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金属-功能梯度材料-陶瓷复合板结构进行了热应力分析,导出了功能梯度材料连续模型的温度分布及热应力分布的计算表达式,并就Zro2/NiCrAl梯度材料热应力分布的解析解和有限元解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功能梯度材料连续板模型,便于结构的热应力分析和结构的优化设计,有利于梯度材料结构的非均等分层,可进一步减缓层间的应力突变和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2.
对2016~2019年华北中部地区118个流动地磁矢量测点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连续3期岩石圈磁场各要素年变化数据。对得到的ΔY要素各期年变化数据进行网格化处理,利用节点值进行计算,对ΔY梯度空间赋值。分析梯度空间形态发现,高值区和活动断裂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高值区多沿一个或多个活动断裂延伸,或环活动断裂分布。利用多项式回归法对ΔY进行成分分解,提取区域背景性异常和局部性异常,同样发现局部性异常分布和活动断裂相关性较好。各期梯度高值区和局部异常形态差异性较大,但也有部分高值区或异常显著区延续性存在,尤其在断裂附近,延续性存在的可能和构造应力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材料力学中的各向同性弹性体材料,导出了用应变复数表述的应力关系式,用该关系式分析了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并以该关系式对给定的应变分量直接进行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分析,计算简便、直观。  相似文献   

4.
对在一个各向同性、均匀的弹性球的具有恒定的热传导系数的球面上进行加热这一理想情况下,计算了陨星由于空气动力学加热而产生的热应力。在某个充分的时间内,陨星内部的张应力可能达到10kb,这一应力值大于估计的抗拉强度及其所遭受的空气动力学压力。在一个小的石质陨星(半径<10cm)和大一些的金属质陨星(半径<1m)内显著的热应力(1kb)发展很快(几十秒之内),因此可能导致在陨星内部开始拉张破裂。由于高层大气中尘埃粒子的存在、陨星在相对较低的高度上的破裂、陨星的角体形状、在一个撒落场内的广泛散布以及撞击坑的爆炸性质等,由热应力产生的破裂会在观测中反映出来,在大的陨星中,为了热应力的充分扩展要求有更长的加热时间,故其影响可能不甚显著。对于表面要遭到熔化和烧蚀的实际的陨星,此计算所得的应力值可能是一个上限。  相似文献   

5.
将有限功率地形法(或称Tesseroid单元体球谐谱域正演法)运用到月球地形的重力梯度计算中,并通过圣杯任务(GRAIL)得到的重力场模型系数和Moontopo720地形模型数据,计算得到在GRAIL卫星高度经过地形校正后的全重力张量异常。综合重力梯度的多分量性质和相关实验结果,首先通过水平梯度异常估算月球主要质量瘤(mascon)的地下空间水平分布范围,然后通过全重力异常梯度带图初步验证潮汐重力引起的月球主要断层结构分布。  相似文献   

6.
对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进行强地面运动模拟,应用复合震源模型建立特定圆形子震分布的断层破裂运动学模型,对地震矩、应力降、破裂速度、子断层尺寸和震源深度等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到一组合理的震源参数,然后基于复合震源模型计算得到该地区地震动,最后与观测的峰值加速度(PGA)、反应谱和PGA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整体上可以再现各台站地震动强度特征,验证了复合震源模型计算强地面运动的有效性,同时敏感性规律也为复合震源模型计算缺乏强震记录区域的地震动参数的变化区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根据离散观测数据构制连续空间重力变化图像,分析和讨论了3种数值插值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多面函数方法插值精度最高。由于逐步回归分析筛选核函数中心点的计算繁琐,文中提出根据分形理论和Shannon取样定理来确定核函数中心点。对滇西试验场进行模拟试算,插值精度可达到4~5(10-8ms-2)。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麻城地区重、磁异常场特征,经反演计算获得了深部结构特征。对重力布格异常利用Parker-Oldenburg快速位场反演方法计算出莫霍面的展布,对航磁异常利用对数功率谱法和矩谱法计算出居里面深度。在此基础上,探讨该震区深部蕴震条件。主要结论是:①麻城-团凤断裂带为该区切割较深的主要控震构造;②1932年麻城6.0级地震发生在区域重力异常等值线梯度最大处,磁力异常区两局部正异常间的低值带,莫霍面及居里面隆起区边缘;③发震部位有其特定的深部蕴震构造及应力蕴震条件。  相似文献   

9.
阳极焙烧炉的燃烧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计算燃烧学的原理和模型以及CFD软件对以重油作为燃料的阳极焙烧炉炉内的流动、燃烧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讨论了炉内温度场、流场和各组分浓度场的分布规律,分析了这些因素对碳阳极焙烧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设计阳极焙烧炉结构时应考虑火道中挡板对气流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长江峡东地区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活动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分析峡东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演化的基础上,根据构造形变、水系分布、震源机制与地球物理场特征和应力实测、模拟实验等多种途径综合分析了现代构造应力环境,认为本区现今处在大范围引张力背景上迭加了北东-南西向压应力的联合作用,由此决定了中强地震的活动特点及其发震断裂系统。  相似文献   

