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者认为,中国地质现象的丰富多彩及其复杂的特点,尤其是大陆上广阔的盆地—山脉格局、变形、变质现象以及区域性岩浆活动等,不能用大洋板块的线性碰撞模式来解释。建议在“八五”设立基础地质研究项目时,首先应考虑大陆内部地质构造研究,特别是大陆内部的盆地和山脉对立统一运动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印度板块与亚洲大陆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喜马拉雅山及现今的构造体系。喜马拉雅的新构造活动也可能与板块构造有关,出人意料的是,迄今对这一年轻山脉新构造活动的研究只与距印度缝合线较远的小喜马拉雅的中央逆冲断层和边界主逆冲断层相联系。  相似文献   

3.
欧亚地区现代板块构造边界和强震活动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前言 自板块构造说兴起后,李春昱教授是用此学说研究我国地质构造最早的学者之一。李先生不仅在中国和亚洲古板块的划分和发展上发表过许多有价值的见解,而且对板块运动与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亦作过专门研究。我们在七十年代末编制亚欧地震构造图时曾得到李先生的热诚关怀、支持和鼓励,在编图思路和具体内容上给了我们十分宝贵的指教,并提供了他尚未发表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正>滇西腾冲地块位于班公湖-怒江-龙陵-瑞丽板块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密支那板块缝合带之间,是青藏高原冈底斯构造岩浆岩带的东(南)延部分,为东特提斯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青藏高原东缘造山带形成演化的重要窗口。该区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而独特,历来受到中外地质学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有辽阔海洋国土的海洋大国,海陆总国土面积约1 260×104km2。中国海处于大陆边缘,其海底地貌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岛弧、海沟和深海海盆五大类。本文按地体构造分析我国海域及邻区的构造,其主体处于欧亚板块的华北亚板块、扬子亚板块、华南亚板块、南海亚板块和东南亚亚板块,其中亚板块可分为若干地体。台湾海岸山脉及其以东区域位于菲律宾海板块。三叠纪以来,这些板块、亚板块和地体处于不断拼合、增生或离散之中。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渤海是内海。黄海的西部海域,东海和南海的大部分海域都是我国国家管辖的专属经济区,都是中国海洋国土,根本不是什么公海。我国海洋矿产资源极其丰富,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居最重要的地位。除了已开采海滨砂矿、铜、煤等固体矿产之外,应特别要重视海洋多金属结核、天然气水合物等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大陆位于特提斯构造域、环太平洋构造域及古亚洲洋构造域叠置的位置,在印度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及太平洋板块作用下,我国新构造运动与活动构造在活动方式、活动强度上存在很大的地域性差异,形成了独特的地质构造,总体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三级地貌阶梯的地貌特征。新构造与活动构造特征控制了我国主要山系的分布和江河的形成,影响我国气候的总体分区,导致中国的地质灾害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分区特征,进而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总体布局、重大工程的规划与建设。  相似文献   

7.
宁镇山脉处于西太平洋外带,郯城—庐江断裂带之东侧。中生代,由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洲大陆的斜向俯冲和郯城—庐江断裂带的左行剪切活动,造成了沿江下扬子地区一系列的 NE 向剪切拉张盆地和剪切挤压褶皱山系。宁镇山脉正是在这种构造背景上形成的剪切挤压褶皱山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质灾害概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地质灾害概说朱济成(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1地质灾害及其类型地质灾害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如山脉、丘陵、平原、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矿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由於遭受自然或人类活动的严重破坏而恶化,造成了人畜的伤亡和物质财富的毁损...  相似文献   

9.
轴变论简介     
地球旋转轴变位所产生的作用力叫轴变力。该力控制着全球的地形地貌特征和构造运动特征。控制着近代海洋地质构造的发育特征。海岭走向与轴变主张应方向垂直时,其生长速度最快,斜交时较慢,平行时不生长,大多数转换断层的错动方向与轴变应力所要求的方相相一致, 轴变力的方向随着地史时期轴变方向变化而变化,所以地史时期大地构造线方向也变化,前震旦纪主要构造线的方向为近东西向,震旦纪到下古生代的构造线方向为近南北向。在轴变力作用下,古生代时期古大西洋和古乌拉尔海洋关闭,形成了阿巴拉契亚山脉、苏格兰山脉和乌拉尔山脉;中生代以来,则造成了岗互纳古陆的分裂和喜马拉雅山脉,岗底斯山脉的形成。 轴变力还控制了全球的地震分布与活动规律,控制了全球地史时期的内、外生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其矿床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朱夏教授研究大陆边缘构造演化的思路,概括了“活动论构造历史观”在时间上、空间上、属性上的特征。朱夏教授强调地球岩石圈水平运移演化历史,提出了中生代以前古老的“潘基亚”大陆边缘和以后的年青的巨板块边缘;结合中国地质构造独特点,精辟地论述了中国大陆边缘构造的网络格架。  相似文献   

