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赤道太平洋降水与厄·尼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899年—1982年赤道太平洋降水资料,研究了10月—12月降水量的时空变化。发现中太平洋最主要的特点是赤道地区与20°N以北及10°S以南变化相反。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变化比较证实,海温高时中太平洋多雨。分析赤道中太平洋多雨及少雨时海平面气压场表明,多雨时赤道低压偏东,南太平洋高压弱,而澳大利亚气压上升。最后指出,1982—1983年的厄·尼诺事件,就其伴随的环流与气候异常来讲,与以前的事件并无本质上的不同,但其强烈程度则是几十年来少见的。  相似文献   

2.
厄·尼诺影响西太平洋台风活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崇银 《气象学报》1987,45(2):229-236
在厄·尼诺年西太平洋(包括中国南海)台风活动偏少而反厄·尼诺年台风活动偏多的统计分析结果基础上,根据台风形成的条件,本文分析了厄·尼诺年和反厄·尼诺年西太平洋热带地区的大气环流和状态以及海水温度的变化。由它们的异常变化以及极为明显的差别,从而对厄·尼诺影响西太平洋台风活动作了较全面的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3.
闰秒漫谈地球自转减慢谭田据报载,1994年6月30日英国BBC广播电台在原来午时的6声报时信号之后,又增加了一声报时信号来表示“闰秒”。闰秒是因地球自转变慢不能到达应有的黄道位置而增加的。自1972年以来,世界标准时间累计已闰19秒。其实,地球自转变...  相似文献   

4.
李俊  邵俊年 《气象学报》1988,46(3):372-375
统计分析表明,强厄·尼诺事件发生后,热带和北半球气温将升高、气温上升较海温滞后2个季节。此外,夏季风主要系统(如副热带高压等)的加强也比海温增暖滞后1—2个季节。可见,厄·尼诺对夏季大尺度环流和天气异常可能有一定的影响。作者曾以1982—1983年厄·尼诺事件为例,分析了这两个夏季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发现1983年热带副热带对流层上部南亚高压强,大洋中部槽(TUTT)加深;赤道东风急流减弱;副热带高压加强,热带大气平均温度升高等现象。进一步分析还发现,1982  相似文献   

5.
2007年初,全球科学家针对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做出了最严肃的警告。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第4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第1工作组率先发表了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全面研究结果,指出若对温室气体排放不加控制,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地球将面临更具破坏性的灾难。这份报告的编写者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厄·尼诺、南方涛动与瓦克环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引言国外关于赤道太平洋海温的报告指出,1982-83年是一个强烈的厄·尼诺(El Nino)年,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异常的高。而近年来许多研究都证明这种现象与广大太平洋以至南北半球很大范围的大气环流均有密切关系。因此人们都很关心厄·尼诺的发展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为了对这种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与大气环流及气候的联系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我们对有关的工作做了一个初步的分析,这里进行综合的介绍。厄·尼诺厄·尼诺指厄瓜多尔、秘鲁沿岸出现的异常高水温。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证实,它对低纬的大气环  相似文献   

7.
励申申 《气象科学》1989,9(3):302-310
本文根据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指出厄·尼诺翌年夏季西太平洋台风发生偏少,高频区位置偏西;台风登陆我国机率较高,我国境内台风降水量明显偏多。  相似文献   

8.
刚刚发表的IPCC第4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再一次让地球人感受到地球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必须正视和采取一切可行的行动的时候了。这时人们不会忘记,100年前诞生的一位美国女科学家,当年在大众、政府甚至科学团体对环境保护的概念还茫然无知的时候,她通过一本名为《寂静的春天》的书,向全球敲响了第一次警钟。[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朱迅 《大气科学学报》1981,4(2):226-232
在旋转的地球上运动着的大气必然具有旋转地球给它带来的一些特有性质。陈久康在讨论球面行星波螺旋结构时曾对球面的δ效应对波的结构的影响作过讨论,指出:由于β效应的牵连涡度平流对东传波列的减速作用随纬度的差异,使北半球的行星波列成为东北—西南向的曳式波。下面我们推广朗(R.R.Long)和巢纪平等在β平面中对大气KdV波动的研究工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δ效应(β随纬度的变化)的非线性性质。  相似文献   

10.
在旋转的地球上运动着的大气必然具有旋转地球给它带来的一些特有性质。陈久康在讨论球面行星波螺旋结构时曾对球面的δ效应对波的结构的影响作过讨论,指出:由于β效应的牵连涡度平流对东传波列的减速作用随纬度的差异,使北半球的行星波列成为东北—西南向的曳式波。下面我们推广朗(R.R.Long)和巢纪平等在β平面中对大气KdV波动的研究工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δ效应(β随纬度的变化)的非线性性质。  相似文献   

