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滇西(怒江以西)地区分布着数十个新生代盆地,且多为小型山问盆地。盆地基底为花岗岩和中高级变质岩,铀源条件良好。各盆地面积不大,沉积厚度不等。沉积物组成了山区河流冲洪积相、湖沼相的灰色含煤建造,其物质成分与基底岩石具明显继承性。地层结构具砂、泥互层特点,砂岩岩性松散,渗透性好,赋存承压水,具有形成后生水成铀矿床的有利条件和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
滇西新生代盆山耦合与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西新生代盆地初始成盆时间约为14Ma,与腾冲微板块东缘泸水-瑞丽弧形右旋走滑断裂带和西缘那邦右旋走滑断裂带晚期活动时间相耦合。新生代盆地演化可分为沉积成盆与改造盆地2个阶段,前者与走滑造山带走滑活动相耦合,形成走滑盆地;后者与盆地整体隆升剥蚀密切相关,形成残留盆地。滇西地区存在2种类型的新生代盆地,其盆地沉积演化、火山活动、地貌景观等不同,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亦存在差异。寻找砂岩型铀矿最有利处是北部腾冲地区改造盆地阶段盆地持续隆升、存在大规模火山活动、深切割低山-丘陵-河谷阶地地貌的新生代盆地。  相似文献   

3.
滇西新生代盆地砂岩铀矿区域预测判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着重对龙川江含矿盆地砂岩铀帮床进行了研究,认为属后生潜水层间氧化带砂岩铀矿类型;根据多年来的找矿实践,总结概括了滇西新生代盆地潜水层间氧化带砂岩铀矿田(床)区域预测判据。  相似文献   

4.
滇西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查现状与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西新生代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砂岩型铀矿成矿带之一,蕴藏着丰富的铀资源,现已探明8个中、小型砂岩型铀矿床。笔者回顾了区内砂岩型铀矿找矿历程,分析了找矿现状,介绍了沉积体系与层序地层学在滇西新生代盆地内砂岩型铀矿应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滇西新生代盆地内砂岩型铀矿的找矿前景,提出了扩大老矿区与探索新盆地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5.
梁河盆地是滇西地区砂岩型铀矿赋矿盆地之一,现已探明砂岩型铀矿床2个.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钻探查证,对梁河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梁河盆地蚀源区铀源丰富.沉积盖层发育冲积扇相碎屑岩—辫状河相碎屑岩—湖泊相泥岩(火山岩)—辫状河相碎屑岩—湖泊相泥岩(火山岩)的岩性地层结构,区域上发育稳定的含水层...  相似文献   

6.
刘凤祥  李元 《云南地质》2005,24(4):379-385
滇西发育一系列地堑———向斜小型自流盆地,是寻找古河道砂岩型铀砂的有利地区。本文研究古河道砂岩型铀矿化特征、控制因素和成矿规律,分析盆地铀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
滇西新生代盆地沉积特征及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西(怒江以西)地区分布着数十个新生代盆地,多为小型山间盆地。盆地基底为花岗岩和中高级变质岩,铀源条件良好。各盆地面积不大,沉积厚度不等。沉积物组成为山区河流冲洪积相、湖沼相的灰色含煤建造,岩石物质成分与基底岩石具明显继承性。地层结构具砂、泥石层特点,砂岩岩性松散,渗透性好,赋存承压水,具有形成后生水成铀矿床的有利条件和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
《四川地质学报》2022,(2):241-247
梁河盆地是滇西地区砂岩型铀矿赋矿盆地之一,现已探明砂岩型铀矿床2个。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钻探查证,对梁河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梁河盆地蚀源区铀源丰富。沉积盖层发育冲积扇相碎屑岩—辫状河相碎屑岩—湖泊相泥岩(火山岩)—辫状河相碎屑岩—湖泊相泥岩(火山岩)的岩性地层结构,区域上发育稳定的含水层与隔水层,具备形成砂岩型铀矿的岩性、岩相和水文地质条件。铀矿化与潜水层间氧化带关系密切,铀矿体定位于潜水层间氧化带前锋与上、下翼。热水改造作有利于基底岩石中铀的淋出,并沿断裂带上升进入沉积盖层中,在富含有机质、炭质的地段被吸附沉淀,叠加在潜水层间氧化带形成的铀矿体上,形成富铀矿体。  相似文献   

