEu(0.6~1.2)也显示了中基性火山原岩的特点。构造一蚀变一成矿流体的特征为富CO2的低盐度的较高密度的流体,具有造山型金矿的特点。前寒武纪绿岩带建造变质镁铁质火山岩分布的地区构造一蚀变作用强烈的地段是重要的找矿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9.
新地沟和卵独庆金矿赋存于新太古界色尔腾山群柳树沟岩组中,是典型的与韧性-脆韧性剪切变形有关的绿岩型金矿.构造-蚀变岩石的主要类型有千糜岩化石英绢云片岩、千糜岩化绿泥绢云片岩、糜棱岩化绿泥石英片岩、绢云绿泥长英质糜棱片岩、长英质碎裂岩、黄铁绢英岩质构造片岩等.构造-蚀变岩石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中基性火山岩类似.其稀土元素总量∑REE(44.9×10-6~155.4×10-6)、LREE/HREE比值(7.0~26.1)、δEu(0.6~1.2)也显示了中基性火山原岩的特点.构造-蚀变-成矿流体的特征为富CO2的低盐度的较高密度的流体,具有造山型金矿的特点.前寒武纪绿岩带建造变质镁铁质火山岩分布的地区构造-蚀变作用强烈的地段是重要的找矿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0.
阿拉善断块的太古代绿岩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杨杨 《地质科学》1986,(2):200-200
阿拉善断块上广泛分布着典型的太古代绿岩(原称阿拉善群、龙首山群、桑干群)。岩石一般属绿片岩相至角闪岩相,但变质程度极不均匀。在岩石中保留了大量的原始组构特征。其原岩相当于超镁铁质-镁铁质岩、钙碱性火山岩和沉积岩,组成巨厚的海相火山-沉积系列,构成了阿拉善断块的基底构造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