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利用中国大陆东部21个台站的43条面波大圆路径上瑞利面波记录的双台资料,计算出双台间地震面波相速度频散,采用Tarantola概率反演的方法求得相速度频散曲线的分布,并由各处相速度频散曲线反演得到地壳上地幔的三维横波波速图像,进而得到中国东部地壳上地幔的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我国大陆东部地壳厚度总体上呈东薄西厚的趋势,以105°E为界向西地壳厚度逐渐加深到55 km以上,其中有一个北东向的h形地壳厚度的坡度带.豫西及晋南地区为相对薄地壳的地区.大别山地区和泰山附近地区地壳变厚,但秦岭地区地壳不变厚.上地幔低速层上界面的深度在华北地区较浅,为80-90km,在鄂尔多斯、四川东部以及黔湘地区为120-130km.扬子地块东部及华南褶皱系中、东部上地幔顶部速度偏低使低速层的速度反差不明显.滇黔褶皱系的西部在200 km以内的上地幔中未出现低速层.  相似文献   

2.
分布在湖南省北部的板溪群对了解新元古代晚期南华裂谷的发生和演化有重要意义,但板溪群与邻区地层的对比一直存在很大争议.报道了在古文地区板溪群五强溪组距该组底部约92m的凝灰岩层内获得的(809.3±8.4)Ma的SHRIMP锆石U-Pb年龄.结合芷江地区已发表的板溪群顶部(725±10)Ma的年龄,可将五强溪组下部对比到湘西北老山崖组,五强溪组中上部则与渫水河组-莲沱组相当.根据现有的年代学证据和对湖南芷江、古文、大庸地区地层剖面的对比研究推测,在-725Ma之后、长安冰碛岩沉积时或其沉积之前,古文地区的五强溪组上部遭受了-2000m厚的剥蚀,这一剥蚀事件可能与南华裂谷伸展断层的强烈活动有关.裂谷盆地伸展断层的活动大大地影响或控制了Sturtian期冰碛岩在华南的分布厚度和类型.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国大陆东部21个台站的43条面波大圆路径上瑞利面波记录的双台资料, 计算出双台间地震面波相速度频散,采用Tarantola概率反演的方法求得相速度频散曲线的分 布,并由各处相速度频散曲线反演得到地壳上地幔的三维横波波速图像,进而得到中国东部 地壳上地幔的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我国大陆东部地壳厚度总体上呈东薄西厚的趋势,以 105°E为界向西地壳厚度逐渐加深到55km以上,其中有一个北东向的h形地壳厚度的坡度 带.豫西及晋南地区为相对薄地壳的地区.大别山地区和泰山附近地区地壳变厚,但秦岭地 区地壳不变厚.上地幔低速层上界面的深度在华北地区较浅,为80—90km,在鄂尔多斯、四 川东部以及黔湘地区为120—130km.扬子地块东部及华南褶皱系中、东部上地幔顶部速度 偏低使低速层的速度反差不明显.滇黔褶皱系的西部在200km以内的上地幔中未出现低速层。  相似文献   

4.
地震火山地层学及其在我国火山岩盆地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火山地层,物源来自于地下,搬运和分散方式有岩浆流、碎屑流、空落堆积及它们的再搬运,是不同于所有沉积地层的"异化地层".与层序地层学研究沉积地层类似,火山地层学着重研究火山岩系的层序界面和内部充填样式,通过地震层序分析刻画成因地层单元和地层对比关系.应用地震火山地层学在南海北部陆缘带识别出向海倾斜反射(SDR)、向陆流、外高和供给岩墙等表征火山裂谷陆缘的地震-地质单元;在松辽盆地识别出组-段-旋回三级层序界面,和垂向加积、侧向前积、披盖沉积、造丘和穿切五种充填样式.目前,火山地层学研究分为陆内和陆缘两个方向.陆内盆地的中小尺度地震相-火山岩相的研究精度高;而陆缘盆地大尺度地震-地质单元的成果更具普适性.二者取长补短、互为借鉴,将成为今后地震火山地层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通常认为青藏高原第四纪发生过4次冰期. 然而, 对于4次冰期的年代学研究显得相对比较薄弱.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沙鲁里山, 是青藏高原地区第四纪冰川遗迹保存比较好的地区. 利用陆生宇生同位素10Be对该区的羊背石、冰碛垄和冰蚀面进行了暴露年代学的分析. 结果表明, 兔儿山的羊背石的暴露年代为15 ka, 为末次冰期盛期冰川作用的结果, 对应于深海氧同位素2阶段; 老林口道班附近的冰蚀面的暴露年代为130~160 ka, 为深海氧同位素6阶段冰川作用的产物; 库昭日最老一期的终碛垄可能形成于421~766 kaBP, 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12~18阶段. 根据深海氧同位素、极地冰芯以及黄土序列所反映出的12, 14, 16和18阶段的气候特征推断, 这道终碛垄很可能形成于12阶段或者16阶段. 更有可能形成于16阶段.  相似文献   