9.
滇西龙川江盆地中南部砂岩型铀矿成矿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龙川江盆地中南部的沉积特征、构造特征及含矿岩系特征,提出铀成矿与构造演化中的2个沉积间断面关系密切。通过对龙川江盆地中南部铀矿化特征的研究,在382矿床内发现了沥青铀矿、铀黑和磷钙铀矿,在381矿床发现了超显微状放射性矿物,并根据龙川江盆地中南部382矿床成矿年龄的研究,提出了龙川江盆地中南部铀矿化的多阶段成因。  相似文献   

10.
滇西陇川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及远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泽轩  郭宁  向清友 《铀矿地质》1999,15(2):65-70,105
本文从大地构造,地貌景观及古气候,铀源,盆地构造格架及构造分区,上第三系岩性,岩相,水文地质及水文地球化学,铀的富集及深部信息入手,与邻区龙川江赋矿盆地对比,对陇川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进行分析。认为盆地东南隆带阻水断裂上方富有含有机质,炭质丰富的构造侵蚀洼地是区内砂岩型铀成矿远影地段。  相似文献   

11.
李文贤 《铀矿地质》2014,(5):276-282
剑川-老君山新生代盆地是以上三叠统石钟山组为基底,以新近系剑川组为主要盖层的继承性火山断陷盆地。剑川组为一套粗面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集块熔岩、凝灰质砂岩、岩屑砂岩等组成的火山沉积岩系。研究发现,剑川-老君山盆地的铀矿化受区域性断裂及火山构造的复合控制。盆地内已发现有凝灰岩型、砂岩型、正长斑岩型、花岗斑岩型、粗面岩型和花岗伟晶岩型等6种类型的铀矿化,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北部顶山地区是我国寻找地浸砂岩型铀矿远景区段之一。本文在野外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遥感卫片解译分析,发现本区新生代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基底逆冲断裂的复活,致使地表呈现张性破裂,形成了洼地、峡谷等特殊的构造地貌形态;并根据擦痕、节理的测量统计,结合电子自旋共振测年分析,推断本区在上新世—更新世期间存在两期构造活动:早期为近似南北向的挤压作用为主,晚期(0.14~0.43Ma)为北东北东东的挤压作用;根据盆地新生代沉积物质充填规律和新生代构造特征,结合区域资料分析,恢复了盆地北部新生代构造演化历史,认为新生代构造活动控制了区域的构造地貌演化和地下水流向的改变,进而控制了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并由此指出了三个泉斜坡带为有利的区域找矿远景区段。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盆地中砂岩型铀矿的成矿与找矿仅关注表生低温氧化作用形成的铀矿化,忽视了复杂地质演化过程中多阶段、多模式的成矿作用.中国北方东部盆地自晚中生代以来经历了伸展-挤压-伸展的多阶段演化过程,铀成矿作用必将对这种多阶段构造演化密切响应.本研究通过中国北方东部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矿床、二连盆地哈达图矿床、松辽盆地南部钱家店—白兴吐矿床等大型、巨型砂岩型铀矿床的精细解剖,分析矿床中矿体的变化特征和含矿目的层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标记,探索矿床形成的构造、沉积、铀源、还原剂等成矿控制因素,尤其是(古)太平洋板块在不同阶段、以不同的方式俯冲给研究区盆地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区域构造演化为主线,确定早白垩世至晚白垩世早期,盆地在古太平洋板块高角度俯冲下发生伸展裂陷和拗陷作用,厘定砂岩型铀矿含矿目的层巴音戈壁组(K1b)辫状三角洲、赛汉组(K1bs)辫状河、姚家组(K2y)辫状河及曲流河等沉积环境.晚白垩世晚期,由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由高角度转变为低角度,盆地首次出现由伸展裂陷转变为挤压抬升的正反转演化,表生含铀含氧流体与砂岩相互作用,形成以赤铁矿、褐铁矿化等氧化作用为标志的早期氧化带型"卷状"铀矿化.始新世以来,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再次由低角度转变为高角度,盆地构造由挤压抬升转变为伸展张裂的负反转演化,导致正断层与基性岩浆活动,并伴随热流体与含矿目的层砂岩相互作用,出现大量的Fe、Mg碳酸盐、热液硫化物、绿泥石、绢云母等蚀变组合,铀矿体形态由原来的"卷状"变成了"透镜状"、"囊状"、"板状",并伴有高温钛铀矿的出现,形成晚期热液叠加铀矿化.两个成矿时期和两种不同方式的成矿作用被本文凝练为"双阶段双模式"铀成矿.结果表明,针对在中国北方东部提出的"双阶段双模式"铀成矿作用模型,下一步找矿上既要关注早期的氧化带型铀矿化,更要注重晚期的热流体叠加改造型铀矿化.  相似文献   

