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能谱CT获得的脾脏血流动力学参数无创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食管静脉曲张(EV)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的肝硬化并发EV的患者57例作为研究组,根据内镜显示的EV程度将其分为轻度(EV1)、中度(EV2)及重度(EV3)三组;选取同期肝脏CT正常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以能谱CT GSI模式行上腹部增强CT扫描检查,测量门静脉期脾脏实质碘浓度(IC-S)、脾脏体积(V-S)、脾静脉直径(D-SV),计算得脾脏碘容量(IV-S):IV-S=IC-S×V-S。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四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方差不齐采用Welch检验及Tamhane’s T2法,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应用ROC曲线评价其对重度EV的诊断效能,所有指标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V-S,D-SV,IV-S在四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研究组各参数的值均大于对照组,研究组内EV程度越重,各参数值越大。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除对照组与EV1组间的D-SV、EV2与EV3组间的V-S以及EV1与EV2组间V-S,D-SV,IV-S外,其余各组间的各参数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S在各组间的总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V-S,D-SV,IV-S预测EV3的临界值分别为736.220cm3、12.695mm和1812.285mg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5、0.757和0.850,诊断重度EV的敏感度分别为0.720、0.480和0.800,特异度为0.750、0.937和0.781。结论:应用能谱CT得到的反映脾脏血流动力学状况的参数V-S,D-SV,IV-S,可反映EV程度,无创预测重度EV,其中以IV-S为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一站式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以及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34例冠心病患者(男23例,女11例),所有患者接受能谱模式冠状动脉CTA扫描,并在一周内行静息态核素-心肌灌注检查。应用后处理软件对灌注缺损中心区域与同层面灌注正常区域的碘含量、能谱曲线斜率等参数进行测定,并以SPECT为参考标准,应用Pearson’s相关分析评价能谱CT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结果:对34例患者进行分析,冠脉中度以上狭窄节段占比79/544。能谱CT共检出心肌灌注缺损区域41个,SPECT发现灌注缺损区域33个,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79,P=0.04)。应用能谱CT测定灌注正常区域碘含量、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14.49±5.20)mg/mL、1.29±0.39;灌注异常区域碘含量、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12.59±3.32)mg/mL、-0.98±0.3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宝石能谱CT在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同时,通过首过灌注心肌碘含量分析,对评估心肌缺血有一定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能谱CT最佳单能量图像在30例婴幼儿肝移植供体术前影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供者做术前能谱CT检查。对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做单能CT和混合能量CT的CT血管造影 (CTA) 。测量供者的肝脏总体积及模拟切除体积, 并与术中切除标本对照。结果:单能CT在50 ke V时的肝内血管CTA成像质量优于混合能量CT (P<0.001) 。供者肝脏各血管变异情况均在CTA得以显示。结论:能谱CT单能CTA作为婴幼儿肝移植供体术前评估的一种方法, 可以获得良好的血管与软组织对比, 保证血管CT成像的质量和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能谱CT对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患儿肝移植术前肝血流动力学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60例肝移植术前行CT检查的胆道闭锁致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患儿。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级28例,B级20例,C级12例。增强CT扫描采用能谱GSI模式。选取动脉期及门脉期的碘(水)基图像,分别在肝S2、S4、S7和S8四个肝段内设立一类圆形ROI(面积约60~80 mm2),并避开大血管测量碘基值,动脉期、门脉期的ROI保持一致;分别取其平均值作为动脉期、门脉期肝实质的碘含量(IA,IP),并计算出肝动脉碘分数(AIF),AIF=IA,IP。