6.
华南上地壳速度分布与基底、盖层构造研究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华南地区有代表性的几条宽角地震剖面进行了研究,利用初动到时资料拟合剖面地带地壳上部详细的速度分布,结合其他地球物理资料与地质资料对地壳基底和沉积盖层的构造进行了综合解释. 结果表明,浙-闽-粤东部地区在地壳基底上分布一系列中生代火山岩断陷盆地,火山岩盖层厚度变化为1000-4000m. 浙西-皖南以及湘-赣地区地壳基底起伏较大,盖层主要为古生界,并发育许多受基底形态与边界断裂控制的小型中生代白垩纪盆地. 华南西部的楚雄盆地为一构造复杂的深坳陷,其中侏罗-白垩系的厚度超过10km,并被分割为东部斜坡和西部坳陷两个单元,而西部坳陷又被一中央隆起分割为东、西两个更次级的凹陷. 区内一些主要的断裂构造在速度等值线图上均有明显的反映,如东部的江绍断裂、莲花山断裂和吴川-四会断裂以及西部的程海断裂和绿汁江断裂都是重要的构造分界,此外众多的基底断裂多是盆地与隆起的边界.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温州北部地区的火山一沉积岩地层的剖面,进行了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的综合研究和区域对比,针对以往1:25万、1:20万和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划分和归属提出了新的看法。浙东南下白垩统火山一沉积岩分为上、下两个岩系,下岩系称磨石山群,上岩系称永康群。研究认为,温州北部地区的火山-沉积岩系主体为下白垩统下岩系的磨石山群,并非均为上岩系的永康群馆头组;在永嘉枫林、澄田一带的火山-沉积岩地层分别属于磨石山群大爽组和茶湾组,而桥下一带的沉积岩地层则属于永康群馆头组。  相似文献   

8.
对华南地区有代表性的几条宽角地震剖面进行了研究,利用初动到时资料拟合剖面地带地壳上部详细的速度分布,结合其他地球物理资料与地质资料对地壳基底和沉积盖层的构造进行了综合解释. 结果表明,浙-闽-粤东部地区在地壳基底上分布一系列中生代火山岩断陷盆地,火山岩盖层厚度变化为1000-4000m. 浙西-皖南以及湘-赣地区地壳基底起伏较大,盖层主要为古生界,并发育许多受基底形态与边界断裂控制的小型中生代白垩纪盆地. 华南西部的楚雄盆地为一构造复杂的深坳陷,其中侏罗-白垩系的厚度超过10km,并被分割为东部斜坡和西部坳陷两个单元,而西部坳陷又被一中央隆起分割为东、西两个更次级的凹陷. 区内一些主要的断裂构造在速度等值线图上均有明显的反映,如东部的江绍断裂、莲花山断裂和吴川-四会断裂以及西部的程海断裂和绿汁江断裂都是重要的构造分界,此外众多的基底断裂多是盆地与隆起的边界.  相似文献   

9.
东帕米尔公格尔山地区第四纪冰川地貌与冰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格尔山是帕米高原最大的现代冰川作用中心,第四纪冰期中冰川有较大规模的扩张,留下了形态较完整的冰川沉积.根据冰碛物的分布与风化程度、冰碛地层的接触关系以及表面黄土或土壤发育状况等,应用ESR测年技术,对该地区的第四纪冰川沉积进行了定年,其年龄分别为(13.1±0.8)~(27.0±2.2),(36.4±3.3)~(48.7±5.7),(65.6±6.8)~(86.6±8.9)与(105.6±9.4)~(178.3±17.8)ka.应用地貌地层学原理并结合已有的研究资料,确认公格尔山地区至少经历了6次规模较大的冰进,可分别对应于小冰期、新冰期、MIS2、MIS3中期、MIS4和MIS6.本区末次冰期最盛期发生在末次冰期早冰阶(MIS4)而不是末次冰期晚冰阶(MIS2),且末次冰期间冰阶(MIS3)中期的冰进幅度比MIS2时大.西坡由于特殊地形与急剧气候变化的影响,山麓地带广泛分布的冰碛丘陵可能是多次冰进沉积的产物,而最近一次广泛冰川覆盖山麓地带形成冰碛丘陵的时代对应于MIS3中期.此外,西坡3500m以下风化较深的冰碛可能代表一次更老的冰川作用,与毗邻的慕士塔格山地区第四纪冰川演化序列进行对照,其时代可能代老于倒数第二次冰期.在北坡,老于倒数第二次冰期的冰碛地形因后期的侵蚀破坏而未能得以很好的保存,仅在盖孜检查站西南更高的陡峻位置保存有相应的疑似冰碛残留.  相似文献   

