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提起黄河,家住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的市防汛办副主任王墨田就忧心忡忡:“现在的黄河河床,已‘悬’在我家的房顶上了。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有点玄,但说‘黄河之水房上流’一点也不过分。如果这一段大堤决口,站在房顶上都躲不过灭顶之灾。”据沿线水文站监测,黄河内蒙古河段在过去十年中“蹿”高了两米多,已成为继下游河南、山东段后又一“地上悬河”。河槽萎缩,河身变“瘦”地处黄河中上游的黄河内蒙古段,全长890多公里。数千年来,黄河用母亲乳汁般的河水,孕育了草原煤城乌海、草原钢城包头、河套平原及土默川平原,流传下“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相似文献   

2.
地理知识     
▲中日联合黄河水源探查队,八五年到达黄河的两个发源地——青海省的卡日曲和古宗列曲。探查队经调整证实,在卡日曲,作为黄河源泉的有五个大池,这些池的水很满,溢出的水成了黄河最初的源流。在这些源泉的对面,隔着一条高达20米左右的分水岭,还有一股  相似文献   

3.
江河是人类的母亲,大地的血脉,生命的源泉。长江、黄河、淮河是我国的母亲河。而目前,我们“母亲”的健康状况却十分堪忧,频频亮出“黄牌”。长江上游生态之“伤”严重。黄河已变成了“地上悬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在一些地方变成了“黄河之水房上流”。淮河正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为子孙后代留下健康的江河,愿母亲河生生不息,永永远远造福人类,已成为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4.
<正>黄河万里,奔流激荡。在黄河“几”字弯的最后一道峡谷中,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耸立于大河之上,镌刻着新中国“黄河安澜,国泰民安”的丰功伟绩。黄河安澜,是炎黄子孙千年以来的夙愿。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把治理黄河列入治国理政的重要议程。1952年深秋,毛泽东主席第一次离京巡视就选择了黄河,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全票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报告》。  相似文献   

5.
“3S”技术在“数字黄河”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先介绍了“数字黄河”的概念,并对GPS、RS、GIS及“3S”集成技术进行系统地阐述,最后,初步探讨了“3S”及其集成技术在“数字黄河”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就4S技术在“数字黄河”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并对4S技术应用的关键问题作了探讨。通过分析认为,4S及其集成技术是“数字黄河”的神经网络,是建设“数字黄河”工程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7.
商丘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境内北部的黄河故道上,是国家级旅游线路“黄河之旅——中华民族之魂”和河南省“三点一线”东扩旅游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商丘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市“三大”旅游精品名牌工程之一。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东西长26.7公里,南北宽2至5公里,控制区总面积65平方公里,由森林公园中心园区、天沐苑景区和天泉湖景区等三大景区共20多个景点组成,三大景区核心景区建设面积838公顷。黄河故道历史悠久,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东京(今开封)留守于滑县西南人为决河,遂使河道夺泗入淮。黄河流经商丘727…  相似文献   

8.
孙果清 《地图》2006,(1):89-89
“黄河之水天上来”, 这诗句一是形容黄河之水, 水流很长:二是表明对黄河的水源在哪里, 还不十分清楚。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中下游一直是中华民族发祥、生活的主要地区, 人们对这里的河道等地理特征已经有所了解。而对黄河上游的地理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直到元代 专门派遣考察队实地踏勘河源,人们才开始弄清黄河上源的地理情况。  相似文献   

9.
监测资料显示:2004年12月份,陕西潼关断面和河南三门峡断面河水氨氮均超过标准0.7倍,潼关至三门峡段黄河水质“沦落”为四类,已完全不适宜用作饮用水源。2005年1月上旬,三门峡大坝坝下坝上两个监测断面及郑州花园口断面水质“恶化”为五类。黄河水质到了警戒点“黄河水质已经到了警戒点,再恶化一步,引黄济津就要被迫中断,三门峡、郑州等城市的吃水也要成大问题了。”日前,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共管的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监督管理处处长李祥龙对记者谈起当前日益严重的黄河水污染状况,显得忧心忡忡。来自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管理中心的统计资…  相似文献   

