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认知区域内城市间空间相互作用对中国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与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从空间引力角度,基于GIS网络分析方法和复杂网络理论,提出面向城市群的空间引力网络模型及分析方法。用总引力描述单个城市在整个城市群中的总体引力强度,城市引力是多个空间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检验方法的有效性,以成渝城市群为例,顾及人口、经济、教育、医疗和交通等因素进行城市引力网络建模,并分析其空间相互作用及时空演化格局。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呈现“双核辐射环”与“多区域协同发展”模式。该成果为进一步开展城市群理论研究及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村镇数字化管理的实际需求,本文研究并实现了包括数据建模、标准化处理、分级分类及地理编码统一、分类代码转换、属性结构规整、一致性处理和对象化处理在内的一整套数据整合方法与技术流程,并以北京市吴雄寺村为例,对该村多源数据进行了空间化整合,实现了北京市吴雄寺村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构建,因此本文阐述的数据整合技术今后可以在我国更多的村镇进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教育主管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涉及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合理利用,影响到义务教育法的落实和实施.在探讨中小学布局调整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人口分布、学校分布和交通条件等数据库,计算空间可达性指标,定量分析每一个居住区位学生上学的便捷程度,评估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为学校布局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使用比例模型、最近距离模型、机会积累模型、重力模型和改进重力模型,以巩义市初级中学为例,揭示学校分布与人口分布之间的关系,期望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提供评估方法和规划依据.案例研究发现:农村义务教育在资源配置、最近入学距离、择校机会、供需平衡方面仍有一定的不均衡性.建议使用GIS和空间可达性指标评估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公平性;进一步探索学生择校的空间规律,并使用Huff模型模拟学校与学生的最佳配置,为布局调整奠定定量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于海量的中国大型社交网络新浪微博人际社交关系数据,利用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对人-人(人际)社交关系进行虚拟网络空间到物理空间的映射,形成地-地关系。以城市为尺度,对个体间的社交关系链进行聚合,构建城市-城市(城际)社交关系网。根据网络的全局异构和局部异构等拓扑特征以及城市空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一种融合重力模型和信息熵技术的地理骨干网提取方法。该研究有助于揭示虚拟网络环境下的城市体系结构、城市辐射力、城市吸引力和开放程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化发展模式已成为城镇空间格局的新范式。从网络的角度研究镇域间的社会经济联系和网络特征,对于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通过改进重力模型,构建了镇域社会经济联系网络;并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网络在结构、驱动力、中心性分布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镇域网络化视角的规划对策,以期为镇域规划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空间可达性是评价医疗资源分布合理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借助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对医疗资源可达性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价。本文尝试基于白城市的行政区划、交通数据以及医疗资源相关资料,使用GIS技术、空间可达性指标和改进的潜能模型对医疗资源可达性进行综合分析,为医疗资源的规划及分配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河南省各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ArcGIS软件,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分析河南省各市耕地利用状况。结合河南省各地级市的GDP,分析耕地利用对GDP增长的影响以及经济空间分布特点。以经济空间分布特点为基础,应用邻域法和哈夫模型法划分河南的发展强弱区域。结果表明,以农业为主的平原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区域经济发展与地理位置空间分布关系密切,中心城市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轨道交通网建设初期,交通换乘设施与产业的布局直接关系到各站点的运营与使用效率,选择合理的评价方式,在空间上正确评判其供需水平,能为进一步的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杭州轨道交通一号线为例,通过空间句法模型,为已投入运营的31个站点的空间整合度进行定量化分析研究:在轨道交通站点可达性评价的基础上,应用GIS—AHP方法,整合现状资料,得出轨道交通需求空间分布特征:结合现状调研资料,阐述空间整合度与交通需求相互作用的机制,进一步讨论杭州轨道交通一号线换乘设施布置的策略,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流行病空间异常探测方法在全面探测多因素导致的潜在空间异常方面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一种流空间邻近约束关系下的流行病分布空间异常探测方法.首先,基于地理探测器识别与传播中心人群流出强度因素具有显著关联关系的疫情专题属性;然后,基于流空间邻近关系度量自适应构建流空间权重矩阵;最后,构造疫情属性空间局部变化梯度变量刻画空间单元疫情态势特征,提出改进的全局和局部莫兰指数(Moran's I)实现流空间疫情分布模式的统计判别与局部空间异常区域探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实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相比现有欧氏空间异常探测方法,能够有效识别疫情发展过程中除人群跨区域流动之外的多类潜在因素导致的疫情分布空间异常区域,有助于支持对疫情分阶段的分区分级精准防控.  相似文献   

10.
空间同位模式挖掘旨在发现空间数据库中频繁发生在邻近位置的地理事件。由于空间异质性,地理事件在不同区域邻近出现的频繁程度亦存在差异,进而形成局部同位模式。现有局部同位模式挖掘方法多基于欧氏空间的平面假设,难以客观揭示网络空间(如城市道路)内地理事件间的局部同位规律,因此基于空间扫描统计思想,提出了一种网络约束下的局部同位模式挖掘方法。首先,发展了网络约束下的路径扩展方法,识别可能存在局部网络空间同位模式的候选路径;其次,基于网络约束下的二元泊松分布构建显著性检验的零模型,判别候选路径中局部网络空间同位模式的有效性。通过模拟实验与北京市出租车供需模式分析,发现该方法比现有方法得到的结果更精细、更客观,能够有效地挖掘网络约束下的局部同位模式。  相似文献   