10.
雅鲁藏布江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南部一条规模巨大的近EW向大地构造边界,其经历了长期的构造演化,一直是地学界关注的热点。已有资料大多认为青藏高原南部地区现今的构造活动以近SN向的裂谷系为主,近EW向的雅鲁藏布江断裂带仅在东构造结部位的鲁朗一带发现有全新世活动的迹象,而米林以西段的最新活动主要发生在早、中更新世。近年来,在沿该断裂带日喀则以西段的调查过程中,在昂仁错一带发现多个断层断错晚第四纪地层的剖面,显示其晚第四纪以来仍有断错地表的活动,但活动遗迹延伸较短。综合分析认为,在区域SN向裂谷的构造环境中,被裂谷系分割的近EW向雅鲁藏布江断裂带可能具次级构造调节作用,从而表现出相对较弱或局部的断错地表活动。  相似文献   

11.
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讨论了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认为详细的沉积相分析和副层序叠置样式的研究、生物地层研究、不同地区和不同沉积相区的对比研究是正确划分层序的必要基础 ;初始海泛面是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理想的层序界线 ,不仅在野外露头上最容易识别 ,还使层序及层序界面的年代可以用生物地层精确标定 ;把空间分布范围 ,特别是在不同沉积相区的分布 ,作为定义和识别各种级别层序的一个标准 .三级层序至少应可以在同一大陆边缘的不同相区辨认 ,有些甚至可以进行全球对比 ;应用层序地层优化年代地层单元界线 ,在地球演化自然节律基础上建立新一代地质年表 ,应使用初始海泛面作为界线的主要辅助标志 .  相似文献   

12.
皖东张八岭,珠龙地区西冷岩组微古植物群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东张八岭、珠龙地区西冷岩组为一套浅海相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岩性以细碧-石英角斑岩为特征,出露面积约占总面积的80%,视厚度为4616.51m。笔者等在1:5万区域地质填图中对这套变质岩系进行了生物地层工作,并采集了大量的微古植物样品,从中获得了丰富的微古植物化石。按化石组合特征将其分为两个组合:第一组合主要产于拂晓园艺场-朱郢剖面冷岩组下部层位,包括有33个属44个种,其中1个新属,2个新种,1  相似文献   

13.
反演磁性地层界面的逐步剥离磁场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前人研究方法总结对比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逐步剥离位场反演磁性地层界面的方法,该方法假定位场是由一个等效单位厚度层的等效磁化强度变化引起,通过逐步剥离位场,得到等效单位厚度层的等效磁化强度,进而求取磁性地层的起伏.本文进行了理论模型计算和野外实例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华北地区地壳厚度与泊松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葛粲  郑勇  熊熊 《地球物理学报》2011,54(10):2538-2548
华北地区地壳结构和物理性质是研究华北克拉通破坏机制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收集分布在华北克拉通区域的323个宽频带地震台记录到的2007年8月到2009年3月间发生在全球范围内6.5级到8.5级的共93个远震事件的波形资料,较完整地得到了华北及其周边区域台站下方的接收函数、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分布情况.研究发现:(1)华北克拉通地壳厚度大范围减薄不仅仅发生在东部,而是已经到达南北重力梯度带附近; (2)在鄂尔多斯的周边裂谷盆地,地壳也出现了减薄现象; 周边裂谷区的泊松比大于鄂尔多斯内部,局部区域的泊松比高达0.3左右; (3)从地壳厚度和地形的相关性来看,华北地区的地壳厚度与地表地形存在着明显负相关的关系,这与艾利均衡假说相一致,可能意味着华北地区的地壳正在经历着缓慢的破坏与均衡同时进行的过程; 而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和东北部则显示出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20,(6)
正我们居住的蓝色星球自诞生之日起,就把每一段故事记录在了岩石之中,科学家通过这些岩石探寻远古地球的奥秘。比如神农架群,一个以神农架命名的岩石地层单位,是全球保存最好的晚前寒武纪地层单元。我们可以透过它去揭开中元古代在这里发生的多次海平面升降历史。8亿年前的地球,气候与今天大为不同。一次超级大冰期,让赤道直到  相似文献   

