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两广云开隆起区基底的组成演化及其基本结构格局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去开隆起区基底具双层结构特点,深层次基底包包括早-中元古代中深变质岩系和由基重熔而成的混合岩及花岗岩,其中的钾长球斑花岗岩具岩浆成因特征,结晶年龄为3900-510Ma。云开隆起区基底形成之后,经历了自晋宁期以来的长期而复杂的变质变形演倾,地加里东期形成的变质核杂岩或穹隆构造,奠定了云开隆起区的基本结构格局。  相似文献   

2.
赣中变质基底的组成演化及其基本结构格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赣中变质基底具双层结构特点,深层次基底包括中元古代中深变质岩系和由其重熔而成的混合岩及花岗岩,其中深变质岩系原岩的形成年龄为1113±49Ma,黑云斜长花岗岩具岩浆成因特征,结晶年龄为403.1~477Ma。赣中变质基底形成之后,经历了自晋宁期以来的长期而复杂的变质变形演化历史,于加里东期形成的变质核杂岩或穹隆构造,奠定了赣中隆起区的基本结构格局。  相似文献   

3.
云开隆起区核部广泛出露的钾长球斑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中存在形貌、成分不同的3类锆石,这些锆石的单颗粒U—Pb同位素年龄明显不同,说明此类陆壳改造型花岗岩源岩成因复杂,源岩时代老于1364Ma,岩体形成时代为463~508Ma。  相似文献   

4.
粤桂边境博白—廉江地区的低耕-庞西垌断裂带,位于云开隆起的西南端的高级变质区内。区内主要发育加里东期的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下古生界的石英云母片岩以及燕山晚期的中、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NE-NNE向庞西垌断裂带始于粤西南塘蓬镇,经桂东庞西垌、英桥地区往北东延伸超20km。断裂带东南侧以混合花岗  相似文献   

5.
云开地块基底演化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云开地块位于广东和广西两省的毗邻地带,经历了基底形成和改造两个阶段。基底形成包括了古中元古代高州杂岩的沉积与变质、晚元古代云开群的沉积与变质、震旦系和早古生代地层的沉积和变质,在早古生代晚期作为整体转化为稳定地块。基底改造发生在加里东期之后,包括海西-印支期与燕山-喜山期两个阶段,基底岩石经历了断裂变质、重熔改造和构造活动。在基底演化过程中,物质进行了重新分布,一些元素得以富集成矿,使云开地区成为  相似文献   

6.
云开地区变质基底岩性复杂,浅变质岩系与深变质岩系混杂,缺乏填图标志。在1/5万区调中,首次对云开地区的变质基底采用岩性段填图。根据岩性组合、特殊岩性段、空间展布、接触关系等特征,将云开岩群划分为第一岩组、第二岩组、第三岩组、山坪岩组及第四岩组5个组级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并认为云开岩群与天堂山岩群为同一套地层。山坪岩组岩性以硅质岩为主,厚10~30m,广泛分布于两广云开地区,为云开岩群第三岩组与第四岩组之间的分界标志。  相似文献   

7.
云形隆起区钾长球斑片麻状黑去母花岗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汉文  游振文 《地球科学》1994,19(4):427-432,T000
云开隆起区核部广泛出露的钾长球斑片麻黑云母母花岗岩中存在形貌,成分不同的3类锆石。这些锆石的单颗粒U-Pb同位素年龄明显不同,说明此类陆壳改造型花岗岩成因复杂,源岩时代老于1364Ma,岩体形成时代为463~508Ma。  相似文献   

8.
桂东南云开地区的基底主要由前寒武纪为质表壳岩与为形变质花岗岩组成,晚古生代、中生代盖层相当薄。该地块形成于晚前寒武纪,它在古生代向北运移并同时发生左旋旋转。这一事件奠定了该区的构造格局。在中二叠世末的东吴运动期间, 该地块作为一个变质地体最终与钦州沉积地体拼合。文章重新对云开地区的大地构造特征进行了认识,认为该区的为质基底中存在晋宁期甚至前晋宁期地质体及相应的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9.
云开地块基底演化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开地块位于广东和广西两省的毗邻地带,经历了基底形成和改造两个阶段。基底形成包括了古中元古代高州杂岩的沉积与变质、晚元古代云开群的沉积与变质、震旦系和早古生代地层的沉积和变质,在早古生代晚期作为整体转化为稳定地块。基底改造发生在加里东期之后,包括海西-印支期与燕山-喜山期两个阶段,基底岩石经历了断裂变质、重熔改造和构造活动。在基底演化过程中,物质进行了重新分布,一些元素得以富集成矿,使云开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银金-多金属矿床集中区。  相似文献   