对不同Child-Pugh分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患者的IA,IP及AIF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不同Child-Pugh分级的IA,IP及AIF分别为肝功能A级:(4.34±2.0)100μg/cm3,(12.68±2.8)100μg/cm3及0.34±0.12;肝功能B级:(5.65±2.8)100μg/cm3,(14.49±3.8)100μg/cm3及0.38±0.13;肝功能C级:(7.09±2.6)100μg/cm3,(13.89±3.5)100μg/cm3及0.51±0.14。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Child-Pugh分级组间的IA及AIF的总体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hild-Pugh组间的IP总体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级与C级的IA有显著性差异(P=0.004);A级与C级、B级与C级的AI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A&C=0.001,PB&C=0.015),其中以Child-Pugh C级组患者的AIF最大,Child-Pugh B级组次之,而Child-Pugh A级组最低。结论:能谱CT扫描获得的AIF,可以作为一个定量评价胆道闭锁致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患儿血流动力学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能谱CT多参数联合诊断与常规CT图像、最佳keV能量图、70 ke V单能量图像、碘基图在胰岛素瘤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42例胰岛素瘤患者资料,通过能谱分析软件,选择70 ke V单能量值、最佳ke V能量图像和碘基图进行重建,观察能谱CT多参数联合诊断与常规CT图像、最佳keV能量图、70 keV单能量图像、碘基图的检出率。分析病例能谱CT进行腹部双期增强扫描。结果:动脉期和静脉期常规CT图像、70 keV能量、最佳keV能量图像、碘基图、能谱多参数图像的检出率分别为,69%(29)、71.4%(30/42)、90.5%(38/42)、90.5%(38/42)、92.9%(39/42)和47.6%(20)、47.6%(20)、64.3%(27)、69%(29)、76.2%(32)(表1)。动脉期能谱多参数图像检出率(92.9%)大于最佳keV图像检出率(90.5%)等于碘基图病灶检出率(90.5%)大于70 ke V图像(71.4%)大于常规CT图像(69.0%),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χ2=14.191,P=0.004,认为动脉期五组检出率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以能谱多参数图像检出效能最高,常规CT图像最低;静脉期常规CT图像、70 keV能量、最佳keV能量图像、碘基图、能谱多参数图像的检出率比较,Pearson卡方结果χ2=11.724,P=0.02,认为静脉期五组检出率具有统计学差异。虽然动脉期检出率高于门静脉期,但部分胰岛素瘤仅在静脉期显影,因此能谱CT需要对动脉期和静脉期结合观察才能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能谱CT多参数定量分析在肺鳞癌与腺癌中的鉴别价值.方法:搜集我院经病理证实并行能谱CT扫描的肺癌患者75例,其中鳞癌40例、腺癌35例.测量并比较两组病例的动脉期及静脉期的能谱参数.结果:动脉期及静脉期腺癌的能谱曲线(λ40~65keV)、有效原子序数、碘(水)浓度、标准化碘浓度均大于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前的研究已证实能谱CT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价病灶性质的判断。对于肺结节,能谱CT成像技术有助于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对于肺癌患者,能谱CT成像技术也可以提供有关定性、分期及疗效监测的信息。本文对目前肺结节的能谱CT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包括肺结节的能谱CT成像扫描技术、肺结节的鉴别诊断、肺癌分期、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其在疗效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CT能谱诊断在肿瘤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后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60例,按照的疾病发生部位将其分为淋巴瘤组、肺腺癌组以及胆管癌组,安排各组患者接受CT能谱成像检查,对比各组淋巴结在不同能量下的CT值,根据结果对患者进行预后判断,能谱的范围应保持在40~140 keV之间,梯度为10,对比不同组患者在同一能量下淋巴结中含水量以及含碘量的差异。结果:能量达70 kev时所呈的图像最清晰,此数值在各组患者中均适用,相同的能量状态下,各组患者转移性的淋巴结碘含量以及CT值大小关系为:淋巴瘤组>肺腺癌组>胆管癌组(P<0.05)。各组患者转移性淋巴结中的含水量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癌组的预后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其他组(P<0.05)。结论:应用CT能谱进行肿瘤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疾病诊断能够通过检测的碘含量判断疾病发生情况,不同来源的转移性淋巴结在70 keV下的CT值差异较大,可作为观察转移性淋巴结中的能量标准。