16.
北安地区位于松辽盆地内的东北部,共有姚家组顶界、泉头组顶界、营城组顶界、基岩顶界四个主要地震反射层位,缺失登娄库组反射层.北安断陷期地层反射能量均较弱,且基本为中低频反射.北安断陷是北安地区最重要的一个断陷,北安断陷西侧发育有北安西断裂,走向北北东,在平面展布上近"S"型,主要发育于侏罗系地层;北安断陷东侧发育有北安东断裂,走向北北东,其特点是上逆下正,从姚家组断至侏罗系地层.北安地区发育有较大的正向反转构造.北安地区反转构造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1)反转构造为油气聚集提供了圈闭;(2)反转构造作用促进了油气再次运移;(3)反转构造作用使地层拱张,产生了许多断裂,改善了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17.
泥河湾组的时代、地层划分和对比问题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通过泥河湾盆地大道坡和洞沟两个剖面的古地磁和古气候学研究,对泥河湾组的时代和地层划分提出了新的认识.泥河湾组Ⅰ ,顶底分别距今约2.48Ma和3.40Ma,属上新世,可与黄土高原的红粘土层对比;泥河湾组Ⅱ段,距今2.48~0.97Ma,可与午城黄土对比;泥河弯组Ⅲ段,距今0.97~0.13 Ma,大致可与离石黄土对比.根据上述地层划分方案,建立了泥河湾组地层框架,并进而与其他剖面做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天津地区第四纪年代地层剖面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通过钻孔岩心光释光测年与古地磁测试,对天津地区黄骅坳陷和沧县隆起两个构造单元的年代地层进行了研究,对区内第四纪分层界线重新进行了划分,建立了本区第四纪年代地层剖面。黄骅坳陷和沧县隆起两个构造单元的沉积发展历史具有一定相似性,同时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第四纪以来,黄骅坳陷和沧县隆起均有海侵发生,沉积一些海相地层,但是其发育程度不同,反映两个构造单元有着差异较大的海侵历史;二者在第四纪年代地层序列上存在较大差异,形成的相应沉积物的类型和厚度明显不同,为两个不同的第四纪沉积单元;天津地区原来第四系内部的分层界线为:Qh埋深20m,Q3p为70~80m,Qp2为180~210m,Qp1为400m。研究表明,天津地区的第四系在黄骅坳陷和沧县隆起上明显不同:黄骅坳陷中的全新统、更新统上段及中段底界深度约分别为19,45,103m,第四系底界深度>200m;沧县隆起上的全新统、更新统上段及中段底界深度分别为13,30,56m,而第四系底界埋深为162m左右,远远浅于原来第四系分层的界线  相似文献   

19.
基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三个钻孔的地球物理测井数据和钻孔编录资料,我们对多年冻土厚度和多年冻土层内地下冰与地球物理测井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的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当地层为土壤类型时,可以使用井径和侧向测井曲线来判断多年冻土层厚度;而当地层为致密的基岩时,不能使用上述两种测井曲线来判断多年冻土层厚度.此外,还可以使用长源距伽马-伽马曲线和侧向测井曲线来识别多年冻土层内部分地下冰层的位置,其前提条件是地下冰层具有一定的厚度,或即使厚度较薄,但连续出现.这一研究结果对于利用地球物理测井曲线来调查多年冻土情况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深入的奥陶-志留纪交替期生物地层划分对比使古地理精时研究成为可能.对滇、川、黔、渝4省市、24个县、58条剖面的生物地层、群落古生态和古地理资料的分析表明,晚奥陶世至志留纪早期黔中古陆北缘的海岸带一直处于变动之中:(1)奥陶纪凯迪晚期,本研究区广泛接受五峰组沉积,但五峰晚期黔东北海底出现起伏,个别孤岛露出海面;(2)赫南特早中期,当全球海面大幅下降时,观音桥层仍广泛沉积,黔东北出现少数岛屿;(3)赫南特晚期-鲁丹早期,全球海面大幅上升,黔北南部和黔东北不降反升,隆升速度超过海面上升速度,更多、更大的岛屿浮出海面;(4)志留纪鲁丹晚期,这些岛屿复被海水淹没,普遍发育龙马溪组沉积.奥陶纪-志留纪交界时期,黔中古陆以北海域的东区(黔北南部、黔东北、渝东南)和西区(黔西北、滇东北、川南)在地层发育和古地理格局上发生的重要差异,体现了黔中古陆北缘的升隆与扩展,在时空上与发生在湘鄂西的宜昌上升紧密相连,它们均受华南东部和南部深部大地构造活动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