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君 《地理教学》2011,(13):15-16,14
课程改革的失败不一定在于教师,而成功则一定在于教师。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为此,许多学校都将校本教研活动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支撑点,而听课评课则是校本教研活动中一个直接的抓手。然而,审视我们传统的听课评课制度,由于长期以来,听课评课常被学校当作是一种对教师课堂教学结果的鉴定以及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而丧失了其应具有的专业的研究品质。因此,  相似文献   

2.
王跃华  慕岩 《地理教学》2011,(12):46-49
2009年11月,我和慕岩老师参加了中图社举办的中学地理教材实验区教学研讨会,主题是“案例教学”,分派给宁夏实验区在大会上做主题发言的课题是“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或工业区位)”。慕岩老师选择“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一节进行了交流。以下先展示慕岩老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和主要教学环节,然后以这节课为载体与同行们一起探讨地理“案例教学”。  相似文献   

3.
通过“同课异构”的活动让不同的教师充分展示自己对教材的处理,在课堂教学中更直观、形象地让听课教师和教研员比较,并领略不同设计与处理所达到的不同效果,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其目的是不断优化课堂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我们所有的听课教师从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效果分析等方面对如何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展开了深入的交流。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三位老师“同题异构”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与评价,从中探究我们究竟应当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4.
2007年12月13日和14日在绍兴市嵊州第二中学举行了绍兴市高中地理教学观摩课活动,参加展示的教师都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和终身发展,摒弃了传统的“以教为本位”的“师传生受”的教学观和“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价值观,充分体现新课程重过程、重体验和重探究的基本理念,凸显了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从根本上焕发了课堂的生命力。在几节观摩课中给大家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一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的教学。不仅给一线教师学习理解《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理念很大启发,也给一线教师如何推进地理课堂教学改革以深深的启迪。下面我把这节观摩课课堂实录的片段呈现出来,并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感触。  相似文献   

5.
宋立荣 《地理教学》2011,(14):12+50-12,50
今年4月1日,我在本校执教了一节人教版“俄罗斯”公开课并荣获一等奖。这节课受到了许多听课领导和教师的好评,我也收到了很好的建议和批评。为了分析总结和提高,也为了与同事交流分享教学体会,我认真地进行了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6.
赵新杰 《地理教学》2010,(24):56-57
这是一节复习展示课。在做了自认为万无一失的准备之后,我满怀信心地来到教室,可是眼前的情景无疑给了我当头一棒!我暗暗叫苦:学生情绪竞如此低落,这可如何是好?教室后面可坐满了来听课的领导、老师呀!  相似文献   

7.
倪刚 《地理教学》2005,(12):35-36
听课是中学教师最经常的活动,也是自我学习提高、促进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每学期除各教研组组织的同事间的相互听课外,还有学校教务处组织的新教师的展示课、过关课,优秀教师的示范课、研讨课等等,提供了许多听课学习机会。但是,不少教师却将听课这种有意义的活动流于形式,把听课当作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敷衍了事,在听课过程中无所事事,精力不集中,甚至出现打瞌睡的现象,尤其是在听非本专业的课时这种现象更加普遍。  相似文献   

8.
新的课程标准,从陈述方式到实质内容上与原大纲都有很大不同,体现出全新的课程理念。在“课程目标”中,课标尤其强调学生获取地理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转变学习方式.重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即重视如何获得结果,而不仅是结果本身是本次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这也是今后教学的指导理念之一。  相似文献   

9.
近期观摩了约30节课,老师们生动的引导、直观的课件、灵活的教学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综观整个课堂教学,从素质教育的要求看,我认为还需要实现下列转变。  相似文献   

10.
正在我们观摩教学中,会发现有很多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精妙,让听课老师有耳目一新、眼前一亮之感。引人入胜的导入、锦上添花的小结、新颖独特的课堂结构、层次分明的课堂设问、贴近生活的探究活动、设计精练的课堂作业、色彩和谐的教学课件等等,使老师们在听课时有享受课堂之感,觉得一节课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过了45分钟。这些教学设计不但对教材进行了重新组合,使教材焕发新意,充分体现"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1.
今年高中教学视导要求50岁以下的教研员视导期间上一节高三复习示范课(姑且叫研讨课),要求内容同步,借班上课,同课异构。同时提请同学科教师全员听课,其他学科教师可以观课。  相似文献   

12.
蒋培幸 《地理教学》2004,(12):35-37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地理新课程强调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活动则是体现这一教学理念的一种途径。笔者运用活动教学法讲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一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可能性,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其目的是要改变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大量时间被动“听”课的局面。让学生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运用“中国地理扑克牌”进行游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学习新的知识,真正体现地理新课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现行的地理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有案例,有活动,有思考,给课堂教学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也给课堂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如果教师课前不去认真思考、备课,课堂教学就有可能是照本宣科,自始至终都是帮学生梳理教材,教学过程平淡无奇,学生毫无学习热情。所以,课前精心备课,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以“产业转移”一节教学为例,谈谈如何精心备课,提升课堂教学品位。  相似文献   

15.
高质量的探究活动具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设计探究活动又需要关注哪些关键性的问题?这是教材编写为落实课程基本理念,引导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应该而且必须做出明确回答的问题。本文将以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为例,阐释探究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以帮助教师领会编写意图,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活动”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尹中峰 《地理教学》2013,(11):19-22
正2011年5月,为参加县高效课堂大赛,小许老师邀请我和其他几位老师观摩一下他准备的课,并予以点评与指导。我们一同观看、评课、磨课,不断求精求新,最终小许老师带着磨课的成果,成功地上了一节优质课,并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荣获县高效课堂大赛一等奖。回想先前的磨课过程,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17.
蔡明 《地理教学》1997,(4):26-27
在“中国南方地区”一节的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了“角色反串”,即让学生当一回“地理老师”。在课上,我先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然后将“教学任务”分配到各小组,让学生按小组“集体备课”,编写讲解提纲,再推出一位“地理老师”登台讲解。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当“实习老师”,教师进行启发、指导。下面谈谈我的教学思路及体会。  相似文献   

18.
黄雷 《地理教学》2015,(7):34-36,43
笔者有幸作为嘉宾参加了江苏省“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的直播活动,活动中我们观看了一位教师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示范课,观后有很多的感想、感悟和感动。总体而言,这节课体现了四大优点:一是较好地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二是展示了“民主合作”的教学观;三是凸显了“以学定教”的角色观;四是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本节课又彰显了四大亮点,即实现了“四化”教学,“学讲”化、生活化、活动化、情境化。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地理复习课,常常是教师把所学过的知识像“炒冷饭”似地再现给学生,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口若悬河,学生听课却索然无味,听课效率不高,达不到效果。为使复习课上得更生动,真正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妨尝试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来进行地理复习。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并赋于一定分值,题型一般包括必答题和抢答题  相似文献   

20.
正这个教学设计的出现,源于一次示范课。既要让听课的老师和学生们感受到自然地理传承中有教师"手把手"的教,也要体现出"情境教学"在课堂中的魅力,这就要求创设的问题探究不能华而不实,要回归高考的本质。在进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时,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四个情境问题,然后同小组交换意见,再派代表展示结果。题目:几位秘鲁青年人决定一起参加"从秘鲁经太平洋去冰岛,体验异域风情"的环球之旅活动,他们从秘鲁出发,乘船经太平洋至冰岛环球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