11.
新疆古板块构造   总被引:50,自引:12,他引:50  
板块大地构造研究在我区起步较晚,论著近年渐增,已知先后有陶钧政与吕正、刘德权、田希华、陈哲夫与梁云海、张良臣与吴乃元等.对促进我区板块大地构造研究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本文系在编制《新疆地质构造—建造图》的基础上撰写的,系集体研究成果,参加工作的还有黄德俊、赵惠莲、李天福、郎智君、祁志明、欧阳恕等.一板块大地构造学是在现代海洋地质及地球物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所取得的一些令人折服的证据,有力的支持着这一新兴的地球科学理论不断深入的发展.板块构造学虽已兴盛多年,但对古板块构造的标志与鉴别、各板块及其各次级单元的特征等问题,尚无一统认识.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地质构造运动频繁、剧烈,区域尤其深部地球物理资料甚少,给研究认识新疆地壳之沧桑带来很多困难,所以新疆古板块构造的研究和划分仍处于探  相似文献   

12.
徐宿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陆超  汪吉林  李磊 《江苏地质》2011,35(3):247-250
研究区位于苏、鲁、豫、皖交界中心,大地构造隶属于华北板块东南缘,是华北地区主要赋煤地带,自石炭—二叠纪以来,该区经受了多次构造活动,构造演化与华北板块南缘和东缘的2条板缘构造活动带密切相关。通过在研究区进行野外实际调查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进行了讨论,并探讨了研究区构造对煤田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南天山中央地块的厘定与古气候事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古气候变化与地质构造演化有着一定联系 ,构造活动的结果将引起地球表面海陆分布、陆地古纬度、火山活动、山脉形成以及地形地貌的巨大变化 ,是直接影响古气候的重要因素。根据志留—泥盆纪构造古地理再造、深部层次变形、基底时代、深部构造特征、构造混杂带研究 ,在确定南天山中央地块构造演化的基础上 ,探讨泥盆纪南天山构造火山作用与古气候及层孔虫绝灭事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台湾东部海岸山脉对弧陆碰撞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岛位于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交界处,处在马尼拉海沟和琉球海沟两个方向相对的俯冲带的转换位置.由于从中新世以来吕宋岛弧与欧亚大陆斜向碰撞(弧陆碰撞)形成了今日台湾构造格局,特有的构造地质环境和正在进行中的块体增生使其成为地质学家的研究热点.针对吕宋岛弧海岸山脉段对弧陆碰撞的响应,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海岸山脉年代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和利吉混杂岩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海岸山脉的快速隆升和剥蚀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海岸山脉地质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应集中在利吉混杂岩的形成机制、花东海盆洋壳性质和利用海岸山脉凝灰岩进行弧陆碰撞发展过程研究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从波斯高原至青藏高原,是阿拉伯板块、印度板块同欧亚板块相碰撞的特殊地带。也是世界上最宏伟的陆内造山带。分析研究该地带的现代构造活动特点,将有助于研究,认识板内动力学及其地震成因。作者曾研究过我国及邻近地区的现代构造特征,新近又取得了波斯高原地区1968—1979年46次浅源大地震的断层面解结果(表1)。据此,结合地质和地震资料,探讨中南亚地区板块碰撞带的地质构造、现代构造应力场、现代构造形变和地震活动等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西南部地区花岗岩类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志伟 《吉林地质》1991,10(4):34-44
通过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研究,得出了本区花岗岩类形成的地质构造环境:早古生代晚期为岛弧环境,晚古生代是边(陆)缘海,中生代则为活动大陆边缘环境。这与地层地质学的结论相吻合,得到了相互印证。在不同时期,板块的运动方向是不断地变化的,相应地应力场也随其变化,与其相关的花岗岩成因类型亦有相应的变化。北西向断裂构造形成早,多阶段、长期活动,对花岗岩类的形成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阐述了自70年代以来台湾地质构造研究的进展,包括台湾地质特点,台湾基础地质和地球物理的研究成果以及能源矿产情况,着重介绍了它作为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板块的碰撞边界在研究太平洋西缘地质构造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台北缘中段构造演化及成矿控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华北地台北缘中段的构造演化为主线,论述了地质构造了成矿控矿作用。研究认为前燕山期古亚洲域构造演化阶段,华北地台北缘作为华北板块陆缘活动带形成了多条东西向韧性剪切变形质带。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人员21人,技术人员6人 主要专业研究课题: 地震学:台湾区域地震活动分析,时空分布常期性观测分析。地震源机制板块运动、地球构造、台湾区域地质构造与断层、地热活动及相互关系。震波传播、  相似文献   

20.
东秦岭的地球物理、构造分带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东秦岭构造演化及地质成矿比较复杂,在认识上还存在分歧.笔者从板块构造学、地球物理学、事件地层学等多学科观点出发,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东秦岭发育的区域性深大断裂主要有9条,它们均具有多期次、长期性活动的特征;垂直板缘构造带走向,从北向南可划分出低变质变形带、强变质变形混杂带、刘岭复理石推褶构造带、大别地块、断褶推滑构造带等五个地质构造带;东秦岭的地质构造发展演化经历了7个阶段,即华北、杨子板块形成、漂移阶段;华南板块形成阶段;板缘增生带形成阶段;板块对接阶段;剪切走滑阶段;板块挤压推覆阶段以及断块掀斜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