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双源能谱CT利用材料表征和材料分解从周围环境中描绘病变并区分其良恶性,有望弥补常规影像技术的缺陷,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的检测能力和诊断精度。本文就双源能谱CT在结直肠癌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宝石能谱CT成像技术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中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的能谱CT资料,选取动脉期扫描参数,行能谱数据分析。结果:肺鳞癌组、肺腺癌组、肺小细胞肺癌组、肺大细胞肺癌组的NIC分别为:0.07±0.03、0.12±0.06、0.05±0.03、0.05±0.02;钙含量(mg/mL)分别为9.59±5.29、5.83±3.84、2.65±1.47、4.08±1.55,水含量(mg/mL)分别为1060.63±34.87、1038.56±28.36、1040.88±17.83、1036.84±8.26;有效原子序数分别为7.87±0.27、8.01±0.31、7.73±0.32、7.90±0.46;40~80Kev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0.77±0.49、1.28±0.68、0.29±0.14、0.44±0.28。各组动脉期的NIC和钙(水)基含量、有效原子序数、40~80keV间的能谱衰减曲线斜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鳞癌组、肺腺癌组、肺小细胞肺癌组、肺大细胞肺癌组的NIC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鳞癌组的水含量与肺腺癌组、肺小细胞肺癌组、肺大细胞肺癌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鳞癌组与肺腺癌组、小细胞肺癌组、大细胞肺癌组及肺腺癌组与肺小细胞肺癌组之间钙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鳞癌组与肺腺癌组及肺腺癌组与肺小细胞肺癌组之间的有效原子序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鳞癌组与肺腺癌组、小细胞肺癌组及肺腺癌组与肺小细胞肺癌组、大细胞肺癌组的40~80keV能谱衰减曲线斜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病灶的能谱CT特征参数,对不同病理类型及组织来源肺癌的鉴别诊断有着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评价能谱CT(Spectral CT)成像功能参数的有效性,并探讨这些参数在评估局部梗死心肌图像质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30例冠心病患者,均在一次扫描中行宝石能谱CT常规冠脉CTA(CCTA)扫描模式和宝石能谱成像(GSI)扫描模式。患者均在一周内行心脏MRI扫描。常规混合能量图像上分析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分别找出1 min和3 min单光子能量水平的图像上梗死心肌与正常心肌的最佳对比噪声比(optimal CNR)以及对应的最佳单能量值和此能量值的图像噪声值,通过单因数方差分析方法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的对比噪声比(CNR)和图像噪声值进行比较。在MRI心肌灌注图像上找出梗死心肌并与能谱CT进行相关性对比。结果:宝石能谱CT共检出梗死心肌36个区域,所有梗死心肌在CCTA图像上均有区域供血冠脉50%以上狭窄(71.7%±16.2%),并且找出的梗死心肌与MRI心肌灌注图像有较高的相关性(r=100%,P=0.00)。1 min、3 min单光子能量水平图像上最佳CNR值明显高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CNR值(P<0.05)。1 min、3 min最佳单能量值水平的图像噪声值均低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P<0.05)。结论:能谱CT的GSI能谱成像模式较常规混合能量图像能够明显提高图像质量,从而提高了梗死心肌的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的目的是评估光子计数探测器对CT成像的性能的影响,我们对一款基于碲锌镉(CZT)的光子计数探测器进行了性能测试,并搭建一个成像平台。首先对探测器系统进行能量增益的校正以及坏像素点校正,以减少探测器响应的不均匀性对CT成像的影响。然后对探测器进行能量-阈值标定,以确定探测器的工作能量阈值。最终搭建成像系统,对X光能量分别大于36和45keV的数据,获得了模体的重建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能谱CT对急性肺栓塞诊断及肺血流灌注变化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7月43例怀疑急性肺栓塞的影像资料,所有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行能谱增强扫描,原始数据图像在工作站重建肺动脉血管图像及碘基物质图。观察并记录肺动脉栓子的位置、数目;分析碘基物质图中肺内血流灌注降低区的位置及数目,并测量肺内血流灌注降低区的碘基值及CT值,同时测量同层面或邻近层面正常肺实质的碘基值及CT值。混合能量图像与最佳单能量图像对栓子检出的数量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血流灌注减低区与正常区域碘基值、CT值比较采用两样本秩和检验。结果: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12例,采用混合能量图像观察发现栓子256个,其中中心型栓子(肺动脉主干、肺叶栓子)22个,外周型(肺段、肺亚段栓子)234个;完全闭塞型栓子58个,非完全闭塞型栓子198个。采用最佳单能量图像观察发现栓子273个,其中中心型栓子(肺动脉主干、肺叶栓子)22个,外周型(肺段、肺亚段栓子)251个;完全闭塞型栓子74个,非完全闭塞型栓子199个。