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TM影像的城市建成区绿地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TM影像,选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子像元和神经网络3种方法从不同角度提取城市建成区绿地,从与标准值对比、精度评估和错判误差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寻找提取城市建成区绿地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一方面,这3种方法均能够较为精确地提取出城市建成区绿地覆盖面积及空间分布特征,尤以子像元方法最佳;另一方面,这3种方法误差产生情况各不相同,NDVI方法以多判误差、子像元方法以少判误差和神经网络方法以错判误差为主. 相似文献
2.
3.
陆地卫星TM图像含有丰富的光谱信息,SPOT全色波段图像数据分辨率较高,因此,如何将这两种图像数据有效地结合起来,在遥感应用领域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研究了SPOT和TM图像数据的数字复合方法。结果表明,复合后的图像提高了分辨率,增加了光谱信息。 相似文献
4.
5.
利用TM放大图像编制盐业资源图,在制图区域大、成图时间短、现势资料缺乏的情况下是可取的。本文以TM图像编制《山东北部盐业资源图》为例,进一步探讨利用该图像编制盐业资源图的有关问题。一、制图区域、地图用途、制图资料 相似文献
6.
在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中,变化信息提取关键问题。本讨论了运用光谱特征变异法等算法,将宁波市不同时期的SPOT、TM多个图像的光谱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与比较,并结合目视判解译,获得2001年度宁波市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TM与SAR图像融合多方法研究及其效果定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TM多光谱与SAR高分辨率的特征,研究了彩色技术、数学运算和图像变换三类共11种融合算法,并基于ERDAS-SpatialModeler、ENVI-IDL和MATHLAB等技术分别实现这些算法。从信息量、清晰度和逼真度共四项指标出发,定量评价了各个方法融合方法的侧重点。利用极差变换法处理指标,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单方法RGB(0.75)法相对最优、Brovey(0.10)法最劣以及三类方法彩色技术(2.59)最优;图像变换(2.25)次之;算术运算(0.82)最不可取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探讨了与压实褶皱有关的一类隐蔽油气藏的TM图像解译原理。根据压实褶皱的成因机制,对其盖层应力分布状况及其在后期构造运动中的受力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与压实褶皱同时伴生的还有一系列特殊的裂隙型式,它们不仅为油气的储集提供了空间,而且在空间上还组成了特殊的组合型式(图像上呈现一定的图案),它们经过后期的风化剥蚀后可呈现出典型地貌特征。利用TM图像具有多波段、适中分辨率的优势可以在图像上对这些特殊的裂隙型式进行识别,从而可直接在图像上解译出埋丘、礁体、碎屑灰岩体、较纯的砂岩体、盐丘等形式的隐蔽油气构造。为进行油气勘探的靶区预测提供了一种更为迅速经济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10.
以TM和SPOT两种图像为标志的第二代信息源的产生,使遥感应用由研究走向实用,为解决区域环境和生态问题服务。国家科委七·五攻关项目第73项——遥感应用(75—73—04)。课题涉及大约38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参加单位达上百之多,作者在参加课题的实践中,根据TM信息源的特征,以土地利用制图为例。总结出一种适合于条件较差单位,保证精度、简易的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首先讨论了赣北地区推覆构造四种主要的TM影像鉴别标志。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该地区数字镶嵌TM遥感影像的详细解译、分析,探讨了该区推覆构造的宏观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基于GIS的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6年TM、SPOT 4及QuickBird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的支持下,结合野外调查及其它辅助数据,运用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对北京市2006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对2000年与2006年北京市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 2006年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为59.707,处于良好等级;2000~2006年间,北京全市生态环境状况稳定保持在"良"的状态,总体变化不大,但北京市耕地面积减少了339.09 km2,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了285.24 km2,水域面积减少了118.98 km2,其主要原因是降水量的减少、城市化扩张以及人为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19.
鲜水河活动断裂带TM图像中雪及其影响的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利用TM图像研究鲜水河活动断裂带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大片的积雪在TM图像中经常出现,干扰了图像中有用的地学信息的解译。本文主要探讨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抑制雪等干扰信息的几种有效方法,在鲜水河地区使用这些方法增强了活动断裂带信息,获得了一些新的地质认识。 相似文献
20.
基于TM/ETM+和MODIS的漓江流域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调查漓江流域近30 a来的生态环境变化,开展了基于TM/ETM+和MODIS遥感长、短周期结合的动态监测研究。通过对3期
Landsat-5/7 TM/ETM+遥感影像的信息提取、模式识别和实际调查,发现造成漓江上游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与漓江水源林遭人
为破坏、城市化扩展和水质污染等因素有关。通过对MODIS-NDVI和水体反射波谱分析,初步探明了流域区植被总量的季节变化规律
和漓江水体污染的遥感反射波谱特征,确定了水质遥感监测的最佳MODIS波段,得到了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城市扩展变化及河流水
质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