10.
蚌埠隆起区西庐山及女山花岗岩中岩浆锆石 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 (129.3± 4.8)Ma( n=7)和 (130.1± 3.2)Ma( n=9),这表明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曹山二长花岗岩和蚂蚁山花岗岩中岩浆锆石 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 (110.3± 2.8)Ma( n=17)和 (115.8± 3.1)Ma( n=18),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岩体的岩相学和具有震荡环带岩浆锆石的存在表明该类花岗岩均为岩浆结晶的产物,而非混合岩化成因.西庐山和女山花岗岩中新元古代岩浆锆石和印支期变质锆石的存在以及太古宙和古元古代继承锆石的存在暗示岩浆源区既有扬子地块基底物质又有华北地块基底物质,其中某些遭受了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改造.蚌埠隆起区深部地壳中扬子地块基底物质的存在与扬子地块沿郯庐断裂带于北西方向俯冲于华北地块之下的地质事实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云开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磊  龙文国  周岱 《中国地质》2013,40(4):1016-1029
对云开地区1∶25万区调中划归前寒武纪或新元古代的(片麻状)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的年龄分别为(443.3±2.6)Ma(样品1009,陆川县陆透水库东南)、(445.7±2.3)Ma(样品1010,陆川县月垌村)、(441.1±2.0) Ma(样品1012,高州市谢鸡镇)和(443.7±1.7)Ma(样品10108,信宜市朱砂镇),表明它们属于加里东期的产物而不是以往认为的前寒武纪基底或新元古代岩石.结合前人的研究表明,这些花岗岩主要由元古宙基底岩石发生深熔作用而成,是华南地区加里东期陆内造山作用的响应.随着云开地区前寒武纪基底中大量加里东期年龄的发现,说明加里东运动对该区的影响非常强烈,1∶25万区调中划归前寒武纪基底或新元古代的部分片麻状花岗岩应归属加里东期.云开地区前寒武纪基底主要是以片麻岩类为代表的高州杂岩和以变沉积岩类为代表的云开群,高州杂岩形成时代为中新元古代,云开群形成时代可能为新元古代.从整个华夏地块来看,存在古-中元古代结晶基底,但出露可能并不像以往认为的那么广泛.  相似文献   

12.
豫西后造山阶段存在变质核杂岩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曹高社  赵太平 《地质论评》1997,43(4):365-372
不少学者用变质核杂岩模式解释豫西造山阶段基底隆起和与之相伴的盆岭构造的构造格局。介一本区基底隆起的形态、机制、时限和地壳剥露层次均没有变质核杂岩特征与基底隆起相伴的断陷人舅地也不同于变质核杂岩模式中的半地堑。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云开地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云开变质杂岩)的混合岩化作用时间,对天堂山岩群中混合岩的基体和脉体进行了锆石LA-MC-ICP-MS 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岩基体的原岩年龄为1086±24Ma;混合岩脉体锆石变质增生边的同位素年龄为852.6±8.8Ma,这代表了深熔(混合岩化)作用的年龄。上述年龄证明云开地区存在中元古代的变质基底和新元古代的深熔事件,该事件与区域上四堡运动的时间基本一致,说明其可能为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发生拼合作用的地质记录。  相似文献   

14.
云开元古宙陆壳基底年代格架及华南前震旦纪构造演化初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运用Sm-Nd法、Rb-Sr法和电子探针U-Th-Pb法分别测定了云开地区基底花岗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及其中颗粒锆石、独居石和磷钇矿的CHIME年龄,结合现有资料分析,建立了云开陆壳基底形成、演化的年代学格架。通过地球化学研究认为高州杂岩具岛弧杂岩特征。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论述了华南前震旦纪多阶段构造演化特征。提出早前寒武纪时即存在华南古大陆以及在Rodinia超大陆中,华南陆块与塔里木陆块相连,并分别位于劳仑古陆西北缘和澳大利亚古陆东南缘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云开隆起低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时代的重要发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首次报道云开隆起低压麻粒岩950Ma左右的变质作用年龄,结合麻粒岩的岩相学以及区域地质特征,指出晋宁期云开地区处于拉张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6.
牡丹江-鸡西花岗岩类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牡丹江-鸡西一带有许多花岗岩类出露,其中具代表性的为柴河、石场、光复屯、岗子沟岩体等。过去人们一直将其认作元古代花岗岩体。作者采用单颗粒锆石逐层蒸发-沉积测年法,对区内包括上述岩体在内的花岗岩、花岗斑岩、混合岩及花岗质脉体,分别选其中锆石,进行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区内花岗岩类的侵位及混合岩化作用主要发生于290-250Ma的华力西造山阶段,部分花岗岩可能形成于488-409Ma的加里东期,而不形成于元古代;同时根据花岗岩和混合岩中获得的2871±8Ma和1134±14Ma继承锆石的年龄数据,认为八面通杂岩两侧均存在前寒武纪变质基底。  相似文献   