11.
李昂 《北京测绘》2014,(3):31-38
村庄的发展变迁承载着重要的社会、历史与文化信息,印证着社会发展的脉落,记录着历史的发展足迹,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性,值得传承与保留。  相似文献   

12.
村镇公共管理服务平台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一种新模式。本文结合增城市的实践经验,围绕平台设计的目标、原则、结构、数据库和功能,开展了对村镇公共管理服务平台的探讨。在确定的目标和原则下,提出了平台设计的四层结构体系,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平台层和应用服务层,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量方面分析了数据库设计的要点,并以增城市大敦村为例,从基础功能和应用服务功能两方面展示了该平台在村镇社会公共管理方面的功能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乡镇经济的发展,乡镇快递公司的配送中心选址研究成为了前沿课题,深入研究乡镇地区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些年,地理信息技术在很多领域有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有力的处理手段.缓冲区分析与叠置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分析常用的空间操作.本文着重介绍了基于ArcGIS软件的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利用此软件的缓冲区分析功能建立某乡镇区域的道路网与各村庄的缓冲区,随后将以上得到的各缓冲区图层进行叠置分析,将快递公司配送中心选址的最佳区域筛选出来.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村村通公路工程的GIS本质——最小生成树的原理及解法以及与GIS有关的出口路终点和起点位置的选择,线路走向的确定,进自然村道路的确定等问题,提出了以自然村人口重要度为权的加权距离法确定出口路的终点,用最小二乘法、地图代数理论中的欧氏障碍空间最小生成树和最短路径分析法确定出口路线走向、自然村进村路等。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本研究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3批共225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学方法与GIS技术,分析了四川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四川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聚集型分布,分别在川西高原同纬度地带、高原与成都平原过渡带以及川南长江上游一带聚集。不同坡度、不同海拔高度及与河流的不同距离条件下,四川传统村落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成为影响四川传统村落的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城中村的精细空间分布是城市规划与城市更新的重要参考。由于城中村具有语义高级和遥感影像特征辨识度不足的特点,使用传统的场景识别方法难以从高密度城市中获得精度良好的城中村精细空间分布。针对城中村的精细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融合遥感影像和社会感知的层次化识别方法。该方法在特征上融合了遥感图像和社会感知数据的优点,其层次化结构同时考虑了大范围的上下文信息和小范围的局部信息,为在精细尺度全面理解城中村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基于该方法对深圳市的城中村进行了空间识别,获得了2.5 m空间分辨率的精细城中村分布。精度验证表明,该结果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达到98.68%和0.807,说明该方法具有优秀的表现。此外,还通过对照实验分别证明了层次化识别框架、融合遥感影像和社会感知数据的增益效果。结果表明,层次化框架和多源空间数据都能有效提高城中村识别方法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建筑物细部边缘信息在数字航片上的精细纹理表达,首先对原始影像进行边缘检测、主成分分析和基于二阶概率统计的纹理滤波等预处理,然后选择用7像元×7像元的窗口锐化得到Contrast纹理特征的灰度图;采用Contrast灰度图(R)、原始航片(G)、原始航片(B)的波段组合进行假彩色合成,得到基于对比度纹理的假彩色合成影像;最后对假彩色合成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和建筑物提取。以北京市延庆县康庄镇2008年12月数字航摄影像为例,运用上述方法进行村镇建筑物信息提取。结果表明,与运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相比,利用纹理增强提取村镇建筑物信息的方法突出了建筑物边缘,减少了冗余分割对象,解决了建筑物与其阴影相混淆不利于建筑物信息提取的问题;并对特征空间进行优化,避免了模糊分类时纹理特征规则运算缓慢的问题,较完整地提取出了村镇建筑物信息,提高了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村镇环境污染现状和现有环境污染调查方法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基于Android平台,集GPS、GIS于一体的移动式信息采集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框架、主要功能,并重点围绕数据采集、数据查询、地图服务3个方面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应用表明,该系统可以简便快速地采集与传输数据。  相似文献   

19.
徽州古村落在世界文化遗产联合申报和保护中需要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支撑,以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核心的空间信息技术正日益成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不可忽视的技术手段。本文分析了徽州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目前面临的困境,研究了在徽州古村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应用空间信息技术理论实践,努力结合实践探讨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现有规划设计一般通过二维、平面的符号来表达,具有不直观、不形象、不利于公众参与的缺点。本文将无人机航摄和三维虚拟设计等技术集成应用于近郊区村庄规划与设计,开展空心村整治一体化规划和三维虚拟设计的实践和研究。依照真实尺度进行仿真化和模块化三维模型设计,形成空心村规划要素模型信息库,研发了空心村整治三维规划辅助设计系统,实现了在真三维环境中对各类要素进行规划设计,并可以按需求进行模型调整修改,为空心村规划整治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