14.
云南西部(怒江以西)地区分布着数十个新生代盆地,多为小型山间盆地。盆地基底为花岗岩和中高级变质岩,铀源条件良好。各盆地面积不大,沉积厚度不等。沉积物组成为山区河流冲洪积相、湖沼相的灰色含煤建造,岩石物质成分与基底岩石具明显继承性。地层结构具砂、泥岩互层特点,砂岩岩性松散,渗透性好,赋存承压水,具有形成后生水成铀矿床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北方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存在大规模的砂岩型铀超常富集的现象,富集的驱动力究竟来自哪里?众所周知,砂岩型铀具有水成性、动态性、易聚散性等特征,非常活跃,这些特征决定了任何一次构造隆升对其超常富集和早期矿床的重置都起关键性作用,尤其是新生代构造的作用更加不容忽视。本文分析了新生代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的时空构造特征及其与沿线盆地铀富集的时空关系,结果表明:①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在古新世开始碰撞,中新世经历快速隆升,形成现今巨型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改造影响了沿线中新生代盆地,形成一系列有利于砂岩型铀富集的大陆斜坡带,沿着北西西构造线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祁连山脉等所围限的准噶尔、伊犁、塔里木、吐哈、柴达木、银额等盆地内侏罗纪、白垩纪、新近纪沉积地层中发育大规模铀的超常富集现象。②太平洋板块在渐新世-中新世低角度北西西向俯冲于欧亚板块之下,造成大兴安岭-太行山等系列山脉的快速隆升和沿线盆地内部褶皱逆冲断裂构造的形成,在海拉尔、二连、鄂尔多斯、松辽等盆地内侏罗纪、白垩纪、新近纪沉积地层中发育铀富集现象。③北方系列盆地砂岩型铀储层的时代无论是中生代还是新生代,铀成矿时间绝大部分集中在渐新世...  相似文献   

16.
沉积盆地古隆起对油气成藏起到明显控制作用,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制约也不可忽视。砂岩型铀矿通常就位于盆地边缘构造斜坡带和盆地内部隆起附近。隆起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控制具体体现在:控制地下水补-径-排体系、控制层间氧化作用、控制沉积相带发育、伴生断裂促进物质输运以及为成矿供给铀等。中国北方沉积盆地中新生代以来经历复杂的构造活动,盆地域内非均衡发展而多形成隆起,因此我国铀矿找矿尤其需要重视隆起对铀成矿的控制。其中,盆地内部找矿应重点关注被大幅抬升的隆起,而盆地边缘构造斜坡带上找矿需重视微隆起以及基底上覆地层的褶皱。将隆起作为关键控矿要素,优选适用的攻深找盲方法,精细刻画盆地基底隆升形成的背斜、褶皱及伴生断裂,可有效提高铀矿找矿效率并拓展铀矿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胜砂岩型铀矿成矿水化学过程,利用光薄片、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化学分析等方法对比分析了氧化带无矿化样品、氧化还原过渡带中低矿化及高铀样品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矿物学研究表明:①所有样品中斜长石均表现出强烈粘土化和绢云母化的特征;②铀矿物主要为铀石,呈胶状吸附在矿物颗粒(部分为炭屑)表面、粒间或裂隙中;③相对氧化带,氧化还原过渡带往往含有更多的炭屑和碳酸盐胶结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氧化带无矿化样品和过渡带低矿化样品表现出较平坦的低分异的稀土配分模式;而过渡带高铀含炭屑样品表现出MREE富集的配分模式,高铀富碳酸盐胶结物的样品表现出轻稀土强烈左倾、重稀土平坦的配分模式。对比分析上述差异后认为,铀成矿与水化学作用密切相关,且成矿水溶液中无机络阴离子以CO32-为主,倾向于络合UO22+和HRE3+;而阳离子主要为斜长石的粘土化释放的Ca2+和SiO44-。当水溶液从盆地边缘向中心运移时,物化环境从氧化及酸性环境向还原及碱性环境转变,此时发生铀酰离子的还原并与SiO44-沉淀形成铀石、Ca2+与CO32-沉淀形成碳酸盐以及HREE的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