10.
孙立 《地图》2002,(3):59-61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而它,是“摇篮之魂”;《黄河大合唱》凡中国人都会唱,而它,是灵感之源。它激怒了黄河,发出声声怒吼;它激励着我们,为之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1.
<正>天然氧吧何处寻?醉里崤函不知归。暮春时分,春意正浓,三门峡黄河公园里满目青翠、鸟鸣悠悠,步入其中,犹如置身世外桃源,碧水盈盈处,阵阵清风送来草木的香气,每一次呼吸都有“洗肺”般的享受。生态,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也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基础。近年来,三门峡坚持“三水统筹”,强力推进黄河生态建设“十百千万亿”工程,打造“水清、滩净、岸美、山绿、河畅”的生态样本。  相似文献   

12.
清凉台坐落在商丘古城西北9公里处,为西汉梁孝王刘武行宫。原台高数丈,楼台亭榭巍峨壮观。台下有池,名日“渌池”,又名“清凉池”。北魏后在台上始建寺院,名日清凉寺。台上现有前门、大殿、堂楼、东西厢房等建筑,多为明清两代遗存,是一组结构严谨的高台建筑群。清凉台是昔日梁园胜景之一,历代文人墨客多有吟咏。天宝三年(744年),李白在长安“赐金还山”,愤然出京,来到梁国。正所谓“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李白《书情赠蔡舍人雄》)在商丘一住就是10年,并在商丘娶了宗氏夫人,成了商丘的门婿。李白还和著名诗人杜甫、高适同游梁园,饮酒赋…  相似文献   

13.
Ping Chen 《地图》2013,(6):114-121
碛口古镇位于山西省临县的晋陕大峡谷之中,隔黄河与陕西省吴堡县相望.在当地方言中,“碛”的意思是高于水面的成片沙石.黄河第一碛是声名远播的壶口,第二碛就是这碛口镇西边的大同碛. 大同碛是一段近500米长的暗礁险滩,落差10米,水急浪高,从黄河上游来的船筏难以通行,因而碛口成为黄河水运航道的中转站,并由此而得名.当年,西北各省的大批物资源源不断地由河运而来,到碛口后,转陆路由骡马、骆驼运到太原、北京、天津、汉口等地,再把当地的物资经碛口转运到西北.鼎盛时期,碛口码头每天来往的船筏有上百艘,各类商铺有300多家.日复一日,便成就了碛口“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美名.  相似文献   

14.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总面积31.8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200米,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长江水量的25茗、黄河水量的49茗、澜沧江水量的15茗来自这一地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称。  相似文献   

15.
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张悦近日表示,中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将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翻一番,其间蕴含的商机大约3000亿元人民币,欢迎外资参与建设和经营。张悦在“首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说,中国目前污水处理率是45.6%,一大半污水没有得到处理。“十一五”期间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周辉 《中国测绘》2011,(2):46-5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的《登鹤雀楼》脍炙人口.但是我相信没有多少人能准确说出鹳雀楼的方位。它曾经坐落在山西省永济县(现称永济市)蒲州西的黄河东岸。  相似文献   

17.
<正>行“寻根之旅”,赴“黄河之约”。4月25日至29日,由《今日国土》杂志社、今日国土生态文学委员会、中共三门峡市委宣传部主办,三门峡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三门峡日报社承办的“黄河之约·绿水青山三门峡生态文学周”活动在三门峡市举办。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著名作家梁衡,原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周建,《今日国土》杂志社社长、今日国土生态文学委员会主任柳忠勤,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原常务副会长、文学评论家李炳银,人民日报文艺部原副主任、散文作家王必胜,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生态文学作家李青松,光明日报文艺部原主任、散文作家彭程,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委员、小说家劳马(马俊杰),  相似文献   

18.
诸葛亮、张仲景、张衡……自古人杰地灵的河南南阳,曾经名人辈出。在今天“,二月河”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因为520万字的“帝王系列”就出自他的笔下。在离诸葛亮躬耕的卧龙岗4里远的“二月河”家里,记者与之长谈,深感他对黄河文化的情结……  相似文献   

19.
黄国斌 《测绘科学》2015,40(7):34-36
针对防洪大堤施工中水平位移监测的研究现状和不足,文章通过防洪大堤水平位移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水平位移的回归分析初步方程,经过3次回归计算,得到了回归效果显著的回归方程。最后根据该回归方程进行水平位移预测实验,得到误差小于回归计算的2倍中误差的结果,表明该回归方程可以用于描述防洪大堤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在软土地区进行防洪大堤的施工,有必要通过变形监测、变形分析和变形预报来指导施工,主要对大堤施工期的变形监测问题,如监测基准,监测方法与精度,变形分析与预报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