最佳单能量图像在诊断外周型及完全闭塞型栓子较混合能量图像能增加检出数量,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内血流灌注减低区42处,血流灌注减低区((2.70±1.81)100μg/mm3、(-829±45.94)HU)与正常区域肺野((17.78±3.29)100μg/mm3、(-741±34.34)HU)碘基值、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能谱CT对肺栓塞能进行定性和定位诊断,碘基物质图能够评价肺血流灌注变化,为评估肺栓塞病情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能谱CT最佳单能量技术提高头颈部CTA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疑似患有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能谱CT头颈部减影CTA检查。获得最佳单能量、常规混合能量两组减影图像,测量两组主动脉弓、颈总动脉末端、大脑中动脉M1段的CT值;计算两组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对两组血管质量进行主观质量评分;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最佳单能量组、常规混合能量组在主动脉弓层面,平均CT值分别为445.25±105.45、283.88±71.96;在颈总动脉末端层面,平均CT值分别为444.00±96.02、350.38±76.40;在大脑中动脉M1段层面,平均CT值分别为375.00±73.78、280.00±55.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图像SNR分别为62.01±39.56、31.36±17.35;CNR分别为60.46±39.19、30.10±1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能谱CT最佳单能量减影CTA较常规混合能量减影CTA,具有更高的血管CT值、SNR、CNR、主观质量评分,可提高头颈部血管CTA质量,优化血管的显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评价能谱CT成像的功能参数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评估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40例行心功能检查的缺血性心脏病病人,患者均行宝石能谱CT高分辨率扫描模式的回顾性心电门控冠脉CTA扫描和延迟1 min双能量能谱成像(GSI)模式扫描。在一周内行MRI心脏电影成像。在GSI浏览器能谱分析软件上获得能谱CT 40~140 keV单光子能量图像及碘基物质密度图像,分别测得缺血心肌、正常心肌能谱曲线和碘浓度(IC)。心功能软件自动计算出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和射血分数。将所得结果和MRI评估结果做对照分析。结果:能谱CT缺血心肌、正常心肌能谱曲线斜率(K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正常心肌能谱曲线斜率>缺血心肌能谱曲线斜率;缺血心肌与正常心肌之间碘浓度存在显著差异,缺血心肌碘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心肌碘浓度,能谱CT缺血心肌对应MRI电影图像均有相应节段室壁运动度减弱;能谱CT计算出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和射血分数与MRI电影图像计算出的数值有较高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论:能谱CT结合心功能分析软件能够定量评估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肌供血情况以及心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评价能谱CT成像的功能参数的有效性,探讨结合心功能评估软件在心肌活性检测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从而为评估心肌活性提供一种新颖可靠的影像学方法。方法:收集我院40例行心功能检查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均在一次扫描中行宝石能谱CT高分辨率模式(HD模式)的回顾性心电门控冠脉CTA扫描和宝石能谱成像(GSI模式)。患者均在一周内行心脏MRI扫描。在GSI能谱图像上找出心肌灌注稀疏区。在高分辨率冠脉CTA图像上分析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将采集的冠脉CTA图像从0%到95%期相,以5%为间隔重建成20个期相,输入AW 4.4工作站心功能分析软件包,自动计算得到左室心功能牛眼图。分别记录GSI能谱图像上心肌灌注稀疏区和灌注正常区,在心功能牛眼图上对应的各节段的平均室壁运动度和室壁增厚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结果做分析比较,并将评估结果和MRI评估结果做一致性比较。结果:能谱成像图像上找出27个心肌灌注稀疏区,对应心功能牛眼图共126个节段,能谱CT检测出的心肌灌注稀疏区均有区域供血冠脉50%以上狭窄。能谱CT图像上心肌灌注稀疏区与灌注正常区对应心功能牛眼图上的节段平均室壁运动度和室壁增厚率存在显著差异,分别是(3.51±1.54与7.57±1.94,P=0.00)和(26%±8.8%与62%±11.3%,P=0.00)。MRI灌注图像上找出的心肌灌注稀疏区域和灌注正常区域以及其在电影图像上对应的区域室壁运动度和室壁增厚率的结果与CT定量分析结果完全吻合。结论:能谱CT其冠脉CTA扫描结合能谱CT双能量延迟扫描一次扫描,不但可以通过分析冠状动脉血管形态和通过物质分离成像以及其他能谱定量分析参数判断心肌血供情况,提高缺血心肌的检测效率,还可以结合心功能分析软件评估心肌功能的情况,且与MRI电影成像和心肌灌注成像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