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通过大量的研究课题实例,回顾了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研究的各个历史阶段,综述了公路修筑技术的研究内容和成果。高含冰量冻土分布规律及工程地质研究、冻土路基设计与冻土路基变形规律研究及保持冻土路基稳定性的路基设计原则和工程措施研究、路面修筑技术研究、桥涵基础研究等。随着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面等级的提高和路面使用时间的延续及人为因素的不良影响,高原多年冻土地区的公路路基、路面和桥涵等出现了一些新 相似文献
2.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总结、集成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在青藏公路、青康公路50 a建设和30 a工程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研究高海拔多年冻土区公路工程病害发牛发展的规律与机理.通过公路与冻土相互作用下关键工程稳定性问题的深入分析,针对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路面、桥梁、生态保护等主要工程对象,采用理论模拟、室内试验与实体工程检验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公路路基、路面、桥涌桩基与多年冻土相互作用规律;提出了保障公路路基稳定系列工程措施与设计参数、路而低温耐久性能的关键指标、桥梁桩基同冻时间与强度形成的关系以及高寒生态恢复技术等,并最终形成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 相似文献
3.
4.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边坡植被生长的观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 具有海拔高、气温低等特点. 2000年和2001年分别在青藏公路两道河和头二九附近的公路边坡, 开展了植被恢复试验. 采用垂穗披碱草、老芒麦等植物种类混播的方式, 喷播法种植, 播种当年就可以建立良好的植被. 8 a的跟踪观测结果表明, 植被一旦建立, 能够正常越冬、返青. 在牛羊啃食、践踏的情况下, 植被能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地下生物量积累不断增多. 假设植被能一直保持良好生长状态, 人工植被生物量要恢复到自然群落水平, 在两道河至少需要几十年, 在头二九约需十几年. 但由于野生植物种类入侵速度较慢, 人工植被要真正恢复到自然植被状态则需要更加漫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多年冻土地区机场跑道修筑技术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分布有大面积的多年冻土, 根据我国机场建设的中长期规划, 未来将在多年冻土区修建大量机场, 这些机场的修建将不能避免多年冻土问题. 国内关于冻土区机场跑道修筑的经验非常有限, 国外则开始的较早, 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总结分析国内外多年冻土区机场跑道修筑技术的现状, 其跑道类型主要有: 基岩跑道、开挖换填法修筑的跑道、铺设隔热层的跑道、安装热管的跑道, 共4类. 由于我国多年冻土区的特殊性, 国外的跑道修筑经验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参考. 由于飞机跑道不同于铁(公)路的特殊性, 近年国内在冻土区铁(公)路的修建过程中采用的稳定冻土地基的工程措施如何应用到机场跑道的建设上, 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和实践. 将来在我国多年冻土区修建机场跑道, 应结合国外已有的技术和经验, 并以我国在多年冻土区线性工程中已取得的经验作为基础, 进一步研究我国多年冻土区机场跑道修筑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通过结构计算分析对比,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区房屋的结构形式进行了论证,提出了符合当地建设条件并与特殊地质环境相适应的架空桩基钢结构房屋结构体系,其结构方案可用于指导青藏铁路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7.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区房屋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结构计算分析对比, 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区房屋的结构形式进行了论证, 提出了符合当地建设条件并与特殊地质环境相适应的架空桩基钢结构房屋结构体系, 其结构方案可用于指导青藏铁路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8.
青康公路多年冻土区路堤的临界高度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青康公路运行35a后,经沿线调查与钻探表明,在多年冻土区内,凡路堤高度低于08m的富冰地段,历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热融、翻浆病害发生;凡路堤高度大于08m的路段则基本保持稳定.在全面分析路堤下冻土上限的升降规律基础上,并考虑目前区内冻土明显退化的现实与高级路面对路基变形的要求,提出高原多年冻土区修筑道路时,砂砾路面路堤高度应为16m,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堤高度应为20m. 相似文献
9.
热融湖是多年冻土区地下冰融化形成的典型地貌单元,热融湖及其变化对多年冻土热状态、水文过程、生态环境、冻土工程稳定性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热融湖还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源,与全球气候系统存在着复杂而显著的互馈过程,是气候与环境变化的指示器. 因此,开展热融湖的相关研究是近年来冻土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文献综述,从以下方面评述了热融湖研究的现状与进展:1) 热融湖形态特征及其演化过程;2) 热融湖热状况及其热效应研究;3) 热融湖和多年冻土区土壤-植被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研究;4) 热融湖对大气中温室气体的贡献. 最后,讨论了该领域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在热融湖演化的基础理论、动态变化过程的预测、热融湖的冻土水文效应、区域尺度热融湖与冻土、生态、水文和气候耦合过程的综合等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为定量预测和评价冻土区热融湖环境工程效应,应发展不同尺度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0.
热棒技术是国内外寒区工程中广泛使用的主动冷却地基的有效方法和关键技术。针对根河至拉布大林公路独特的气候和岛状多年冻土条件,设计间距4 m热棒来保护多年冻土路基,对比分析直式热棒和L型热棒路基的降温效能,实测结果表明:经过2个冬季工作,热棒降低周边半径2.5 m范围路基温度平均降温幅度超过4℃,能有效抵御夏季路面传下热量,有效地保护多年冻土上限不下移,热棒间距4 m是合理的;与直式热棒相比,L型热棒能更快散发黑色路面传下的热量,L型热棒对于宽幅路面下部冻土保护具有更好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设计原则及其应用 总被引:18,自引:13,他引:18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设计原则是指导该地区公路,铁路建设的重要依据,过去沿用的其它行业多年冻土地基设计原则的划分方法,出现了许多问题,根据道路建设线性工程的特点,结合多年冻土特性,提出了路基区段设计原则和场地设计原则,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应用文中提出 的路基设计原则,对青藏公路多年冻土路基进行了区段划分,其成果可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3.
The permafrost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QTP) is unstable and sensitive to thermal disturbance due to the combined influences of anthropogenic forcing and global warming on the unique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for permafrost development and preservation. Observations in about 40 years show natural and engineering environments of permafrost region along Qinghai-Tibet Highway(QTH)have changed significantly. The change of permafrost environments on the plateau will result in the remarkable shifts of physical geography an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s. In addition, permafrost on the QTP responses actively and feedbacks to global climatic changes significantly. The study of permafrost on the plateau is no less important than the Arctic and Antarctic, and also provide a valuable linkage of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studies between the other two poles. 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ateau and adjacent areas in large scale is eminent, permafrost as the most important natural environmental factor, its stability and possible changes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in regional economic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prediction of these changes and reasonable assessment of permafrost engineering conditions on the plateau based on permafrost monitoring are indispensable for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in these regions. 相似文献
14.
青藏公路铺筑沥青路面后路基下多年冻土的变化 总被引:18,自引:12,他引:18
由于黑色沥青路面强烈吸热,使多年冻土区内约60%路段的路基下人为上限逐年下降,造成冻土在垂向上呈不衔接接状,形成融化核,它加剧了路基不均匀沉陷,最后导致路面破坏,一路段路基下冻土类别发生变化或多年冻土层已完全融化。 相似文献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