11.
厄尼诺是影响全球天气和气候的重大气象—海洋事件,因此对厄尼诺事件发生的事前预测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用1860—1986年之间的厄尼诺年份的数据,按顺序每五个厄尼诺年构成一组,分别建立灰色模型,用这些模型作一步预测并与实况对比进行验证。同时,厄尼诺年与南方涛动指数间也建立了二变量灰色模型。所得结果表明,能用灰色模型对未来厄尼诺年的出现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热带太平洋地热散量与厄尼诺事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厚赞  刘梦玉 《气象学报》1989,47(4):501-505
国内外有关专家从海气间相互作用对厄尼诺事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认为与厄尼诺有关联的秘鲁海岸外的海面温度上升,是由于东南信风减弱而引起的冷水上翻的减弱(Bjerknes,1966;Wooster和Guillen,1974)。然而,E.M.Rasmusson等指出,日界线以东(140—170°w)沿着赤道,风距平出现的东西减弱不是在厄瓜多尔—秘鲁沿岸海温正距平之前,而是在它之后。C.S.Ramage等通过统计,在单侧检验15%的水平上没有拒绝海面温度与风速无关的零假设。认为人们必须抛弃厄尼诺时期秘鲁海面的风异常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3.
The variations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western and central equatorial Pacific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three-month (October to December) data set for the period from 1899 to 1982.The EOF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 shows great contrary between the areas of 20°N-10°S and north or south to it.The coefficients of first eigenvector of precipitation are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n the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0.75).The composite sea level pressure anomaly charts show that the equatorial low moves to the east near the dateline,the subtropical high weakens in the southern Pacific and the high pressure predominates over Australia,when plentiful precipitations are observed in the central Pacific.It is noted that the 1982-1983 E1 Nino event is not unusual,in the sense of the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and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omalies,but its intensity might be the strongest one in the last several decades.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近三十年来的厄尔尼诺和反厄尔尼诺事件与北半球50hPa高度距平场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厄尔尼诺发生的前冬(前一年11月至当年1月,下同),500hPa高度场的距平分布为:在极地附近地区是负距平;中纬地区除北美洲上空是弱负距平外,其余地区是正距平;30°N以南的低纬地区为负距平。反厄尔尼诺出现的前冬,500hPa高度场的距平分布为附近地区是正距平;中纬地区北美洲上空是弱正距平,其余地区为负距平;30°N以南的低纬地区为正距平。此外,厄尔尼诺和反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前冬,50hPa高度距平场的变化比50hPa其它各月高度距平场的变化以及500hPa高度距平场的变化都大。且前冬50hPa高度距平场的变化对厄尔尼诺和反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彭公炳  陆巍  殷延珍 《气象学报》1982,40(2):209-218
本文揭示了一系列事实,说明气候及其环流因子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关,同时阐明了两者相互联系的物理原因。最后,作者论述了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影响天气气候的空间特征和时间尺度。  相似文献   

16.
两类E1 Nino事件太平洋海温异常时空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聚类法对1951-1986年发生的10次厄尔尼诺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出两类厄尔尼诺事件。第I类在赤道中太平洋偏西先开始增温,第Ⅱ类在赤道东太平洋先开始增温;用距平合成和复自然正交经验展开研究了两类事件从产生到消亡各阶段所对应的太平洋海温异常的时空结构和特征。爆发和发展阶段,第I类海温场扰动由西向东传,第Ⅱ类相反。距平分布也呈明显相反的特征。成熟阶段,赤道地区第I类逆转为由东向西传播;第Ⅱ类则出现经  相似文献   

17.
两类E1 Nino事件太平洋海温异常时空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聚类法对1951─1986年发生的10次厄尔尼诺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出两类厄尔尼诺事件。第Ⅰ类在赤道中太平洋偏西先开始增温,第Ⅱ类在赤道东太平洋先开始增温;用距平合成和复自然正交经验展开研究了两类事件从产生到消亡各阶段所对应的太平洋海温异常的时空结构和特征。爆发和发展阶段,第Ⅰ类海温场扰动由西向东传,第Ⅱ类相反。距平分布也呈明显相反的特征。成熟阶段,赤道地区第Ⅰ类逆转为由东向西传播;第Ⅱ类则出现经向北传、纬向准静止;中高纬地区两类仍相反,而距平分布的相反特征则已经消失。消亡阶段,海温场的扰动传播第Ⅱ类与成熟阶段变化不大,而第Ⅰ类就变成与第Ⅱ类一致;距平分布也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8.
使用一个动力海洋与统计大气耦合的热带太平洋模式,对20世纪90年代的厄尔尼诺事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和预报.结果表明,模式能较好地再现3次暖事件的发展和演化过程,也能模拟1995/1996年的冷海温过程.预报试验的结果指出,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具有其特殊性,很难在发展阶段作出准确预报,而一旦形成后,模式仍可对这类事件的成熟位相阶段作出大致提前6个月的有效预报.文中还用该模式对1997年的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作了预报试验,预测1997年年底可能发生一次新的厄尔尼诺事件.关键词:20世纪90年代厄尔尼诺,简单海气耦合模式,预报试验.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NMC客观分析资料进行诊断分析,揭示了1976-77年及1982-83年这两次ElNino事件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若干特征。结果表明:70年代末赤道西风异常背景场、SST背景场及其准4年周期振荡均存在年代际变化;SST背景场冷(暖)、80°W-0°E赤道区域850hPa纬向风异常西(东)风以及赤道太平洋SSTA准4年周期振荡东传型(西传型)共同决定了这两次事件的强度与类型的差异,即1976/77年事件为较弱的东部型EINino事件,而1982/83年事件表现为很强的西部型EINino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