11.
在利用重力测量结果研究地壳垂直运动时,重力-高程因子的确定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提出利用多期复测水准网与重力网动态联合平差的方法,同时求解地壳垂直运动速率和重力-高程因子。利用此方法对北京地区1983-1991年的水准和重力复测结果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两类不同观测值的权比配置是恰当的,平差模型是正确的、重力-高程因子的分布符合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基础数据库及查询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现有6大类主要地应力基础数据资料——震源机制解、水压致裂、钻孔崩落、应力解除、断层滑动和连续应力应变观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建成了便于更新的“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基础数据库”。介绍了数据库的结构及其查询分析系统。数据库通过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系统建立,其中震源机制解和水压致裂采用双数据表结构设计,丰富了数据库的数据信息。数据库查询分析系统以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持平台,依据“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基础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自动生成空间数据库,实现了地应力数据的地图显示。以此为基础,系统提供了包括可视化地图查询和条件查询在内的多种数据库查询方式,实现了空间图形数据与文本属性数据的相互查询。另外,数据库查询分析系统还提供了地应力研究成果查询、应力方向大小统计分析、专题图及其它辅助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材料力学中的各向同性弹性体材料,导出了用应变复数表述的应力关系式,用该关系式分析了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并以该关系式对给定的应变分量直接进行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分析,计算简便、直观。  相似文献   

14.
人口分布是人文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如何在数据不足的情况下获得较为符合实际的人口分布数据是业界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依照人口分布的规律,以人口统计数据、高程、海岸线、城市中心、河流和行政区划为影响因子,通过距离计算、重分类、加权计算等方法,建立了加权人口密度连续分布模拟模型,并进行了改进。基于2011年的福建省县级人口统计数据,本文在ArcGIS平台上模拟了该省的人口密度空间分布,模拟结果表明:各县人口总数误差与平均人口误差在40%以下的百分比分别为89%与84%,突出了福建省在城市中心、沿海、沿江,以及平原地区的人口聚集规律;各个县级行政区域内的数据集中,相对独立;县与县之间的区分边界数据又相互联系,变化连续,符合人口分布的实际情况。该模型相比于其他的人口模型易于理解,结构简单,可应用于各省的人口密度分布模拟,能有效地解决人口数据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充分搜集山东省区域地质、构造地质、地热地质及地热遥感解译资料等基础上,开展了山东省地温场现状调查、1∶50万地热遥感解译和测温工作,根据收集资料程度,提出计算地温梯度的方法,计算了整个研究区地温梯度;评价了各个地热区地温梯度的分布规律,并从大地构造、基岩起伏、岩浆活动、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地下水活动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地温场分布的因素,讨论了浅部地温场与深部构造的关系,总结了研究区各区地温梯度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采用澜沧-耿马地震前后两期大地测量资料,结合发震区的地质资料和震后地表形变破坏带的调查资料,运用顾及参数先验信息的贝叶斯反演方法,联合求定了澜沧-耿马地震的两个发震断层的位错模型参数。由反演后的位借模型推算的地震应力降同用地震波资料估算的应力降属同一量级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研究断层蠕滑过程中嘉黎活动断裂带区域应力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断层蠕滑会导致岩体中应力明显增长,随着深度的增加应力有相近的变化趋势;断层破碎带中的应力普遍低于两侧岩体中的应力;断层蠕滑会使岩体内发育大量裂隙,造成破碎岩体中应力分布不连续;断层破碎带及其两侧岩体中出现应力集中的区域在不同深度下的分布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推导的公式计算了由山体质量引起的梯度效应,结果与实测值甚为接近。分析了佘山重力垂直梯度偏小的原因,认为这是由于山体质量分布引起的。最后讨论了垂直梯度偏小对重力值的高度归算和大地水准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用GPS资料研究华北地区形变场和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华北地区地质构造、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断层、地形、地壳厚度、地壳及上地幔地震波速度结构等资料,构建了三维有限元框架模型,利用最新GPS观测结果作为边界约束条件,模拟计算了华北地区的形变场及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地表速度场和GPS观测结果比较一致。模拟结果中,大型NNE向断层如汾渭地堑断裂系呈右旋运动,NWW向断层如张家口渤海断裂带呈左旋运动,与野外地质考察结果一致。在地表以下10~20km处,模型预测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NNE、EW向,主张应力大约为主压应力2~8倍。模型中最大剪切应力场在山西、华北平原中部和东部沿海分别出现3条NNE向高梯度带,此梯度带与研究区域的主要地震活动带相对应。  相似文献   

20.
针对人体动脉系统,利用心动周期内血管血液流量波建立了血管壁面切应力动态分布的求解体系,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推导了不同Womersley数下该体系的分析解;最后采用该求解体系和分析解,利用血流动力学数据计算了猪颈动脉的管壁切应力动态分布,结果是本文的数值模拟求解计算量少,而且考虑了血管壁的弹性特性,得到更趋于合理的管壁切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