17.
辽吉地区是我国典型的早前寒武纪大陆壳出露区之一 ,由花岗岩 绿岩带和高级变质区构成。绿岩带可划分为Ⅰ型 (岛弧型 )和R型 (裂谷或盆地型 )两类 ,其形成的古构造环境分别为类似于现代岛弧的大陆边缘活动带和类似于大陆边缘裂谷环境或弧后盆地。与绿岩带共同产出的花岗质岩石可划分为三类 :即片麻状花岗质杂岩体 ,花岗岩底辟岩基 /岩株和钾质花岗岩。高级区是本区早前寒武纪大陆壳的主要组成部分 ,主要以卵型隆起形式产出 ,遭受了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区域变质作用 ,是花岗岩—绿岩带的基底。单颗粒锆石U Pb、4 0 Ar / 39Ar、Sm Nd和Rb Sr等时线年龄表明绿岩带形成时代为 2 60 5~ 2 84 4Ma ,三期花岗质岩石的形成时代分别为 ( 2 555± 35)Ma ,( 2 515± 4 )Ma和 2 50 5Ma。高级区表壳岩和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 30 18Ma和 2 971Ma。本区早前寒武纪大陆壳的克拉通化时期为新太古代末期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变质核杂岩和伸展断陷的构造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文中讨论了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基底隆起变质核杂岩和徐家围子伸展断陷的构造特征、成因和演化 ,重点讨论了下列问题 :( 1)中央基底隆起变质核杂岩具有科迪勒拉变质核杂岩的许多特征 ;( 2 )识别出组成中央基底隆起变质核杂岩的多层次、低角度韧性拆离体系 ,它们是使中地壳的中深变质岩层抽拉至上地壳的主要原因 ;( 3)穹窿状火山岩台地于晚侏罗世 ( 145.7±6.2 )Ma形成 ,受顶部拆离断层控制的伸展断陷于早白垩世 ( 133~ 12 0Ma)形成 ,而邻近顶部拆离断层的糜棱岩年龄为 ( 12 6.7± 1.54)Ma。这表明变质核杂岩的形成始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递进的伸展构造与变质核杂岩较深部的部分上拱至地表相伴生 ,推测该变质核杂岩的上拱和剥露、火山岩台地和伸展断陷盆地的形成可能是由伊泽奈奇和亚洲板块陆陆碰撞后的地幔拆沉作用、地幔的岩浆底侵作用以及伸展垮塌作用联合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藏南萨迦拉轨岗日淡色花岗岩特征及与变质核杂岩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藏南拉轨岗日带展布着串珠状变质核杂岩, 其内出露的淡色花岗岩体构成北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带.岩体既有在变质核杂岩内核中分布的, 亦有在滑脱系分布的, 岩体均表现出强力主动侵位的特征.淡色花岗岩可分为两期: 早期黑云母淡色花岗岩和晚期白云母淡色花岗岩.岩石高硅富铝, 含白云母±电气石±石榴石特征富铝矿物, 为S型花岗岩.北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结晶年龄为17~10Ma, 源岩为MCT上部基底副变质岩.当挤压体制与伸展体制转换时, 降压作用导致了岩浆的生成, 同时, 由于压力骤减, 年轻造山带更为塑性的下地壳物质与软层隆起导致上地壳伸展, 从而形成变质核杂岩, 岩浆对内核的上隆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阿那巴尔地质是西伯利亚地台结晶基底的北部窗口。年龄为2.7Ga的太古代阿那巴尔麻粒岩杂岩是分布范围最广者之一,而年龄为1.9Ga的元古代Lamujka杂岩约占地质区的五分之一。它沿着麻粒岩的断层带在角闪岩条件下转变而形成,并由变晶构造岩、角闪混合片麻岩(由麻粒岩退化变质形成)、混合岩和花岗岩组成。测温法,低温测定法、电子显微镜和显微探针分析方法用于研究阿那巴尔杂岩中成分为斜长石—石英—紫苏辉石—磁铁矿组成的紫苏花岗闪长岩中混合岩石英内流体包体和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钛铁矿组合组成的Lamujka混合岩中石英内流体包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